首页 / 正文

卷六百七十

 

  卷670_1 【长安书怀】秦韬玉

  凉风吹雨滴寒更,乡思欺人拨不平。长有归心悬马首,

  可堪无寐枕蛩声。岚收楚岫和空碧,秋染湘江到底清。

  早晚身闲著蓑去,橘香深处钓船横。

  卷670_2 【桧树】秦韬玉

  翠云交干瘦轮囷,啸雨吟风几百春。深盖屈盘青麈尾,

  老皮张展黑龙鳞。唯堆寒色资琴兴,不放秋声染俗尘。

  岁月如波事如梦,竟留苍翠待何人。

  卷670_3 【读五侯传】秦韬玉

  汉亡金镜道将衰,便有奸臣竞佐时。专国只夸兄弟贵,

  举家谁念子孙危。后宫得宠人争附,前殿陈诚帝不疑。

  朱紫盈门自称贵,可嗟区宇尽疮痍。

  卷670_4 【春雪】秦韬玉

  云重寒空思寂寥,玉尘如糁满春朝。片才著地轻轻陷,

  力不禁风旋旋销。惹砌任他香粉妒,萦丛自学小梅娇。

  谁家醉卷珠帘看,弦管堂深暖易调。

  卷670_5 【贫女】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

  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偏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卷670_6 【题竹】秦韬玉

  削玉森森幽思清,院家高兴尚分明。卷帘阴薄漏山色,

  欹枕韵寒宜雨声。斜对酒缸偏觉好,静笼棋局最多情。

  却惊九陌轮蹄外,独有溪烟数十茎。

  卷670_7 【鹦鹉】秦韬玉

  每闻别雁竞悲鸣,却叹金笼寄此生。早是翠襟争爱惜,

  可堪丹觜强分明。云漫陇树魂应断,歌接秦楼梦不成。

  幸自祢衡人未识,赚他作赋被时轻。

  卷670_8 【寄李处士】秦韬玉

  吕望甘罗道已彰,只凭时数为门张。世途必竟皆应定,

  人事都来不在忙。要路强干情本薄,旧山归去意偏长。

  因君指似封侯骨,渐拟回头别醉乡。

  卷670_9 【对花】秦韬玉

  长与韶光暗有期,可怜蜂蝶却先知。谁家促席临低树,

  何处横钗戴小枝。丽日多情疑曲照,和风得路合偏吹。

  向人虽道浑无语,笑劝王孙到醉时。

  卷670_10 【寄怀】秦韬玉

  总藏心剑事儒风,大道如今已浑同。会致名津搜俊彦,

  是张愁网绊英雄。苏公有国皆悬印,楚将无官可赏功。

  若使重生太平日,也应回首哭途穷。

  卷670_11 【题刑部李郎中山亭】秦韬玉

  侬家云水本相知,每到高斋强展眉。瘦竹亸烟遮板阁,

  卷荷擎雨出盆池。笑吟山色同欹枕,闲背庭阴对覆棋。

  不是主人多野兴,肯开青眼重渔师。

  卷670_12 【八月十五日夜同卫谏议看月】秦韬玉

  常时月好赖新晴,不似年年此夜生。初出海涛疑尚湿,

  渐来云路觉偏清。寒光入水蛟龙起,静色当天鬼魅惊。

  岂独座中堪仰望,孤高应到凤凰城。

  卷670_13 【亭台】秦韬玉

  雕楹累栋架崔嵬,院宇生烟次第开。为向西窗添月色,

  岂辞南海取花栽。意将画地成幽沼,势拟驱山近小台。

  清境渐深官转重,春时长是别人来。

  卷670_14 【边将】秦韬玉

  剑光如电马如风,百捷长轻是掌中。无定河边蕃将死,

  受降城外虏尘空。旗缝雁翅和竿袅,箭撚雕翎逐隼雄。

  自指燕山最高石,不知谁为勒殊功。

  卷670_15 【塞下】秦韬玉

  到处人皆著战袍,麾旗风紧马蹄劳。黑山霜重弓添硬,

  青冢沙平月更高。大野几重开雪岭,长河无限旧云涛。

  凤林关外皆唐土,何日陈兵戍不毛。

  卷670_16 【织锦妇】秦韬玉

  桃花日日觅新奇,有镜何曾及画眉。只恐轻梭难作匹,

  岂辞纤手遍生胝。合蝉巧间双盘带,联雁斜衔小折枝。

  豪贵大堆酬曲彻,可怜辛苦一丝丝。

  卷670_17 【钓翁】秦韬玉

  一竿青竹老江隈,荷叶衣裳可自裁。潭定静悬丝影直,

  风高斜飐浪纹开。朝携轻棹穿云去,暮背寒塘戴月回。

  世上无穷嶮巇事,算应难入钓船来。

  卷670_18 【曲江】秦韬玉

  曲沼深塘跃锦鳞,槐烟径里碧波新。此中境既无佳境,

  他处春应不是春。金榜真仙开乐席,银鞍公子醉花尘。

  明年二月重来看,好共东风作主人。

  卷670_19 【隋堤】秦韬玉

  种柳开河为胜游,堤前常使路人愁。阴埋野色万条思,

  翠束寒声千里秋。西日至今悲兔苑,东波终不反龙舟。

  远山应见繁华事,不语青青对水流。

  卷670_20 【天街】秦韬玉

  九衢风景尽争新,独占天门近紫宸。宝马竞随朝暮客,

  香车争碾古今尘。烟光正入南山色,气势遥连北阙春。

  莫见繁华只如此,暗中还换往来人。

  卷670_21 【紫骝马】秦韬玉

  渥洼奇骨本难求,况是豪家重紫骝。膘大宜悬银压胯,

  力浑欺著玉衔头。生狞弄影风随步,踥蹀冲尘汗满沟。

  若遇丈夫能控驭,任从骑取觅封侯。

  卷670_22 【问古】秦韬玉

  大底荣枯各自行,兼疑阴骘也难明。无门雪向头中出,

  得路云从脚下生。深作四溟何浩渺,高为五岳太峥嵘。

  都来总向人间看,直到皇天可是平。

  卷670_23 【豪家】秦韬玉

  石甃通渠引御波,绿槐阴里五侯家。地衣镇角香狮子,

  帘额侵钩绣避邪。按彻清歌天未晓,饮回深院漏犹赊。

  四邻池馆吞将尽,尚自堆金为买花。

  卷670_24 【陈宫】秦韬玉

  临春高阁拟瀛洲,贪宠张妃作胜游。更把江山为己有,

  岂知台榭是身雠。金城暗逐歌声碎,钱瓮潜随舞势休。

  谁识古宫堪恨处,井桐吟雨不胜秋。

  卷670_25 【送友人罢举授南陵令】秦韬玉

  共言愁是酌离杯,况值弦歌枉大才。献赋未为龙化去,

  除书犹喜凤衔来。花明驿路燕脂暖,山入江亭罨画开。

  莫把新诗题别处,谢家临水有池台。

  卷670_26 【投知己】秦韬玉

  炉中九转炼虽成,教主看时亦自惊。群岳并天先减翠,

  大江临海恐无声。赋归已罢吴门钓,身老仍抛楚岸耕。

  唯有太平方寸血,今朝尽向隗台倾。

  卷670_27 【牡丹】秦韬玉

  拆妖放艳有谁催,疑就仙中旋折来。图把一春皆占断,

  固留三月始教开。压枝金蕊香如扑,逐朵檀心巧胜裁。

  好是酒阑丝竹罢,倚风含笑向楼台。

  卷670_28 【春游】秦韬玉

  选胜逢君叙解携,思和芳草远烟迷。小梅香里黄莺啭,

  垂柳阴中白马嘶。春引美人歌遍熟,风牵公子酒旗低。

  早知有此关身事,悔不前年住越溪。

  卷670_29 【仙掌】秦韬玉

  万仞连峰积翠新,灵踪依旧印轮巡。何如捧日安皇道,

  莫把回山示世人。已擘峻流穿太岳,长扶王气拥强秦。

  为余势负天工背,索取风云际会身。

  卷670_30 【燕子】秦韬玉

  不知大厦许栖无,频已衔泥到座隅。

  曾与佳人并头语,几回抛却绣工夫。

  卷670_31 【奉和春日玩雪】秦韬玉

  北阙同云掩晓霞,东风春雪满山家。

  琼章定少千人和,银树先开六出花。

  卷670_32 【独坐吟】秦韬玉

  客愁不尽本如水,草色含情更无已。

  又觉春愁似草生,何人种在情田里。

  卷670_33 【采茶歌(一作紫笋茶歌)】秦韬玉

  天柱香芽露香发,烂研瑟瑟穿荻篾。太守怜才寄野人,

  山童碾破团团月。倚云便酌泉声煮,兽炭潜然虬珠吐。

  看著晴天早日明,鼎中飒飒筛风雨。老翠看尘下才熟,

  搅时绕箸天云绿,耽书病酒两多情,坐对闽瓯睡先足。

  洗我胸中幽思清,鬼神应愁歌欲成。

  卷670_34 【贵公子行】秦韬玉

  阶前莎球绿不卷,银龟喷香挽不断。乱花织锦柳撚线,

  妆点池台画屏展。主人公业传国初,六亲联络驰朝车。

  斗鸡走狗家世事,抱来皆佩黄金鱼。却笑儒生把书卷,

  学得颜回忍饥面。

  卷670_35 【吹笙歌】秦韬玉

  信陵名重怜高才,见我长吹青眼开。便出燕姬再倾醑,

  此时花下逢仙侣。弯弯狂月压秋波,两条黄金f8黄雾。

  逸艳初因醉态见,浓春可是韶光与。纤纤软玉捧暖笙,

  深思香风吹不去。檀唇呼吸宫商改,怨情渐逐清新举。

  岐山取得娇凤雏,管中藏著轻轻语。好笑襄王大迂阔,

  曾卧巫云见神女。银锁金簧不得听,空劳翠辇冲泥雨。

  卷670_36 【咏手】秦韬玉

  一双十指玉纤纤,不是风流物不拈。鸾镜巧梳匀翠黛,

  画楼闲望擘珠帘。金杯有喜轻轻点,银鸭无香旋旋添。

  因把剪刀嫌道冷,泥人呵了弄人髯。

  卷670_37 【句】秦韬玉

  女娲罗裙长百尺,搭在湘江作山色。(《潇湘》。

  见《诗话总龟》)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六十一·彭定求
  黄水村·唐圭璋
  徐霖·唐圭璋
  紫微诗话[四库本]·吕本中
  第一场·老舍
  诗筏·贺贻孙
  第三十一出 伏阙·姚茂良
  词说·蒋兆兰
  寄怀实秋·闻一多
  偶然·徐志摩
  歌·刘半农
  卷九·方回
  岳州别子均·张说
  ●鱼儿佛·沈泰
  原序·贡奎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秦竹村·隋树森

    秦竹村,生平、里籍均不详。 套数 【双调】行香子 知足 壮岁乡闾,养志闲居,二十年窗下工夫。高探月窟,平步云衢。一张琴,三尺剑,五车书。 【庆宣和】引个奚童跨蹇驴,竟至皇都。只道功名掌中物,笑取,笑取。

  • 十月独行·林徽因

    像个灵魂失落在街边,我望着十月天上十月的脸。黑影中冲着波浪翻星点自己焦心,同情,一把心紧似琴弦,——我说哑的,哑的琴我知道,一出曲子我数桥上栏杆龙样头尾我向雾里黑影上涂热情我像哭,像自语。我更自己抱歉!我也看人流着流

  • 卷九十九·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九十九目录【起一百三十九字至一百四十六字】多丽【又一体】晁补之晁端礼【二首】王安中张纲张元干杨无咎葛立方张孝祥严仁欧良李清照詹正张翥【三首】

  • 卷七百五十五·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五十五徐铉送陈先生之洪井寄萧少卿闻君仙袂指洪厓我忆情人别路赊知有欢娱游楚泽更无书札到京华云间驿阁连江静春满西山倚汉斜此处相逢应见问为言搔首望龙沙送龚

  • 卷七十八 志五十三·赵尔巽

      ◎地理二十五   △外蒙古   外蒙古喀尔喀:古北狄地。唐、虞,山戎。夏,獯鬻。周,玁狁。秦、汉曰匈奴。汉初冒顿并有漠南,旋复北徙。后汉仍为北匈奴地。元魏曰蠕蠕,后入突厥。唐初入回纥。贞观四年来朝,以其地为瀚海、

  • 卷六·辛文房

      ○白居易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

  • ●卷二百六·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六。   起绍兴十一年四月,尽十一月二十八日壬戌。   四月参知政事孙近罢为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孙近尝建议复召张浚都督诸军秦桧怒令御史中丞何铸言其罪近遂罢参政宫祠。   韩世忠

  • 陶弘景传·李延寿

    陶弘景字通明,丹陽秣陵人。祖父陶隆,作王府参军。父亲陶贞,作孝昌县令。当初,弘景母亲郝氏梦见两个天神手拿香炉来到她的住处,过后便有了身孕。宋孝建三年(456)即丙申年夏至那天生下弘景。弘景从小操行异于常人,四五岁时,就

  • 王昭素传·脱脱

    王昭素,开封酸枣人。他青少年时期专心致志学习,不追求功名利禄,有高尚的品德,为乡里人所称赞。他靠教书维持生活,李穆及其弟弟李肃、李恽都是他的学生。王昭素乡里的人争讼,不找官府,却找王昭素解决。王昭素博通《九经》,并研

  • 自序·钱穆

    一国家当动荡变进之时,其已往历史,在冥冥中必会发生无限力量,诱导着它的前程,规范着它的旁趋,此乃人类历史本身无可避免之大例。否则历史将不成为一种学问,而人类亦根本不会有历史性之演进。中国近百年来,可谓走上前古未有最

  • 卷七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七十郊社考雩【祷水旱】宋宁宗庆元二年五月以旱祷於天地宗庙社稷自後每旱辄祷或一岁再举至开禧三年二月即祷其望雨尤亟也嘉定元年四月幸太一宫明庆寺祷雨是月先六日辛卯既祷於郊庙社稷至

  • 卷96·陈邦瞻

    ○史嵩之起复理宗绍定五年春正月,以史嵩之为京湖安抚制置使,知襄阳府。端平元年六月,以入蔡功加史嵩之兵部尚书。九月,京湖制置使史嵩之罢。三年二月,以史嵩之为淮西制置使。嘉熙二年二月,诏史嵩之以参知政事督视京西、荆湖

  • 卷四十三(昭五年,尽六年)·孔颖达

    【经】五年,春,王正月,舍中军。(襄十一年始立中军。○舍音舍,传同。)楚杀其大夫屈申。(书名,罪之。)公如晋。夏,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城阳平昌县四南有防亭。姑幕县东北有兹亭。○牟,亡侯反。幕,亡博反。)秋,七月,公至自晋。戊

  • 卷十·惠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礼说卷十     翰林院侍讲惠士奇撰夏官一大司马以九伐之法正邦国曰眚曰伐曰坛曰削曰侵曰正曰残曰杜曰减康成谓眚犹眚瘦王霸记曰四面削其地如其说则眚与削何以别乎春秋庄公二十有二年肆大眚谷梁子曰肆

  • 卷十八·道世

    △感应缘(略引四十一验)▲《汉法内传经》晋济阴丁德慎晋汝南周闵晋於潜董吉晋会稽周珰晋会稽谢敷晋沙门释道安晋沙门释僧生魏沙门朱士行魏沙门释志湛魏沙门五侯寺僧魏太和中内阉官宋沙门释慧严宋比丘尼释智通宋沙门释慧

  • 附錄義淨補譯正理門論初段釋文·欧阳竟无

      論曰.能立過義印真實義此論今作.宗等多言說能立.如是[一]等。此言爲顯由緒.所詮.   所爲。言由緒者.爲由利益諸有情等爲緣緒故。言所詮者.謂所詮義卽宗等也。所爲   事者.爲欲印定實義故也。若其爲顯由緒等果於此論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二·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叹净品第四十二尔时舍利弗白佛言:&ldquo;世尊!是净甚深。&rdquo;佛言:&ldquo;毕竟净故。&rdquo;舍利弗言:&ldquo;何法净故,是净甚深?&rdquo;佛言:&ldquo;色净故,是净甚深。受想行识净故。四念处净故,

  • 本经逢原·张璐

    四卷。清张璐撰。张氏认为《神农本草经》虽为我国较早的药物学专书,但所载药物并不多,且有些在临床中并非常用,有的已失传,故以 《神农本草经》为基础,广引众说,加以发明,兼及诸家治法,编成此书。部分编次依从李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