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一国家当动荡变进之时,其已往历史,在冥冥中必会发生无限力量,诱导着它的前程,规范着它的旁趋,此乃人类历史本身无可避免之大例。否则历史将不成为一种学问,而人类亦根本不会有历史性之演进。中国近百年来,可谓走上前古未有最富动荡变进性的阶段,但不幸在此期间,国人对已往历史之认识,特别贫乏,特别模糊。作者窃不自揆,常望能就新时代之需要,探讨旧历史之真相,期能对当前国内一切问题,有一本源的追溯,与较切情实之考查。寝馈史籍,数十寒暑,发意著新史三部:一通史,就一般政治社会史实作大体之叙述。一文化史,推广及于历史人生之多方面作综合性之观察。一思想史,此乃指导历史前进最后最主要的动力。第一部分先成《国史大纲》一种(商务出版),第二部分续成《中国文化史导论》一种(正中出版),第三部分于四五年前,曾在昆明继续公开作四十次之讲演,而未整理成稿。其他尚有《政学私言》一种(商务出版),亦于第一第二两部分有所发挥。积年所有杂文及专书,亦均就此三部分集中心力,就题阐述。要之,根据已往史实,平心作客观之寻求,决不愿为一时某一运动某一势力之方便而歪曲事实,迁就当前。如是学术始可以独立,而知识始有真实之价值与效用。
顷来蒿目时艰,受友好敦促,拟继续撰写《国史新论》一种,大体所见,仍与前成各种无多违异。惟旨求通俗,义取综合,限于篇幅,语焉不详。其为前数种所已经阐发者,能避则避,能略则略。读者傥能就此新撰,进窥前构,庶可益明其立论之根据。总之,求在发明古史真相,其于国人现代思潮有合有离,非所计及。
诊病必须查询病源,建屋必先踏看基地。中国以往四千年历史,必为判断近百年中国病态之最要资料,与建设将来新中国惟一不可背弃之最实基础。此层必先求国人之首肯,然后可以进读吾书,而无不着痛痒之责难,与别具用心之猜测。至于语语有本,事事着实,以史籍浩瀚,囊括匪易,尚祈读者恕其疏失,匡其未逮。循此而往,中国历史必有重见光明之一日,而国运重新,亦将于此乎赖。特于刊布之先,再揭其宗旨纲要如此。
本书暂收论文五篇,第一篇《中国社会演变》,第二篇《中国传统政治》,成于一九五○年。第三篇《中国知识分子》成于一九五一年。第四篇《中国历史上之考试制度》,乃是年冬在台北之讲演稿。第五篇《中国文化之演进》乃一九四一年冬在战时陪都重庆之讲演稿,为拙著《中国文化史导论》之总提纲,一并附缀于此。前三篇曾刊载《民主评论》,并单印为《中国问题丛刊》,第四篇曾刊载于《考诠月刊》之创刊号。兹汇编单行,特向民评社志谢。读此书者,如能参读作者旧著《中国文化史导论》及《政学私言》,及随后所成之《中国历史精神》及《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诸书,当尤可明了作者之理论根据,及作意所在。
钱穆 于一九五○年十月志于九龙新亚书院
再版序
余在一九五一年,曾收论文五篇,汇为《国史新论》一书,先后在港台两地付印,迄今已二十余年矣。偶检新旧存稿,未编入其他各书,而体裁与此编相近,可以加入者,重为编目,仍以《国史新论》为名,再以付梓。
本书各篇,有以分别眼光治史所得,有以专门眼光治史所得,有以变化眼光治史所得,每一论题,必分古今先后时代之不同,而提示其演变。而各篇著作有其共通之本源,则本之于当前社会之思潮。
余幼孤失学,本不知所以治史。增知识,开见解,首赖报章杂志。适当新文化运动骤起,如言自秦以下为帝皇专制政治,为封建社会等,余每循此求之往籍,而颇见其不然。故余之所论每若守旧,而余持论之出发点,则实求维新。亦可谓为余治史之发踪指示者,则皆当前维新派之意见。
余自在北京大学任"中国通史"一课程,连续七年之久,贯古今,融诸端,自谓于国史大体粗有所窥,写成《国史大纲》一书。凡余论史,则皆出《国史大纲》之后。其以变化眼光治史成书者,如《中国文化史导论》,分别上古、先秦、两汉、隋、唐、宋、元、明、清各时代,而指陈其各有演变之所在。其以专门眼光治史成书者,如《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虽亦分时代,分项目,而专以政治为范围。其以分别眼光治史成书者,如《中国历史精神》及此书等。虽属分篇散论,自谓亦多会通合一之处,而无扞隔抵牾之病。
凡余治史,率本此三途。国史浩瀚,余初未敢以一人之力荟萃组织,成一巨编。然数十年来,自幸尚能不懈于学问,而所得终亦未见有先后大相违背处,故每以自恕。或所窥测,尚亦有当于国史之大体,而非余之浅陋愚昧,所敢轻犯众意,以作狂妄之挑剔。
窃意国史俱在,二十五史十通之类,虽固浩瀚难穷,亦复一翻即得。余生斯世,岂敢轻视当世人之意见。然史籍详备,我古昔先民之郑重其事,吾侪亦不当忽视。余之治史,本非有意于治史,乃求以证实当前大众之意见而已。读余书者,若能效区区之所为,遇当前意见所趋,涉及古人,亦一一究诸旧籍,遇与当前意见不合处,非为欲回护古人,乃庶于当前意见有所献替。则诚所私幸。固非谓余之浅陋愚昧为必有当于古人之真相也。
一九七七年秋,余曾检得存稿数篇,又特撰《再论中国社会演变》一文拟加入此书,重新刊印,并写成此再版序。后因病未及付梓,不意搁置竟逾十年。今年整理积稿,重新理出,又另作编排。本书所收,最早者在一九四一年,最后者即在去年一九八七年,前后相距已历整整四十六年之久。今付梓在即,仍保留此十一年前之再版序。又全稿均通体重读,略加修正。
一九八八年旧历六月初九 九十四岁生日 钱穆识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 高湖 崔逞 封懿·魏收 卷九·佚名 卷五十四·谷应泰 卷二十二见闻琐事杂记·刘若愚 卷之三百五十二·佚名 一三一七 谕内阁文渊阁着交提举阁事一人专管并全书嗣后毋庸曝晒·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一·佚名 评鉴阐要卷九·乾隆 卷十七下·佚名 第七章 西征前之花剌子模·冯承钧 王老志传·脱脱 马亨传·宋濂 北洋海军章程第五·佚名 卷六十一·佚名 卷七十六、亲贵用事·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