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陶弘景传

陶弘景字通明,丹陽秣陵人。祖父陶隆,作王府参军。父亲陶贞,作孝昌县令。

当初,弘景母亲郝氏梦见两个天神手拿香炉来到她的住处,过后便有了身孕。宋孝建三年(456)即丙申年夏至那天生下弘景。弘景从小操行异于常人,四五岁时,就经常用荻干作笔,在灰上划着学写字。到十岁时,得到一本葛洪的《神仙传》,昼夜研读探讨,便产生了养生出世的念头。他对别人说:“我仰观青云,目睹太陽,不觉得相距很远。”父亲被妾害死,弘景于是终身不娶。长大以后,身长七尺七寸,神态仪容明朗秀拔,眉目疏朗,身材颀长,广额耸耳,两个耳朵孔里各露出两寸来长的毛,右膝有几十颗黑痣成北斗七星状排列。读书万余卷,只要有一点弄不懂,就深以为耻。善于琴棋,工于草书。不到二十岁时,齐高帝为相,招引他去作诸王侍读。任他为奉朝请。他虽身在官府,却闭门不与外人交往,一心只披阅诸王文章。朝廷礼仪以及涉及前朝的旧事,多要来听取他的意见。

家贫,求作县令未遂,齐永明十年(492),脱下朝服挂在神武门上,上表辞职。朝廷下诏批准,赐予束帛,下令让他所在处官府每月供给他五斤伏苓,二升白蜜,以供他做饼子吃。临行时,公卿们在征虏亭为他饯行,搭设了许多帐篷,车马堵塞道路,大家都说自宋、齐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事。于是弘景到了句容的句容山住下。他常说:“这山下面是第八洞宫,叫作金坛华陽之天,周围有一百五十里。以前汉朝有咸陽三茅君修炼得道后来掌管这座山,所以又称它为茅山。”于是在山中建起房舍,自己命名为华陽陶隐居,给别人写信,就以“隐居”代替自己姓名。

起初他跟随东陽孙游岳学习符图经法,遍游名山,寻找仙药。身体轻便灵活,喜欢山水,每次经过溪涧山谷,必定在那里坐卧,吟咏停留,不愿离去。他对弟子们说:“我看到那些朱门广厦,虽然也知道它里面的华美享乐,但没有进去的念头。眼望着高山大泽,也知道此处难于安家,却总想到这里来。我在永明年间求官禄,真得到便麻烦了,如不然,怎能像今天这样呢。难道只是我有神仙之相,也是机缘造成的啊。”沈约作东陽郡守,钦佩他的志向情操,屡次写信邀请他,他都不去。

弘景为人随和通达,谦虚谨慎。进退裕如,心如明镜,什么事一看便内心了然。言谈简明无差错,即使有错也能立时悟出。永元初年,又建了一座三层楼,他住上层,弟子在中间,宾客在下面。于是与外界隔绝,只有一个家僮可以到他的住处。他本善于骑射,到晚年都不再干了,只听听吹笙而已。尤其爱听松风,院子里都种了松树,每听到风吹松响,就感觉快乐无比。有时候独自在泉边石畔漫步,看到他的人都以为是神仙。

生来喜欢著书,爱好奇闻异事,珍惜光陰,老而更甚。尤其精于陰陽五行、风角星算、山川地理、地方物产、医术药草。著有《帝代年历》,以推算得知原记汉代熹平三年丁丑日冬至,加时在中午,而实际上应为乙亥日冬至,加时在半夜,一共误差了三十八刻。那么汉历比实际晚了两天十二刻。又指出以前历代都把他们的先妣母后配祭地神,认为按人神对应的情理应该如此,多少有学问的大儒,全都没看出这里的错处。又曾造出浑天象,三尺来高,地在中央,天转而地不动,用机关转动它,便全与天象相合。他说:“这些东西是修道必须的,不光是史官才用它。”他深慕张良的为人,说是“古贤无比”。

齐末有歌谣说“水丑木”,应一个“梁”字。等梁武帝兵到新林,弘景派弟子戴猛之抄近道上表以示敬意。他听说朝内议论萧衍代齐的消息后,就引据图谶来推演,结果处处都出现“梁”字,他命弟子把此结果去进献给萧衍。萧衍本来早就和他有交往,等即帝位后,对他更是恩遇,不断地书信问候,去探望他的达官显贵络绎不绝。

弘景得了神符秘诀,以为可以炼成神丹,却苦于没有药物。武帝便供给他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后来他配炼出来飞丹,色如霜雪,吃了以后身体轻捷。等武帝吃了飞丹产生效用后,就更加敬重他。每次收到他的信,都要焚香虔诚拜读。武帝让他制定年历,他在己巳年的地方加了红点,那就是后来武帝去世的太清三年(549)。武帝亲笔下诏叫他入朝,赏赐给鹿皮头巾。后来屡次以礼聘请,他都不肯出山,只是画了两头牛,一条牛在水草间悠然自在,一条牛带着金笼头,被一个人牵着缰绳,用棍子驱赶。武帝见画笑道:“这个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想学在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由在的乌龟,怎么能办得到。”国家每有吉凶征伐一类大事,无不派人前去他那里咨询。一月当中常有几次书信来往,当时的人们都称他为山中宰相。皇帝太子以及诸王公显要不断有人去拜访他,赠送东西也从未间断。弘景大多都不接受,即使留下他都作了功德善事。

天监四年(505),弘景移居到积金东涧。他善于辟谷导引的法术,自从隐居四十来年,年过八十而看起来像壮年人。仙书上说:“眼方的人有千年之寿。”弘景晚年一只眼有时候呈方形。曾梦见佛授予他菩提记,封他为胜力菩萨。于是他到贸阝县阿育王塔下发下誓言,受佛门五大戒。后来简文帝萧纲任南徐州刺史,钦敬他的风范素养,把他召到后堂,自己布衣葛巾来见弘景,和他谈论了好几天,弘景才离去,简文帝很是敬重他。天监年间,弘景向武帝献丹。中大通初年,又献上两把刀,一把名“善胜”,一把叫“威胜”,都是宝物。

弘景还没患病,就知道自己要死了,便预先算出死期,写下《告逝诗》。大同二年(536)去世,终年八十一岁。死后脸色不变,关节伸屈如常,香气数日不散,遍山弥漫。遗嘱说:“死后不需沐浴,不需放在床上,只用两层席子铺在地上,身下铺平时穿的旧衣服,上面盖生衤戒裙到手臂,穿袜子,戴头巾,穿袈裟。左肘悬钅录铃,右肘悬药铃,在左腋下佩符络。绕腰穿环在前面打结,在发髻上插一张符。用大袈裟盖着被子从头裹到脚。随葬器具有车马模型。和尚道士都在门内,和尚居左,道士居右。百日之内夜里点长明灯,白天香火不断。”弟子遵照他的遗嘱执行。皇帝下诏赠他为太中大夫,谥为“贞白先生”。

弘景善解陰陽术数,预知梁朝将亡,事先写了一首诗说:“夷甫任放诞,平叔坐论空,岂悟昭陽殿,遂作单于宫。”诗秘藏在一个箱子里,死了以后,弟子们慢慢地才找出来。大同末年,士大夫们竞相空谈玄理,不习武事,结果侯景篡弑,果然在昭陽殿内。

当初,弘景的母亲梦见一条青龙没有尾,独自升上天空,弘景果然不娶妻没有儿子。堂兄把儿子松乔过继给他。他所撰写的书有《学苑》一百卷,《孝经集注》、《论语集注》、《帝代年历》、《本草集注》、《效验方》、《肘后百一方》、《古今州郡记》、《图象集要》及《玉匮记》、《七曜新旧术疏》、《占候》、《合丹法式》,都秘而不传,另外开始撰写还未完稿的又有十部,只有弟子们得到了。

猜你喜欢
  卷四百九十八 元符元年(戊寅,1998)·李焘
  卷六十三·谷应泰
  第二十一章荆公之文学(上)·梁启超
  奴才小史·佚名
  目录·李岳瑞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九十九·佚名
  明光宗贞皇帝实录卷之二·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五·佚名
  卷之四百十五·佚名
  九○三 谕内阁王杰着仍充四库馆副总裁·佚名
  史记集解卷六十八·裴骃
  卷二 惠帝纪 第二·班固
  阎宝传·薛居正
  卷二百二十八·佚名
  邵长光·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五·阮阅

      ●卷十五·评史门  老杜《北征》诗云:“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不闻夏、商衰,中自诛褒、妲。”其意谓明皇英断,自诛妃子,与夏、商之诛褒、妲不同。老杜此语,出于爱君〔而〕曲文其过,非至公之论也。白

  • 卷二十六·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卷二十六预宴一百十一人诗一百三十首【苏拉】喜 住【年八十】律迟太蔟管门启紫宸闗仙仗环双阙五彩烂相宣安期羡门軰其夀皆千年相引朝玉京向北仰天顔德星锡人福熙熙春日至湛露

  • 卷三百三十二·列传第二百二十·西域四·张廷玉

        ◎西域四   ○撒马儿罕 沙鹿海牙 达失干 赛蓝 养夷 渴石 迭里迷 卜花儿 别失八里 哈烈 俺都淮 八答黑商 于阗 失剌思 俺的干 哈实哈儿 亦思弗罕 火剌札 乞力麻儿 白松虎儿 答儿密 纳失者罕 敏真 日

  • 纲目续麟彚览题辞·张自勋

    纲目虽继春秋而作然未尽合春秋之防余辄引义増删并为更定凡三千六百四十余字义详续麟辞载彚览识者合观之可也分注不能悉载惟嵗首年号君名諡号间为订正计四百四十余字【秦晋隋并从分注不复大书】姑据彚览所载余见续麟者

  • 卷八十五·郝经

    <史部,别史类,郝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八十五    元 郝经 撰 録第三 疆理 汉 益州【二十郡】 魏 司隶【八郡】 豫州【九郡】 冀州【十一郡】 兖州【八郡】徐州【五郡】

  • 绎史卷一百二·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田氏簒齐史记平公即位田常为相田常既杀简公惧诸侯共诛已乃尽归鲁卫侵地西约晋韩魏赵氏南通吴越之使修功行赏亲于百姓以故齐复定田常言于齐平公曰徳施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罚人之所恶臣请行之行之五年齐

  • 二十、扶乩之术·包天笑

      谈起桃坞吴家,我不能不想起一件事来,便是他们家里的乩坛了。他们家里有几个密室,任何人都不能进去,除了舅祖清卿公及砚农、伊耕两表叔之外,尤其是女人。他们家里的女人,从未入内,我的祖母也从未进去过。他们都呼这几间密

  • 孝敬皇帝李弘传·刘昫

    孝敬皇帝李弘,是高宗的第五个儿子,武则天生。永徽四年(653),封为代王。显庆元年(656),立为皇太子,大赦天下改元。李弘曾从率更令郭瑜学习《春秋》、《左传》,讲到楚子和商臣的事,掩卷叹道:“这种事臣子所不忍听,本来经籍是圣人

  • 势第四十二·管仲

    战而惧水,此谓澹灭小事不从,大事不吉。战而惧险,此谓迷中,分其师众,人既迷芒,必其将亡之道。动静者比于死,动作者比于丑,动信者比于距,动诎者比于避。夫静与作,时以为主人,时以为客,贵得度。知静之修,居而自利。知作之从,每动有功。

  • 第八章 6·辜鸿铭

    曾子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曾参)说:“当先王将未成年的国君托付给他,或将整个王国的命运委托给他,这个人诚恳可靠,不管是生命中出现多大的危机,甚至

  • 卷九·王元杰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谳义卷九     元 王元杰 撰襄公公名午成公子简王十四年即位谥法因事有功曰襄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仲孙蔑会晋栾黶宋华元卫甯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程子曰围彭城书宋以明彭城宋之分地

  • 春秋传卷四·胡安国

    宋 胡安国 撰桓公上【公名轨惠公之子隠公之弟弑兄自立史记一名允諡法辟土服逺曰桓】周【桓王九年鲁桓公十五年桓王崩子庄王立】郑【庄公三十三年鲁桓公十一年庄公卒子昭公忽立是年忽奔衞厉公突立桓十五年厉公奔蔡昭

  • 卷七十六·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七十六   宋 王与之 撰冬官考工记下玉人之事郑锷曰玉为器非一器也故曰玉人之事君子于玉比德德有小大故玉有纯杂之异焉追之巧皆自玉人而制度所寓玉人有不知其妙理者此所以谓之事王氏详

  • 宣公·宣公三年·左丘明

    【经】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犹三望。葬匡王。楚子伐陆浑之戎。夏,楚人侵郑。秋,赤狄侵齐。宋师围曹。冬十月丙戌。郑伯兰卒。葬郑穆公。【传】三年春,不郊而望,皆非礼也。望,郊之属也。不郊亦无望,可

  •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序·佚名

    惟夫圣力难准灵心罕究。六神通之妙业。八自在之玄功。持恭实而纳崇山。析毫端而容大海。岂止分身百亿。现影三千而已也。千手千眼菩萨者。即观世音之变现。伏魔怨之神迹也。自唐武德之岁。中天竺婆罗门僧瞿多提婆。于

  • 法界安立图卷下之上·佚名

      燕山沙门 仁潮 集五游诸佛剎十方佛剎图(说)  东方净土  西方净土图(文十一)  七宝严地  七宝宫宇  莲华浴池行树乐音  宝网舒光  顶光远照化禽演法  寿命长远  往生正因疑城示谪  净土正报

  • 道德真经集注杂说·彭耜

    二卷。宋彭耜撰。古来推崇《老子》的学者,从朝廷命官到隐逸方士,其人数之多,不可胜数;又有帝王凑其趣,更有不知名者杂其间。众家著述之丰,可谓汗牛充栋。彭耜所撰《道德真经集注杂说》,杂录历代帝王崇尚《老子》及尊

  • 春秋皇纲论·王晳

    五卷。王晳撰。王晳生平不详。除此书外,王氏还着有《春秋通》、《春秋异义》、《春秋明例隐括图》,皆佚。此书属通论性质。分孔子修春秋、始隐、尊王、公即位、卿书名氏等二十三条,主旨在考辨三传,评论啖助,陆淳,反对啖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