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百六十二

 

  卷662_1 【夜泊义兴戏呈邑宰】罗隐

  溪畔维舟问戴星,此中三害有图经。

  长桥可避南山远,却恐难防是最灵。

  卷662_2 【听琵琶】罗隐

  香筵酒散思朝散,偶向梧桐暗处闻。

  大底曲中皆有恨,满楼人自不知君。

  卷662_3 【经耒阳杜工部墓】罗隐

  紫菊馨香覆楚醪,奠君江畔雨萧骚。旅魂自是才相累,

  闲骨何妨冢更高。騄骥丧来空蹇蹶,芝兰衰后长蓬蒿。

  屈原宋玉邻君处,几驾青螭缓郁陶。

  卷662_4 【题袁溪张逸人所居】罗隐

  蒲梢猎猎燕差差,数里溪光日落时。芳树文君机上锦,

  远山孙寿镜中眉。鸡窗夜静开书卷,鱼槛春深展钓丝。

  若使浮名拘绊得,世间何处有男儿。

  卷662_5 【升平公主旧第】罗隐

  乘凤仙人降此时,玉篇才罢到文词。两轮水磑光明照,

  百尺鲛绡换好诗。带砺山河今尽在,风流樽俎见无期。

  坛场客散香街暝,惆怅齐竽取次吹。

  卷662_6 【寄黔中王从事】罗隐

  故人刀笔事军书,南转黔江半月馀。别后乡关情几许,

  近来诗酒兴何如。贪将醉袖矜莺谷,不把瑶缄附鲤鱼。

  今日举觞君莫问,生涯牢落鬓萧疏。

  卷662_7 【关亭春望】罗隐

  关畔春云拂马头,马前春事共悠悠。风摇岸柳长条困,

  露裛山花小朵愁。信越功名高似狗,裴王气力大于牛。

  未知至竟将何用,渭水泾川一向流。

  卷662_8 【寄徐济进士】罗隐

  往年疏懒共江湖,月满花香记得无。霜压楚莲秋后折,

  雨催蛮酒夜深酤。红尘偶别迷前事,丹桂相倾愧后徒。

  出得函关抽得手,从来不及阮元瑜。

  卷662_9 【寄韦赡】罗隐

  石城蓑笠阻心期,落尽山花有所思。羸马二年蓬转后,

  故人何处月明时。风催晓雁看看别,雨胁秋蝇渐渐痴。

  禅智阑干市桥酒,纵然相见只相悲。

  卷662_10 【霅溪晚泊寄裴庶子】罗隐

  溪风如扇雨如丝,闲步闲吟柳恽诗。杯酒疏狂非曩日,

  野花狼藉似当时。道穷谩有依刘感,才急应无借寇期。

  满眼云山莫相笑,与君俱是受深知。

  卷662_11 【送姚安之赴任秋浦】罗隐

  官罢春坊地象雷,片帆高指贵池开。五侯水暖鱼鳞去,

  九子山晴雁叙来。江夏黄童徒逞辩,广都庞令恐非才。

  到头称意须年少,赢得时光向酒杯。

  卷662_12 【寄乔逸人】罗隐

  南经湘浦北扬州,别后风帆几度游。春酒谁家禁烂漫,

  野花何处最淹留。欲凭尺素边鸿懒,未定雕梁海燕愁。

  长短此行须入手,更饶君占一年秋。

  卷662_13 【塞外】罗隐

  塞外偷儿塞内兵,圣君宵旰望升平。碧幢未作朝廷计,

  白梃犹驱妇女行。可使御戎无上策,只应忧国是虚声。

  汉王第宅秦田土,今日将军已自荣。

  卷662_14 【裴庶子除太仆卿因贺】罗隐

  楚珪班序未为轻,莫惜良途副圣明。宫省旧推皇甫谧,

  寺曹今得夏侯婴。秩随科第临时贵,官逐簪裾到处清。

  应笑马安虚巧宦,四回迁转始为卿。

  卷662_15 【咏史】罗隐

  蠹简遗编试一寻,寂寥前事似如今。徐陵笔砚珊瑚架,

  赵胜宾朋玳瑁簪。未必片言资国计,只应邪说动人心。

  九原郝泚何由起,虚误西蕃八尺金。

  卷662_16 【中元夜泊淮口】罗隐

  木叶回飘水面平,偶因孤棹已三更。秋凉雾露侵灯下,

  夜静鱼龙逼岸行。欹枕正牵题柱思,隔楼谁转绕梁声。

  锦帆天子狂魂魄,应过扬州看月明。

  卷662_17 【寄池州郑员外】罗隐

  兽绕朱轮酒满船,郡城萧洒贵池边。衣同莱子曾分笔,

  扇似袁宏别有天。九点好山楼上客,两行高柳雨中烟。

  陵阳百姓将何福,社舞村歌又一年。

  卷662_18 【归梦】罗隐

  陆海波涛渐渐深,一回归梦抵千金。路傍草色休多事,

  墙外莺声肯有心。日晚向隅悲断梗,夜阑浇酒哭知音。

  贪财败阵谁相悉,鲍叔如今不可寻。

  卷662_19 【送溪州使君】罗隐

  兵寇伤残国力衰,就中南土藉良医。凤衔泥诏辞丹阙,

  雕倚霜风上画旗。官职不须轻远地,生灵只是计临时。

  灞桥酒醆黔巫月,从此江心两所思。

  卷662_20 【送霅川郑员外】罗隐

  明时塞诏列分麾,东拥朱轮出帝畿。铜虎贵提天子印,

  银鱼荣傍老莱衣。歌听茗坞春山暖,诗咏蘋洲暮鸟飞。

  知有掖垣南步在,可能须待政成归。

  卷662_21 【酬寄右司李员外】罗隐

  当年忆见桂枝春,自此清途未四旬。左省望高推健笔,

  右曹官重得名人。闲摛丽藻嫌秋兴,静猎遗编笑过秦。

  犹把随和向泥滓,应怜疏散任天真。

  卷662_22 【莲塘驿】罗隐

  莲塘馆东初日明,莲塘馆西行人行。隔林啼鸟似相应,

  当路好花疑有情。一梦不须追往事,数杯犹可慰劳生。

  莫言来去只如此,君看鬓边霜几茎。

  卷662_23 【甘露寺火后】罗隐

  六朝胜事已尘埃,犹有闲人怅望来。只道鬼神能护物,

  不知龙象自成灰。犀惭水府浑非怪,燕说吴宫未是灾。

  还识平泉故侯否,一生踪迹比楼台。

  卷662_24 【春日登上元石头故城】罗隐

  万里伤心极目春,东南王气只逡巡。野花相笑落满地,

  山鸟自惊啼傍人。谩道城池须险阻,可知豪杰亦埃尘。

  太平寺主惟轻薄,却把三公与贼臣。

  卷662_25 【送宣武徐巡官】罗隐

  傲睨公卿二十年,东来西去只悠然。白知关畔元非马,

  玄觉壶中别有天。汉帝诏衔应异日,梁王风雪是初筵。

  临行不惜刀圭便,愁杀长安买笑钱。

  卷662_26 【冬暮寄裴郎中】罗隐

  晓发星星入镜宜,早年容易近年悲。敢言得事时将晚,

  只恐酬恩日渐迟。南国倾心应望速,东堂开口欲从谁。

  仙郎旧有黄金约,沥胆隳肝更祷祈。

  卷662_27 【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四首(第五首一作偶怀)】罗隐

  子仪不起浑瑊亡,西幸谁人从武皇。四海为家虽未远,

  九州多事竟难防。已闻旰食思真将,会待畋游致假王。

  应感两朝巡狩迹,绿槐端正驿荒凉。

  爪牙柱石两俱销,一点渝尘九土摇。敢恨甲兵为弃物,

  所嗟流品误清朝。几时睿算歼张角,何处愚人戴隗嚣。

  跪望嵕山重启告,可能馀烈不胜妖。

  邪气奔屯瑞气移,清平过尽到艰危。纵饶犬彘迷常理,

  不奈豺狼幸此时。九庙有灵思李令,三川悲忆恨张仪。

  可怜一曲还京乐,重对红蕉教蜀儿。

  白丁攘臂犯长安,翠辇苍黄路屈盘。丹凤有情尘外远,

  玉龙无迹渡头寒。静怜贵族谋身易,危惜文皇创业难。

  不将不侯何计是,钓鱼船上泪阑干。

  卷662_28 【题润州妙善前石羊】罗隐

  紫髯桑盖此沈吟,很石犹存事可寻。汉鼎未安聊把手,

  楚醪虽满肯同心。英雄已往时难问,苔藓何知日渐深。

  还有市鄽沽酒客,雀喧鸠聚话蹄涔。

  卷662_29 【登宛陵条风楼寄窦常侍】罗隐

  乱罹时节懒登临,试借条风半日吟。只有远山含暖律,

  不知高阁动归心。溪喧晚棹千声浪,云护寒郊数丈阴。

  自笑疏慵似麋鹿,也教台上费黄金。

  卷662_30 【台城】罗隐

  晚云阴映下空城,六代累累夕照明。玉井已干龙不起,

  金瓯虽破虎曾争。亦知霸世才难得,却是蒙尘事最平。

  深谷作陵山作海,茂弘流辈莫伤情。

  卷662_31 【甘露寺看雪上周相公】罗隐

  筛寒洒白乱溟濛,祷请功兼造化功。光薄乍迷京口月,

  影交初转海门风。细黏谢客衣裾上,轻堕梁王酒醆中。

  一种为祥君看取,半禳灾沴半年丰。

  卷662_32 【寄京阙陆郎中昆仲】罗隐

  柏台兰署四周旋,宾榻何妨雁影连。才见玳簪欹细柳,

  便知油幕胜红莲。家从入洛声名大,迹为依刘事分偏。

  争奈乱罹人渐少,麦城新赋许谁传。

  卷662_33 【偶题(一作嘲钟陵妓云英)】罗隐

  钟陵醉别十馀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卷662_34 【故都】罗隐

  江南江北两风流,一作迷津一拜侯。

  至竟不如隋炀帝,破家犹得到扬州。

  卷662_35 【董仲舒】罗隐

  灾变儒生不合闻,谩将刀笔指乾坤。

  偶然留得阴阳术,闭却南门又北门。

  卷662_36 【献尚父大王】罗隐

  数年铁甲定东瓯,夜渡江山瞻斗牛。

  今日朱方平殄后,虎符龙节十三州。

  卷662_37 【蜂】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卷662_38 【帘二首】罗隐

  叠影重纹映画堂,玉钩银烛共荧煌。

  会应得见神仙在,休下真珠十二行。

  翡翠佳名世共稀,玉堂高下巧相宜。

  殷勤为嘱纤纤手,卷上银钩莫放垂。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三十八·彭定求
  第二十九出 见父·李渔
  第二十六出 堕计·李渔
  卷七·张元凯
  丙集第九·钱谦益
  后集卷四·罗椅
  三集卷六十一·乾隆
  卷四百六十四·曹学佺
  ●敦煌歌辞总编卷三·任中敏
  卷十五·佚名
  御选宋诗卷七十七·康熙
  忠义集巻五·赵景良
  目录·查慎行
  李曾伯词作鉴赏·佚名
  戴复古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三十八·徐世昌

    彭蕴章彭蕴章,字琮达,一字咏莪,长洲人。道光乙未进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乞休,旋起,署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谥文敬。有《松风阁诗钞》。读番禺张南山大令听松庐诗钞服其五言律之妙因题一首以仿佛其诗境云仙

  • 御选金诗卷二十四·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金诗卷二十四七言絶句六元好问内乡杂书行吟溪北复溪南风日烘人酒易酣无限春愁与谁语梅花娇小杏花憨岀都春闺斜月晓闻莺信马都门半醉醒官栁青青莫回首短长亭是断肠亭自赵庄归冠氏春华澹澹晓寒轻野草揺

  • 卷七十九·杨士奇

    永乐六年五月己酉朔○庚戌肃王楧奏深陈己过且为朱兴等求免赐书谕曰览奏深见谦恭守法之意恳恳之词固皆克己然亦多为下人盖蔽求释夫既自明为小人所惑除恶务本何可复容小人必去之庶不重为所惑○辛亥升府同知王汝相为山东

  • 后梁纪二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中开平二年(戊辰、908)·司马光

    后梁纪二后梁太祖开平二年(戊辰,公元908年) [1]八月,吴越王遣国节度使王景仁奉表诣大梁,陈取淮南之策。景仁即茂草也,避梁讳改焉 [1]八月,吴越王钱派遣宁国节度使王景仁带着奏表前往大梁,陈述攻取淮南的计策。王景仁,即王茂章,

  • 卷一百九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一经籍考集【别集三】明太祖文集二十卷【臣】等谨案焦竑经籍志载太祖文集二十卷又三十卷今所存者与竑所列前一本合其三十卷者未见传本宣宗

  • 《中国史纲》献辞·张荫麟

    或曰:&ldquo;稽古励文,本承平之饰;怀旧寄兴,乃闲逸之娱。值陵谷之倾翻,宜儒柔之丕变。抱孤主而讲《论语》,固无救于沦胥;处围城而习《春秋》,亦奚裨于捍御?况乃巨劫所被,文物斯坠。兰台之守;取作胡囊;石渠之藏,践于羯马。赵德父之

  • 大德不逾,小节不拘·孔子

    【原文】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注释】 大德:德行中的大节。小德即小节。闲:限,引申为法度。 【译文】 子夏说:“大节方面不出问题,小节上有所出入是可以的。” 【读解】 在《宪问》篇里,子贡问孔子说:“管

  • 卷八十五·佚名

    △初分学般若品第二十六之一时天帝释心生是念。尊者善现智慧甚深。不坏假名而说法性。佛知其意便印彼言:如憍尸迦心之所念。具寿善现智慧甚深。不坏假名而说法性。时天帝释即白佛言:尊者善现於何等法。不坏假名而说法性

  • 致蒋慧雄苏慧纯二居士书·太虚

    慧雄、慧纯二居士清鉴:讲经会筹备经过,得来函,籍悉一一,殊慰!王君曾来函,对于星洲诸居士之热心筹备,亦多赞美之辞。仅云:彼因政事关系回厦,可见其同心为法也。当以函慰之,以安其心!惟衲在杭明日讲毕,而北京开联合佛学会讲演,会会为

  • 观音义疏卷上·智顗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此文既别出大部。有人亦作三段分文。谓初问去为序。佛答去为正。持地去为流通。复有云经家序者为序。无尽意白佛去为正。持地去为流通。今师有时亦作三段。有时不作三段名。但分为三章。

  •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十一卷·圆照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十一卷西京西明寺沙门圆照撰总集群经录上之十一大唐李氏都长安自 高祖神尧皇帝武德元年岁次戊寅。至皇帝贞元十六年庚辰之岁。兼天后代凡经一百八十三载。传译缁素已有四十六人。所出经律

  • 日瓦戈医生·帕斯捷尔纳克

    苏联长篇小说,帕斯特尔纳克(1890~1960)著。1987年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蓝英年等译。小说描写了十月革命前后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1905年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国内战争、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建

  •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强思齐

    二十卷。唐末强思齐 (生卒年不详) 撰。强思齐,字默越,濛阳 (今属四川彭县)人。他自幼即探讨玄关秘要,深得妙旨。前蜀王建赐号玄德大师。所撰《玄德纂疏》约成书于前蜀乾德二年 (920),卷首有杜光庭序文一篇。该书将上

  • 黄金世界·碧荷馆主人

    长编小说。清末碧荷馆主人撰。二十回。多数篇幅描写国内商、学界反华工禁约运动,而以描写华工苦难生活和反抗斗争部分最有意义。美国殖民主义者来广东贩买“猪仔”(蔑称华工),途中对华工倍加摧残,华工生活不如牛马,展示出

  • 试卷·程小青

    我记叙我的朋友霍桑侦破案件的事迹有好多,读者们以为我们两人互相帮助友谊很深,都想知道我们相交的大概情况。我翻查旧竹箱,得到一册以前的学校日记,其中记录一件情迹迷离扑朔的事,是我亲身遭遇而是被霍桑所解决的。那时候

  •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佚名

    梵名Abhidharma -dha^tu-ka^ya-pa^da 。凡三卷。印度世友造,唐玄奘译于龙朔三年(663)。又作说一切有部界身足论。略称界身足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为阿毗达磨六足论之一。本论分为二品,即:(一)本事品,叙说十大地法、十

  • 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八思巴

    简称《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佛教律仪书。元至元七年(1270)拔合思巴(即八思巴)集。一卷。是奉元世祖之命,据印度根本说一切有部之律典而译制的一部受戒仪轨书。内容包括授邬波索迦戒(即优婆塞戒)、沙弥戒和具足戒的

  • 青城竹浪生禅师语录·佚名

    七卷,清彻生说,如鹏等编(依驹本印)卷第一 序 上堂 卷第二 上堂 卷第三 小参 开示 书问 文 卷第四 颂古 分灯 赞 机缘 歌 四威仪 行繇 卷第五 诗偈 卷第六 法语 佛事 卷第七 源流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