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陈辅之诗话 全文

  一、宋玉屈原 

  文忠公自称六一居士,王荆公自称楚老。今《诗话》凡举六一楚老,指二宗师也。①六一云:"屈原《离骚》读之使人头闷,然摘三句反复味之,与《风》《雅》无异。宋玉比屈原,时有出蓝之色。"(《类说》本) 

  ①案:以上诸语似非诗话原文,乃后人旁注之语。 

  二、清风明月常有光景常新 

  楚老云①:"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然李赞皇云:"譬之清风明月,四时常有,而光景常新。"又似不乏也。(《类说》本 《丛话》前十四) 

  ①《丛话》"楚老云"作"荆公尝言"。 

  三、欧诗如玉烛 

  楚老云:"歌诗如玉烛。"叶致远曰:"得非四时皆是和气,满幅俱同流水平?"公曰:"致远可谓善鉴裁者。惜乎不令欧公生前闻之。"(《类说》本) 

  四、王建宫词 

  王建宫词,荆公独爱其"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谓其意味深婉而悠长也。〕①(《类说》本 《丛话》前二十二 《玉屑》十六 《竹庄》十三 《诗林》二 《优古堂诗话》 《能改斋漫录》八) 

  ①《诗林》有此语。 

  五、红绡香润入梅天 

  〔密学〕①王君玉有《望江南》十首,自谓谪仙。楚老②酷爱其"红绡香润入梅天"之句。(《类说》本 《丛话》前二十六) 

  ①《丛话》无"密学"二字。 ②《丛话》"楚老"作"荆公"。 

  六、冯寇二公诗 

  冯长乐七崴吟《治圃诗》云:"已落地花方遣扫,未经霜草莫教锄。"仁厚天性全生灵性命,已兆于此。寇莱公八崴吟《华山诗》云:"只有夭在上,更无山与齐。"其师谓莱公父曰:"贤郎怎不作宰相!"(《类说》本) 

  七、体物赋情 

  〔诗家之工,全在体物赋情,情之所属惟色,色之所比惟花。如〕①唐人牡丹诗云:"红开西子妆楼晓,翠揭麻姑水殿春",若改春作秋,全是莲花持。林和靖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近似野蔷薇也。(《类说》本 《说郛》本 《丛话》前二十七 《总龟》后二十八) 

  案:王楙《野客丛书》卷二十二云:"'疎影横斜水清浅',野蔷薇安得有此萧洒标致?"费衮《梁溪漫志》七亦称"是未为知诗者"。 

  ①《说郛》本及《总龟丛话》均无以上数语。 

  八、三韩使人金山诗 

  熙宁中,三韩使人朴寅亮作《金山诗》,其叙旧云前后诗云:"人不见山之为金。"云:"万迭佨岑天倚杵,一竿斜日水浮金。"(《类说》本) 

  案:此则当有脱误。 

  九、瀑布诗 

  徐凝瀑布"一条界破青山色",诚不如范文正"自虹下涧饮,长剑倚天立"。有僧议徐诗不见布,辄自吟:"□轴卷不尽,天机长放来。"此得形而不得势,何异三韩使人云"金山不见金",意外过求之敝也。 

  一○、应制诗 

  《旧唐诗》柳公权《应制联句》:"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然当暑居广殿〔高阁,〕①南风之来,不止微凉而已。《新史》易曰:"殿角②生余凉",盖屈桷丛椽,受风劲快,此两字有功于修词也。(《类说》本 《丛话》前三十八) 

  ①《类说》本无此二字。  ②《丛话》"角"作"桷"。 

  一一、冥搜造极 

  人心思究经术,往往不能致精,唯诗冥搜造极,所谓"应须入海求"。唐人有云:"句自夜中得,心从天外归。"(《类说》本) 

  一二、蓬莱仙 

  世有蓬莱仙者,语言极有精致。陶隐居云:"得为材鬼,犹胜顽仙。"(《类说》本) 

  一三、改恨字作幸字 

  萧楚才知溧阳县时,张乖崖作牧,一日召食,见公几案有一绝云:"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萧改恨字①作幸牢,公出视藁曰:"谁改吾诗?"左右以实对。萧曰:"与公全身。公功高位重,奸人侧目之秋,且天下一统,公独恨太平,何也?"公曰:"萧弟②一字之师也。"(《类说》本 《丛话》前二十五 《宾退录》 《乐趣》五) 

  案:戴埴《鼠璞一字师》条亦记此事。 

  ①《丛话》无"字"字。 ②《乐趣》"萧弟"作"君"。 

  一四、月诗用韵 

  王承之云:太祖一夕玩月,命学士卢多逊曰:"可以作诗。"多逊曰:"请用何韵?"太祖曰:"用儿字韵。"多逊奏诗曰:"太液池边月上①时,好风吹动万年枝。谁家玉匣新开鉴?②露出清光些子儿。" 

  案:此则与《王直方诗话》同。 

  ①《后山诗话》"月上"作"看月"。 ②《后山诗话》"鉴"作"镜"。 

  一五、道 味 

  〔韩〕①愈②《寄孟弄③部联句》云:"美君知④道腴,逸步谢天械。"或问道果有味乎?余曰:"如介甫'午鸡声不到禅林,栢子烟中静拥衾。竹鸡呼我出华胥,起灭⑤篝灯拥燎炉。各据稿梧同不寐,偶然闻雨落阶除',皆淡中意味,非造此景不能形容也。"(《说郛》本 《乐趣》三) 

  案:此则同《溪诗话》五。 

  ①"愈"字上当有"韩"字。 ②《乐趣》"愈"作"余"。 ③"刑",《说郛》原作"邢",误,据《昌黎集》改;《乐趣》作"兵",亦误。 ④"知",原作"如",据《昌黎集》及《溪诗话》改。 ⑤《乐趣》"灭"作"觅"。 

  一六、好 石 

  张祜性酷好太湖石,三吴太守,多遗以赠之。故陆鲁望以诗哭之曰:"一林石笋散豪家。"(《说郛》本) 

  案:《总龟》四十三引此则未注出处。《乐趣》十六引此则作诗史。 

  一七、杜 诗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此幸①而得之,坐以待旦之意。"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所谓"嘉谋嘉猷,入告尔后于内,②〔乃顺之于外〕。③日斯谋斯猷,惟我后之德也"。(《说郛》本 《历代》三十六) 

  案:此则同《溪诗话》一。 

  ①《杜工部诗话》"此幸"作"是俯"。 ②"内",原作"外",误。 ③《溪诗话》有此五字。 

  一八、文正公诗 

  范文正《淮上遇风》云:"一棹危于叶,旁观欲①损神。他年在平地,无忽险中人。"虽弄翰戏语,卒然而作,兼②济加泽之心。未尝忘也。(《说郛》本 《柳亭诗话》二十五) 

  案:此则同《溪诗话》七。《诗林广记》四引此则仅云《诗话》。 

  ① 《溪诗话》"欲"作"亦"。 ②"兼",原作"险",据《溪诗话》改。《柳亭诗话》无此字。 

  一九、又 

  范文正公"雷霆日有犯,姑可报吾亲",谁谓臣子忠〔孝〕①难于两全也?莅官不敬,战阵②无勇,本非事亲事,礼记〔必〕③以为非孝,公之谓欤?(《说郛》本) 

  案:此则同《溪诗话》七。 

  ①《溪诗话》七有"孝"字。 ②"阵"下原有"衰"字,据《溪诗话》删。 ③《溪诗话》无"必"字。 

  二○、煎茶诗 

  唐赵璘述《因话录》,载其家兵部君性尤嗜茶,能自煎。谓人曰:"茶须缓火炙,活水煎。"坡有"活水还须缓火煎",恐亦用此。(《说郛》本) 

  案:此则同《溪诗话》七。 

  二一、灯 火 

  子美《夜宴左氏庄》:"检书烧烛短。"烛正不宜观书,检阅时暂可也。退之"短檠二尺便且光",可谓灯窗人中语。犹有未便,灯不笼,则损目,不宜勤且久。山谷"夜堂朱墨小灯笼",可谓善矣,而虚堂非夜久所宜。子瞻"推门入室书纵横,蜡纸灯笼晃云母"。惯亲灯火,儒生酸态尽矣。(《说郛》本) 

  案:此则同《溪诗话》三。 

  二二、怨 诗 

  李山甫咸通中不第,尝有诗怨执政曰:"劝君不①用夸②头角,梦里输赢总未知。"③(《说郛》本) 

  ①《唐纪》七十"不"作"莫"。 ②"夸",原作"络",据《唐纪》改。 ③《全唐诗话》及《唐纪》"知"均作"真"。 

  二三、乃心王室 

  柳迁南荒有云:"愁向公筵①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太白云:"我似鹧鸪鸟,南迁懒北飞。"②皆褊忮躁辞,非畎亩惓惓之义。杜诗云:"冯唐虽晚达,终觊在皇都";〔又〕③"愁来④有江水,焉得北之朝"。其《赋张曲江》云:"归老守故林,恋阙悄延颈",〔其〕⑤乃心王室可知。(《说郛》本 《杜工部诗话》) 

  案:此则同《溪诗话》卷三。 

  ①案《柳集》及《溪诗话》"筵"作"庭"。 ②《杜工部诗话》"飞"作"归"。 ③《杜工部诗话》有"又"字。 ④案《杜集》"来"作"边"。 ⑤《杜工部诗话》有"其"字。 

  二四、饮 博 

  冯衮收苏州日,多纵饮博,因大胜,以所得均与座客。吟云:"八尺台盘照面新,千金一掷斗精神。合是赌时须赌物,不堪回首乞闲人。"(《说郛》本) 

  二五、读书与下笔 

  世人常言老杜读尽天下书,过矣。老杜能用所读之书耳!彼徒见其语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万卷人谁不读,下笔未必有神。(《仕学规范》三十六)

猜你喜欢
  卷三百八十七·彭定求
  赵鼎臣·唐圭璋
  权无染·唐圭璋
  ◆王参政都中(本斋集)·顾嗣立
  ◆参政孛朮鲁翀(菊潭集)·顾嗣立
  第二十回 避尼庵燕玉全贞·陈端生
  卷六·杨慎
  七言巻十九·洪迈
  卷三百四十八·陈思
  戏中人物·胡适
  卷二·陈元龙
  诗女史凡例·田艺蘅
  青城山人集原序·王璲
  卷三十二·范成大
  虚舟集巻五·王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九出 林公理寃·王世贞

    【水底鱼儿】〔付净上〕驿宰风骚。乌纱叶叶嚣。趋迎当道。走得脚无毛。自家是醴陵县禄口驿驿丞。到任以来。铜钱无处取觅。鎭日迎官接府。为此自做几句口号。不免诵一番。自幼出身小吏。要钱千方百计。撇淸做势摇手

  • 卷三百六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刘禹锡听琴【一作听僧弹琴】禅思何妨在玉琴真僧不见听时心秋堂境寂夜方半云去苍梧湘水深魏宫词二首日晩长秋帘外报望陵歌舞在明朝添炉欲爇【一作欲添炉火】熏衣麝忆得分时【一作明

  • 卷四百七十三·列传第二百三十二·奸臣三·脱脱

        ◎奸臣三   ○黄潜善 汪伯彦 秦桧   黄潜善,字茂和,邵武人。擢进士第,宣和初,为左司郎。陕西、河东地大震,陵谷易处,徽宗命潜善察访陕西,因往视。潜善归,不以实闻,但言震而已。擢户部侍郎,坐事谪亳州,以徽猷

  • 第四十八回 楚霸王乌江殒身 汉高祖汜阳即位·黄士衡

    话说项王率领骑队八百余人,脱出重围,随行军士,一路陆续逃走。直至淮水河边,觅得船只,渡过对岸。回顾部下,只剩了百余人!又前行半日,到了阴陵,忽然迷失道路。瞥见路旁有一农夫,项王上前向之问路。农夫见是项王,知道兵败逃走,心恨其

  • 卷之六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第二七五单同治十年十月初四日一一七○二--四·佚名

    淡水分府周,饬六班头役,向戏班借出长秀雉尾等物,以便迎接总镇之用钦加府衔,即补直隶州正堂、署淡水分府周(注)单,仰六班头役汤才、朱忠、王泰、蔡标、蔡照、林元,速向戏班,借出长秀雉尾四对,刽子首额眉、红

  • 五八六 云贵总督李侍尧等奏滇省已获书中查无颜季亨撰书并饬属再行访查折·佚名

    五八六 云贵总督李侍尧等奏滇省已获书中查无颜季亨撰书并饬属再行访查折乾隆四十四年正月二十日大学士 伯 管云贵总督臣李侍尧、云南巡抚臣裴宗锡谨奏,为遵旨严查覆奏事。窃臣等接准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

  • 世家卷第十三 高丽史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睿宗二。○(己丑)四年春正月丙午朔放朝贺。戊申辽遣大永信来贺生辰。己酉东界行营兵马录事王思谨河景泽等与女眞战于咸州死之。庚戌宴辽

  • 林氏宗庙修谱序·林献堂

    林氏旧谱,世传出于唐林蕴之手。然观各宗刻本,其首皆弁以温彦博之序。彦博为太宗从龙之臣,而蕴实贞元朝士,则旧谱不始于蕴明矣。独恨温序不言此谱得自何人,来自何地;由今思之,贞观之初,以海内一统,再定族望,意其

  • 王世琇传·张廷玉

    王世琇,字昆良,保定府清苑县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授归德推官,调工部主事。十五年二月,李自成攻陷陈州,乘胜进攻归德。世琇将启程赴工部就任,其部属约他共守归德,世 琇慨然同意,并且说:“我在此长期为官,临难而去,是不应该

  • 重令第十五·管仲

    凡君国之重器莫重于令,令重则君尊;君尊则国安。令轻则君卑,君卑则国危;故安国在乎尊君,尊君在乎行令,行令在乎严罚;罚严令行,则百吏皆恐;罚不严,令不行,则百吏皆喜。故明君察于治民之本,本莫要于令,故曰:“亏令者死,益令者死,不行令者

  • 随时第四十五·佚名

    时有淳浇,俗有华茂,不可以一道治,不得以一体齐也。故无为以化,三皇之时;法术以御,七雄之世;德义以柔,中国之心;政刑以威,四夷之性。故《易》贵随时,《礼》尚从俗,适时而行也。霜风惨烈,周弃不艺禾,炎气赫曦,曹明不制裘,知时不可也;贸章

  • 第五章 4·辜鸿铭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辜讲有人评论孔子的一位学生(冉雍,姓冉,名雍,字仲弓。孔门“十哲”之一,以有德行著称)说:“他是个道德高尚、慷慨大方的人,但是才思却不够敏捷。

  • 卷一百十六·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十六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一百十六祀先代帝王礼记祭法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疏若神农及后土帝喾与尧及黄帝颛顼与契之属是也】以死勤事则祀之【疏

  • 杂阿含经卷第十九·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五○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大目揵连在耆阇崛山。时。释提桓因有上妙堂观。于夜来诣尊者大目揵连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时。释提桓因光明普照耆阇崛山。周匝大

  • 大乘庄严经论 第一卷·无著

    大乘庄严经论 第一卷太子右庶子安平男臣李百药奉 敕序臣闻。天帝受无上之法。景福会昌。轮王致正真之道。神祇合德。是则圣人执契。玄化潜通。至诚所感。冥功斯应。皇情西顾。法海东流。如开洪范之图。似得圆

  • 名贤集·佚名

    蒙学读本。一卷。作者不详。从内容上分析,为南宋以后儒家学者撰辑。全书共一千八百八十二字。分为四段:第一段为四字句,第二段为五字句,第三段为六字句,第四段为七字句。均以韵文编成。全书汇辑孔、孟以来历代名人贤

  • 窥词管见·李渔

    词话。清人李渔撰。一卷。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编系今人唐圭璋先生从《笠翁全集》中录出。全书只有22则,约九千字。但比较全面地论述了词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作法。李渔主张要严格区分诗、词、曲三者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