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九十四

元世系表畧

却特氏蒙古部人十世祖曰勃端察尔母曰阿伦果斡嫁托本默尔根生二子既而夜梦金色神人来趋卧榻阿伦果斡惊觉遂有娠生一子即勃端察尔也勃端察尔状貌奇异沈默寡言家人谓之痴阿伦果斡语人曰此儿非痴後世子孙必有大贵者勃端察尔生巴噶哩台哈必齐巴噶哩台哈必齐生玛哈多丹玛哈多丹生济农达尔罕济农达尔罕生海都海都生拜星呼尔拜星呼尔生敦巴该敦巴该生噶布勒汗噶布勒汗生巴尔达木巴尔达木生伊苏克依是为烈祖烈祖生太祖特穆津始称帝於鄂诺河寻定都於哈喇和林河之西因名其城曰和林太宗七年城之世祖中统初迁於上都至元初又迁都於燕改曰中都寻升为

大都建国号曰元自世祖至元十三年受宋降至顺帝历十主凡九十三年

<史部,别史类,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九十四>

<史部,别史类,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九十四>

<史部,别史类,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九十四>

年表【一】

【起丙寅宋宁宗开禧二年 止甲申宋宁宗嘉定十七年】凡十九年

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元太祖称帝於鄂诺河自是与金并列但其时国号蒙古年表之体按年以纪事故以蒙古书如辽之始称契丹金之始称女直例也

<史部,别史类,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九十四>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三·魏徵
  卷七十七·志第二十七下·祭祀六·宋濂
  卷四十五·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三·佚名
  卷之八十九·佚名
  卷之九·佚名
  通志巻一百二下·郑樵
  二○ 寄谕博卿额等奉天本少著述不必再行访购以免纷扰·佚名
  列传卷第四十二 高丽史一百二十九·郑麟趾
  张仪列传第十·司马迁
  茅坤传·张廷玉
  卷三十二·雍正
  慎国政·朱元璋
  杜月笙·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六十六·彭定求

        卷266_1 【洛阳早春】顾况   何地避春愁,终年忆旧游。一家千里外,百舌五更头。   客路偏逢雨,乡山不入楼。故园桃李月,伊水向东流。   卷266_2 【步虚词(太清宫作)】顾况   迥步游三洞,清心礼七真。飞符超

  • 彭正大·唐圭璋

      正大号正斋。   琐寒窗   寿欧阳教授   千里儒流,称觞此际,梅花三度。书台最上,健羡一翁如许。问吴江、别来旧人,当时折柳凭谁语。但春在芹宫,芳滋兰畹,一帘今雨。   凭阑、凝望处。有绿水青山,乾坤付与。百年家

  • 第七出·李开先

    【出队子】(外上唱)官居帅府,蒙恩久佩兵符。朝随豹尾近龙舆。丈夫得志岂无毒!(白)饱暖闲争氧,饿鸟护夺食。人燕(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我想那林冲,当初做统制之时,上表奏劾童大王宦官不许封王,弃太原,失守河界,结怨辽金,败祖宗之盟,失

  • 四集卷三十六·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三十六古今体一百二十六首【丙申四】山东巡抚杨景素奏报得雨志慰山左今朝达奏章欣逢春雨抵嘉祥兖东济泰境皆遍已午未申时以长【杨景素奏行次嘉祥县得雨四寸其兖州东昌济南泰安四府所报得雨情

  • 卷三百十七 元豐四年(辛酉,1081)·李焘

      起神宗元豐四年十月乙卯盡是月乙丑   冬十月乙卯,通直郎、集賢校理、同知諫院蔡卞為崇政殿說書,罷知諫院。   樞密院言定州諜報北界事,上曰:「朝廷作事,但取實利,不當徇虛名。如慶曆中,輔臣欲禁元昊稱兀卒【一】,費歲

  • 卷之一千二百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八十六 江宁织造曹寅奏闻悉十八阿哥薨逝及异常之变摺[注]·佚名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二十五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臣于本月二十二日得邸报闻十八阿哥薨逝,续又闻异常之变,臣身系家奴,即宜星驰北赴,诚恐动骇耳目,反致不便。二十二日以来民间稍稍闻知,皆缎布两行脚力

  • 卷九十六·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九十六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张丞相苍者阳武人也【索隐案县名属

  • 郑同北见赵王·佚名

    【提要】 本篇阐明了《战国策》的一个要旨:除非你作世外的高人,在这个人欲横流的世界上,如果仅有王道和仁义,而没有谋略和兵法,那么伤害侵略随之而来、国将不国、一切都会不安全。兵法谋略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保证道义的完善

  • 宋纪五 太祖文皇帝中之上元嘉十三年(丙子、436)·司马光

    宋纪五 宋文帝元嘉十三年(丙子,公元436年) [1]春,正月,癸丑朔,上有疾,不朝会。 [1]春季,正月,癸丑朔(初一),刘宋文帝患病,不举行朝会。 [2]甲寅,魏主还宫。 [2]甲寅(初二),北魏国主拓跋焘回宫。 [3]二月,戊子,燕王遣使入贡于魏,请送侍子。

  • 卷四十四·李明复

    <經部,春秋類,春秋集義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四十四宋 李明復 撰昭公十有三年春叔弓帥師圍費謝湜曰季氏家臣南蒯以費叛故叔弓圍費不書叛者書圍則邑叛可知也家邑而至於圍之則上失制御由此見矣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 御制性理大全序·胡广

    御制性理大全序朕惟古昔圣王所以继天立极而君师万民者不徒在乎治法之明备而在乎心法道法之精微也执中之训肇自唐虞帝王之学莫不由之言心则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言性则曰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盖天性同然之理人心固有之良

  • 卷八·王樵

    <经部,书类,尚书日记钦定四库全书尚书日记卷八      明 王樵 撰盘庚上孔氏曰盘庚殷王名殷质以名篇○哀十一年左传引此篇云盘庚之诰金氏谓今书篇目逸之诰二字○正义曰此三篇皆以民不乐迁开解民意告以不迁之害

  • (二)·钱穆

    第二目为学大要。紧接上目,可知人之为学,主要即在学道。古今天下人,同生此大道中。道同,斯学亦同,而人与人乃能和合成群而无争。故中国得成为广土众民一统之大国,又绵延五千年迄今,为并世其他诸民族所无有。此皆由学统政统道

  • 生命的歧途·梁漱溟

    昨日阅某生日记云:&ldquo;人生有三件事,革命、文学与醇酒妇人,三者得一,亦算值得;三者苟能兼而有之,则人生之愿足矣。&rdquo;又云:&ldquo;古人言人生有三不朽:立功、立言、立德;立德乃因以前中国无敌国外患,大家闲散,才来讲这鸟

  • 乐邦文类卷第四·宗晓

    四明石芝沙门宗晓编次杂文(三十三首) 维摩疏示四种佛国 天台智者大师 观经疏明四土宗致 同前 万善同归集拣示西方 智觉禅师 延寿 弥陀通赞示西方要义 慈恩法师 窥基 寂照集拣西方要义 出直指净土决疑集 

  • 寺塔记·段成式

    唐段成式撰于会昌三年(843年)至大中七年(853年)之间。一卷。会昌三年,作者与友人张希复、郑符访长安诸寺院,想补《两京新记》和《游目记》的缺漏,后因官职离开长安,大中七年重归长安,整理旧稿,写成此书。此文收录于《

  • 出曜经·佚名

    亦称《出曜论》。佛教经典。后秦竺佛念译。三十卷(或二十卷)。“出曜”,梵文Udana的音译,意译“法句”、“偈颂”。本经共三十四品,由阐述佛教教理的偈颂与譬喻故事两部分组成。这些偈颂相传为古印度法救所撰,譬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