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

  ●卷七·达理门

  《否》卦,“包承,小人吉。”说者谓小人在下者包之,小人在上者承之,盖处《否》当然。杜云:“曲直吾不知,负暄侯樵牧。”“是非何处定,高枕笑浮生。”“洗眼看轻薄,虚怀任屈伸。”“寄谢悠悠世上儿,不争好恶莫相疑。”

  其寄傲疏放,摆脱世网,所谓两忘而化其道〔者〕也。〔黄常明《溪诗话》卷五〕

  漫叟《无为洞口》云:“洞傍山僧皆学禅,无求无欲亦忘年。”又:“无为洞口春水满,无为洞傍春云白。爱此踌蹰不能去,念(令)人悔作衣冠〔客〕。”

  岑参《宿先(仙)游寺》云:“寄报乘轩客,簪裾尔何容!”临川《何(和)秀老》云:“解我葱珩脱孟劳,暮年甘与子同袍。”比之退之云“方将敛之道,且欲冠其颠”,“向风长叹不可见,我欲收敛加冠巾”,异矣。六一有云:“自惭前引朱衣吏,不称闲行白发翁。”说者谓不言亦可。然次山《宿丹崖翁宅》诗〔亦〕云:“吾将求退与翁游,学翁歌醉在渔舟。官吏随人往来(未)得,却望丹崖惭复羞。”吁,〔非〕氵㸒乎富贵者也。〔《溪》卷六〕

  东坡拈出陶渊明谈理之诗前后有三:一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二曰:“笑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三曰:“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皆以为知道之言。盖擒章绘句,嘲弄风月,虽工亦何补!若睹道者,出语自然超诣,非常人能蹈其轨辙也。山谷尝跋渊明诗卷云:“血气方刚时,读此诗如嚼枯木;及绵历世事,如决定无所用智。”又尝论云:“谢康乐、庾义城之诗,炉锤之功,不遗余力,然未能窥彭泽数仞之墙者,二子有意于俗人赞毁其工拙,渊明直寄焉。”

  持是以论渊明诗,亦以可(可以)知(见)其关键也。〔《丹阳集》、《韵语阳秋》卷三〕

  孟子所言皆精粗兼备,其言甚近,而妙义在焉。如庞居士云:“神通并妙用,运水与搬柴。”此自得者之言,最为达理。若孟子之言则无适不然。如许大尧、舜之道,只于行止疾徐之间教人做了。〔《龟山语录》卷四〕

  或问言动非礼则何(可)以正(止),视听如何得合礼?曰:“四者皆不可易,易则多非理(礼),故‘仁者先难而后获’。所谓难者,以我视,以我听,以我言,以我动也。”“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视听不以我也,胥失之矣。

  〔《上蔡语录》卷中〕

  吕晋伯兄弟中皆有见处。一人作待咏曾点事曰:“函丈从容问且酬,展才无不至诸侯。可怜曾点推(惟)鸣瑟,独对春风咏不休。”〔同上〔卷上〕

  或问邵尧夫云:“谁信画前元有《易》,自从删后更无《诗》。画前有《易》何以见?”曰:“画前有《易》,其理甚微,然即用孔子之已发明者言之,未有画前尽(盖)可见也。如云:神农氏之耒耜盖取诸《益》,日中为市盖取诸《噬嗑》,黄帝尧舜之舟揖盖取诸《涣》,服牛乘马盖取诸《随》,《益噬〔嗑〕》《涣》《随》重卦也。当神农黄帝尧舜之时,重卦未画,此理真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故通变以宜民,而《易》之道得矣。然则非画前元有《易》乎?”〔《龟山语录》卷二〕

  熙宁十年夏,康节感微疾,气日益耗,神日益明。笑谓司马温公曰:“雍欲观化一巡,如何?”温公曰:“先生未应至此。”康节笑曰:“死生亦常事耳。”

  张横渠先生喜论命,来问疾,因曰:“先生论命否?当推之。”康节曰:“若天命,则已知之矣。世俗所谓命,则不知也。”横渠曰:“先生知天〔命〕矣,载尚何言:“程伊川曰:“先生至〔此〕,他人无以为力,愿自主张。”〔康节曰:“平生学道,岂不知此?然亦无可主张。”〕时康节居正寝,诸公议后事于外,有欲葬近洛阳城者,康节已知,呼伯温入曰:“诸公欲以近城地葬我,不可,当从伊川先〔生〕茔耳。”七月初四日大书诗一章曰:“生于太平世,〔长于太平世〕死于太平世。客问年几何,六十又七岁。俯仰天地间,浩然独无愧。”以是夜五更捐馆。〔《闻见录》卷二○〕

  张敬《夫元日》诗:“古史书元意义存,《春秋》揭示更分明。人心天理初无欠,正本端原万善生。”〔《南轩集》卷七〕

  康节过士友家昼卧,见其枕屏小儿迷藏,以诗题其上云:“遂令高卧人,欹枕看儿戏。”盖熙宁间也。陈恬云:“《击壤集》不载。”〔同上,《闻见录》卷二○〕

  张横《渠圣心》诗:“圣心难用浅心求,圣学须专礼法修。千五百年无孔子,尽因通变老优游。”〔《横渠集》文集〕

  五峰胡广仲诗:“幽人偏爱青山好,未(为)是青山青不老。山中出云雨太虚,一洗尘埃山更好。”朱氏陂(跋)云:“右衡山胡子诗也。初,绍兴庚辰,熹病卧山间,亲友仕于朝者,以书见招,某戏以两诗代书报之曰:‘先生去上芸香阁〔时籍溪先生〔除〕正字,赴馆供职〕,阁长新峨豸角冠〔刘共甫〔自〕秘书丞除察官。〕留取幽人卧空谷,一川风月要人看。”〔一章〕〔瓮牖前头列画屏,晚来相对尽仪形。浮云一任闲舒卷,万古青山只么青。”〔二章。〕或传〔以〕语胡子,胡子谓其学者张敬夫曰:“吾未识此人,然观此诗,〔知其〕庶〔几〕能有进矣。特其言有体而无用,故为是诗以箴警之,庶其闻之而有发也。”

  明年,胡子卒。又四年,某始见敬夫而后获闻之,恨不及见胡子而请其目也。因序其本末而书之于策,以无忘胡子之意云。”〔见《诗集》、《朱文公集》卷八一〕

  邵尧夫先生居洛四十年,安贫乐道,自云未尝攒眉。所居寝息处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又为瓮牖,读书燕居。自平旦则焚香独坐,晡时饮酒三四瓯,微熏便止,不使至醉也。中间,州府以更法,不饷馈寓宾,乃为薄粥以代之,好事者或载酒以济其乏。尝有诗云:“斟有浅深存燮理,饮无多少系经纶。莫道山翁拙于用,也能康济自家身。”喜吟诗作大字书,然遇兴则为之,不牵强也。大寒暑则不出,每出乘小车,用一人挽之,为诗以自咏曰:“花似锦时高阁望,草如茵处小车行。”司马温公赠以诗曰:“林间高阁望已久,花外小车犹未来。”随意所之,遇主人喜客,则留三五宿;又之一家亦如之。或经月忘返,虽性高洁,而接人无贤不肖贵贱皆欢然如亲。尝自言:“若至大病,自不能支;其遇小疾,得有客对语,不自觉疾之去体也。”学者来从之问经义,精深浩博,应对不穷,思致幽远,妙极道数。间与相知之深者,开口论天下事,虽久存心世务者,不能及也。〔《渔隐从话》后集卷二二〕

  康节尝诵希夷之语曰:“得便宜事,不可再〔作〕;得便宜处,不可再去。”

  又曰:“落便宜是得便宜。”故康节诗云:“珍重至人尝有语,落便宜是得便宜。”

  盖可终身行之也。〔邵伯温《易学辨惑》、《闻见录》卷七〕

  涪陵谯天授《牧牛图诗》,一章言其崇明礼法,目无邪视,可否昭判,拣辨无舛,依见见正,色尘不迷,故能非礼勿视,如牛双目变白,畏鞭,警视不易,设有他恶,不能纵观矣。诗曰:“喜见双眸白,通身黑尚全。整思南亩稼,还忌牧童鞭,妄色无轻学,非观已屡悛。回光惟圣道,此外竟何缘?”二章言其外屏非闻,耳无邪听,入耳著心,但惟圣道;依闻审音,恶声不惑,故能非礼勿听。

  如牛角耳变白,耸耳低首,惟牧是聆,更无他念矣。诗曰:“耳角冰霜洁,须知听不讹。法言缘理辨,邪说自心诃。响外聆微旨,音中味太和。氵㸒荒无复入,非礼末之何!”三章言其戒谨辞气,口无妄言;戏论谗诬,不形声说;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扪舌谨辞,修辞立诚,故能非礼勿言。如牛唇口变白,为牧所缠,不得妄鸣,惟渴饮饥食始得解释矣。诗曰:“白口缠圈索,言非驷莫追。心声休妄发,敬道复何疑?正信通神鉴,渊谈协礼仪。能为天下则,诚自我无欺。”四章言其遵守礼法,中主惟敬;心无妄动,举必循理;精诚外发,照破邪行;素履而往,往而无咎,故能非礼勿动。如牛四足变白,犹恐散失,未舍鼻索矣。诗曰:“四足虽更白,犹宜鼻索拘。草田方缓执,禾径未相逾。步步无非履,心心向大途。见闻言动事,到此竟何殊!”五章言其学习美成,礼法文质,内外自然,克己复礼,归于至诚;不假行将,动容周旋,皆中乎礼,盛德之至;居德之盛,尚可形容,故如牛首尾变白,牧者置鞭闲坐,不执鼻索,放旷无拘,顿绝所犯矣。

  诗曰:“鼻索何劳执,长鞭已弃闲。大田随俯仰,古道任回环。义草餐清野,仁泉饮碧湾。德纯非用牧,危坐对层山。”六章言其抑为不厌,好古敏求,积而至圣;思虑销陨,情识净尽;犹金鉴焉,不迎不将,应而不伤;心休世逋,超然绝疑;动静无意,但寓形于世而已。如牛全白,纯一不杂,人牛两息,灭意相拘矣。

  诗曰:“一饱心休息,安眠百不知。有形随处寄,毋意复何疑!用舍非关念,优游绝所窥。相忘人世外,惟有牧童儿。”七章言其逆顺难测,混同体用;随世态卷舒,例防阳惨酢;损益盈虚,与时偕行;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一切毋必,道合则从。犹如白牛,虽带圈索,已无牧人矣。诗曰:“圈索虽牵执,从兹牧者亡。何心拘小节,平步蹈中常。饥饱随时过,行藏任运将。春山春草绿,逢处可充肠。”八章言其仕止久速,咸契所宜;达节善变,出处无际;进退存亡,不失其正;独见几权,应世无固,不俟终日。犹如白牛随方运动,饮食无系矣。

  诗曰:“日暖随方去,天寒隐有余。当行非俟牧,可止便安居。饮食和粗细,周旋契疾徐。权几虽应用,岂外是如如。”九章言其无方无体,妙绝万物,不见有己;身心销复,与道混融;一切毋我,又何分别;随时应用,应物张机,无有本体;名言胡义,留为世训,警策后觉。犹如无牛可得,惟存鼻索,传示将来矣诗曰:“相尽云何牧,心融孰是牛?我人依妄立,学行假各修。不见当先迹,宁知有后由。鞭绳应到此,聊为且□留。”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七十三·彭定求
  ◆李提学祁(云阳集)·顾嗣立
  第五十五回 赐婚期早偕秦晋·陈端生
  第五十一回 才喜良驹归故主 又闻密友作高官·萧晶玉
  第四折·关汉卿
  楚辞集注卷第一·朱熹
  ●慶芝堂詩集卷四·戴亨
  卷二·黄希
  五集卷九十一·乾隆
  嘉禾百咏·张尧同
  卷二十四·王琦
  卷之六·佚名
  卷三百九十八·陈廷敬
  巻十一·宋绪
  燕堂诗稿·赵公豫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佚名

    (李逵上,诗云)上山鞋履不闻声,下山锣鼓便齐鸣。蓦然一阵风来处,知是强人带血腥。某山儿李逵是也。今有李孔目为我下在死囚牢里。我问宋江哥哥告了一个月假限,将着一包袱金珠财宝,下山去搭救李孔目走一遭去。(诗云)拜辞了宋

  • 卷六十·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六十目録【九十五字】满庭芳【上 又一体】宋徽宗晏几道苏轼【六首】黄庭坚【四首】秦观【四首】晁补之【五首】陈师道李之仪【二首】毛滂【二首】舒亶

  • 提要·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两宋名贤小集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两宋名贤小集三百八十卷旧本题宋陈思编元陈世隆补思有寳刻丛编世隆有北轩笔记并已着録是编所录宋人诗集始于杨亿终于潘音凡一百五十七家有

  • 卷三·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三刘子翼子翼,字小心,常州晋陵人。隋大业初,历秘书监。唐贞观间拜吴王府功曹,迁著作郎、弘文馆直学士,预修《晋书》。永徽初卒。有集二十卷。诗二首。 【(《全唐诗》无刘子翼诗,传据《旧唐书》卷八七本传)】五

  • ●卷五·赵翼

    ○累世经学古人习一业,则累世相传,数十百年不坠。盖良治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所谓世业也。工艺且然,况于学士大夫之术业乎!今案周、秦以来,世以儒术著者,自以孔圣之后为第一。伯鱼、子思后,子上生求,求生箕,箕生穿、穿

  • 元明事类钞卷三十四·姚之骃

    花草门【二】芙蓉花万余 石林燕语温州江心寺文丞相祠有木芙蓉一本髙二丈干围四尺花几万余朶芙蓉屏 元朱徳润题芙蓉花屏诗芙蓉发靓妆絶艳秋江邉临风拂罗帏红裳拥三千着色妆 元宋褧诗芙蓉如妓绕横塘一叚秋容着色妆转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二·佚名

    嘉靖二十八年九月丁卯朔礼部进来年 大报等祀日册○命成国公朱希忠献瑞榖于 玄极宝殿驸马都尉谢诏荐于 太庙因建秋报大斋于朝天宫三日夜○发太仓银三万两于密云○虏三千余骑寇榆林参将刘继先等战郤之○己巳升工科左给

  • 卷之六百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蓝继宗传·脱脱

    蓝继宗,字承祖,广州南海人。是刘钅长宫中的宦官,归宋时十二岁,升为中黄门。跟从皇上征伐太原,在各营阵中传达诏命,多合皇上的心意。秦州边境有大、小洛门寨,自唐末陷入西羌,雍熙中期,温仲舒晓谕西羌首领献地归宋,把他们迁到渭北

  • 提要·陈骙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二南宋馆阁録      职官类一【官制之属】提要【臣】等谨案南宋馆阁録十卷宋陈騤撰续録十卷无撰人名氏騤字叔进台州临海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一庆元初官至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忤韩

  • 125.谢安东山再起·林汉达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

  • 卷第四·董仲舒

    王道第六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幷见。五帝三王之治天下,不敢有君民之心,什一而税,教以爱,使以忠,敬长老,亲亲而尊尊,不夺民时,使民不

  • 古文孝经【宋本】·孔安国

    仲尼闲居曽子侍坐子曰参先王有至徳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女知之乎曽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徳之本教之所由生复坐吾语女身体髪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

  • 卷八十五·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八十五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三十三襄公十六年考异足利本传以报宋扬梁之役扬作杨注同注韩襄无忌子也无也字 时皆诸侯大夫义取皆平故得会郑伯无故字释文间音闲也【三叶】元

  • 提要·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二尚书要义      书提要【臣】等谨案尚书要义二十卷宋魏了翁撰了翁谪居靖州时着九经要义凡二百六十三卷皆摘注疏中精要之语标以目次以便简阅其周易要义已着録此其所摘尚书注疏也孔

  •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九·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广百论本一卷 慧琳  广百论释十卷 玄应  十住毗婆沙论十四卷 玄应  菩提资粮论六卷 慧琳  大乘庄严论十三卷 慧琳  大庄严论十五卷 玄应  顺中论二卷 慧琳  摄大乘

  • 有闲阶级论·凡勃伦

    《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是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仑创作的经济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99年。全书共分十四章,其基本内容是通过社会制度的分析说明“有闲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这种理论主要是为了解释在资本主义社会里,

  • 周易口诀义·史徵

    六卷,唐史徵著。其书缺豫、随、无妄、大壮、晋、睽、蹇、中孚八卦,余皆存。《崇文总目》与《读书志》皆谓此书是直钞注疏,以便讲解,故名《口诀》。《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此书大旨,乃采择旧说,诠释《周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