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

  ●卷六·讽谕门

  唐文宗夏日联句,东坡谓宋玉对楚王雄风,讥其知己不知人也。公权小子,有美而无规,为续之云:“一为居所移,苦乐永相忘。愿言均此施,清阴分(及)

  四方。”或谓五弦之薰〔风〕解愠阜财,已有陈善责难〔之〕意。余谓不然。凡规谏之辞,须切直分明,乃可以感悟人主。故盗言孔甘,良药苦口。若以“薰风自南来”为陈善闭邪,但恐后世导谀侧媚,〔说〕持两可者,皆得以冒敢谏之名也。〔《溪》卷一〕

  阳城德行道义为士林之所敬服。德宗以银印赤绂起于隐所,骤拜谏官,可谓贤且遇矣。故学生闻道州之贬,投业而叫阍;贤士怆驿名之同,ゼ辞而颂德:可以知其贤不诬也。然退之《诤臣论》乃极口贬之,何哉?其言曰:“今阳子实一匹夫,在谏位不为不久,而未尝一旨及于政。视政之得失,若越人之视秦人之肥瘠。问其官,则曰谏议也;问其政,则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

  “考之本传,以谓他谏官论事苛细,帝厌苦。城漫(浸)闻得失且熟,犹未肯言。

  客屡谏之,第醉以酒而不答。盖其意有所待矣(也)。至德宗逐陆贽,欲相裴延龄,而城伏蒲之说(疏)始上,廷争恳至,累日不解。故元微之诗云:“贞元岁云暮,朝有曲如钩。”“飞章八九上,皆若珠暗投。”“且曰事不止,臣谏誓不休。”而白乐天亦云:“阳城为谏议,以正事其君。其手如屈轶,举必指佞臣。

  卒使不仁者,不得秉国钧。”柳子厚亦云:“抗志厉义,直道是陈。”盖退之《谏〔臣〕论》乃在止裴延龄为相之前,而三子颂美之言,乃在阳城极谏之后也(尔)。〔《丹阳集》、《韵语阳秋》卷七〕

  〔《渔樵闲话》载〕唐末有宜春人王毂,以歌诗擅名,尝作《玉树曲》,略云:“璧月夜,琼楼春。匣(莲)舌泠泠词调新。当时狎客尽封(丰)禄,直谏犯颜无一人。歌未阕,晋王剑上粘腥血。君臣犹在醉乡中,一面已无陈日月。”

  此调大播人口。毂未第时,尝于市廛中见有同人被无赖辈欧击,毂前救之,〔扬声〕曰:“莫无礼,便是解道‘君臣犹在醉乡中,一面已无陈日月’者。”无赖闻之,惭谢而退,盖讥当时士大夫掩蔽人善,殆此小人不若。愚谓〔《渔樵》〕

  特假以自渝尔。无赖所以悔过从善,顿革凶暴之气者,非重其才也,非重其名也,盖重其言有补于治乱安危者也。〔《溪诗话》卷二〕

  蔡宽夫云:“江湖多白鸟,天地有青蝇。”人遂以白鸟为鹭。〔而〕《礼记月令》:群鸟养羞。郑氏乃引《夏小正》丹鸟白鸟之说,谓白鸟为蚊蚋。则知以对青蝇,意亦深矣。不然,江湖多白鹭,有何说耶?〔《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三〕

  子美诗:“草有害于人,曾何生阻修。芒刺在我眼,焉能待时(高)秋。”

  其愤邪嫉恶,欲芟夷蕴崇之以肃清王室者,抱怀(怀抱)可见。临川有:“勿去草,草无恶,如比世俗俗浮薄。”此方外之语,异乎农夫之务〔去〕者也。

  〔黄常明《溪诗话》卷三〕

  子美〔观打鱼〕云:“设网万鱼急。”盖指聚敛之臣,苛法侵渔,使民不聊生,乃万鱼急也。又云:“能者操舟疾若风,撑突波涛挺叉入。”小人舞智趋时巧宦数迁,所谓疾若风也。残民以逞不顾倾覆,所谓挺叉入也。”日暮蛟龙改窟穴,山根鲈(鲤)随云雷。”鱼不得其所,龙岂能安居!君与民犹是也。此与六义比兴何异?“吾徒何为纵此乐,暴戾天物圣所哀。”此乐而能戒,又有仁厚意,亦如“前王作网罟,设法害生成”,不专为取鱼也。退之《叉鱼》曰:“观乐忆吾僚。”异此意矣。亦如蕲簟云:“却(但)愿天日常炎曦。”故后人改之云:“岂比法曹空自私,却愿天日长炎赫。”〔黄常明,同上〕

  唐子西《上张天觉内前行》云:“内前车马拨不开,文德殿下宣麻回。紫薇侍郎拜右相,中使押赴文昌台。”此语善于叙事,质而不俚。又云:“周公礼乐未要作,致身姚、宋亦不恶。向来两翁当国年,民间斗米才四钱。”此语善于讽谕,当而有理,皆可法也。《湖上》云:“佳月明作哲,好风圣之清。”《栖禅〔暮〕归》云:“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语意俱新〔矣〕。〔《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四〕

  李阳冰云:“太白不读非圣〔人〕之书,耻为郑、卫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凡所著述,言多讽兴。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故王公趋风,列岳(侯)结轨,群贤翕习,如鸟归凤。卢黄门云:陈拾遗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至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并尽,今古文集遏而不行;唯公文章横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欤!”〔同上卷四〕

 

  ●卷六·达理门

  苕溪渔隐曰:裴说云:“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此二事乃余日用者。

  甘贫守静,自少至老,饱谙此味矣。”〔《渔隐丛话》后集卷一七〕

  《许彦周诗话》云:罗隐诗云:“只知事逐眼前过,不觉老从头上来。”此殊有味。〔同上卷一八〕

  朱氏《复斋偶题》诗曰:“出入无时是此心,岂知鸡犬易追寻。请看屏上初爻旨,便识名斋用意深。”〔《朱文公集》卷二〕

  东坡云:“‘秋菊有佳色,挹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笑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靖节以无事为得此生,则见役于物者,非失此生耶!”〔《渔隐从话》前集〕

  东坡《送山(小)本》《禅师赴法云》云:“是身如浮云,安得限南北。”

  此二句乃老杜《别赞上人》诗中全语,岂偶然用之耶?《题碧落洞》诗云:“小语辄响答,空山白云惊。”此语全类李太白。今印本误作“自雷惊”,不惟无意味,兼与上句重叠也。后自岭外归,《次韵江晦叔》诗云:“浮云时事改,孤月此心明”语意高妙,如参禅悟道之人,吐露胸襟,无一毫窒碍也。”〔《渔隐从话》后集卷二六〕

  康节《天津感事吟》:“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不似世人忙里老,生来(平)未始得开颜。”〔《击壤集》卷四〕

  《先天吟》:“先天天弗为(违),后天奉天时。弗违无时亏,奉时有时疲。”

  〔同上,卷一六〕

  《身心(自余)吟》:“身生天地后,心在天地前。天地自我出,自余何足言!”〔同上〔卷一九〕

  康节《无忧吟》:“人生长有两般愁,愁死愁生未易休。或向利中穷力取,或于名上尽心求。多思惟恐晚得手,未老已闻先白头。我有何功居彼上,其间攘(掉)臂独无忧。”〔《击壤集》卷一三〕

猜你喜欢
  卷一百九十二·彭定求
  杨伯嵒·唐圭璋
  张良臣·唐圭璋
  卷十三·阮阅
  附录 《批本随园诗话》批语·袁枚
  二十四诗品全文·司空图
  词源卷下·张炎
  第一场·老舍
  第一折·张国宾
  第四折·郑光祖
  问谁·徐志摩
  五集卷三十八·乾隆
  火柴·闻一多
  御选明诗卷五十八·康熙
  原序·乐雷发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汤右曾

    钦定四库全书怀清堂集卷二吏部侍郎汤右曾撰题新城王清远园居十三首石帆亭渺渺云中帆茫茫烟际水何年一片影吹入户庭里静听波涛喧卧看岚翠起樵唱轩石脉转岭背樵歌出林隂讵有旷士怀自然太古音赏心与之遇杳杳不可寻半偈阁

  • 列传第十五 穆崇·魏收

    穆崇,代人也。其先世效节于神元、桓、穆之时。崇机捷便辟,少以盗窃为事。太祖之居独孤部,崇常往来奉给,时人无及者。后刘显之谋逆也,平文皇帝外孙梁眷知之,密遣崇告太祖。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六十二·佚名

    嘉靖四十五年九月戊子朔○礼部进明年祀册○己丑祭历代帝王遣镇远侯顾寰行礼○蓟镇总兵胡镇久病不视事抚按官劾其旷官黩货宜罢斥 上请镇先年有战功令以原职餋病升副总兵王孟夏代之○辛卯 孝恭章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十一·佚名

    嘉靖二年九月戊辰朔○南京大理寺署寺正评事林希元为泗州判官以本寺卿陈琳及南京监察御史戚雄等劾其抗违堂官也 命掣新添巡捕官军二千四员名回营即拣其勇壮以补原额官军之老弱不堪巡捕者○秦府宫殿火○户部奏定领运官

  • 卷之九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一百三十八 江宁织造曹寅奏报江南科场案摺共六件·佚名

    康熙五十年、五十一年 一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今就江南浙江尽属丰年,大田秋收,新米价值六七钱不等。今年丰收,则来年无虞,百姓讴歌,太平优游无事。 惟是今年江南文场秀才等,甚是不平,皆云皇上洪恩广

  • 武帝纪·令狐德棻

    (上)高祖武皇帝名邕,字祢罗突,是太祖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叱奴太后。大统九年(543),武皇帝生于同州,当时有神光照耀室内。武皇帝年幼时就懂得孝敬,聪明机敏,表现出才识和天赋。太祖为之感到惊异,说:“能完成我志向的,必定是这

  • ●牧令书卷十五 保息·徐栋

    安肃徐栋致初辑 常变交济斯缓急有须养民之政不亦全乎然有贯注乎常与变而为政之所不可缓者周礼之保息是也能保息然后能养民矣 朱泽澐 张惠言 陶元淳 袁守定 熊宏备 陈宏谋 汪辉祖 刘衡 田文境 潘谘 吴荣光

  • 卷二十三·纪昀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钦定四库全书钦定歴代职官表卷二十三翰林院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二十三<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二十三翰林院国朝官制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

  • 看过去知未来·孔子

    【原文】 子张问:“十世①可知也②?”子曰:“殷因③于夏礼,所损益①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释】 ①世:这里指代。②也:同“耶”,疑问语气词。③因:因袭沿袭。④损益:减少与增加。 【

  • 卷九十六·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九十六庶人之孝爱亲左传赵宣子【盾】田于首山舍于翳桑【桑之多隂翳者】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遣之使尽之

  • 佛教当把民间的信仰组织起来·太虚

    中国人的普通心理,于生人则求“多福、多寿、多子孙而无疾病”;对亡灵则求“超升安乐”,依此演成民间种种通俗的信仰。在昔乃由儒、释、道三教中的释、道两教混合应付著,而僧尼、道冠寺观庵院亦即依此而存活,近今则除昔日儒

  • 卷第六·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六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普说下 兴福寺授戒普说。师拈香祝圣竟。僧问。六百年前行此令。今朝兴福又重新。祇如七省师僧一时云集。和尚将甚么利生。师云。空中书梵字。进云。忽遇个五戒不持。十善不

  • 卷第二·宗密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卷第二 敕太原府大崇福寺沙门澄观撰别行疏 圭峰草堂寺沙门宗密述随疏钞 上来第二正释疏文四分中一总叙文意二归敬请加三开章释文四庆赞回向初总叙文意已竟自下第二广释归敬请加。

  • 次柳氏旧闻·李德裕

    或称《柳氏旧闻》、《明皇十七事》。笔记。唐李德裕(787—849)撰。一卷。德裕有《李文饶文集》已著录。该书系作者笔录传闻而成。首传自史臣柳芳,曾亲与内侍高力士谈及玄宗及其太子(肃宗)时宫廷旧闻十七事,或撰成书而佚

  • 儿易内仪以·倪元璐

    六卷。《儿易外仪》十五卷。明倪元璐 (1593—1644) 撰。元璐字玉汝,号鸿宝,上虞(今浙江绍兴)人。天启二年 (1622)进士,·历官户部尚书兼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明亡后殉难。后来,清顺治帝赐谥为“文贞”。元璐善书法绘画,除此书

  • 全宋诗·佚名

    诗总集。收录诗人9800余人,荟萃了两宋300年间的全部诗作。

  • 定性书·程颢

    又称《答横渠先生定性书》、《答张横渠子厚先生书》,北宋程颢著。论述己性不分内外物我,主张通过定性的方法,达到廓然大公、顺应万事而不动情感的道德境界。张载提出“定性未能不动,犹累于外物”的问题,为此,程颢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