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六

  ●卷二十六·寄赠门上

  吕文穆公蒙正,尝与温恭肃仲舒及一友人,忘其姓名,读书于洛阳龙门山,誓不作状元不仕。及唱第,文穆为状头,温已不意,然尚中甲科。其友人随拂衣归隐。后文穆大用,太宗问昔与谁友,文穆即以归隐者对。遂以著作郎召,不起。

  故文穆罢相归洛作诗赠之曰:“昔作儒生谒贡闱,今提相印出黄扉。九重鹭醉中别,万里烟霄达了归。邻叟尽垂新白发,故人犹着旧麻衣。洛阳谩说多才子,自叹遭逢似我稀。”故人,盖指归隐者也。〔《青箱杂记》〕

  梁周翰,太宗朝为馆职,真宗即位,除知制诰。柳开赠诗曰:“九重城阙新天子,万卷诗书老舍人。”〔《古今诗话》〕

  五代末,濠梁人南楚材游陈颍间。颍守欲以子妻之。楚材已娶薛氏,以受颍守之恩,遣人归取琴书之属,似无还意。薛氏善书画,能属文,自对鉴图其形,并作诗寄之曰:“欲下丹青笔,先拈玉鉴端。已惊颜寂寞,渐觉鬓凋残。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楚材见而惭焉,与之偕老。

  〔《唐宋遗史》〕

  韦应物为苏州太守,尝有诗赠米嘉荣曰:“吹得《凉州》意外声,旧人惟有米嘉荣。近来年少欺前辈,好染髭须学后生。”又尝赴扬州司马杜鸿渐宴,醉宿驿亭,醒见二佳人在侧,惊而问之,乃曰:“郎中席上与司空诗,因令乐妓侍寝。”

  问:“记其诗否?”一妓强记,乃诵之曰:“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同前《古今诗话》刘梦得诗〕

  唐末士子崔郊,姑有婢端丽,郊窃爱之。他日,鬻婢于襄阳司空于ν,得钱四十万。因寒食出游,婢见郊,立于柳阴下,郊因作诗随以赠之曰:“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重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疾郊者录诗以示ν。ν召郊,执其手曰:“诗,公所作也。四十万小哉,何不早言!”因以婢赠之。〔《唐宋遗史》〕

  雷德逊有终父子二人并命为江南淮南漕。王元之赠诗二首,其一曰:“江南江北接王畿,漕运帆樯去似飞。父子有才同富国,君王无事免宵衣。屏除好吏魂应丧,养活疲民肉渐肥。还有文场受恩客,望尘情抱倍依依。”其二曰:“当时豪气压朱云,老作皇家谏诤臣。章疏罢封无事日,朝廷犹指直言人。题诗野馆光泉石,讲《易》秋堂动鬼神。棘寺下僚叨末路,斋心犹祝秉洪钧。”元之尝出德逊门下,而德逊深于《易》酷于诗也。〔《青箱杂记》〕

  枢密邵公尧谓余诗似乐天。一日,阅相蓝书肆,得冯瀛王诗集归,公与余语曰:“子诗似乐天,又爱冯集,将来拈取个豁达李老。庆历中,京师有人号豁达李老,每好吟诗而辞多鄙俚,以此戏之。”遂皆大笑。熙宁中,余辟定武帅幕,公自郓附所作诗一轴并寄余诗曰:“流年真似隙中驹,别后情怀懒更疏。天上又颁新历日,床头未答故人书。殷勤羔雁功曹檄,狼藉杯盘上客鱼。好在仲宣家万里,从军苦乐定何如!”

  李文正吕正惠端,同践文馆,后皆登台辅。李赠吕诗曰:“忆昔僦居明德坊,官资俱是校书郎。青衫共直昭文馆,白首同登政事堂。佐国庙谟公已展,避贤荣路我犹妨。主恩至重何时报,老眼相看泪两行。”并〔同前〕

  向文简敏中寇忠愍准,二相同以太平兴国五年登第。后文简秉钧,忠愍以使相守长安。文简作诗寄忠愍,忠愍酬之曰:“玉殿登科四十年,当时僚友尽英贤。

  岁寒惟有公兼我,白首犹持将相权。”〔《唐宋遗史》〕

  刘昌言,泉州人,常侍陈洪进为幕客,入朝为副枢。尝作《下第诗》,落句云:“唯有夜来蝴蝶梦,翩翩飞入刺桐花。”后为商丘记室,王元之赠诗曰:“年来复落事堪嗟,载笔商丘鬓欲华。酒好未陪红杏宴,诗狂多忆刺桐花。”盖为是也。〔同前〕

  钱塘林逋处士,有高节。范文正赠诗曰:“巢由不愿仕,尧舜岂遗人!风俗因公厚,文章到老醇。”

  张乖崖公为布衣时,与陈希夷善。因夜话,谓希夷曰:“欲分先生华山一半,住得无?”希夷曰:“余人不可,先辈则可。”及旦相别,希夷以宣毫中笔一枝、白云台墨一剂、蜀笺一角赠之。公曰:“会得先生意,驱某入闹处去。”曰:“珍重,珍重。”希夷送公回,谓门弟子曰:“此人无情于物,达则为公卿,不达则为帝王师。”公尝感之。后尹蜀,过华阴,寄希夷诗曰:“性愚不肯林泉住,强要清时拟致君。今日星驰剑南去,回头惭愧华山云。”

  曹修司封守邵武,以竹簟僧仁晓,并惠小诗曰:“翠筠织簟寄禅斋,午夜秋从枕底来。若也此时人问道,寒天卷却暑天开。”并〔同前〕

  孟宾于,湖湘连上人。少修儒学,好诗,有百篇,名《金鳌集》,献于李若虚侍郎。因采集中佳句可取者记之于书,使宾于驰诣洛阳,献诸朝达,其誉蔼然。

  明年春,与李同擢进士第。后事李后主为滏阳令。因抵法,当死。会迁翰林学士,闻在缧绁,以诗寄宾于曰:“初携书剑别湘潭,金榜标名第十三。昔日声尘喧洛下,近来诗价满江南。长为邑令情终屈,纵处郎曹志未甘。莫学冯唐便休去,明君晚事未为渐。”主见其诗而宥之,复官,未几,归老连上,号群峰叟。

  吉守马致恭以诗送,其末章云:“今日还家莫惆怅,不同初上渡头船。”〔《江南野录》《雅言系述》记吉守送宾于诗有全篇,及宾于诗。〕

  李频,方干高第也。登第后,干寄诗曰:“弟子已攀桂,先生犹卧云。”

  〔《鉴戒录》〕

  罗隐以讽刺之深,久而不第。刘赞赠之诗曰:“人皆言子屈,我独以为非。

  明主既难谒,青山何不归?年虚侵白鬓,尘土污麻衣。自古逃名者,至今名岂微!”

  隐见之,遂起归欤之兴,作《五湖》诗曰:“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思悠哉。

  高阳酒徒半凋落,终南山色空崔嵬。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一船明月一竿竹,家在五湖归去来!”

  施肩吾《赠边将》诗曰:“轻生奉国不为难,战苦身多旧箭瘢。玉匣锁龙鳞甲冷,金铃系鹘羽毛寒。皂貂拥出花当背,白马骑来月在鞍。却恐犬戎临虏塞,柳营时把阵图看。”

  杜荀鹤苦于诗,有赠僧句云:“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得心头火自消。”又云:“利门名路两何凭,百岁风前短焰灯。只恐为僧心不了,为僧心了是输僧。”

  翁承赞,唐末为谏议大夫,使福州,至剑浦县,见旧识僧亚齐,赠诗云:“萧萧风雨建阳溪,溪畔维舟见亚齐。一轴新诗剑潭北,十年旧识华山西。吟魂昔向江村老,空性元知世路迷。应笑乘轺青琐客,此时无暇听猿啼。”

  唐陆希声以双钩写字法授僧光。光入长安,为翰林供奉,而希声尚未达,以诗寄光曰:“笔下龙蛇似有神,天池雷雨变逡巡。寄言昔日不龟手,应念江湖人。”光感其言,荐希声,后至宰相。并〔同前〕

  兴国中,潘若冲罢桂林,经南岳,留鹤一只与廖融,赠诗一章云:“峭格数年同野兴,一官才罢共船归。稻粱少饲教长瘦,羽翼无伤任远飞。侧耳听吟侵静烛,衔花作舞带斜晖。朝天万里不将去,留伴高人向钓矶。”若冲到京,授维扬通理,临行,复有诗寄融曰:“曾经别墅住行踪,春浪和烟撼钓筒。共步幽亭连石藓,寄眠静榻带松风。秋来频梦岳云白,别后应添鹤顶红。又泛汴舟随汴水,不堪南望思忡忡。”后至维扬,闻融与鹤相继而亡,若冲感而又为一绝云:“南岳僧来共叹吁,风亭月榭已荒芜。先生去世未十日,留伴高吟鹤亦徂。”融卒未久,潘有泉陵之命,经隐居有诗哭云:“天丧我良知,无言双泪垂。惟求相见梦,永绝寄来诗。应有异人吊,从兹雅道衰。春风古原上,新冢草离离。”〔《雅言杂载》〕

  杜羔妻刘氏善为诗。羔累举不第,将至家,妻即先寄诗曰:“良人的的有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如今妾面羞君面,君到来时近夜来。”羔见诗即时回去,寻登第。妻又寄诗云:“长安此去无多地,郁郁葱葱佳气浮。良人得意正年少,今夜醉眠何处楼?”〔《南部新书》〕

  张介以命术游公卿门,寓居钱塘西湖上。尝自京师南归,士大夫率为诗赠之。

  吕许公王沂公时方执政,亦皆有诗。夏郑公留守南京,为诗继二公曰:“上公诗笔千金重,逋客归装一舸轻。莫到青山更招隐,且留明哲为苍生。”〔《中山诗话》〕

  郑谷《雪诗》云:“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有段赞善善画,因采其诗为图,曲尽潇洒之意,持以赠谷,谷为诗以谢之云:“赞善贤相后,家藏名画多。留心于绘素,得意在烟波。属兴同吟咏,功成更琢磨。爱余风雪句,幽绝写渔蓑。”〔《古今诗话》〕

  欧阳价攻传神,杨次公赠之诗曰:“国手曾烦写几回,无人仿佛醉颜开。青铜鉴里寻常见,不谓今从笔下来。”奉职刘秘亦赠诗曰:“笔妙今为第一人,心期造化夺天真。精神形骨从来一,移入青缣似两身。”〔《古今诗话》〕

  唐相郑《赠老僧》诗曰:“日照西山雪,老僧门未开。冻瓶粘柱础,宿火隐炉灰。童子病归去,鹿寒入来。”自云此诗可以衡称,重轻不偏也。尝有人问:“相国近有新诗否?”曰:“诗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中安可得之?”

  〔同前〕

  王定保,唐光化三年李渥侍郎下及第。吴子华侍郎脔为婿。子华即世,定保南游渤湘,无北归意。吴假缁服,自长安来,明日访其良人,白于马武穆王,令引见定保于定林寺。吴隔帘诮之曰:“先侍郎重先辈以名行,俾妾侍箕帚。侍郎没,虑先辈以妾改适,是以不远千里来明侍郎之志。”定保不胜惭赧,致书武穆乞为婿。吴确乎不拔,定保为盟毕世不婚矣。吴归吴中外家。沈彬有诗赠定保云:“仙桂曾攀第一枝,薄游湘水阻佳期。皋桥已失齐眉愿,萧寺行逢落发师。废苑露寒兰寂寞,丹山雪断凤参差。闻公已有平生约,谢绝女萝依兔丝。”定保后为马不礼,奔五羊依刘氏,官至卿。〔《郡阁雅谈》〕

  贾岛为普州司仓,方干寄诗曰:“乱山重复叠,何路见先生。岂料多才者,空垂不第名。闲曹曾得醉,薄俸亦胜耕。莫问为诗苦,年年芳草生。”〔《鉴戒录》〕

  稷山驿吏王金,作吏五十六年,称有道术,往来多赠篇什。李义山有诗赠云:“过客不须询岁代,唯书乙亥与时人。”

  令狐自湖州刺史拜翰林学士,因夜召对坐,从容语及,文宗大称之,由是眷遇有加,未几拜相。因郊侍,祠还,赵嘏赠诗云:“鹗在卿云冰在壶,代天才业共︳谟。荣同伊陟传朱户,秀比王商入画图。昨夜星辰回剑履,前年风月落江湖〔自湖州入相才二年〕。不知机务时多暇,犹许诗家属和无?”〔《诗史》〕

  李赞皇颇开寒素之路,及南迁,或人赠诗曰:“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徐铉谪居舒州,赠彭芮云:“贾生去国已三年,短褐闲吟玩水边。终日野云生砌下,有时京信到门前。无人与和投湘赋,愧子来浮访戴船。醉里新诗好归去,莫随骚客赋林泉。”并〔同前〕

  陈文惠尧佐退居郑下,张退傅知西京,以姚黄魏紫及酒惠文惠,答诗曰:“有花无酒头慵举,有酒无花眼倦开。正向西园念萧索,洛阳花酒一时来。”

  〔《云斋广录》〕

猜你喜欢
  卷十四·杨慎
  参考资料·皎然
  卷三·邵雍
  第三十九出 行成·梁辰鱼
  第三折·纪君祥
  楔子·王实甫
  苍筤词钞·孙鼎臣
  老木匠·刘半农
  卷六百八十二·佚名
  卷六百八·佚名
  卷五百二十二·佚名
  卷四百四十七·佚名
  岳州别赵国公王十一琚入朝·张说
  28.黄鹤楼与凤皇台·施蜇存
  二集 二卷·钱德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      明 冯惟讷 撰 古逸第一 歌上 弹歌 【吴越春秋曰越王欲谋复吴范蠡进善射者陈音音楚人也越王请音而问曰孤闻子善射道何所生音曰臣闻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弹起于古之孝子不忍见父母为

  • 玉川子诗外集序·卢仝

    唐玉川先生卢仝履道守正之莭见于昌黎退之之文当时洛中才名硕德者如温石二处士咸应辟署吏于诸侯惟先生自顾俯仰不能与世合筑环堵以居休焉遂志而浩浩自娱观其出处之迹若人哉安可轻量矣又传先生春秋之学举世莫淂见其书故

  • 满田牵郭传第二十六·陈寿

    满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也。年十八,为郡督邮。时郡内李朔等各拥部曲,害于平民,太守使宠纠焉。朔等请罪,不复钞略。守高平令。县人张苞为郡督邮,贪秽受取,干乱吏政。宠因其来在传舍,率吏卒出收之,诘责所犯,即日考竟,遂弃官归。太祖

  • 列传第十二 萧辅沈李梁·欧阳修

    萧铣,后梁宣帝曾孙也。祖岩,开皇初叛隋降陈,陈亡,文帝诛之。铣少贫,佣书,事母孝。炀帝以外戚擢为罗川令。大业十三年,岳州校尉董景珍、雷世猛,旅帅郑文秀、许玄彻、万瓒、徐德基、郭华,沔人张绣等谋反隋,且推景珍为主,景珍曰:“吾

  • 第四十一册 天命七年四月至六月·佚名

    第四十一册 天命七年四月至六月初五日,大贝勒、杜度阿哥、济尔哈朗阿哥、总兵官杨古利、众副将、参将、游击率每牛录甲兵五十名,往广宁换防。初六日,蒙古格格与额驸恩格德尔还,汗以送行礼,赐女长褂女朝服八件、凉帽八顶。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六十七·纪昀

    列传唐 【六十七】○唐六十七韩愈【孟郊 张籍 皇甫湜卢仝 贾岛 刘乂】白居易【行简敏中】韩愈白居易△韩愈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 【按旧书作昌黎人考洪兴祖年谱辨证并方崧卿增考年谱云韩氏世居颍川与昌黎之韩支派

  • 附录·孙甫

    欧阳文忠公所作墓志节文公博学强记尤喜言唐事能详其君臣行事本末以推见当时治乱每为人说如身履其间而听者晓然如目见故学者以谓阅岁读史不如一日闻公论也所著唐史记七十五卷论议宏赡书未及成卒于家公既卒诏取其书藏秘

  • ·上两院清理人犯书·丁曰健

    查台属厅、县招解命、盗等犯到郡勘定,即将各犯留禁府、县二监。命犯随时给批起解,盗案遣军流徒等犯,俟奉准部覆,由该厅、县造册拨役押解赴省;均由台防厅辖之鹿耳门配搭商船,对渡厦门,解至同安县交收,递程解省。

  • 卷十七·彭百川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十七宋 彭百川 撰神宗开南江熙宁五年闰七月庚戍遣检正中书户部户房公事章惇察访荆湖北路经制荆南事先是辰州布衣张翘与流人李资诣阙献书言辰州之南江古银州地接施黔牂牁世为蛮人向氏舒氏

  • 原序·陆陇其

    或有问于余者曰陆稼书先生所著有以问学录名者何义也余应之曰先生服膺考亭素矣于四书讲义与困勉录不既彰彰乎兹编之作仍以尊考亭也曰自尊德性道问学并见于中庸而世之言教者谓考亭主于道问学象山主于尊德性之说果然乎曰

  • 卷六十九·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六十九治道四王伯程子曰得天理之正极人伦之至者尧舜之道也用其私心依仁义之偏者伯者之事也王道如砥本乎人情出乎礼义若履大路而行无复囬曲伯者﨑岖反侧于曲径之中而卒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九·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魔愁品第六十二(丹云同学品)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ldquo;世尊!是般若波罗蜜甚深难见,无诸忆想分别,毕竟离故。世尊!是众生闻是般若波罗蜜,能持读诵说,正忆念、亲近、如说行,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 卷第三十九·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三十九宋咸淳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六隋(都长安)文帝(杨坚受周禅)开皇元年。帝初受禅沙门昙延谒见。劝兴复佛法。乃下诏。周朝废寺咸与修营。境内之人任听出家。仍令户口出钱建立经像。由

  • 维摩经义记卷第四·佚名

    中闻是故在后而明也。又解。正在此中明亦是次第□□□□□□能现女像。亦能行于非道。以通正道。佛者圆极之果。与□□□□道者能通。人至佛故目此品为佛道品。又解。行于非道为令宝凡终□佛□远则彰菩萨有兼物之德。

  • 10.说无色品·佛音

    一 空无边处业处(空无边处业处的修法)在四梵住之后,提示四无色(定)之中,先说希望修习空无边处的人这样的考察:&ldquo;由于有色之故,才见得有取杖、取刀剑,吵嘴辩驳诤论;然而在无色界中则全无此等事情&rdquo;,他依于&ldquo;为

  • 台湾府舆图纂要·佚名

    地理图说。清佚名撰。一卷。约三万五千字。缺图和表。首为图说,阐绘图原则和具体画法。其内容含疆域、坊里、山水、城池、衙署、铺舍、营制、屯番、道里八目,各目先府、后厅县依次记叙。其中疆域目谓“东不尽山、西不

  • 越难经·佚名

    一卷,西晋聂承远译。越难长者大富而悭,死为盲乞儿,乞食至其家,打于其子。佛因之说偈。

  • 历代法宝记·佚名

    全一卷。唐代之作品,撰者不详。又称师资血脉传、定是非摧邪显正破坏一切心传、最上乘顿悟法门。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本书记录由释尊至菩提达摩多罗等西土二十九祖、东土六祖,及智铣、处寂、无相、无住、保唐宗(禅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