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寒山诗集原序

朝议大夫使持节台州诸军事守刺史上柱国赐绯鱼袋闾丘撰

详夫寒山子者不知何许人也自古老见之皆谓贫人风狂之士隠居天台唐兴县西七十里号为寒岩每于兹地时还国清寺寺有拾得知食堂寻常收贮余残菜滓于竹筒内寒山若来即负而去或长廊徐行叫唤快活独言独笑时僧遂毁骂打趂乃驻立抚掌呵呵大笑良久而去且状如贫子形貌枯悴一言一气理合其意沉而思之隠况道情凡所启言洞该嘿乃樗皮为布裘破木屐履地是故至人遯迹同类化物或长廊唱咏唯言咄哉咄哉三界轮回或于村墅与牧牛子而歌笑或逆或顺自乐其性非哲者安可识之矣顷受丹丘簿官临途之日乃萦头痛遂召医治转重乃遇一禅师名丰干言从天台山国清寺来特此相访乃命救疾师乃舒容而笑曰身居四大病从幻生若欲除之应须净水时乃持浄水上师师乃噀之须臾袪殄乃谓曰台州海岛岚毒到日必须保防乃问曰未审彼地当有何贤堪为师仰师曰见之不识识之不见若欲见之不得取相乃可见之寒山文殊遯迹国清拾得普贤状如贫子又似风狂或去或来在国清寺库院走使厨中着火言讫辞去乃进途至任台州不忘其事到任三日后亲徃寺院躬问禅宿果合师言乃令勘唐兴县有寒山拾得是否时县申称当县界西七十里内有一岩岩中古老见有贫士频往国清寺止宿寺库中有一行者名曰拾得乃特往礼拜到国清寺乃问寺众此寺先有丰干禅师院在何处并拾得寒山子见在何处时僧道翘答曰丰干禅师院在经藏后即今无人住得每有一虎时来此吼寒山拾得二人见在厨中僧引至丰干禅师院乃开房唯见虎迹乃问僧寳徳道翘禅师在日有何行业僧曰丰干在日惟攻舂米供养夜乃唱歌自乐遂至厨中灶前见二人向火大笑便礼拜二人连声喝自相把手呵呵大笑叫唤乃云丰干饶舌饶舌弥陀不识礼我何为僧徒奔集递相惊讶何故尊官礼二贫士时二人把手走出寺乃令逐之急走而去即归寒岩乃重问僧曰此二人肯止此寺否乃令覔访唤归寺安置乃归郡遂制浄衣二对香药等特送供养时二人更不返寺使乃就岩送上而见寒山子乃髙声喝曰贼贼退入岩穴乃云报汝诸人各各努力入穴而去其穴自合莫可追之其拾得迹沉无所乃令僧道翘寻其往日行状唯于竹木石壁书诗并村墅人家防壁上所书文句三百余首及拾得于土地堂壁上书言偈并纂集成巻栖心佛理幸逢道人乃为赞曰菩萨遯迹示同贫士独居寒山自乐其意貌悴形枯布裘止出言成章谛实至理凡人不测谓风狂子时来天台入国清寺徐歩长廊呵呵抚指或走或立喃喃独语所食厨中残饭菜滓吟偈悲哀僧俗咄捶都不动揺时人自耻作用自在凡愚难値即出一言顿袪尘累是故国清圗写仪轨永刼供养长为弟子昔居寒山时来兹地稽首文殊寒山之士南无普贤拾得定是聊申赞叹愿超生死

寒山诗集天台山国清禅寺三隠集记

丰干禅师唐贞观初居天台国清寺剪髪齐眉衣布裘人或问佛理止答随时二字常唱道乗虎出入众僧惊畏无谁语有寒山子拾得者亦不知其氏族时谓风狂子独与师相亲寒居止唐兴县西七十里寒岩以是得名拾因师至赤城道侧闻儿啼声问之云孤弃于此乃名拾得携至寺付库院后库僧灵熠令知食堂香灯忽登坐与佛像对盘而餐复于圣僧前呼曰小果熠告尊宿等易令厨内涤器常日斋毕澄滤残食菜滓以筒盛之寒来即负之而去寒容貌枯悴布襦零落以桦皮为曵大木屐时至寺或廊下徐行或厨内执爨或混处童牧或时叫噪望空嫚骂或云咄哉咄哉三界轮廻僧以杖逼逐即抚掌大笑一日问师古镜不磨如何照烛曰氷壶无影像猿猴探水月曰此是不照烛也更请师道曰万德不将来教我道什麽寒拾俱作礼师谓寒曰汝与我游五台即我同流若不与我去非我同流曰我不去师曰汝不是我同流寒问汝去五台作什麽曰我去礼文殊曰汝不是我同流师寻独入五台逢一老翁问莫是文殊否曰岂有二文殊及作礼忽不见后回天台而化寒因众僧炙茄以茄串打僧背一下僧回首寒持串云是什麽僧云这风颠汉寒示傍僧曰你道这个师僧费却多少盐醤赵州到天台行见牛迹寒曰上坐还识牛麽此是五百罗汉游山州曰既是罗汉为什麽作牛去寒曰苍天苍天州呵呵大笑寒曰笑作什麽州曰苍天苍天寒曰这小厮儿却有大人之作沩山来寺受戒与拾往松门夹道作虎吼三声沩无对寒曰自从灵山一别迄至于今还相记麽潙亦无对拾拈柱杖曰老兄唤这个作什麽沩又无对寒曰休休不用问它自从别后已三生作国王来总忘却也拾扫地寺主问姓个什麽住在何处拾置箒义手而立主罔测寒捶胷曰苍天苍天拾问汝作什麽寒曰岂不见道东家人死西家助哀因作舞笑哭而出又于庄舎牧牛歌咏叫天曰我有一珠埋在隂中无人别者众僧说戒拾驱牛至倚门抚掌微笑曰悠悠哉聚头作相这个如何僧怒呵云下人风狂破我说戒拾笑曰无嗔即是戒心浄即出家我性与汝合一切法无差驱牛出乃呼前世僧名牛即应声而过复曰前生不持戒人面而畜心汝今招此咎怨恨于何人佛力虽然大汝辜于佛恩防伽蓝神僧厨下食每每为鸟所耗拾杖抶之曰汝食不能护安能护伽蓝乎神附梦于合寺僧曰拾得打我诘旦说梦一一无差视神像果有所损惊异牒申郡县郡谓贤士遯迹菩萨应身号拾得贤士初闾丘将牧丹丘头疾医莫能愈遇禅师名丰干言自天台来谒使君告之病师曰身居四大病从幻生若欲除之应须净水索器咒水噀之立愈闾丘异之乞言示此去安危之兆师曰记谒文殊普贤此二菩萨见之不识识之不见若欲见之不得取相国清寺执爨涤器寒山拾得是也闾丘到任三日至国清问此寺有丰干禅师否寒山拾得复是何人僧道翘对曰丰干旧址在经藏后今阒无人矣寒山拾得尚处僧厨闾丘入师房止见虎迹复问在此作何行业翘曰唯事负舂供僧闲则讽咏入厨寻访寒拾见于灶前向火拊掌大笑闾丘致拜二人连声呵叱执手复大笑曰丰干饶舌饶舌弥陀不识礼我何为相携出松门自此不复入寺闾丘归郡送浄衣香药到岩寒髙声喝曰贼贼遂入岩石缝中且曰报汝诸人各各努力石缝忽合后有僧采薪南峰距寺东南二里遇一梵僧持锡入岩挑鎻子骨曰取寒拾舎利乃知入灭于此因号岩为寒岩闾丘俾道翘寻访遗迹于竹木石壁覩寒所书辞颂及村墅人家见丰干并拾亦有诗数十首题石壁间云按旧序二人呵叱自执手大笑闾丘归郡遗送衣药与夫挑鏁子骨等语乃知寒山不执闾丘手闾丘未尝至寒岩拾得亦出寺门二里许入灭今传所録误矣因笔及此以俟百世君子淳熈十六年嵗次已酉春十有九日住山禹穴沙门志南谨记

猜你喜欢
  王观·唐圭璋
  学山诗话三·夏敬观
  鲍参军集卷三·鲍照
  第一折·佚名
  山带阁注楚辞卷五·蒋骥
  三集卷四十三·乾隆
  卷394 ·佚名
  卷七·吕诚
  荆南倡和诗集原序·周砥
  提要·佚名
  补遗卷十四·陈元龙
  卷四百四十五·陈廷敬
  卷四十五·佚名
  明诗平论二集卷十四·朱隗
  第九回 牢中报喜·蒲松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谈艺录·徐祯卿

    诗理宏渊,谈何容易。究其妙用,可略而言。〈卿云〉江水,开《雅》、《颂》之源;〈烝民〉、〈麦秀〉,建《国风》之始。览其事迹,兴废如存,占彼民情,困舒在目。则知诗者,所以宣元郁之思,光神妙之化者也。先王协之于宫征,被之于簧弦,奏

  • 第四折·秦简夫

    (外扮邓禹引众将官、祗从上,诗云)少小生来胆气雄,曾将长剑倚崆峒。凌烟阁上丹青画,肯着他人第一功。吴姓邓名禹,字仲华。辅佐光武皇帝,平定天下,官拜高密侯之职。如今建武元年,着某在丞相府差定二十八个开国功臣。只有铜刀马

  • 卷八十三·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八十三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古灵集陈襄字述古侯官人少孤能自立出防乡校与陈烈周希孟郑穆为友相与倡道海滨闻者皆笑且惊守之不变卒从而化谓之四先生襄第进士调浦城簿摄令事民有失物

  • 提要·王安石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唐百家诗选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旧本题宋王安石编其去取絶不可解自宋以来疑之者不一曲为解者亦不一然大抵指为安石惟晁公武读书志云唐百家诗选二十卷皇朝宋敏

  • ●卷一百三十四·徐梦莘

      炎兴下帙三十四。   起建炎三年十一月乙巳朔,尽二十三日丁卯。   车驾幸明州。   车驾欲往明州而神舟不能过堰上命卫士曳之俄有班直十数人陋不逊语上命宰相吕颐浩冒雨着泥靴弹压之。且曰:班直平日教阅何尝有

  • 第三十六回 议和饯别上皇还都 希旨陈词东宫易位·蔡东藩

      却说太监喜宁,自叛降乜先后,尝导他入边寇掠,且阻上皇南还。上皇恨宁切骨,辄与侍臣袁彬密议,谋杀叛阉,但急切不能下手。宁亦最忌袁彬,诱彬出营,把他困住,亏得上皇闻报,亲往解救,方得脱身。彬乃与上皇定一密计,只说遣喜宁还国,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二十二·徐乾学

    宋纪一百二十二【起阏逢涒滩十月尽着雍困敦九月凡四年】孝宗绍统同道冠徳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隆兴二年冬十月丁夘知枢密院事贺允中致仕 庚午诏曰朕每聴朝议政顷刻之际意有未尽自今执政大臣或有奏陈宜于申未间入

  • 卷之八百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史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汉纪十六 孝昭皇帝下元平元年(丁未、前74)·司马光

    汉纪十六 汉昭帝元平元年(丁未,公元前74年) [1]春,二月,诏减口赋钱什三。 [1]春季,二月,汉昭帝下诏书将七岁至十四岁百姓交纳的口赋减少十分之三。 [2]夏,四月,癸未,帝崩于未央宫;无嗣。时武帝子独有广陵王胥,大将军光与群臣议所

  • 钦定南巡盛典卷七十一·高晋

    褒赏乾隆十六年二月初八日大学士公傅恒奏言【臣】钦奉谕防今日查得预备河工打桩下埽官兵游撃一员守备四员兵五百名夫三百名应赏伊等之处酌量议得游撃赏奨武金牌一靣官縀一疋守备四员每员赏奨武银牌三靣兵五百名每名赏

  • 舒厚仁夫人·周诒春

    舒厚仁夫人 名颜昭。字庆莲。生于上海。子一。初毕业于上海中西女塾。光緖二十七年。自费游美。入斯多豪学校。习音乐。被选入某某两名誉学会。为内观报编辑。光緖三十年。回国。现时通信处。汉口三德里五十六号。Sh

  • 第三篇 道的描摹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林语堂

    古之善为道 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 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浑 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 ,故

  • 妙法莲华经嘱累品第二十二·佚名

    尔时释迦牟尼佛从法座起,现大神力,以右手摩无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只劫、修习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汝等应当一心流布此法,广令增益。’如是三摩诸菩萨摩诃萨顶、而

  • 台湾通纪·陈衍

    清代纂修的福建通志有三个本子。第一个是郝玉麟等修谢道承等纂的,刊於乾隆二年,凡七十八卷、首五卷。第二个是沈廷芳修吴嗣富纂的,刊於乾隆三十三年,凡九十二卷、首四卷。第三个是道光九年孙尔准等修陈寿祺纂、十五年程祖

  • 幼科发挥·万全

    儿科著作。又名《幼科发挥大全》。明·万全撰。约刊于16世纪中期。儿科著作。4卷(另有2卷本)。明万全(密斋)撰于万历七年(1579年)。卷1论形气发微、原病论、入门审候歌等;卷2论急慢惊风;卷3论脾经病;卷4论脾、肺、肾

  • 七侠五义·石玉昆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石玉昆《三侠五义》的重订本。《三侠五义》于光绪五年(1879)刊行,至光绪十五年(1889),俞樾(曲园)始见此书,遂予重订、改名,于同年由广百宋斋刊行,作者署“石玉昆述,俞曲园重订”。卷首有光绪十五年七月既

  • 海门张仲村乐堂·佚名

    元明之际杂剧剧本。简名《村乐堂》。撰人姓名不详。末本。剧写苏州王同知有妻张氏,妾王腊梅。张氏的父亲张仲致仕后在苏州南面的海门修建村乐堂以娱老。王腊梅与都管王六斤私通,欲毒死王同知,将毒药放在汤中,由张氏递与王

  • 历代甲子考·黄宗羲

    明末清初黄宗羲撰。一卷。前有序,即《答朱康流论历代甲子书》,说明历代甲子,自鲁隐公元年己未(前722)以下,载籍皆可考据,无有异同;自隐公以上,其说不能归一,《汉志》与《史记》不同。黄道周主《史记》之说,宗羲以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