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

  ○山泽《孝经》曰:"圣不独立,王不独治。神不过天地,同灵造虚,由立五岳,设三台。"传曰:"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其余或伯或子男,大小为差。"《尚书》:"咸秩无文。"王者报功以次秩之,无有文也。《易》称:"山泽通气。"《礼》:"名山大泽不以封诸侯。"故积其类曰山泽也。

  ○五岳东方泰山。《诗》云:"泰山岩岩,鲁邦所瞻。"泰山,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岱者,始也;宗者,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云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天下,其惟泰山乎。故为五岳之长。王者受命易姓,改制应天,功成封禅,以告天地。孔子曰:"封泰山,禅梁父,可得而数七十有二。"岱宗庙在博县西北三十里,山虞长守之。十月曰合冻,腊月曰涸冻,正月曰解冻,皆太守自侍祠,若有秽疾,代行事法,七十万五千,三牲燔柴上,福脯三十朐,县次传送京师。四岳皆同王礼。南方衡山,一名霍山。霍者,万物盛长,垂枝布叶,霍然而大。庙在庐江?县。西方华山。华者,变也,万物滋熟,变华于西方也。庙在弘农华阴县。北方恒山。恒者,常也,万物伏藏於北方有常也。庙在中山上曲阳县。中央曰嵩高。嵩者,高也。诗云:"嵩高惟岳,峻极于天。"庙在颍川阳城县。

  谨按《尚书》:"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岱宗,泰山也。"望秩于山川,遂见东后。"东后,诸侯也。"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牲、一死贽。""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南岳,衡山也。"八月西巡狩,至于西岳。"西岳,华山也。"十二月北巡狩,至于北岳。"北岳,恒山也。皆如岱宗之礼。中,嵩高也,王者所居,故不巡焉。巡者,循也;狩者,守也。道德太平,恐远近不同化,幽隐有不得所者,故自亲行之也。所以五载一出者,盖五岁再闰,天道大备。岳者,扌角功考德,黜涉幽明也。

  ○四渎河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源注海。《易》:"河出图,圣人则之。"《禹贡》:"九河既道。"《诗》曰:"河水洋洋。"庙在河南荥阳县,河堤谒者掌四渎,礼祠与五狱同。江出蜀郡,湔氏徼外昏山,入海。《诗》云:"江、汉陶陶。"《禹贡》:"江、汉朝宗于海。"庙在广陵江都县。淮出南阳平氏桐柏大复山,东南入海。《禹贡》:"海岱及淮,淮、沂其?。"诗云:"淮水汤汤。"庙在平氏县。济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沮。《禹贡》:"浮于汶,达于济。"庙在东郡临邑县。

  谨按《尚书大传》、《礼三正记》,江、河、淮、济为四渎。渎者,通也,所以通中国垢浊,民陵居,殖五谷也。江者,贡也,所出珍物可贡献也。河者,播也,播为九流,出《龙图》也。淮者,均,均其务也。济者,齐,齐其度量也。

  ○林谨按《诗》云:"殷商之旅,其会如林。"传曰:"山林之士,往而不能反。"《礼记》:"将至泰山,必先有事于配林。"林,树木之所聚生也。今配林在泰山西南五六里,予前临郡,因侍祀之行,故往观之。树木盖不足言,犹七八百载间有衰索乎!

  ○麓谨按《尚书》:尧禅舜,"纳于大麓。"麓,林属於山者也。《春秋》:"沙麓崩。"传曰:"麓者,山足也"《诗》云:"瞻彼早麓。"《易》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

  ○京谨按《尔雅》:"丘之绝高大者为京。"谓非人力所能成,乃天地性自然也。《春秋左氏传》:"莫之与京。"《国语》:"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京。"今京兆、京师,其义取于此。

  ○陵谨按《诗》云:"如山如陵。"《易》曰:"伏戎于莽,升其高陵。"又:"天险不可升,地险山川丘陵。"《春秋左氏传》曰:"ゾ有二陵,其南陵,夏後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

  ゾ在弘农渑池县。其语曰:"东ゾ、西ゾ,渑池所高。"《国语》:"周单子会晋厉公于加陵。"《尔雅》曰:"陵莫大于加陵。"言其独高厉也。陵有天性自然者,今王公坟垄各称陵也。

  ○丘谨按《尚书》:"民乃降丘度土。"尧遭洪水,万民皆山栖巢居,以避其害。禹决江疏河,民乃下丘营度爽垲之堤,而邑落之。故"丘"之字,二人立一上。一者,地也。四方高,中央下,像形也。《诗》云:"至于顿丘,宛丘之下。"《论语》:"他人之贤,丘陵也。"《尔雅》曰:"天下有名丘五,其三在河南,二在河北。"

  ○墟谨按《尚书》:"舜生姚墟。"传曰:"郭氏之墟。"墟者,虚也。郭氏,古之诸侯,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故善人怨焉,恶人存焉,是以败为丘墟也。今故庐居处高下者亦名为墟。姚墟在济阴城阳县,帝颛顼之墟。阏伯之墟是也。

  ○阜谨按《诗》云:"如山如阜。"《春秋左氏传》:鲁公伯禽宅曲阜之地。阜者,茂也,言平地隆踊不属於山陵也。今曲阜在鲁城中,委曲长七八里。雒北芒坂即为阜也。

  ○部谨按《春秋左氏传》:"部?娄无松柏。"言其卑小。部者,阜之类也。今齐、鲁之间田中少高名之为部矣。

  ○薮谨按《尔雅》:"薮者,泽也。薮之为言厚也,草木鱼鳖所以厚养人君与百姓也。鲁有泰野,晋有泰陆,秦有阳纡,宋有盂诸,楚有云梦,吴有具区,齐有海隅,燕有昭余祁,郑有圃田,周有焦?。"今汉有九州之薮,杨州曰具区,在吴县之西;荆州曰云梦,在华容县南,今有云梦长掌之;豫州曰圃田,在中牟县西;青州曰孟诸,不知在何处;兖州曰大野,在矩鹿县北;雍州曰弦蒲,在县北蒲谷亭;幽州曰奚养,在县东;冀州曰泰陆,在钜鹿县西北;并州曰昭余祈,在邬县北;其一薮推求未得其处。《尚书》:纣为逋逃渊薮。《春秋左氏传》曰:"山薮藏疾。"又曰:薮之薪蒸。虞侯守之"是也。

  谨按《尚书》:"雷夏既泽"。《诗》云:"彼泽之陂。有蒲与荷。"传曰:"水草交厝名之为泽。泽者,言其润泽万物,以阜民用也。"《春秋左氏传》曰:"泽之莞蒲,舟鲛守之。"《韩诗内传》:"笋舜渔雷泽。"雷泽在济阴城阳县。

  谨按《传》曰:"沆者,莽也,言其平望莽莽无涯际也。沆泽之无水,斥卤之类也,今俗语亦曰沆泽。

  ○沛谨按《尚书》,《春秋公羊传》:"齐景公循海而东,师大陷沛泽之中。"《左氏传》:"齐景田于沛,招虞人以弓。"传曰:"送逸禽之超大沛。"沛者,草木之蔽茂,禽兽之所蔽匿也。

  谨按《春秋国语》:"伍子胥谏吴王:"与我争五湖之利,非越乎?""及越灭吴,范蠡乘扁舟於五湖。湖者,都也,言流渎四面所隈都也,川泽所仰以溉灌也。今庐江临湖、丹阳芜湖县是也。

  ○陂谨按《传》曰:"陂者,繁也,言因下钟水以繁利万物也。"今陂皆以溉灌,今汝南富陂县是也。

  ○渠谨按传曰:"渠者,水所居也。"秦时韩人郑国穿渠,孝武帝时,赵中大夫白公复穿渠。故其语曰:"田於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後。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稷黍。衣食京师,数百万口。"又郑当时穿渠以利漕道,若此非一,官民俱赖其饶焉。

  ○沟谨按《周礼》:"沟者,沟也,广四尺,深四尺。"漠书高祖与项羽要割鸿沟以东为楚是也。鸿沟在荥阳县。

  ○洫谨按《周礼》:"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故谓之洫。"《论语》曰:"禹尽力乎沟洫。"

猜你喜欢
  志第二十七 经籍一(经)·魏徵
  卷二百四十八 熙寧六年(癸丑,1073)·李焘
  卷十七·王夫之
  ●卷第一·胡三省
  靖康要録卷六·汪藻
  第四五三谕光绪十二年五月二十日一二二三○--三·佚名
  ●郑氏史料续编卷七·佚名
  一○二五 军机大臣奏谨将四库全书分架图册夹签呈览片·佚名
  八一九 军机大臣奏将前命馆臣编录明季奏疏事写入纂辑明代奏议谕旨片·佚名
  康延孝传·欧阳修
  高桢传·脱脱
  偏安排日事迹卷二·佚名
  卷二百八·佚名
  卷九十九·佚名
  卷一百五十七·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石堂先生陈普(石堂先生遗稿)·顾嗣立

    普字尚德,别号惧斋。福宁州之宁德人,居石堂山下,淳熙间,朱紫阳尝过石堂,异其风土,曰:「后数十年,此中当出儒者。」普生淳佑甲辰,鹧鸪百数绕屋。七岁时,坐田间,有白鹭飞止。有士人戏语之曰:「汝能赋一诗乎?」应声曰:「我在这边坐,尔在

  • 卷三十三·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三十三寰普寰普,具戒于洛阳。南游澧州,值夹山善会,心契之。列大鉴七世,称洛京韶山寰普和尚,又称韶山和尚。诗一首。 【(《全唐诗》无寰普诗,传据《景德传灯录》卷二二)】心珠歌山僧自达空门久,淬炼心珠功已构。

  • 列传第十七 孔靖 孔琳之 殷景仁·李延寿

    季恭始察孝廉,累迁司徒左西掾,未拜,遭母忧。隆安五年,被起爲山阴令,不就。宋武帝东征孙恩,屡至会稽,过季恭宅,季恭正昼卧,有神人衣服非常,谓曰:“起!天子在门。”既而失之,遽出,适见帝,延入结交,执手曰:“卿后当大贵,愿以身爲托。”于是

  • ●卷八  人物第八·王克昌

         殷梦高曰:人之名不易副也,禀五行之秀、居三才之一,负须眉者、自非比迹孔周,佩巾帼者,或不追踪任姒,几何弗使官骸为虚器,而男女为空名与。虽然论人而必求其全,将四海之广,百世之遥,终无一人。故苟忠、孝、节、义,一行可

  • 卷三十二·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三十二 【起辛酉明熹宗天启元年尽癸亥明熹宗天启三年】凡三年 熹宗哲皇帝天启元年春二月辽阳有数日并出【甲午日日交晕左右有珥白虹弥天】 闰二月孙如游罢

  • 读礼通考卷四十·徐乾学

    丧仪节三初终上士防礼【疏天子诸侯皆有士此当诸侯之士知者下云君若有赐不言王又丧大记云君沐粱大夫沐稷士沐粱郑云士丧礼沐稻此云粱盖天子之士也又大敛陈衣与丧大记不同郑亦云彼天子之士此诸侯之士以此言之此篇诸侯之

  • 卷之五百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十国春秋卷六十五·吴任臣

    检讨呉任臣撰南汉八列传曁彦赟陆光图邵廷琄曁彦赟不知其家世或云呉曁艳后也干和时累官巨舰指挥使常以兵入海掠商人金帛为中宗离宫之费已而率兵戍郴州捍御边境颇以方畧称大宝七年宋师南侵陷郴地彦赟死之陆光图四会人也

  • 庾质传·魏徵

    庾质,字行修。 小时候就聪明、敏锐,有远大的志向。 八岁能背诵梁世祖的《玄览》、《言志》等十篇赋,被授予童子郎。 仕北周任齐炀王的记室。 开皇元年(581)授为奉朝请,做过鄢陵县令,后升为陇州司马。 大业(605~617)初年,被授

  • 杨涟传·张廷玉

    杨涟,字文孺,应山人。为人光明磊落,气度非凡。万历三十五年(1607)成为进士,任命为常熟知县。推选廉洁官员,名列第一,提拔户科给事中,转为兵科右给事中。万历四十八年(1620),神宗皇帝病,将近半个月不能进食,皇太子不能够见面。杨

  • 本议第一·桓宽

    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文学对曰:“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

  • 提要·刘清之

    (臣)等谨案戒子通録八卷宋刘清之撰清之字子澄号静春临江人绍兴二年进士光宗时知袁州宋时本传称其生平著述甚多是书其一也其书博采经史羣籍凡有闗庭训者皆节録其大要至于母训阃教亦备述焉史称其甘贫力学博极羣书故是编采

  • 经咫·陈祖范

    国子监司业衔陈祖范 撰○易孔子赞易文言元者善之长数句鲁穆姜已引之杂卦传句法类春秋传筮辞屯固比入皆昔有之语欧阳氏遂谓系辞非孔子作不知圣人善与人同乐取诸人岂若后代文章家以蹈袭为戒必言自已出乃为能事乎经分上

  • (二十)朱子论立志·钱穆

    以上略述朱子论克己。此下当略述朱子论立志。言居敬,言主静,言已发未发涵养省察,皆不脱理学家气味,皆须费许多言语解释。言克己,言立志,则当下便易晓了,更不烦解释,而彻上彻下,浅深本末,随人自得,皆可持守奉行,减少了理学家之特有

  • 卷四百六十六·佚名

    △第二分渐次品第七十三之二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於一切法无性性中。起四静虑发五神通。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具诸功德。安立有情三聚差别。令其获得利乐事者,云何初发心菩萨摩诃萨。於一切法无性性中。作渐

  • 叹品第七·佚名

    佛言:弥勒菩萨摩诃萨。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时。亦当於是处说般若波罗蜜。须菩提白佛言:云何弥勒菩萨摩诃萨。於是处说般若波罗蜜佛语须菩提。弥勒菩萨摩诃萨。於是成阿惟三佛时。不受色说般若波罗蜜。不空色说般

  • 卷二十·彭绍升

    居士传二十杨大年李公武传杨大年名亿。浦城人也。少能文。年十一宋太宗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真宗朝累迁至左司谏。咸平中诏近臣议灵州弃守事。大年上书极言征戍之苦。弃之便。真宗立刘后。后所出微。朝臣以为不可

  • 幼科推拿秘书·骆如龙

    又名《推拿秘书》。推拿著作。清骆如龙撰。五卷。如龙字潜庵,太平县(今属安徽)人。精医术,以儿科见长。本书撰于乾隆五十年(1785)。一万四千字。卷一记有保婴赋,论述了儿科病的诊法,主张观面、审音、切脉探求病因。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