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山谷《竹枝词跋》云:“古乐府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г裳’。但以抑怨之音,和为数叠,惜其声今不传。予自荆州上峡入黔中,备尝山川险阻,因作二叠,传与巴娘,令以《竹枝》歌之。”盖每首後二句,叠一遍也。又云:“或各用四句入《阳关》、《小秦王》,亦可歌也。”此则每句用叠也。按《苕溪渔隐丛话》:“唐初歌词所存者,止《瑞鹧鸪》、《小秦王》二曲,是七言诗。《瑞鹧鸪》犹依字易歌,若《小秦王》必须杂以虚声,乃可歌也。”查他山云:“《小秦王》一名《古阳关》,盖《小秦王》与《阳关》音节相埒耳。”○後三首太白,大约此皆《竹枝》中极着意者矣。当与刘梦得之作抄写一编,而以杨铁崖之属继之。
“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山抹微□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阮亭自谓其“月映清淮何水部,□飞陇首柳吴兴”胜於前句。至若山谷云:“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而後人有句云:“挥豪对客曹能始,闭阁焚香尹子求。”此不谓之袭旧乎?
阮亭所举宋贤绝句可继唐贤者几数十首,然何以不举山谷《广陵早春》之作云:“春风十里珠帘卷,仿佛三生杜牧之。红药梢头初茧栗,扬州风物鬓成丝。”
山谷於五古,亦用巧织,如古律然,特其气骨高耳。
谈理至宋人而精,说部至宋人而富,诗则至宋而益加细密,盖刻抉入里,实非唐人所能囿也。而其总萃处,则黄文节为之提挈,非仅江西派以之为祖,实乃南渡以後,笔虚笔实,俱从此导引而出。善夫刘後村之言曰:“国初诗人如潘阆、魏野,规规晚唐格调;杨、刘则又专为昆体;苏、梅二子,稍变以平澹豪俊,而和之者尚寡;至六一、坡公,岿然为大家,学者宗焉。然二公亦各极其天才笔力之所至,非必锻炼勤苦而成也。豫章稍後出,会粹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讨古书,穿穴异闻,作为古律,自成一家,虽只字半句不轻出,遂为本朝诗家宗祖。”按此论不特深切豫章,抑且深切宋贤三昧。不然而山谷自为江西派之祖,何得谓宋人皆祖之?且宋诗之大家无过东坡,而转祧苏祖黄者,正以苏之大处,不当以南北宋风会论之,舍元诸贤外,宋人盖莫能望其肩背,其何处而祖之乎?吕居仁作《江西宗派图》,其时若陈後山、徐师川、韩子苍辈,未必皆以为铨定之公也。而山谷之高之大,亦岂仅与厌原一刻争胜毫!盖继往开来,源远流长,所自任者,非一时一地事矣。论者不察,而于《宋诗钞》品之曰“宋诗宗祖,是殆必将全宋之诗境与後村立言之旨,一一研勘也。观其所钞,则又不然,专以平直豪放者为宋诗,则山谷又何以为之宗祖?盖所钞全集与其品山谷之言,初无照应,非知言之选也。”
宋人精诣,全在刻抉入里,而皆从各自读书学古中来,所以不蹈袭唐人也。然此外亦更无留与後人再刻抉者,以故元人剩得一段丰致而已,明人则直从格调为之。然而元人之丰致,非复唐人之丰致也;明人之格调,依然唐人之格调也。孰是孰非,自有能辨之者,又不消痛贬何、李始见真际矣。
渔洋先生所讲神韵,则合丰致、格调为一而浑化之。此道至于先生,谓之集大成可也。
渔洋先生则超明人而入唐者也,竹先生则由元人而入宋而入唐者也。然则二先生之路,今当奚从?曰吾敢议其甲乙耶?然而由竹之路为稳实耳。
吴孟举之钞宋诗,若用其本领以钞邵尧夫、陈白沙、庄定山诸公之诗,或可成一片段耳。
山谷诗,譬如榕树自根生出千枝万,又自枝上倒生出根来。若敖器之之论,只言其神味耳。
“不贪夜识金银气”,“手自与金银”,是真事,故不碍。然阮亭尚以“手自与金银”为病。至後山云“莫辞行乐费金银”,则不可矣。
後山赠鲁直云:“陈诗传笔意,愿立弟子行。”又云:“人言我语胜黄语,扶坚夜燎齐朝光。”此其所以叙入紫微宗派之图也。任天社云:“读後山诗,似参曹洞禅,不犯正位,切忌死语,非冥搜旁引,莫窥其用意深处。”因为作注。而敖器之亦谓“後山如九皋独唳,深林孤芳,冲寂自研,不求赏识”。昔渔洋先生尝疑天社之语未尽然,而谓“後山终落钝根,视苏、黄远矣”。按《诗林广记》云:“後山之诗,近于枯淡。”愚观宋诗之枯淡者,惟梅圣俞可以当之,若後山则益无可回味处,岂得以枯淡为辞耶?若黄诗之深之大,又岂後山所可比肩者!盖元诸贤,皆才气横溢,而一时独有此一种,见者遂以为高不可攀耳。
後山极意仿杜,固不得杜之精华,然与吞剥者终属有间。即以中间有生用杜句者,亦不似元遗山之矫变,亦不似李空同之整齐,盖此等处尚有朴拙之气存焉。求之杜诗,如“吾宗老孙子”一篇,是其巅顶已。
後山所作《温公挽词三首》,真有杜意,而吴不钞。
唐诗妙境在虚处,宋诗妙境在实处。初唐之高者,如陈射洪、张曲江,皆开启盛唐者也。中、晚之高者,如韦苏州、柳柳州、韩文公、白香山、杜樊川,皆接武盛唐、变化盛唐者也。是有唐之作者,总归盛唐。而盛唐诸公,全在境象超诣,所以司空表圣《二十四品》及严仪卿以禅喻诗之说,诚为後人读唐诗之准的。若夫宋诗,则迟更二三百年,天地之精英,风月之态度,山川之气象,物类之神致,俱已为唐贤占尽,即有能者,不过次第翻新,无中生有,而其精诣,则固别有在者。宋人之学,全在研理日精,观书日富,因而论事日密。如熙宁、元一切用人行政,往往有史传所不及载,而于诸公赠答议论之章,略见其概。至如茶马、盐法、河渠、市货,一一皆可推析。南渡而後,如武林之遗事,汴土之旧闻,故老名臣之言行、学术,师承之绪论、渊源,莫不借诗以资老据。而其言之是非得失,与其声之贞氵㸒正变,亦从可互按马。今论者不察,而或以铺写实境者为唐诗,吟咏性灵、掉弄虚机者为宋诗。所以吴孟举之《宋诗钞》,舍其知人论世、阐幽表微之处,略不加省,而惟是早起晚坐、风花雪月、怀人对景之作,陈陈相因。如是以为读宋贤之诗,宋贤之精神其有存焉者乎?
徐俯师川诗亦清逸,在龟父、无逸之上。
韩子苍诗,平匀中自有神味,目之曰江西派,宜其不乐。《游赤壁》七律,直到杜、苏分际。
李商老彭之诗,後村谓其拘狭少变化,良然。
晁具茨诗高逸,渔洋极赏之,然边幅究不能阔大。至《送一上人还滁》一诗,则无咎不能为也。渔洋所心赏当在此,而吴钞乃独不取之,盖以为涉禅耳。
刘後村谓具茨诗惟放翁可以继之,然具茨五言诗殊非陆务观所能仿佛。
刑忄享夫居实才气横逸,其《明妃引》乃十四岁作,而奄有元诸公之气势。东坡、山谷皆深惜之。此宋时之李长吉也。
小斜川诗自注:“吴开府游隆中为诸葛孔明赋诗,有‘翻覆看俱好’之句,为世称诵。”此句可抵一篇孔明传论,而简质婉妙。苏诗《哭刁景纯》有“反覆看愈好”之句,又《留别叔通元弼坦夫》一首内亦有之。
米诗亦入《宋诗钞》。其实米固有英灵气,而自别一路人,其精力不专聚於诗也。其平生精力,大抵全在书画,所与往还,则薛道祖、刘巨济也。
“春光吴地减,山色上林深”,此江公望民表题艮岳句。刘後村跋云:“比之邓肃《花石纲诗》,彼刻露而此含蓄矣。”然《并榈集》中《花石诗》,气格亦自远大,不减少陵。
叶石林诗,深厚清隽,不失元诸贤矩。证以《避暑录话》,平生出处然,集中点次景物亦如之。然方虚谷《瀛奎律髓》有“党蔡尊舒、阴抑苏、黄”之论,甚矣知人论世之不易也!
王明清记李邯郸孙亨仲言:“家有梅圣俞诗善本。世所传,多为欧阳公去其尤者,忌能名之压己也。”明清辨其非实。梅之能名,本不足以压欧阳;而邯郸此说,以小人诬君子,其谬妄固不必言。然亦实因都官全集警策处差少,所以致来诬者之口。若苏诗,则人虽欲为此诬言,其可得乎?
渔洋先生举“扁舟洞庭去,落日松江宿”,谓愚山惊为苏州、文房之作,闻是圣俞,乃爽然自失。然予谓梅诗若以一句两句高出众流,尚不止此,如“淮南木叶惊,淮上使君行”,“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南国易悲秋,西风起高树”,“雨脚收不尽,斜阳半古城”之类,何尝非广德以前人语?但通篇气到力到者,不可多得,此其所以不及欧、苏诸大家耳。鄙意正非薄视梅诗,须知甫变昆体,其力量已不可当,初不必求全责备也。
《墨庄漫录》称:“唐子西诗多新意,不沿袭前人语,当时有小东坡之目。同生眉山,同贬惠州。然格力虽新,而肌理粗疏,逊于苏、黄远矣。”吴钞乃谓“後出固胜”,亦矫枉过正之言也。
“养生主”、“齐物论”,并子西在惠所作酒名。其诗有“满引小杯齐物论”之句,然新而带伧气矣。此数东坡“诗寻医”、“酒入务”更当何如?
汪彦章藻已有《漫兴》绝句,此误故不始於杨廉夫也。
汪浮溪诗,深厚丽密,非南渡诸人可及。
《诗人玉屑》云:“陆放翁诗本於茶山,茶山本于韩子苍,三家句律,大概相同,至放翁则如豪矣。”然茶山诗较放翁浑成自然,固不可及。
拗律如杜公“城尖迳仄”一种,历落苍茫,然亦自有天然斗┺处,非如七古专以三平为正调也。曾文清几《游张公洞》一首,第二句及四六八句皆以三平煞尾,此昔所未见也,得毋执而不知变耶?
王履道安中,宣和七年《睿谟殿应制百韵》诗,铺叙而已,未见作家之致;且有音节不谐处。其《题老杜画像》一首云:“声名乾坤破,生事岁月促。”二句颇有杜意。
孙仲益五岁属对,为东坡所赏。其诗思笔亦自清峻,但多生剥前人字句,则亦不能开拓无前也。
孙仲益诗云:“解啼孤月如鸡口,堪笑穷郊作许悲。”此虽一时漫与之言,然亦见孟诗之苦太过也。
苕溪渔隐所举其尊人汝明舜陟,号三山老人。《泛歙溪五首》,谓句法深得老杜意味。然中间如“舟疑天上坐”,则亦孙仲益《鸿庆集》之类也。岂後人则不可,而前人转可乎?但其气味究竟与何、李不同,所以後人不复议之。
简斋《葆真宫避暑》诗,一时推为擅场,人皆传写。然“清池不受暑”,“夜半啸烟艇”,起结亦本杜句也。中间固自脱然。简斋自言曰:“诗至老杜极矣,苏、黄复振之,而正统不坠。东坡赋才大,故解纵绳墨之外,而用之不穷。山谷措意深,故游咏玩味之馀,而索之益远。要必识苏、黄之所不为,然後可以涉老杜之涯。”
简斋以《墨梅》诗擢置馆阁,然唯“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句有生韵,馀亦不尽佳也。“京洛缁尘”尚有神致,“陈玄”则伧气矣。
“平生老赤脚,每见生怒嗔”,“张子霜後鹰,眉骨非凡曹”,“觉来迹便扫”,“韩公真躁人,顾用扰怀抱”,“乾□进酒杯”,“片□无思极”,“我知丈人真”,“清池不受暑”,“惜无陶谢手”,“日动春浮木”。以上诸句,《简斋集》中似此类者尚多,不可一一枚述。大约仿佛後山之学杜,而气韵又不逮。盖同一未得杜神,而後山尚有朴气,简斋则不免有伧气矣。若以此为杜嗣,则不若直举李空同之堂堂旗鼓,明目张胆,上接指麾,何必瞒人哉!
後村举简斋“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此其《岳阳楼》句也。又“楼头客子杪秋後,日落君山元气中”二语,亦不愧学杜。
胡邦衡谪新州,王卢溪独作诗送行,卢溪以此得名。其诗亦多剥袭杜句,想尔时诸贤所得如此,尚不及後来李、何辈之雄力耶?
王荆公题惠崇画,屡用“道人三昧力”之语。初以为只摹写其画笔之精耳,及见王卢溪题崇画诗自注云:“往年见赵德之说惠崇尝自言:‘我画中年後有悟入处,岂非慧力中所得之圆熟故耶?’今观此短轴,定非少年时笔也。”此可取以证荆公之诗,虽赞画之语,亦有所据而云也。
朱新仲翌“此时老子兴不浅,旦日将军幸早临”,“何以报之青玉案,我姑酌彼黄金”,固是成语,然“黄金”尚露墨痕。若其《题颜鲁公画像》云:“千五百年如烈日,二十四州惟一人。朝衣视坎趋前死,羽服行山即此身。”则自出手眼,实为奇特。
曹松隐勋《乾道圣德颂》,自谓拟《元和》之作,然平平无佳处。
知稼翁黄公度《悲秋》诗最有名,然只是形,不是神耳。其《题嵩台》诗云:“四山如画古端州,州在西江欲尽头。”二语切肇庆,确不可易。
王瞻叔之望《中兴颂》一诗,亦非高作,而其论颇有理。至云“次山之文可也简”,亦平允之论也。次山诗亦然。
刘屏山《汴京纪事》诸作,精妙非常。此与邓并榈《花石纲诗》,皆有关一代事迹,非仅嘲评花月之作也。宋人七绝,自以此种为精诣。阮亭先生所举四十首,盖借作印证,欲学者超入唐人耳。
《梁溪集》诗亦平雅,其《游张公洞》五古长篇,虽不及香山,尚较皮、陆有实际。竹云:“尤延之、范致能为杨廷秀所服膺,而不入其流派。”
朱子《斋居感兴二十首》,于陈伯玉采其菁华,剪其枝叶,更无论阮嗣宗矣。作诗必从正道,立定根基,方可印证千条万派耳。
袁机仲《通鉴纪事本末》,徽国文公读之,有诗云:“要将报答陛下圣,矫首北阙还潸然。属辞比事有深意,凭愚护短惊群仙。”读此,足见机仲此书意识远矣。
朱子《北山纪行十二章》,并注观之,可抵一篇《游庐山记》。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朱子《次陆子静韵》诗也。朱子诗自以此种为正脉,曾从道中流露也。而吴钞转不之及。
周益公自谓“人以老杜相期”,惟童敏德谓“不合学东坡”,殆非知诗者矣。吴钞亦谓“其由白傅而溯浣花。”今看其诗,未能免於伧俚,已入杨诚斋法门矣。惟《高宗挽词》差佳,吴所不取。
少室山房《诗薮》及方万里跋并云“尤、杨、范、陆”,或又称“萧、杨、范、陆”,为南宋四大家。见渔洋《香祖笔记》。诚斋答尧章诗,又云“尤萧范陆四诗翁”。竹独以此为四家,云尤公之作,流传者寡;萧特仅见其数首。後之论者,遂易之曰尤、杨、范、陆。
白石学诗于千岩,同时有黄岩老亦号白石,亦学於千岩,时称“双白石”云。千岩学於曾几吉甫。
阮亭云:“范石湖之视陆放翁,何啻霄壤!”盖平熟之中,未能免俗也。
石湖於桑麻洲渚,一一有情,而其神不远。其佳处,则白石所称“温润”二字尽之。
《巫山图》一篇,辨後世语之诬,而语不工。且云“玉色颜元不嫁”,此更伧父面目矣。其後入蜀,又作《巫山高》一篇,亦不佳。
石湖善作风景语,于《竹枝》颇宜。
范、陆皆趋熟,而范尤平迤,故间以零杂景事缀之,然究未为高格也。
竹云:“正者极於杜,奇者极於韩,此跻夫三峰者也。宋之作者,不过学唐人而变之耳,非能轶出唐人之上。若杨廷秀、郑德源之流,鄙俚以为文,诙笑嬉亵以为尚,斯为不善变矣。”又曰:“今之言诗者,每厌弃唐音,转入宋之流派,高者师法苏、黄,下乃效及杨廷秀之体,叫嚣以为奇,俚鄙以为正。譬之於乐,其变而不成方者与!”又曰:“自明万历以来,公安袁无学兄弟,矫嘉靖七子之弊,意主香山、眉山,降而杨、陆,其辞与志,未有大害也。竟陵钟氏、谭氏,从而甚之。”阮亭亦有“杨、范佻巧取媚”之论。
秦桧卖奸误国,当时目为金人奸细。而杨诚斋以多中亻疑之,独不畏下笔之不伦耶?篇末用杜语,亦带伧父气。
诚斋过楚州淮阴侯庙二诗,《呈史》谓壁间无继者。此篇属辞比事,可谓极工,然亦不过祢到元人分际。
诚斋《读罪己诏诗》极佳,此元从真际发露也。若但取其嬉肆之作,则失之矣。
诚斋之诗,巧处即其俚处。
《读唐人及半山诗》云:“半山便遣能参透,犹有唐人是一关。”此与严沧浪论半山之语相合,岂沧浪用此耶!然诚斋之参透半山,殊似隔壁听耳,又不知所谓唐人一关在何处也。
写景事有笔酣时,此则杨、范、陆三家之所同也。
诚斋之诗,上规白傅,正自大远;下视子畏,却可平衡。
吴孟举之钞宋诗,於大苏则欲汰其富缛,於半山则病其议论,而以杨诚斋为太白,以陈後山、简斋为少陵,以林君复之属为韦、柳。後来颓波日甚,至如祝枝山、唐伯虎之放肆,陈白沙、庄定山之流易,以及袁公安、钟伯敬之佻薄,皆此一家之言浸氵㸒灌注,而莫可复返,所谓率天下而祸仁义者。吴独何心,乃习焉不察哉?
诚斋之《竹枝》,较石湖更俚矣。
诚斋《寄题儋耳东坡故居》诗云:“古来贤圣皆如此,身後功名属阿谁?”此套用苏诗“古来重九皆如此,别後西湖付与谁”也,可谓点金成铁。
诚斋屡用辘轳进退格,实是可厌。至云:“尤萧范陆四诗翁,此後谁当第一功?新拜南湖为上将,更牵白石作先锋。”叫嚣伧俚之声,令人掩耳不欲闻。
石湖、诚斋皆非高格,独以同时笔墨皆极酣恣,故遂得抗颜与放翁并称。而诚斋较之石湖,更有敢作敢为之色,颐指气使,似乎无不如意,所以其名尤重。其实石湖虽只平浅,尚有近雅之处,不过体不高、神不远耳。若诚斋以轻儇佻巧之音,作剑拔弩张之态,阅至十首以外,辄令人厌不欲观,此真诗家之魔障,而吴钞钞之独多。“自有肺肠,俾民卒狂”,孟子所谓“放氵㸒息邪”,少陵所谓“别裁伪体”,其指斯乎!
吴竹洲《送钱虞仲兄弟》云:“穷愁懒漫吾犹故,文采雍容子甚都。”句下自注云“借用”。然“车骑雍容子甚都”,用相如事,已见苏诗,不知何以注云“借用”也。
宋人七律,精微无过王半山,至于东坡,则更作得出耳。阮亭尝言东坡七律不可学,此专以盛唐格律言之,其实非通论也。
楼大防之诗,密於考证,盖其夙学如此。至於气格,则终自单窘,未能自树一帜。
後村称王义丰诗“高处逼陵阳、茶山”。今观其诗,清切有味,远出诚斋、石湖之上,而世不甚称之。即以近体中《姑苏龙塘》云:“浮玉北堂三万顷,扁舟西子二千年。”此岂南渡诸公所能耶?其他如“山在断霞明处碧,水从白鸟去边流”,“倚松茅屋斜开迳,近水人家半卖鱼”,亦皆佳句。竹尝摘《剑南》七律语作比体者,至三四十联。然亦不仅七律为然,放翁每遇摹写正面,常用此以舒其笔势,五古尤多。盖才力到正面最难出神彩耳,读此方知苏之大也。
放翁《谒昭烈惠陵及诸葛祠》诗:“论高常近迂,才大本难用。”竟是全用苏句,但有颠倒,以下句作上句耳。
七古末句放平,初无一定之式,只看上面下来如何耳,又看通体如何。
放翁《荆州歌》七古,俨然《竹枝》。
放翁诗“我得茶山一转语,文章切忌参死句”二语,自道其得力处也。
放翁五言古诗,平揖石湖,下启遗山。
直用杜句,陆每有之,然与遗山之超脱不同。
杨、范、陆极酣肆处,正是从平熟中出耳,天固不欲使南渡复为东都也。
虽以陆公有杜之心事,有苏之才分,而驱使得来,亦不离平熟之迳。气运使然,豪杰亦无如何耳!
放翁诗善用“痕”字,如“窗痕月过西”、“水面痕生验雨来”之类,皆精炼所不能到也。
放翁《稽山行》五言一首,意拟《吴趋》、《燕歌》之制也。“何以共烹煮”,句法犹近。
放翁以宝章阁待制修《实录》讫即致仕,优游镜湖、耶间,久领林泉之乐。笔墨之清旷,与心地之淡远,夷然相得於无言之表,固有在叶石林之上者,无论他人之未忘世谛者也。
自後山、简斋抗怀师杜,所以未造其域者,气力不均耳。降至范石湖、杨诚斋,而平熟之迳,同辈一律,操牛耳者,则放翁也。平熟则气力易均,故万篇酣肆,迥非後山、简斋可望。而又平生心力,全注国是,不觉暗以杜公之心为心,于是乎言中有物,又迥出诚斋、石湖上矣。然在放翁,则自作放翁之诗,初非希杜作前身者,此岂後之空同、沧溟辈但取杜貌者,所可同日而语!
止斋赞读嘉邸,於李、光间过宫之事,最致勤拳,《癸丑冬》一诗,可觇其志矣。此极有关系诗,而吴不钞。
陈止斋诗,吴钞称其“得少陵一体”。然气力单窘,尚在後山、简斋之下。
王晦叔炎《双溪集》诗,力庸格窘。
《梅间诗话》称“雪巢林宪景思诗,尤、杨二公皆许之。近世三衢郑景龙编《宋百家诗续选》,摘出‘群花飞尽杨花飞,杨花飞尽无可飞’等句,谓其超出诗人准绳之外”云云。此句殆所谓“下劣诗魔”者,不知选者何以称之也?
陈唐卿造《官务命书》诸作,自白乐天《秦中吟》出,亦风人之旨,足以感人善俗者也。
唐卿亦有打诨处,然伧俚矣。打诨最要精雅。
水心《永嘉橘枝词》三首,记永嘉土风,而以永橘起义,其第一首则专咏橘也。
薛士龙七言,以南渡俚弱之质,而效卢玉川纵横排突之体,岂复更有风雅?而吴钞乃称之。
西山真文忠公帅潭州日,《会长沙十二县宰》之作,可谓“仁义之人,其言蔼如”。
姜白石《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绝句,极为诚斋所赏。然白石诗风致,胜诚斋远矣,诚斋顾以张功父比之耶?
周方泉气味颇自不俗,当在姜尧章伯仲间。
高菊间翥诗,亦有风致,不减白石、方泉。当时书坊陈起刻《江湖小集》,自是南渡诗人一段结构,正何必定求如东都大篇,反致力不逮耶?
陈起绝句,如《秋怀》、《夜过西湖》之类,皆工。
四灵皆晚唐体,大率不出姚合、贾岛之绪馀,阮亭谓“如袜材窘于方幅”者也。吴钞乃谓“唐诗由此复行。”徐玑之言曰:“昔人以浮声切响、单字双句主巧拙,盖风骚之至精也。近世乃连篇累牍,汗漫而无禁,岂能名家哉!”赵师秀亦云:“一篇幸止有四十字,更增一字,吾末如之何矣!”右皆深悉甘苦之语。然亦惜其知专一而不知变化,故能事止于琢句也。师秀所谓“饱契梅花数斗,使胸次玲珑”者,全在工於炼句处耳。
戴石屏《白歌》寄清高,与乐府《白词》之旨不同。
石屏有《论诗十绝》,其论宋诗曰:“本朝诗出于经。”此人所未识,而复古独心知之。又谓“胸中无千百卷书,如商贾乏赀,本不能致奇货。”此皆务本之言。而其诗纯任自然,则阮亭所谓“直率”者也。
自唐之司空表圣、宋之敖器之,皆精於评语,为谭艺家所推,而所自作,皆未能与所评相称。若严沧浪五言数篇,稍与所谈微中,《闺怨》、《懊侬》诸小诗,亦不减唐贤风味,但惜不多见耳。
朱继芳《静佳乙稿》,俞桂《渔溪稿》,皆有秀韵。杜旃《癖斋集》长句,亦有风格。
戴,石屏之从孙也。其《答妄论宋唐诗体》云:“性情元自无今古,格调何须辨宋唐。”语意自是,而直率逞快者,未必不因乎此。
後村《齐人少翁招魂歌》诸篇,得长吉韵致。
阮亭尝谓:“後村诗专用宋事,毕竟欠雅。”盖直作故事入联中,非如《读崇宁长篇》、《题系年录》诸作,咏感时事之谓也。
文信国《乱离六歌》,迫切悲哀,又甚於杜陵矣。
黄希声文雷《昭君行》一篇,序中辨从来作者沿袭之误,甚与本事相合。按《汉书》:“郅支既诛,呼韩邪单于且喜有惧,上书愿朝。竟宁元年,单于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後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此与赞语中所述“孝文妻以汉女,增厚其赂”云云,情形迥乎不同,不得以和亲事一概而论也。
吴惟信中孚小诗极有意味,不独吴下老儒为之下拜而已。
何潜斋梦桂深於《易》,吴钞谓其诗淳朴,阮亭则与王义山同评为“酸腐庸下”者也。
梁隆吉尝以《登大茅峰》诗系狱,盖宋末诗人一志士也。此种当与《天地间集》诸诗,同作知人论世之慨,不必尽以格律律之。
牟献之题《渊明图序》云:“江州刺史王茂弘诸孙,已荷朝寄,犹知有赋《归去来》者。於此时遣白衣担酒远饷,邂逅一醉,大是奇事。集中九日诗仅两首,而王弘所饷己酉九日,十有馀年略不见於诗。此翁志节耿亮,与秋俱高,固不暇於岁岁皆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正当求之言句之外可也。”此论固献之以自寓耳,亦翻旧生新。《居易录》称其《九日诗序》“发前人所未发”,倘指此耶?
皋羽诸乐府,慷慨飞动,《骚》之裔也。然喧巫觋气,故非盛世之音。
皋羽《发近稿》一卷,诗五十首,皆近体,即阮亭所谓“才尽”者。後附《天地间集》十馀首,即阮亭所谓“此太寥寥,当是不完之书”。
南渡自四灵以下,皆摹亻疑姚合、贾岛之流,纤薄可厌。而《谷音》中数十人,乃慷慨顿挫,转有阮、陈、杜少陵之遗意。此则激昂悲壮之气节所勃发而成,非从细腻函泳而出者也。
天台山人黄星甫,尝於粤中诗社试《枕易》诗,推为第一。考官李侍郎应祈批:“诗题莫难於《枕易》,盖以其不涉风□雨露、江山花鸟,此其所以为难也。”然後四句,颇寓易代之感,此则文外寄。
元初之诗,亦宋一二遗民开之,况其诗半在入元後所作,似乎入元亦是。若另为数卷以别於元人,其庶几可乎。
林同《魏孝子》诗,以“陟屺”望母,不比狄参军之望□,亦前人所未道。
周草窗诗,肌理颇粗。
许彦周《诗话》云:“觉范《题李画像》,当与黔安并驱。”然其他篇,亦有气格近山谷处。
猜你喜欢 卷八百二十八·彭定求 卷七百零七·彭定求 康仲伯·唐圭璋 阿里耀卿·隋树森 卷四·侯克中 卷五·韦庄 卷436 ·佚名 诗选凡例·陈子龙 卷一百四十二·陈思 卷四百四·曹学佺 卷二百五十一·曹学佺 卷四·曹学佺 提要·元好问 卷二百三十·陈廷敬 附录·龚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