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话 二
四六、江南曲
寇莱公年十九,①〔进士及第,知东巴②县,诗云:"野③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④又为《江南春》⑤诗云:〔"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⑥江南春尽离肠断,蘋满汀洲人未归。"〔脍炙人口。〕⑦(《总龟》前十三、《类说》本)
案:此出《温公续诗话》。
----------------
①《类说》"年十九"作"少年时"。
②《温公续诗话》作"巴东"。
③《寇忠愍公诗集》"野"作"远"。
④《类说》无"进士及第"至"尽日横"诸语。
⑤《类说》作"江南曲"。
⑥《类说》无"波渺渺"至"杏花飞"诸句。
⑦《类说》无此句。《类说》下有"又云:'日暮江南一望时,愁情不断如春水',意皆凄惨,末年果南迁"诸语。
四七、江山留人
苏子美〔久〕①失意,〔秋日〕②登苏之阊门〔题〕③云:"年光冉冉催人老,④云物涓涓⑤又变秋。家在凤凰城阙下,江山何事⑥苦相留?"又书其旁云:"江山留人也,〔人留江山也。"卒不用,亦诗之谶。〕⑦(《总龟》前三十二、《类说》本、《宋纪》十四)
----------------
①《类说》有"久"字。
②《类说》无此二字。
③《类说》有"题"字。
④《类说》作"时光苒苒都如梦"。
⑤《类说》作"风物萧萧"。
⑥《类说》"何事"作"安用"。
⑦《类说》无"人留江山也"诸语。
四八、湘灵鼓瑟诗
钱起寓宿驿舍,窗外有人咏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及殿①试《湘灵鼓瑟诗》,落句意久不属,遂以此一联续之,因中魁选。②(《类说》本)
案:此事见《唐诗纪事》三十。又《总龟》前四十八引此,不言出处,但于下节引《古今诗话》,知即《诗话》中文。
----------------
①《总龟》"及殿"二字作"起怪之,十年后,就试座主李时"诸语。
②《总龟》此句后举此诗全文。
四九、闽士诗赋
章圣①朝,试《天德清明赋》,有闽士破题云:"天道如何?仰之弥高。"②会考试者亦闽人,遂中选。又荆南士人吟雪诗,用先字韵,其末句云:"十二峰前③旋旋④添⑤。"(《总龟》前二十九、《类说》本、《耆旧续闻》七、《示儿编》二十三)
案:此出《中山诗话》。又案《永乐大典》八百二十三卷引《宰相令复痴聋》云:"近世士大夫颇笑闽人作赋协韵云'天道如何仰之弥高',殊不知苏子由蜀人也,文集第一卷《严颜碑》长韵磨讹高豪何曹河戈亦相间而用云。"
----------------
①《类说》作"真宗"。
②原注:"高"读作"歌"。
③《中山诗话》"前"作"峦"。
④《履斋》、《示儿编》"旋旋"作"渐渐"。
⑤原注:"添作天"。
五○、诗人用也字
诗家用"也"字,本皆音"夜"。杜诗云:"清袍①也〔自公②〕";元稹③云:"也向慈恩寺里④游。"今人读〔为〕⑤如字,非也。(《类说》本、《总龟》前二十九、《示儿编》二十三)
案:此出《中山诗话》。
----------------
①"袍"原作"绝",据《中山诗话》、《示儿编》改。
②《总龟》脱"白公"二字,据《中山诗话》补。
③《中山诗话》"元稹"作"白公"。案此元稹《使东川梁州梦诗》,疑《中山诗话》误。
④《唐纪》三十七、《全唐诗》十五"寺里"作"院院"。
⑤《类说》无"为"字。
五一、使契丹诗
刁约使契丹诗曰:"押燕移①离毕,看房贺跋支。饯行三匹裂,②密赐十貔狸。"皆纪实也。移离毕,官名,如中国执政官。贺跋支,如执衣防③阁。匹裂,小木罂④以色绫⑤木为之,如黄漆。貔狸,形如鼠而大,〔穴居,食谷粱,嗜肉⑥〕,狄人为珍膳,〔味如豚肉而脆⑦〕。(《总龟》前十八、《类说》本)
案:此则出《梦溪笔谈》卷二十五。
----------------
①《类说》"移"作"棱",当误。
②《类说》"裂"作"制",下同。
③《类说》"衣防"二字作"房"。
④"罂"原作"瞿",据《笔谈》改。
⑤《类说》"绫"作"绶"。
⑥《类说》无"穴居"二语。
⑦《类说》无此语。《梦溪笔谈》"豚肉"作"豘子"。
五二、夜宴诗
施肩吾《夜宴诗》:"曲阑如画买不眠,①玉炉夜起沈香烟,青蛾一行十二仙,欲笑不成桃花然。碧窗弄娇梳洗晚,户外不知银汉②转,被郎嗅罚琉璃③盏,酒入四肢红玉软。"(《类说》本)
----------------
①《唐纪》四十一作"兰缸如昼晓不眠"。
②《唐纪》"银汉"作"云泽"。
③《唐纪》"琉璃"作"屠苏"。
五三、四夷妙赋三酌酸文
钱熙,太宗时进《四夷来王赋》,擢馆职。尝撰《三酌①酸文》。文略曰:"渭川②凝碧,早抛钓月之流;商③岭排青,不遂④眠云之客。"⑤又"年年落第,春风从⑥泣于迁莺;处处羁游,夜雨空悲⑦于断雁"。及卒,李庆孙哭之曰:"四夷妙赋无人诵⑧,三酌酸文举世传。"(《类说》本)
案:此则出《玉壶清话》卷七,亦见《娱书堂诗话》及何乔远《闽书》。又《总龟》前四十三引此只言《诗话》,不言《古今诗话》。
----------------
①《玉壶清话》"酌"作"钓",下同。
②《闽书》"川"作"水"。
③《闽书》"商"作"高"。
④《玉壶清话》、《闽书》"遂"作"逐"。
⑤《玉壶清话》"客"作"侣"。
⑥《玉壶清话》、《闽书》"从"作"徒"。
⑦《玉壶清话》"悲"作"伤"。
⑧《娱书堂诗话》"诵"作"继"。
五四、渥洼马赋
乔彝试《渥洼马赋》曰:"四夷曳练,翻翰海之惊波;一喷生风,下湖山之碎叶。"(《类说》本)
五五、伐两京道中槐
贞元中,度支欲取两京道中槐树为薪,更栽小桃。渭南尉张造牒曰:"召伯所憇,尚勿翦除;先帝旧游,岂宜斩伐!"乃止。(《类说》本)
五六、有客谓张三影
〔张子野郎中善歌词,尝作《天仙子》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士大夫皆称之。子野初谒欧公,迎之坐,语曰:"好'云破月来花弄影',恨相见之晚也"〕。①有客谓张子野曰:"人皆谓公为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我②三影?"〔客不晓。公曰:〕③"'云破月来ㄅ啊咳崂疗鹆毖咕SUP>④花影','柳径无人坠风絮无影'。此予平生〔所〕⑤得意⑥也。"(《类说》本、《丛话》前三十七分分二节)
案:《总龟》前四十有此则,不注出处,但此节后为《古今诗话》,且与《类说》、《丛话》所引同,知亦《诗话》中语,《总龟》偶遗之耳。
----------------
①以上数语据《总龟》补。《丛话》亦有此,但与下文分为二节。
②《总龟》、《丛话》"我"均作"之为"。
③此五字据《丛话》补,《总龟》亦有之,《总龟》"晓"作"谕"。
④《总龟》、《丛话》"压卷"作"押卷"。
⑤《丛话》有"所"字。
⑥《总龟》"意"下有"句"字。
五七、草 词
林逋咏草词云:①"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②(《类说》本)
----------------
①《总龟》作"林和靖工于诗文,善为词,尝作《点绛唇》云"。
②《总龟》此句后有"乃草词尔谓终篇无草词"二语。
五八、太宗诗
陕府唐昭宗有词云:"安得有英堆,迎归大内中。"逍遥楼有太宗诗云:"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①气象不侔矣。(《类说》本)
案:《诗史》亦载此事。
----------------
①《诗史》"来"作"归"。
五九、增三班奉职俸
唐①制:三班奉职,月俸七百〔驿券,羊〕②肉半斤。祥符中,有人题于驿舍③曰:"三班奉职实堪悲,卑贱孤寒即可知。七百料钱洎甚使,④半斤羊肉几时肥?"朝廷〔闻之,谓如此(何以)⑤责廉〕,⑥遂议增俸。(《总龟》前三十八、《类说》本)
案:此则见彭乘《墨客挥犀》卷一。
----------------
①《类说》、《墨客挥犀》"唐"作"旧"。
②《类说》无"驿券羊"三字,《墨客挥犀》无"羊"字。
③《类说》"于驿舍"三字作"壁"。
④《类说》、《墨客挥犀》"洎甚使"作"何日富"。
⑤《墨客挥犀》有此二字。
⑥《类说》无"闻之谓如此何以责廉"数字。
六○、李至桃花犬歌
淳化中,合州贡桃花犬,甚小而性急,常驯扰于御榻之侧。每坐朝,犬必〔掉尾〕①先吠,人乃肃然。太宗不豫,此犬不食。及上仙,号呼涕泗瘦瘠。〔章圣初即位,左右引令前导,鸣吠徘徊,意若不忍〕。②章圣令谕以奉陵,即摇尾饮食如故,诏造大铁笼施素裀,置卤簿中,行路见者流涕。李至作《桃花犬歌》以寄史官钱若水,末句云:"白麟赤凤③且勿喜,④愿君书此惩浮俗。"(《总龟》前一、《宋纪》三)
案:《宋史》二百六十六《钱若水传》:"太宗畜犬甚驯,......李至尝咏其事,欲若水书之以戒浮俗,若水不从。"
----------------
①《宋纪》二无"掉尾"二字。
②《宋纪》无"章圣初"至此数语。
③《宋纪》作"白鱼赤雁"。
④《宋纪》"喜"作"书"。
六一、蒋贻恭蚕诗
蒋贻恭《蚕诗》云:"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着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身①上绣衣裳。"②(《总龟》前一、《乐趣》八、王校《王五代》五、《郑五代》四)
案:此则当出何光远《鉴诫录》。
----------------
①《全唐诗》二十八、《全五代诗》五十七"身"作"衣"。
②《全五代诗》"衣裳"作"鸳鸯"。
六二、郑云叟诗
华山郑云叟有《伤时》一绝云:"帆力劈开沧海浪,马蹄踏尽①乱山青。浮名浮利浓如②酒,醉得人心死不醒。③"又《赠霍山秦道士》④云:"老鸦啼猿⑤伴采芝,有时长叹⑥独移时。翠蛾红粉婵娟剑,杀尽世人人不知。"(《总龟》前一、《乐趣》八、《名言》六)
----------------
①《全唐诗话》六、《唐纪》七十一"尽"作"破"。
②《全唐诗话》、《唐纪》"浓如"作"过于",《乐趣》"如"作"于"。
③《名言》六引至此。
④《全唐诗话》、《唐纪》作"题霍山秦尊师"。
⑤《全唐诗话》、《唐纪》作"老鹤玄猿"。
⑥《全唐诗话》、《唐纪》"叹"作"啸"。
六三、宋齐丘羯鼓诗
宋齐丘,江南二世为宰相,璟尤爱其才,然知其不正。一日于华林园试小妓羯鼓,召齐丘同宴。齐丘献诗曰:"巧斵①牙床镂紫金,最宜平稳玉槽深。因逢淑景开佳宴,为出花奴奏雅音。掌底轻璁孤鹤②噪,枝头乾快乱蝉吟。开元天子曾如此,今日将军好用心。"(《总龟》前一)
案:李璟时为诸卫将军,故末句云然。此则亦见《湘山野录》卷下。
----------------
①"巧斵"原作"切断",据《湘山野录》改。
②《全唐诗》二十七"鹤"作"鹊"。
六四、李日知诗存规戒
唐李日知为黄门侍郎,安乐公主池馆新成,中宗临幸,从官预宴赋诗。日知尤存规戒。其卒篇云:"所愿暂更①居者佚,②莫③使时称作④者劳。"(《总龟》前一)
----------------
①《唐纪》八、《全唐诗》二十九"更"作"知"。
②《唐纪》、《全唐诗》"佚"作"乐"。
③《唐纪》、《全唐诗》"莫"作"无"。
④《全唐诗》"作"作"主"。
六五、卢汪诗
卢汪①门族甲于天下,举进士,三十尚②未第,为一绝云:"惆怅兴亡系绮罗,世人犹自选青娥。越王解破夫差国,一个西施已是③多。"(《总龟》前一)
案:此则出《摭言》卷十。
----------------
①"汪"原作"任",《唐纪》六十六、《全五代诗》八十八作"注",今从《唐摭言》、《全唐诗》改。
②《摭言》"三十尚"作"二十余上"。
③《摭言》、《全五代诗》"是"作"太",《唐纪》"已是"作"也太"。
六六、梅圣俞啄木诗
范文正公有①劲节,知无不言,仁庙朝数出外补。梅圣俞作《啄木诗》以见意曰:"啄尽林中蠹,未肯出林飞。不识黄金弹,双翎堕落晖。"(《总龟》前一、《乐趣》八)
----------------
①"有"《总龟》误作"言"。
六七、夏英公诗
夏英公,庆历中欲真拜,以言者罢除使相,知南京,①到任以一诗寄执政云:"造化平分荷大钧,腰间新佩玉麒麟。南湖不住栽桃李,拟狎②沙鸥③过十春。""海雁桥边春水深,略无尘土到花阴。忘机不取④人知否?自有江⑤鸥信此心。"复徙西都,张升知谏院,作《青雀诗》寄之,曰:"弱羽伤弓尚未完,孤飞谁敢拟鸳鸾。⑥明珠自有千金价,莫为游⑦人作弹丸。"升卒不敢言及之。(《总龟》前一、《乐趣》八)
----------------
①《湘山野录》作"知杭州"。
②《湘山野录》"狎"作"伴"。
③《湘山野录》"鸥"作"禽"。
④《湘山野录》"取"作"管"。
⑤《宋纪》"江"作"沙"。
⑥《中山诗话》、《江西诗徵》作"青雀孤飞毛羽单,卑栖岂敢害鹓鸾"。
⑦《中山诗话》、《江西诗徵》"游"作"他"。
六八、林逋诗郭索钩辀一联
欧阳文忠爱林逋诗"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钩辀",以谓语新而属对亲切。钩辀,鹧鸪声也。〔李群玉诗云:"方穿诘曲崎岖路,又听钩辀格磔声。"〕①郭索,嶰行貌。太元曰:"嶰之郭索,用心躁也。"(《总龟》前二、《乐趣》六)
案:此则出《梦溪笔谈》十四,《墨客挥犀》六。欧词见《归田录》二。
----------------
①《梦溪笔谈》、《墨客挥犀》有此数语。
六九、杨文公应试诗
杨文公年十一岁,建州送入阙下,章圣亲试一赋二诗,顷刻而成,令送中书再试。参政李至状:"臣等言押①送建州十一岁习进士杨亿到中书,其人来自江湖,对天陛②殊无震惕,盖圣祚承平,神童间出,臣等令赋《喜朝京阙》诗五言六韵,顷刻而成。诗曰:'七闽波渺汉③,双阙势④岧峣。晓登云外横,夜渡月中潮'。断句,'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总龟》前二、《乐趣》五)
案:此则亦见《湘山野录》卷上,《孔氏谈苑》卷四。
----------------
①"押"原作"抑",据《湘山野录》改。
②《湘山野录》"对天陛"作"对扬轩陛"。
③《湘山野录》"汉"作"邈"。
④《孔氏谈苑》、《湘山野录》"势"作"气"。
七○、杨文公登楼诗
杨文公,数岁不能言,一日家人抱登楼,忽触其首,便能语。家人曰:"既能言,可为诗乎?"曰:"可。"遂吟《登楼诗》云:"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总龟》前二、《乐趣》五)
案:《西清诗话》谓此乃李白诗,首二句为"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与此少异。周紫芝《竹坡诗话》亦言"见一石刻乃李太白夜宿山寺所题,字画清劲而大,且云布衣李白作。岂好事者窃太白之诗以神文公之事欤?抑亦太白之碑为伪耶?"
七一、神童林杰诗
林杰,字智用①,五岁与父同游王仙君②坛。父曰:"能诗乎?"杰曰:"羽客已登云③路去,丹砂④草木尽凋残。不知千岁⑤归何日,空使时人扫旧坛。"又谒唐中丞《七夕诗》曰:"七夕今朝⑥看碧霄,牵牛⑦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⑧条。"唐公曰:"真神童也。"年十岁,⑨方秋初,忽有双鹤盘空而下,忻然下阶,抱得一只。父恐非祥,令放之,鹤升堂而去。是夕得疾而卒。郑立之⑩以诗哭之曰:"才高未及贾生年,何事孤魂逐逝川?萤聚帐中人已去,鹤离台上月空圆。"(《总龟》前二、《乐趣》四、《全闽》一)
案:此则亦见《太平广记》卷一百七十五。《广记》无郑立之诗。
----------------
①《全唐诗》十七、《太平广记》"用"作"周",《唐纪》五十九作"问"。
②《太平广记》"君"下有"霸"字。
③《全唐诗》"云"作"仙"。
④《太平广记》、《唐纪》、《全唐诗》"砂"作"炉"。
⑤《唐纪》、《全唐诗》"岁"作"载"。
⑥《唐纪》、《全唐诗》"朝"作"宵"。
⑦《唐纪》作"牛郎"。
⑧《唐纪》作"百"。
⑨《太平广记》"岁"作"七",《全唐诗》亦云年十七卒。
⑩《全闽诗话》无"之"字。
七二、李琪十岁作诗赋
李琪十岁通《六经》,父佐王铎滑州幕,闻而异之。会府燕,铎遣人以《三杰赋》试之。琪作赋,尾句云:"得士则昌,非览罔共。龙头之友斯贵,鼎足之臣可重。宜哉项氏之所以亡,〔有〕①一范增而不能用。"铎曰:"大器也。"他日谒帅,帅谓琪曰②:"蜀中诏到,用夏州托拔思恭为北京牧,复都统,可作诗否?"琪曰:"飞骑日边来,③〔鸿恩及夏台。将从天上去,人自日边来。此处金门远,〕④何时玉辇回?早平关右贼,莫待诏书催。"铎益异之。(《总龟》前二)
案:此则见《太平广记》一七五,云出《李琪集序》。琪有《金门集》见《宋志》。
----------------
①《太平广记》无"有"字。
②《太平广记》作"他日总角谒铎,铎顾曰"。
③《太平广记》"日边来"作"经巴栈"。
④《太平广记》有此数语。
七三、王元之五岁作诗
王元之内翰,五岁已能诗。因太守赏白莲,倅言元之能,与语于太守。因召而吟一绝云:"昨夜三更后,姮蛾堕玉簪。冯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又云:"佳人方素面,对镜理新妆。"守曰:"天授也。"(《总龟》前二、《乐趣》五)
七四、丘瑃十岁作诗
丘瑃①十岁谒陈州太守曰:"前日寺中闻射,因成诗云:'殿宇时闻燕雀喧,②虚庭尽日少人行。孤吟独坐情何限,时喜风传中鹄声'。"守喜,令对"弱柳丝丝搓绿线",曰"春云片片揭新绵"。(《总龟》前二、《新安志》十、《宋纪》十一、《乐趣》五)
----------------
①《新安志》、《宋纪》"瑃"作"浚"。
②《新安志》、《宋纪》"喧"作"鸣"。
七五、蒋堂六岁作诗
蒋堂侍郎方六岁,父令作《栀子花诗》曰:"庭前栀子树,四畔有桠杈。未结黄金子,先开白玉花。"(《总龟》前二)
七六、崔铉童时诗
崔铉相为童时,随父谒韩滉,指架上鹰,令作诗,曰:"天边心胆①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总龟》前二、《乐趣》五、《名言》八)
案:此则出尉迟枢《南楚新闻》。
----------------
①《太平广记》"胆"作"性"。
七七、李贺高轩过诗
李贺字长吉,唐诸王孙,七岁,以长短之制,名动京师。韩文公、皇甫湜过其父肃,①见其子总角荷衣而出。二公不之信,因而试一篇。贺承命忻然,操觚染翰,旁若无人,仍目曰《高轩过》:"华裙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②珑,马蹄隐耳③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④东京才子,文章〔鉅〕⑤公。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耿耿贯当中〕;⑥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⑦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鱼⑧冥⑨鸿,他日不羞蛇作龙。"二公大惊,以所乘马联镳而还所居,亲为束发。年未弱冠,丁内艰。他日举进士,或谤贺不避家讳,韩文公特著《辩讳》一篇。不幸未壮室而终。(《总龟》前三、《乐趣》五、《全唐诗话续编》上)
案:此则出《摭言》卷十。又《渔隐丛话》引此则亦不言《古今诗话》。
----------------
①案"肃"前当脱一"缙"字。
②《摭言》"玲"作"冬"。
③《丛话》"隐耳"作"隐隐"。
④《丛话》无"云是"二字。
⑤《丛话》无"鉅"字。
⑥据《李长吉集》卷四补,《丛话》"九精耿耿"作"元精照耀"。
⑦《总龟》于此句后有"元精炯炯贯当中"七字。
⑧《丛话》"负"作"附"。
⑨《摭言》"冥"作"天"。
七八、张祜徐凝较诗高下
乐天典杭日,江东学子奔杭取解:张祜自负诗名,而徐凝亦至,燕于郡中。乐天讽二子矛盾。祜曰:"仆宜为解首。"凝曰:"有何佳句?"祜曰:"《甘露寺》诗曰:'日月光先到,山河势尽来'。①《金山寺》诗曰:'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凝曰:"善则善矣,奈无野人②《瀑布诗》曰:'千③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祜愕然,一座尽倾。(《总龟》前三、《乐趣》七)
案:此则出《摭言》卷二。亦见范摅《云溪友议》。
----------------
①《云溪友议》引张祜所吟诗为"地势遥尊岳,河流侧让关"二句。
②《唐纪》五十二作"争如老夫"。
③《云溪友议》"千"作"今"。
七九、王曾梅花诗
王沂公布衣时,以《梅花诗》献吕文穆公云:"雪中未问和羹事,且向百花头上开。"文穆曰:"此生已安排状元宰相也。"后果然。(《总龟》前三、《乐趣》七、《名言》七)
案:此则亦见《湘山野录》上及《历代吟谱》。
八○、王元之赠孙僅诗
孙给事僅及孙暨皆咸平初省试,放状元,后各应制举。给事与兄何齐名,有声场屋。何淳化中魁多士,给事下第。有诗曰:"前春再就天阶试,①应被人呼小状元。"次举中甲科,王元之以诗赠曰:"病中何事②忽开颜?忆③得诗称小状元。粉壁已④悬龙虎榜,锦标争⑤属鹡鸰原。"(《总龟》前三)
----------------
①案《渑水燕谈录》三谓此亦王禹偁诗,首句作"明年再就尧阶试"。
②《渑水燕谈》"事"作"幸"。
③《渑水燕谈》"忆"作"记"。
④《渑水燕谈》"已"作"乍"。
⑤《渑水燕谈》"争"作"终"。
八一、姚嗣宗以诗受韩魏公知
姚嗣宗诗云:"踏碎①贺兰石,扫清西海尘。布衣能效死,②可惜作穷鳞。"韩魏公安抚关中,荐试大理评事。③(《总龟》前三)
案:此则亦见《续湘山野录》。
----------------
①《邵氏闻见录》十六"碎"作"破"。
②《闻见录》"能效死"作"有此志"。
③《闻见录》"评事"作"寺丞"。
八二、高越鹞子诗
高越游河朔,有州牧欲以女妻之。越作《鹞子诗》云:"雪爪星眸众鸟归,①摩空②专候③整毛衣。虞人莫谩张罗网,未肯平原浅草飞。"(《总龟》前三、《乐趣》八、《名言》六)
案:此事出《南唐近事》。本传谓"卢文进有女,美而慧,善属文,时称女学士。越闻而慕焉,往谒文进,文进遂以妻之。文进南奔,越与俱,初投鄂帅张宜,久不见知。越咏鹰诮之曰:'晴空不碍摩天翻,未肯平原浅草飞。'"说与此异。
----------------
①《唐纪》七十一"鸟"作"所"。《全唐诗》二十七"从鸟归"作"世所稀"。
②《南唐近事》"空"作"天"。
③《南唐近事》、《唐纪》、《全唐诗》"候"作"待"。
八三、刘景文题芝山寺壁
刘景文作饶州监酒,得一诗,题芝山寺壁云:"数声燕语落檐间,①底事惊回②梦里闲。说与傍人都未信,③杖藜携酒看芝山。"舒王作本路宪,见之,爱甚,遂令权州学。(《总龟》前三)
----------------
①《石林诗话》作"呢喃燕子语梁间"。
②《石林诗话》"惊回"作"来惊"。
③《石林诗话》"都未信"作"深不解"。
八四、杨徽之诗
杨徽之侍读,太宗闻其名,索之,著数百篇奏御,献诗云:"十①年牢落今何幸,叨遇君王问姓名。"太宗选十联书于御屏间。梁周翰诗曰:"谁似金华杨学士,十联诗在御屏间。②"僧文莹尝谓杨公必以天池浩③露涤笔于冰瓯雪碗中,则方与公诗神骨相副。(《总龟》前三、《乐趣》七、《宋纪》二)
案:此则出《玉壶清话》卷五,亦见《渑水燕谈录》卷七,二书均并所选十联录之。
----------------
①《渑水燕谈录》"十"作"少"。
②《渑水燕谈录》"间"作"风",《玉壶清话》作"中"。
③《宋纪》作"皓"。
八五、李瀚取玉堂珍玩留诗
李瀚①登科,在和凝榜下,同为学士。会凝作相,瀚为承旨,当批诏,次日于玉堂旧阁,悉取图书器玩,留一诗于榻云:"座主登庸归凤阙,门生批诏立鳌头。玉堂旧阁多珍玩,可作西斋润笔否?"〔人皆笑其疏纵。〕②(《总龟》前三、王校《王五代》二)
案:此则出《玉壶清话》卷二。
----------------
①"瀚"原作"澣",据《玉壶清话》诸书改。
②《五代诗话》无此句。
八六、杜牧之诗纵放
杜牧之登科后三年,纵放,为诗曰:"落魄江湖①载酒行,楚腰纤细②掌中情。③十年④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又曰:"觥舩一棹百分空,十载⑤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中。⑥"(《总龟》前三、《乐趣》八)
案:此则出孟棨《本事诗》,亦见《唐阙史》。
----------------
①《全唐诗》十九"湖"作"南"。
②《全唐诗》"纤细"作"肠断"。
③《全唐诗》"情"作"轻"。
④《本事诗》、《唐阙史》"十"作"三"。
⑤《全唐诗》"载"作"岁"。
⑥《本事诗》、《唐阙史》、《全唐诗》"中"作"风"。
八七、杜牧狂吟
杜牧自①御史分司洛阳,〔时〕②李司徒〔愿〕③罢镇闲居,声妓为当时第一,因会朝士,④以牧之尝任风宪,不敢邀致。牧之讽坐客达李,⑤李遽驰书以招,而牧之遂来。〔会中女妓百余皆绝色殊艺,杜独坐南行瞪目注视,满引三巵,〕⑥谓李曰:"闻有紫云者孰是?"因指示。〔杜凝睇良久,曰:"名不虚传,宜以见惠。"李俯首而笑,诸妓亦皆回首破颜。〕⑦牧之作诗曰:"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忽发狂吟⑧惊满⑨座,两行红粉一时⑩回。"意气闲逸,旁若无人。(《总龟》前三、《丛话》后十五、《玉屑》十六、《诗林》二、《乐趣》八)
案:此则出孟棨《本事诗》,亦见《唐阙史》。
----------------
①《丛话》、《诗林》、《玉屑》"自"作"为"。
②《玉屑》有"时"字。
③《全唐诗话》四、《唐纪》五十六有"愿"字。
④《丛话》、《诗林》"因会朝士"作"一日开筵朝士臻赴"。
⑤《丛话》"李"作"意"。又"李"下有"愿与斯会"四字。
⑥《玉屑》有此数语。
⑦《丛话》、《玉屑》、《诗林》有此数语。
⑧《本事诗》、《玉屑》"吟"作"言"。
⑨《丛话》、《诗林》"满"作"四"。
⑩《丛话》"时"作"齐"。
八八、裴思谦登科谒妓诗
裴思①谦状元登科,作纸②笺名纸谒平康里妓,因宿于里中,作诗曰:"银缸斜背解鸣珰,小语低③声唤④玉郎。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惹⑤桂枝香。"(《总龟》前三)
案:此则出《摭言》卷三。
----------------
①"思"原作"忠",据《摭言》及《全唐诗》改。
②《摭言》"纸"作"红"。
③《摭言》、《全唐诗》"低"作"偷"。
④《摭言》、《全唐诗》"唤"作"贺"。
⑤《全唐诗》"惹"作"集"。
八九、郑谷登第诗
郑谷①登第后,宿平康里,作诗曰:"春来无处不闲行,楚闰②相看别有情。好是五更残酒醒,耳边③闻唤状元声。"(《总龟》前三、《乐趣》八)
案:此则出《摭言》卷三。
----------------
①《摭言》"郑谷"作"郑合敬先辈"。
②原作"楚国",据《摭言》改。《摭言》注:楚娘、闰娘,妓之尤者。
③《摭言》"耳边"作"时时"。
九○、杨汝士诗
杨汝士尚书,镇东川,其子〔知温〕①及第,汝士开筵,营妓咸集。汝士命人与绫一端,诗曰:"郎君得意正②青春,蜀国将军又不贫。一曲高歌绫③一匹,两头娘子拜④夫人。"(《总龟》前三)
案:此则出《摭言》卷三。
----------------
①《摭言》、《唐纪》有"知温"二字。
②《摭言》"正"作"及"。
③《摭言》、《唐纪》四十六、《全唐诗》十八"绫"作"红"。
④《摭言》、《唐纪》、《全唐诗》"拜"作"谢"。
猜你喜欢 卷三百五十八·彭定求 第二本·杨景贤 唐储光羲诗集卷一·储光羲 小引·卢若腾 卷一百四十七·徐世昌 二集卷八十四·乾隆 第二十一出 修本(仙吕入双调江阳韵)·丁耀亢 卷九·汤右曾 巻二十一·胡震亨 卷四十一·梅鼎祚 卷十二·冯惟讷 卷四百四十九·佚名 卷三百八十一·佚名 卷一百七十七·佚名 御选元诗卷三十六·康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