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属辞比事记卷三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会盟【会而后盟也】

隐六年夏五月辛酉公会齐侯盟于艾

桓十二年夏六月壬寅公会杞侯莒子盟于曲池秋七月丁亥公会宋公燕人盟于谷丘

冬十一月丙戌公会郑伯盟于武父

十七年春正月公会齐侯纪侯盟于黄

齐将谋纪而鲁成之

二月丙午公会邾仪父盟于趡

庄十三年冬公会齐侯盟于柯【盟齐桓也】

二十三年十有二月甲寅公会齐侯盟于扈

僖七年秋七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世子欵郑世子华盟于甯母

八年春王正月公会王人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世子欵盟于洮

齐桓定襄王位也

十五年三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楚伐徐而谋救之】

十九年夏四月鄫子会盟于邾

宋襄思起伯召曹伯邾子会于曹南而曹伯邾子皆不至但使大夫赴会经书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是也是时急召鄫子鄫子追宋襄及邾而不及会矣宋襄乃使邾子杀鄫子作牺牲祭祀而然后伐曹故此变书会盟言来赴会与盟而不知盟而后会抑会而后盟也此志宋恶也

冬会陈人蔡人楚人郑人盟于齐

此僖公与诸国召楚子以谋伐宋也鄫子鲁壻故鲁先之然亦宋襄无道故诸国合谋如此

二十一年十有二月癸丑公会诸侯盟于薄释宋公时楚以诸侯之师伐宋执宋襄而后为会以释之

二十五年冬十有二月癸亥公会卫子莒庆盟于洮【卫成为我平莒也】

二十六年春王正月己未公会莒子卫甯速盟于向【寻洮盟也】

二十七年十有二月甲戌公会诸侯盟于宋

楚会诸侯伐宋而公徃会之

二十八年五月癸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于践土

此晋文奉襄王以会诸侯也

二十九年夏六月会王人晋人宋人齐人陈人蔡人秦人盟于翟泉

此寻践土盟且谋伐郑也

文二年夏六月公孙敖会宋公陈侯郑伯晋士縠盟于垂陇

晋襄以鲁卫不朝新君来讨公已如晋未还

二十九年夏六月会王人晋人宋人齐人陈人蔡人秦人盟于翟泉

此寻践土盟且谋伐郑也其所会皆卿大夫而我但书会字亦公会也史例如此

文二年夏六月公孙敖会宋公陈侯郑伯晋士縠盟于垂陇

晋襄欲伐卫而诸国求成于晋故晋士縠受成焉

七年秋八月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

此晋灵初立诸国共盟而晋赵盾受盟者其不书诸国名而统言诸侯以公后至未通名也

八年冬十月壬午公子遂会晋赵盾盟于衡雍

乙酉公子遂会雒戎盟于暴【以雒戎将伐鲁也】

十六年春季孙行父会齐侯于阳谷齐侯弗及盟鲁请盟而齐不许也

三年六月陈侯使袁侨如会戊寅叔孙豹及诸侯之大夫及陈袁侨盟

此晋为鸡泽之会陈请入会而与之盟者

十六年二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伯小邾子于湨梁戊寅大夫盟

晋平新立与楚争伯胁诸侯为盟独齐侯不至晋令诸国大夫与齐使盟而齐使又逃归于是大夫自为盟故变文如此

二十一年春王正月辛亥仲孙速会莒人盟于向

夏六月庚申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伯小邾子盟于澶渊【齐晋平也】

昭十五年夏五月仲孙貜会邾子盟于祲祥

二十六年秋公会齐侯莒子邾子伯盟于鄟陵【谋纳昭公】也

定十二年冬十月癸亥公会齐侯盟于黄【结叛晋也】

会同盟

庄十六年冬十有二月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滑伯滕子同盟于幽【齐楚争服郑也】

文十四年六月公会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晋赵盾癸酉同盟于新城【晋灵服诸国也】

宣十七年六月己未公会晋侯卫侯曹伯邾子同盟于断道【晋景服诸国也】

成五年十有二月己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子伯同盟于虫牢【晋服郑也】

九年春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伯同盟于蒲【晋与楚争郑也】

十五年三月癸丑公会晋侯卫侯郑伯曹伯宋世子成齐国佐邾人同盟于戚

十八年十二月仲孙蔑会晋侯宋公卫侯邾子齐崔杼同盟于虚朾【晋悼与楚争宋也】

襄三年公会单子晋侯宋公卫侯郑伯莒子邾子齐世子光己未同盟于鸡泽

九年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伐郑十有二月己亥同盟于戏【此晋悼搂伐之盟也】

来盟

桓十四年夏郑伯使其弟语来盟

公子例通名语者郑弟名也此与齐侯使其弟年来聘同

闵二年冬齐髙子来盟

齐桓定鲁难也髙徯称子与前年称季子来归同

僖四年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

此齐桓伐楚而楚来盟故云于师召陵师所退地

文十五年春三月宋司马华孙来盟

宣七年春卫侯使孙良夫来盟

襄二十九年夏子来盟

涖盟【徃盟也】

僖三年冬公子友如齐涖盟【寻齐桓阳谷之会也】

文七年冬公孙敖如莒涖盟

昭七年春叔孙舍如齐涖盟

定十一年冬叔还如郑涖盟【鲁郑俱叛晋也】

乞盟

僖八年春郑伯乞盟【齐桓会洮服郑也】

逃盟

僖五年秋郑伯逃归不盟【齐桓盟首止而郑叛归也】

不盟

昭十三年八月公不与盟【晋平丘之盟受莒愬而斥公也】

遇【草次相会之名】

隐四年夏公及宋公遇于清

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

庄四年夏齐侯陈侯郑伯遇于垂

二十三年夏公及齐侯遇于谷【齐桓修好也】

三十年冬公及齐侯遇于鲁济【齐桓谋伐戎也】

三十二年夏宋公齐侯遇于梁丘

僖十四年夏六月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来朝公恶鄫子不朝留季姬归宁而将絶之故姬遇鄫子而使之来朝盖鄫子鲁婿也

胥命

相命也有约言而不防血谓之相命

桓三年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

齐卫于隐八年曽为瓦屋之盟以平郑此不知何事策书未详

平即成也多称成而经多称平要其义则一耳

隐六年春郑人来输平

宣四年春王正月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

十五年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

昭七年春王正月暨齐平

定十年春王正月及齐平

十一年冬及郑平

桓二年三月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成华督弑君之乱】

侵伐

军礼为五礼之一而侵与伐又只得军礼之二然而大槩可见者以潜师掠境与声罪致讨一隂一阳行军之大致不过如此旧谓春秋皆征伐之书即孟子亦曰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则春秋并无一征字凡侵六十伐二百有七其中围袭入战取救诸部原与侵伐别见者各就其标目而分着于篇侵

庄十年春二月公侵宋

十五年秋郑人侵宋

二十四年冬戎侵曹

二十九年夏郑人侵许

此策书不详其事然郑以许为与国而思以并之竟与春秋相始终者此其一也

僖二年冬楚人侵郑【楚与齐争郑也】

十三年春狄侵卫

十四年秋狄侵郑

二十一年春秋侵卫

二十八年春晋侯侵曹

三十年夏狄侵齐秋介人侵萧

三十二年夏卫人侵狄

三十三年夏狄侵齐

文四年夏狄侵齐

七年夏狄侵我西鄙

春秋书侵三十四而狄居十四然且侵宋伐郑灭卫灭邢即以齐桓之攘夷而僖三十年齐伯衰而遂侵之今忽来侵我书所称蛮夷猾夏诗所称戎狄是膺者正指此等胡氏妄以楚当之而不知其误也秦楚吴越皆春秋五等之爵并非夷狄惟此戎狄横肆春秋屡书之此即寓攘之意若胡氏谓内中国外夷狄则以秦后之夷狄论春秋不通极矣春秋遍中国皆夷狄焉能外耶

九年夏狄侵齐

十年冬狄侵宋

十一年秋狄侵齐

十三年冬狄侵卫

十五年秋齐人侵我西鄙

冬十有二月齐人侵我西鄙

宣元年秋楚子郑人侵陈遂侵宋

二年夏晋人宋人卫人陈人侵郑

三年夏楚人侵郑

秋赤狄侵齐

四年夏赤狄侵齐

六年春晋赵盾卫孙免侵陈

成二年楚师郑师侵卫

十八年冬楚人郑人侵宋

襄二年夏晋师宋师卫甯殖侵郑

十四年夏莒人侵我东鄙

定六年春公侵郑【奉晋令也】

八年春王正月公侵齐二月公侵齐【皆报伐也】

【会侵】定四年三月公会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滑伯莒子邾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伯小邾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

晋假王命伐楚而不敢伐即书侵而仍不侵陋之也

【追侵】僖二十六年春齐人侵我西鄙公追齐师至酅弗及【执侵】定七年秋齐人执卫行人北宫括以侵卫

此齐卫欲叛晋而卫大夫不从卫侯隂通齐侯使阳执其使以侵之盖思胁其诸大夫也

【侵获】襄八年夏郑人侵蔡获蔡公子燮

【帅师侵】宣元年冬晋赵穿帅师侵崇

侵无不帅师者特书例偶不同耳或曰帅师重侵事非也先仲氏谓成襄后史多书帅师前此皆不然此为得之

成六年春卫孙良夫帅师侵宋

秋仲孙蔑叔孙侨如帅师侵宋

卫与我皆受晋令以讨宋并非重其事而书帅师者若二卿并书则凡我出师有然亦是史例盖重出师不是重此一师也

八年春晋栾书帅师侵蔡

十年春卫侯之弟黑背帅师侵郑【奉晋命也】

十六年夏郑公子喜帅师侵宋

十七年春卫北宫括帅师侵郑【晋命也】

襄元年秋楚公子壬夫帅师侵宋

十一年夏郑公孙舍之帅师侵宋

十二年冬楚公子贞帅师侵宋

二十四年春仲孙羯帅师侵齐【晋命也】

定八年秋晋士鞅帅师侵郑遂侵卫

九月季孙斯仲孙何忌帅师侵卫【晋命也】

哀七年春宋皇瑗帅师侵郑

晋魏曼多帅师侵卫

十年夏晋赵鞅帅师侵齐

十三年秋晋魏曼多帅师侵卫

【帅师会侵】僖四年冬十有二月公孙兹帅师会齐人宋人卫人郑人许人曹人侵陈

【帅师侵还】襄十九年秋晋士匄帅师侵齐至谷闻齐侯卒乃还

【会侵伐次】僖四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此齐桓以诸侯之师伐楚也】同一帅侵而晋楚多争强郑宋多释患鲁卫在僖文之间皆受命于齐宣成以后则皆受命于晋而文无异同者正所谓义以事起以礼断而不在于书法句字间也

隐二年十二月郑人伐卫

四年夏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

五年秋邾人郑人伐宋

七年秋公伐邾【策书不合】

桓八年秋伐邾

十四年宋人以齐人蔡人卫人陈人伐郑

十七年秋及宋人卫人伐邾

庄十四年春齐人陈人曹人伐宋

十五年秋宋人齐人邾人伐郳

十六年宋人齐人卫人伐郑

秋荆伐郑【楚争郑之始】

十九年冬齐人宋人陈人伐我西鄙

二十年冬齐人伐戎

二十六年春公伐戎

三十年齐人伐山戎

僖元年楚人伐郑

三年楚人伐郑【与齐争郑也】

四年秋及江人黄人伐陈

七年春齐人伐郑

八年夏狄伐晋

十年夏齐侯许男伐北戎

十五年楚人伐徐

秋七月齐师曹师伐厉 冬宋人伐曹

十七年春齐人徐人伐英氏【楚与国】

十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宋襄纳齐孝公也】冬邢人狄人伐卫

十九年卫人伐邢

二十年楚人伐随

二十一年冬公伐邾

二十二年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

二十三年楚人伐陈

二十四年夏狄伐郑

二十六年夏齐人伐我北鄙 卫人伐齐

二十八年春晋侯伐卫【晋文报怨也】

三十三年狄伐齐 晋人陈人郑人伐许

文元年晋侯伐卫 卫人伐晋【此晋伐卫而卫成报之】

二年冬晋人宋人陈人郑人伐秦

三年秦人伐晋

四年晋侯伐秦

七年春公伐邾 冬徐伐莒

十年夏秦伐晋

十一年春楚子伐麋

十四年春邾人伐我南鄙

十七年春晋人卫人陈人郑人伐宋 齐侯伐我西鄙宣元年晋人宋人伐郑 秦师伐晋

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

四年冬楚子伐郑

五年冬楚子伐郑

八年晋师白狄伐秦楚师伐陈

九年齐侯伐莱

十年六月宋师伐滕 晋人宋人卫人曹人伐郑 楚子伐郑

十三年齐师伐莒夏楚子伐宋

十四年晋侯伐郑

十五年秦人伐晋

十八年晋侯卫世子臧伐齐 公伐

成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

三年晋郤克卫孙良夫伐廧咎如【赤狄也】 冬郑伐许四年郑伯伐许

七年吴伐郯

九年秦人白狄伐晋

十五年楚子伐郑

襄二年郑师伐宋

八年莒人伐我东鄙

九年楚子伐郑

十年晋师伐秦 秋莒人伐我东鄙

十一年楚子郑伯伐宋 冬秦人伐晋

十五年邾人伐我南鄙

十六年齐侯伐我北鄙

十七年宋人伐陈 冬邾人伐我南鄙

十八年秋齐师伐我北鄙

二十三年齐侯伐卫遂伐晋

二十四年夏楚子伐吴 冬楚子蔡侯陈侯许男伐郑二十六年冬楚子蔡侯陈侯伐郑

昭四年秋七月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

五年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沈子徐人越人伐吴此合诸国师而不书会者以楚效晋作搂伐而不晓会礼故略之此亦文例也

六年齐侯伐北燕

十二年楚子伐徐晋伐鲜虞

十六年春齐侯伐徐

十九年春宋公伐邾

二十二年春齐侯伐莒

三十二年夏吴伐越

定二年秋楚人伐吴

哀元年秋齐侯卫侯伐晋

五年夏齐侯伐宋

六年吴伐陈

八年吴伐我

九年夏楚人伐陈 秋宋公伐郑

十年宋人伐郑

猜你喜欢
  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韩非
  孔子赠·子华子
  論衡校釋卷第十二·黄晖
  卷二十六·纳兰性德
  第五章 20·辜鸿铭
  卷七·库勒纳
  卷十·孔颖达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1)·戴圣
  缪称训·刘安
  (九)·梁漱溟
  白话百喻经故事·僧伽斯那
  卷四百八十二·佚名
  复妙昙女士书·太虚
  阅大学贯释·太虚
  佛法大系·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槎翁诗集卷七·刘崧

    (明)刘嵩 撰○七言排律题萧静安所藏归隐图髙人归隐定何年一望青山兴杳然桂树髙岩晴雪里桃花流水白云邉桥通絶岸茆堂近路转深林草市连巢父持竿还入海留侯辟榖早归仙偏思骑鹤扪星斗亦拟呼龙种石田此境未知何处有畵图千古

  • 卷第七十五·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魏纪七〔起柔兆摄提格(丙寅),尽玄黓涒滩(壬申),凡

  • 第七回 睡鸭炉求沽得善价 走马楼分派住诸姨·陈蝶仙

    却说瑞儿从红芸院转身出来,突被一人向脑背后拍的打了一下。回头一看,却是戴姨太太身边的大丫头奴儿。因嗤嗤的涎着脸笑道:“好嘎,嘴唇儿点的血红,敢是叫我给老爷带去下酒吃吗?”奴儿把帕子向嘴上一掩,啐了一口道:&l

  • 资治通鉴考异卷十九·司马光

    宋 司马光 撰唐纪十一贞元三年三月吐蕃使论颊热【邠志作论莽热今从实録】四月遣浑瑊盟于清水【实録丙寅崔澣至自鸣沙尚结賛言盟防之期及定界之所惟命是听君归奏决定当以盐夏相还又云清水之防同盟者少是以和好轻慢

  • 赵知礼传·姚思廉

    赵知礼字齐旦,天水陇西人。其父赵孝穆,为梁候官县令。知礼广泛涉猎典籍,擅长隶书。高祖征讨元景仲时,有人向高祖推荐知礼,便招引任记室参军。知礼写文章才思敏捷,每次口授军书,他下笔成文,全都令人满意。于是知礼常侍奉高祖身

  • 王樵传·张廷玉

    王樵,字明远,金坛人。父亲王臬,任兵部主事。劝谏武宗到南方去巡视,被杖责。死于山东副使的任上。王樵考取嘉靖二十六年(1548)的进士,授职为行人。历任刑部员外郎。他撰写了《读律笺》,非常精粹。胡宗宪设计将汪直收降,又想赦

  • 32.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林汉达

    当楚国正在遭到秦国欺负的时候,北方的赵国倒在发奋图强。赵国的国君武灵王,眼光远,胆子大,想方设法要把国家改革一番。有一天,赵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咱们东边有齐国、中山(古国名),北边有燕国、东胡,西边有秦国、韩国和楼

  • 第三章 5·辜鸿铭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辜讲孔子说:“北方和东方的异教游牧民族,尚且知道维护他们首领的权力,然而现在的中国,却到处不再尊重当权者。”(中国的骑士精神标榜“尊王攘夷”〈维护君王荣誉,但打击异教徒〉。当今

  • 卷四十三(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日藏分送使品第九尔时娑伽罗龙王白光味菩萨言:大德。乃能忆念如是过去宿命劫中种种善业无量往事而不忘失。及说虚空星宿照明安施法用。悉皆了达一一无遗。於三界中最尊最胜。智慧第一更无能过。是故彼龙并及我等。如

  • 大雲初分增长健度第三十七之一·佚名

    尔时南方有诸天子其数无量。从黑山中来至佛所。以诸香华幡盖伎乐供养於佛。头面礼右绕三匝白佛言:世尊,如来今日说是经典。南方世界无量无边恒河沙等诸佛世尊亦说经。世尊,如是经典名字何等。善男子,如是经典凡有三名。一

  • 如来无过功德品第八之二·佚名

    王言:大师。何者如来自在。答言:大王。沙门瞿昙有十自在。一者命自在。二者心自在。三者物自在。四者业自在。五者生自在。六者如意自在。七者信自在。八者愿自在。九者智自在。十者法自在。大王当知。得上甘露名命自在

  • 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佚名

        隋天竺三藏达摩笈多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游行人间至毗舍离国住乐音树下。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六千。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阿修罗犍达婆伽楼茶紧那罗摩呼罗伽等。大众围绕于前说法。  尔

  • 菩萨地持经 第一卷·佚名

    菩萨地持经 第一卷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菩萨地持初方便处种性品第一(第一段有一十八品)敬礼过去未来世  现在一切佛世尊有十法。具足菩萨道。摩诃衍摄。云何为十。一者持。二者相。三者翼。四者净心

  • 卷第三·佚名

    补续高僧传卷第三 明吴郡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义解篇 宋 中立传 中立。鄞之陈氏子。母梦日轮入怀。遂有娠。夜不三浴。则啼号不止。九岁出家。受经一诵。永忆不忘。治平中试经开封得度。依神智於南湖渡。神智开帏

  • 阿育王刻文(Dhamma-lipi)·佚名

    第一类 摩崖法敕甲 十四章法敕第一章此法敕乃天爱喜见王之令刻。在[朕之领土]虽任何之生物,不得屠杀为牺牲亦不得供为宴聚。不论如何,天爱喜见王于宴聚见甚多咎过。然,天爱喜见王思惟:或某种宴聚可以,天爱喜见王之大膳寮,曾

  •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十·三峰法藏

    吴虎丘山云岩寺嗣法门人弘储编颂古举百丈再参马祖侍立次祖目视绳床角拂子丈曰即此用离此用祖曰汝向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丈取拂子竖起祖曰即此用离此用丈挂拂子于旧处祖振威一喝丈直得三日耳聋后一日谓众曰佛法不是小事

  • 禁扁·王士点

    宫苑志。元王士点撰。五卷。士点字继志,东平(今属山东)人。早年弃举业,有志著述,官礼部侍郎。著有《秘书监志》。此书于至顺四年(1333)成书,约五万八千字。卷首有欧阳、虞集二序。全书共十五篇,一百一十六目。详载历代宫殿

  • 四书经疑贯通·王充耘

    元王充耘撰。八卷。黄虞稷谓其书已佚。此本为明范钦天一阁旧钞本,尚首尾完具。唯第二卷中脱一页,第八卷中脱一页。此书以《四书》同异参互比较,各设问答以明之。盖由于延祐科举经义之外,设有经疑,此与袁俊翁《四书疑节》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