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五出 假神

〖菊花新〗(小生上)昼眠三觉未斜阳,始信山中日月长。(老旦上)追想旧时忙,人未寝早闻鸡唱。

(小生)娘子,我和你别了谭生夫妇,已是一年,闻得乡、会两场都已放榜过了,不知中与不中,好生记念着他。

(老旦)借本《题名录》查一查,就知道了。

(小生)自古道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住在这万山之中,历日也无从见面,那里去借《题名录》来?

(老旦)也说得是。他若得中,自有书信寄来,我和你静听便了。

〖不是路〗(外扮家人上)烟水苍茫,所谓伊人在那方。自家非别,谭老爷的前站便是。老爷有书一封,送与姓莫的渔父。一路寻来,此间已是,里面有人么?(小生)开门望,谁人到此课农桑?(外)在下是谭爷的管家,差来下书的。此位就是莫太公么?(小生)正是。(外)这等请上,待小人见礼。(欲拜,小生扶起介)(小生)莫谦光,我从来未见伛偻样,你一跪能教四体忙。请问是那个谭爷?(外)是去年被难到此,蒙你相救的人。如今得中高科,选了汀州司李,不日从此经过,要来拜谢恩人,叫我先来下书的。(付书介)(小生)原来如此,请里面坐下,有便饭相留。(外)前途有事,不敢羁留,告别了。求尊谅,公差紧急难违抗,敬辞尊饷,敬辞尊饷。

(下)

(小生进介)娘子,谭生的功名已到手了。赴任汀州,从此经过,先着人来下书,他随后就到。

(老旦)原来如此,不枉我们捞救一番。可喜,可喜!且住,他既然选在汀州,就是我们的旧治了。你有心做个好人,索性该扶持到底,把那边的土俗民情、衙门利弊对他细说一番,等他依模照样,也做一任好官,岂不是桩美事!

(小生摇头介)使不得。

〖解三酲〗过来人满怀忠谠,待将来传授伊行;怕无端惹起青云障,效当年冯妇行藏。我恨不得开山凿断终南径,借斧芟残召伯棠!销民望,又岂肯挑开利锁,逗起名缰!

(老旦)你怕露出行藏,被他知道,要劝你出山么?也虑得是。只是一件,他的才能虽好,毕竟是个新进书生。况且山中的盗贼,又不曾剿除得尽,万一到了地方,有些举动起来,不但他功名不保,还有性命之忧。据我看来,还该教导他一番才好。

(小生)娘子也说得是。

〖前腔〗(老旦)为己虽当存远志,我道你善世还须有妙方。几曾见造浮屠六级便收场,完盛事有何妨?若教他无端马革将尸裹,倒不如早向蛟龙腹内藏!还思想,休使这前功尽弃,坐看他两败俱伤。

(小生)我有个妙计在此,又把好话教了他,又不露我做官的形踪。(笑介)是便是了,只觉得太巧了些。

(老旦)甚么妙计?

(小生)他当初入水不死,全亏晏公的神力。我的意思就要把神道设教起来。趁他未到之先,待我把治民剿贼之法,造做一本册子,加上一道封皮,上面写着“平浪候封”四个字。等他走到,悄悄塞在行李之中;他到中途,忽然检着,只说晏公又显神通,要扶持他建功立业,自然敬信无疑了。我原说一字不识,他决不疑到我身上来。你道这个计策巧也不巧?

(老旦大笑介)妙绝!妙绝!既然如此,你可就造起册来。

(小生写介)

〖罗袍歌〗

〖皂罗袍〗备写并州情状,这须知妙册,不比寻常。把神灵职守佐伊行,管教陆地无波浪。危邦一入,能成治邦;残疆一变,能成化疆。自古道:有治人,无治法。写便这等写了,还有一句要叮咛他:到那临机应变的时节,还要自家做主。这成规死法是拘泥不得的。(又写介)也须略变葫芦样。(写完介)(老旦)我和你费尽心机,单替神灵做好。他到应验之后,只晓得感激晏公,那里知道这番功劳,倒在我们身上。(小生)不要这等讲,焉知我们的意思,不是出于神灵?他在冥冥之中,教导我们如此,也不可知。我这里借名于神,他那里又假手于人,总是一种道理。(老旦)也说得是。

〖排歌〗交相倚,互借光,神人共事有何妨?人方助,鬼又匡,幽明两处为他忙。

自笑痴肠孰与同,助人成事不居功。

一般也有沽名具,耻向名场作钓翁。

猜你喜欢
  臞翁·唐圭璋
  第十八出 得像·李渔
  第二十四出 遣求·梁辰鱼
  卷一百五十八·徐世昌
  巻八·邵浩
  卷二十二·乾隆
  西岸·闻一多
  岁时杂咏巻三十六·蒲积中
  卷七十一·郭元釪
  前集卷四·孙存吾
  卷一百四十七·陈廷敬
  御选金诗卷二·康熙
  对月·徐志摩
  朱熹词作鉴赏·佚名
  第四十一场·田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七出 赐婚·周履靖

    【生查子】〔生上〕失马未为忧。人定天常左。重获凤台游。不负龙池步。紫凤朝衔五色书。阳春忽布网罗除。已将心变寒灰后。岂料光生腐草余。下官端为淑娘姻事。历尽无数间关。幸蒙圣恩。准赐完聚。今者宫女已到。且

  • 卷二十九 漢紀二十一·司马光

      起上章執徐(庚辰),盡著雍困敦(戊子),凡九年。   孝元皇帝永光三年(庚辰、前四一年)   春,二月,馮奉世還京師,更為左將軍,賜爵關內侯。   三月,立皇子康為濟陽王。   夏,四月,平昌考侯王接薨。秋,七月,壬戌,以平恩侯許嘉為大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六·佚名

    正统六年二月戊辰朔命狭西按察司副使陈斌协赞延安绥德军务先是镇守狭西右副都御史陈镒奏延安等处先有按察副使周廉兼理边务官军畏法莫敢轻犯近者廉缘事去官止存都指挥王祯在彼督守事多专制人情稔熟以致指挥郑宣等大肆

  • 一七 服装·周作人

    鲁迅在弘文学院与仙台医专的时代,当然穿的是制服,但是后来在东京就全是穿和服,大概只在丙午年从中国出来,以及己酉年回国去的时候,才改了装,那也不是西服,实在只是立领的学生装罢了。他平常无论往哪里去,都是那一套服色,便帽即

  • 李延孙传·令狐德棻

    李延孙是伊川人。祖父李伯扶,在魏太和末年参与征讨悬瓠有功,被任命为汝南郡守。父亲李长寿,性格雄奇豪迈,会武艺。少年时与蛮人酋长结交,互相勾结,侵吞函谷关以南地区。孝昌年间,朝廷担心他发动叛乱,就任命李长寿为防蛮都督,给

  • 杜僧明传·李延寿

    杜僧明字弘照,是广陵临泽人。他形体矮小,却很有胆量,善于骑射。梁朝大同年间(535~546),卢安兴任新州刺史、南江督护,杜僧明和他的哥哥杜天合以及周文育一起被卢安兴奏请朝廷,同往赴任。杜僧明因为连续征讨俚、獠人而立有战功

  • 刘栖楚传·欧阳修

    刘栖楚出身贫贱。当镇州小官时,王承宗认为他是奇才,推荐给李逢吉,从邓州司仓参军升任右拾遗。李逢吉罢免裴度的宰相,赶走李绅,都指使他干坏事。敬宗即位,上朝常较晚,多次游玩打猎不合君德。刘栖楚进谏说“:前代皇帝刚即位,都亲

  • 桂萼传·张廷玉

    桂萼,字子实,江西安仁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初任丹徒知县,性格刚强,好耍脾气,屡次触犯上司。朝廷调他到青田去,他不去上任。后来因为别人推荐出任武康知县,又触犯上司被逮入狱。嘉靖初年,他由成安知县升任南京刑部主事。世

  • 卷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七官制五吏部六吏锦衣卫令史       典吏承发千户所百户所司吏镇抚司司吏       典吏仓攅典鞍辔火药局司吏草场柴场所司吏王府仪卫司司吏金吾前卫令史       典吏卫镇抚司

  • 元年·佚名

    (丁卯)元年清隆熙二年春正月1月1日○〈純宗皇帝實錄卷之二〉一日。〈陰曆丁未十一月二十八日〉宗親、文武百官,歲首陳賀及進致詞。竝權停例,行禮于仁政殿。○詣德壽宮,進致詞于太皇帝。以歲謁也。○閣令第一號。退官恩賜金

  • 杂学辨·朱熹

    宋 朱子 撰苏氏易解干之彖辞发明性命之理与诗【烝民维天之命】书【汤诰大誓】中庸孟子相表里而大传之言亦若符契苏氏不知其说而欲以其所臆度者言之又畏人之指其失也故每为不可言不可见之説以先后之务为闪倐滉漾不可

  • 卷八·江永

    钦定四库全书乡党图考卷八婺源江永撰器用车通考明堂位鸾车有虞氏之路也钩车夏后氏之路也大路殷路也乗路周路也注鸾有鸾和也钩有曲舆者也大路木路也乗路玉路也疏曲舆谓曲前阑也○考工记轸之方也以象地也盖之圜也以象

  • 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下·颜元

    鼓琴第十一  先生鼓琴,羽弦断,解而更张之,音调顿佳。因叹为学而惰,为政而懈,亦宜思有以更张之也。彼无志之人,乐言迁就,惮于更张,死而后已者,可哀也! 思仰不愧,俯不怍,此气真觉浩然。若陷色恶,便为色害,不能浩然矣;陷财恶,便为财害

  • 卷三百一十三·佚名

    △初分众喻品第四十四之三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世尊,云何住菩萨乘补特伽罗无方便善巧。佛言:善现,若菩萨乘补特伽罗。从初发心无方便善巧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无方便善巧修行净戒波罗蜜多。无方便善巧修行安忍波罗蜜多。无方便

  • ●南阳和尚问答杂征义·神会

    ○伦敦本神会录南阳和尚问答杂徵义序……教弥法界。南天绍其心契,东国赖为正宗。法不虚传,必有所寄。南阳和尚,斯其盛焉。禀六代为先师,居七数为今教。向恋如归父母,问请淡於王公。明镜高悬,须眉怀丑。海深不测

  • 大乘缘生论一卷(圣者郁楞迦造)·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从一生于三  从三转生六  六二二更六  从六亦生六  从六有于三  此三复有三  三复生于四

  • 大乘庄严经论 第三卷·无著

    大乘庄严经论 第三卷无著菩萨造大唐天竺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菩提品第十释曰。已说菩萨成熟众生。次说菩萨得一切种智。偈曰一切难已行  一切善已集一切时已度  一切障已断释曰。此偈显一切种智因圆满。一切

  • 太上灵宝净明入道品·佚名

    净明派戒律。盖出自宋元。劝人忠孝,积行累功、济物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