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出 晚绣

【一枝花】〔旦上〕杏花春雨谢,满眼飘香雪,昼闲天气冷,流清血。宝镜台前,懒画芙蓉颊。新愁难打叠,弄草拈花,辜负好天良夜。〔画堂春〕弄寒弄暖雨霏霏,雨余几遍相催;催了开时催谢时,满院花飞。独坐空庭,悄悄无言,手拈花枝,枝头杜宇送斜晖,幽怨谁知?奴家每想,古来才子佳人共谐姻眷,人生大幸,无过于斯。若乃红颜失配,抱恨难言。所以聪俊女子,宁为卓文君之自求良偶,无学李易安之终托匪材。至或两情既惬,虽若吴紫玉赵素馨,身葬荒丘,情种来世,亦所不恨。吾今年已及笄,未获良缘,光阴荏苒,如同过隙。每每对花浩叹,不能自已。昨于堂上瞥遇申生,相其才貌,良可托以终身。为此日来,心上眷眷若有所系。今春寒昼冷,独倚绣床,情怀寂寞,畅好可怜人也。〔闷坐介〕〔贴上〕红杏枝头春意闹,动人情思知多少。姐姐,你小廊独坐,抚针凝睇,非关病酒,敢为伤春也。〔旦〕昼长无事,对花铺绣,不知春色何在,说甚伤春也。

【香罗带】绿窗人语绝,闲铺绣帖。〔贴〕姐姐,你停针不语,却是为何?〔旦〕我停针不语身倦怯,觑著那画眉帘外日儿斜也,刚绣的来一对锦蝴蝶。〔贴〕姐姐既然身子困倦,向花园里散散心儿罢,只管绣些什么?〔旦〕听,听声声巧鸟双弄舌,道则么有甚关情也,走向空庭把花自折。〔贴〕不是飞红多口,姐姐,我觑你近新来啊,

【罗江怨】裙宽了三四褶,腰肢瘦怯,知您意儿因甚些?你生小的在香闺中受用十分别也,有甚闲情得向眉梢惹。我猜姐姐啊,敢则惜春光去渐赊,听春规啼不歇,一般般害的个伤情切。〔旦叹介〕

【五更转】你道我在香闺恁愁怯,我生小儿情性别,没甚关情也害得伤情切。夜夜看花,泪痕流血。衷肠事,待说来如何说?怕的是凄凄杜鹃、杜鹃枝上咽,杨柳楼西,晓风残月。〔贴〕是哩,姐姐身畔,则少个姐夫。待老爷回家,定有人来说亲,只不知姐姐心上,要甚样姐夫才好?〔旦〕我是女孩家啊,

【前腔】这事儿却教怎生说?〔贴〕这里无人,便说也不妨。象那李衙内、张舍人,泼天价富贵的子弟可好么?〔旦〕你道他金珠堆满穴,豪家富室好枝叶;怕则气势村沙,性情恶劣。便做是纸鸾凤,草麒麟,恁差迭。好花输与、输与村郎折。这段姻缘怎教宁贴?〔贴〕这等,只拣个读书的才子好么?〔旦〕便说那才子,也有不同。〔贴〕怎么不同?〔旦〕

【前腔】临邛客轻把文君舍,白头吟长叹嗟,聪明人自古多情劣。〔贴〕这等怎样好?〔旦〕薄命红颜,好花易折。但得个同心子,死共穴,生同舍。便做连枝共冢、共冢我也心欢悦。打迸香魂,向谁飞越?〔贴〕姻缘分定,也拣不得许多。眼前到有个人儿在此,似那申家哥哥啊,

【五更转犯】他俊样儿,天生绝,和你一般情意惬。〔旦羞怒介〕你小妮子家,说来的话儿十分劣。我和他兄妹排连,怎把姻亲相结?〔贴〕这也常事,便说说何妨?〔旦〕怕不道隔墙边有耳,有耳暗中听也,你没遮拦浪轻说。〔贴背云〕小姐被我说着心事,转倒恼我。〔回云〕飞红在此久了,看奶奶去。你五分心事我已三分晓,何须抵口遮藏了?我且闭门不管月黄昏,一任梅花落尽多多少。〔下〕〔旦〕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我心中之事,怎对飞红说的啊!且收拾绣帖归绣房去罢。

【二犯五更转】昏黄时节,收拾了绣花针线帖。〔倦倚介〕倚牙床坐对余香谢,猛抬身欲起、欲起身又怯。呀,月儿早上也,则见一钩钩杨柳枝头月,傍晚妆台,照人明灭。凝望眼,难打捱这春长夜。〔叹介〕月色挽边,人同此夕,叹花阴人远音尘绝。〔生潜上〕〔旦惊顾介〕翠竹轻摇,绣帘低揭,兀的有谁来也?〔生见低问介〕姐姐,你倚床长叹,将有思乎?将有约乎?〔旦作正视介〕兄何自来?此日晚矣,春寒逼人,兄觉之乎?〔生〕春寒固也。〔旦〕

【尾声】春寒悄悄空庭榭,怕对无情良夜月;一任他帘外花开,我自归去也。〔下〕〔生〕呀,姐姐径去了,怎生发付我也?我到此承舅妗相留,出入堂庑之间,与姐姐时或相遇。见其凝妆正色,不敢轻语相挑。今此倚床长叹,似有动情之意。却才以一言试之,又把他辞拒我,正视逡巡而去。〔叹介〕知他竟儿可是怎生?这相思兀的不干害杀也啊!

枝头好鸟乱啼春,独坐花前自惨神。

我亦有愁无处诉,只应回首泪沾巾。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三十五·彭定求
  翠微翁·唐圭璋
  刘之翰·唐圭璋
  第四折·狄君厚
  卷502 ·佚名
  巻二十六·李攀龙
  卷三百十六·陈思
  卷二百八十四·陈思
  卷十·佚名
  卷三十六·陈焯
  序·徐倬
  御选元诗卷二十三·康熙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燕台花事録》·张次溪
  谈新诗-八年来一件大事·胡适
  月洞吟序·王镃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纪昀

    列传宋 【百十一】○宋百十一吴渊余玠汪立信向士璧 胡颖冷应澄曹叔远 【豳】 王万马光祖吴渊余玠汪立信向士璧胡颖冷应澄曹叔远王万马光祖△吴渊吴渊字道父秘阁修撰柔胜之第三子也幼端重寡言苦志力学五岁丧母哭泣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二十五·纪昀

    列传唐 【二十五】○唐二十五张廷珪 韦凑【见素 谔维 虚心】韩思复【朝宗佽】 宋务光 辛替否武平一 李乂 贾曾 至张廷珪韦凑韩思复宋务光辛替否武平一李乂贾曾△张廷珪张廷珪河南济源人慷慨有志尚第进士补白水

  • 读例存疑卷三十四·薛允升

    刑律之十人命之三戏杀误杀过失杀伤人夫殴死有罪妻妾杀子孙及奴婢图頼人弓箭伤人车马杀伤人庸医杀伤人窝弓杀伤人威逼人致死尊长为人杀私和同行知有谋害戏杀误杀过失杀伤人:凡因戏(以堪杀人之事为戏。如比较拳、棒之类。

  • 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奏议·金简

    乾隆三十八年十月二十八日 【臣】金简谨奏为酌办活字书版仰祈睿鉴事窃【臣】奉命管理四库全书一应刋刻刷印装潢等事【臣】惟有敬谨遵循详慎办理今闻内外彚集遗书已及万种现奉防择其应行刋刻者皆令镌版通行此诚皇上格

  • 秦淮画舫录题词·捧花生

    奉题秦淮画舫录汪世泰(紫珊) 眠蚕小字界乌丝,水软山温又一时。 芳草恰添连岁恨,夭桃还系去年思。 不妨花叶亲题咏,才信菖蒲易别离。 团扇弓衣图绣遍,感恩多少女儿痴。 秦淮曲曲蒋山苍,拥楫来游及晚凉。 蝴蝶半生花作国,鸳鸯是

  • 卷39·陈邦瞻

    ○元丰官制神宗元丰三年六月丙午,诏中书诏定官制。国初承唐制,三省无专职,台、省、寺、监亦无定员,类以他员主判。三省长官不预朝政,六曹不釐本务,给舍不领本职,谏议无言责,起居不记注,司谏正言,非特旨供职,亦不任谏诤。其官人授

  • 卷十六·戴锡章

    西夏称大安四年春三月,遣嵬心(一作威沁)入边刺事被诛,遂执西州蕃户兀胜(今作纳木沁)以归。初,秉常诱边民刘勃怡作奸细,侦中国虚实,事觉被诛。已,遣蕃户嵬心入环州,匿于熟户吹宁家,声言点兵大集,先攻环庆,为逻者所获,经略司根究得实,又

  • 十二年·佚名

    辛亥春正月1月1日○癸丑朔,令朝官士人,着黑色衣,禁白色衣。東方之人,自古尙白,國典雖有白色之禁,而因仍成習,莫之變,上思以易之,遂定是制。○忠淸道癘疫死者,二百二十餘人。1月2日○甲寅,以金鋿爲獻納,李光迪、朴贄爲掌令,洪萬鍾爲

  • 东溪日谈録卷十一·周琦

    经传谈下大学大学中庸自成书之后无人识是论治论道之书至经秦火系在礼记中大学在儒行篇下冠义篇上为第四十二篇中庸在坊记篇下表记篇上为第三十一篇汉儒亦只混与礼乐二经同行不识其间有许大道理岂礼乐二记比哉不有程子

  •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十二·周祖谟

    爰,□,哀也。(□哀而恚也。音段。)儒输,愚也。(儒输犹儒撰也。)愋,谅,知也。拊,抚,疾也。(谓急疾也。音府。)菲,惄,怅也。(谓惋惆也。音翡。)郁熙,长也。(谓壮大也。音怡。)□,孟,□也。(外传曰:“孟啖我,”是也。今江东山越间呼姊声

  • 卷三十二·孙瑴

    钦定四库全书古防书卷三十二明 孙防 编河图纬贲居子曰纬之兴其生于河出图一语乎自前汉世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云自黄帝至周文王所受本文又别三十篇云自初起至于孔子九圣増演以广其意盖七纬之祖本也顾汉志马郑皆不道

  • 第五章 15·辜鸿铭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辜讲孔子评论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国贵族。曾在郑国执政22年,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说,“他在四个方面表现出是个品德高

  • 六经正误卷二·毛居正

    宋 毛居正 撰尚书正误序轨范作轨误车轨之轨从八九之九軓字从凡軓音范无从丸者 鲁共王王作正误 科斗书废已久作乆误尧典□古作□误□字从禾从尤从旨禾音鸡非禾稼之禾字□首之□同羲和作羲误羲字从义从兮 纳日作纳

  • 佛藏经往古品第七·佚名

    佛告舍利弗过去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大庄严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寿命六十八百万亿岁。有六十八百万亿大弟子众。其佛灭後舍利流布。如我灭後无有异也。正

  • 卷第四·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四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佛降诞提纲(报本) 黄龙南禅师。佛诞上堂。今日四月八。我佛降生之日。天下精蓝。皆悉浴佛。记得遵布衲。在药山会里充殿主。浴佛之次。药山问。汝只浴得者个。还

  • 参同一揆禅师语录·超琛

    嘉兴大藏经 参同一揆禅师语录一揆禅师像赞参同一揆禅师语录序古德云只贵子见地不贵子操履此极则语也盖自威音以后迄于尽未来际未有舍见地而谈禅道者其如错会者率以半青不黄承虚接响妄谓一切不碍菩提苦哉兹见参固尼一

  • 史记三家注·司马迁

    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及张守节《史记正义》之合称。三注本各单行,至北宋始将三书注文皆散列于《史记》正文下,合刻为一编。三书先后递补,相得益彰。大体说来,《集解》以征引广博为胜,《索隐

  • 孝经述注·项霦

    注释书。明项霦撰。成书年代不详。全书1卷。以古文《孝经》为本,订正章节次第,述其章旨、文意。诠释不务深奥之论,而循文衍义、按章标旨,颇为简明而不支蔓。在文意诠释中间有训诂、校勘等内容。明朝惟《永乐大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