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故事
尝闻纪文达师言:楹帖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但宋以来,春帖子多用绝句,其必以对语,朱笺书之者,则不知始于何时也。按《蜀梼杌》云: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幸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后蜀平,朝廷以吕余庆知成都,而长春乃太祖诞节名也。此在当时为语讖,实后来楹帖之权舆。但未知其前尚有可考否耳。
吴越时,龙华寺僧契盈,吾闽人也。一日,侍忠懿王游碧波亭,时潮水初满,舟楫辐辏。王曰:“吴越去京师三千里,谁知一水之利如此!”契盈因题亭柱云:“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时江南未通,两浙贡赋率由海达青州,故云。时人称为骈切。
浦城真西山先生,尝读书邑之粤山,名其斋曰“学易”,即今南浦书院地也。有春联云:“坐看吴粤两山色;默契羲文千古心。”见《三才图会》。余尝主南浦讲席,拟为敬录此联,悬之楹柱,而因循未果。附记于此。
朱子于绍熙五年,筑沧洲精舍,时年六十有五矣。自书一联云:“佩韦遵考训;晦木谨师传。”谨按:朱子之父韦斋先生,尝自谓卞急害道,因取古人佩韦之义为号。又朱子受业于刘屏山先生,先生有《字朱元晦祝词》云:“交朋尚焉,请祝以字。字以元晦,表名之义。木晦于根,春荣华敷;人晦于身,神明内腴。”此朱子联语所由出也。沧洲精舍,即竹林精舍。据年谱,时为韩侂胄中伤,以内批罢归,除江陵府,不拜。又乞追还新旧璧合名,则已无意出山,又惩于赵汝愚之贬及群小之攻伪学,故有感而为“佩韦”、“晦木”之思焉。
沧洲精舍中尚有两联,一云“道迷前圣统;朋误远方来”,一云“爱君希道泰;忧国愿年丰”。又《朱子全集》卷后所附载联语尚多,谨摘录如左,以见南宋时楹帖盛行,虽大贤亦复措意于此矣。赠人联云:“水云长日神仙府;禾黍丰年富贵家。”又广信南严寺朱子读书处联云:“一窍有泉通地脉;四时无雨滴天浆。”又建宁府学明伦堂联云:“师师庶僚,居安宅而立正位;济济多士,由义路而入礼门。”松溪县学明伦堂联云:“学成君子,如麟凤之为祥,而龙虎之为变;德在生民,如雨露之为泽,而雷霆之为威。”又知漳州日,建书舍于天宝镇山开元寺后顶,联云:“十二峰送青排闼,自天宝以飞来;五百年逃墨归儒,跨开元之顶上。”又赠漳州一士子云:“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又一联云:“鸟识元机,衔得春来花上弄;鱼穿地脉,挹将月向水边吞。”至世有刻为木榜,悬诸堂楹,人所习见者如:“读圣贤书,行仁义事”;“存忠孝心,立修齐志”;“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此类尚多,安得有心人为之一一搜辑乎?
《墨庄漫录》云:东坡在黄州,一日遇岁除,访王文甫,见其家方治桃符,公戏书一联于其上云:“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
《困学纪闻》云:“攻媿先生书桃符云:‘门前莫约频来客;坐上同观未见书。’”按:《攻媿集》,四明楼钥大防撰。
宋韩康公宣抚陕右,太守具宴,委蔡司理持正作候馆一联云:“文价早归唐吏部;将坛今拜汉淮阴。”韩极喜之。又京口韩香除夜请客,作桃符云:“有客如擒虎;无钱请退之。”此二事皆见蒋平仲《山房随笔》。皆切韩姓,此亦后来赠联切姓之滥觞也。
《稗史》载:宋洪平斋俞新第后,上史卫王书,自宰相至州县,无不指摭其短。大略云:“昔之宰相,端委庙堂,进退百官;今之宰相,招权纳贿,倚势作威而已。”凡及一联,必如上式,末俱用“而已”二字。时相怒之,十年不调。洪自署桃符云:“未得之乎一字力;只因而已十年闲。”
《濯缨亭笔记》云:“元世祖初闻赵子昂之名,即召见之。子昂丰姿如玉,照映左右。世祖心异之,以为非人臣之相。使脱冠,见其头尖锐,乃曰:‘不过一俊书生耳。’遂命书殿上春联,子昂题曰:‘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又命书应门春联,题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按:“日月”十字,今率用为新岁桃符,几遍闾巷,而不知始自松雪翁,且非臣工所宜用也。又按:今人家门联率用“天恩春浩荡;文治日光华”十字,不知此乃雍正年间御赐桐城张文和廷玉桃符句,张氏岁岁悬之。后京官度岁,强半书此作大门春联,近日则外省亦比户皆然矣。
《坚瓠集》载:赵子昂过扬州迎月楼赵家,其主求作春联,子昂题曰:“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主人大喜,以紫金壶奉酬。
孙季昭弈《示儿编》载:黄耕叟夫人三月十四日生,吴叔经作寿联曰:“天边将满一轮月;世上还钟百岁人。”或谓“将满一轮”,若是十三日亦使得。不若云“犹欠一分”,便见直是十四日也。予谓“犹欠一分”非祝寿底语,终未若魏仲先寿莱公诗云:“何时生上相,明日是中元。”形容得七月十四日坦然明白矣。周益公生于丙午七月十五日,尝寿以联曰:“年与潞公同丙午;日临莱国占中元。”公览而笑曰:“贤此联,已道尽了生年月日,只欠说出一个生时,便是一本好建生矣。”按此二事亦后来寿联切日之滥觞也。
元杨元诚瑀《山居新话》载:元统间,余为奎章阁属官,题所寓春帖云:“光依东壁图书府;心在西湖山水间。”时余嵕山为江浙儒学提举,写春帖于山居曰:“官居东壁图书府;家住西湖山水间。”偶尔相符,亦可喜也。
明周吉甫晖《金陵琐事》载:太祖尝御书春联赐中山王徐达,云:“始余起兵于濠上,先崇捧日之心;逮兹定鼎于江南,遂作擎天之柱。”按:此二十六字,乃初封信国公诰中语也。又一联云:“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盖亦赐中山王作。
《列朝诗集》载:学士陶安宇主敬,明太祖尝制门帖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
《簪云楼杂说》云:“春联之设,自明孝陵昉也。时太祖都金陵,于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亲微行出观,以为笑乐。偶见一家独无之,询知为醃豕苗者,尚未倩人耳。太祖为大书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投笔径去。嗣太祖复出,不见悬挂,因问故,答云:‘知是御书,高悬中堂,燃香祝圣,为献岁之瑞。’太祖大喜,赉银三十两,俾迁业焉。”
“洛水元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元始天尊,一诚有感;岐山丹凤两呈祥,雄鸣六,雌鸣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此明世庙斋醮对联,乃袁文荣炜所撰。见沈德符《野获编》。又一本云:“揲灵蓍之草以成文,天数五,地数五,五五二十五数,数生于道,道合元始天尊,尊无二上;截嶰竹之筒以协律,阳声六,阴声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帝统万年。”词句大同小异,传是夏贵溪言手笔。
《野获编》云:“张江陵盛时,有送对联谄之者云:‘上相太师,一德辅三朝,功高日月;状元榜眼,二难登两第,学冠天人。’江陵欣然悬于厅事。先是华亭公罢相归,其堂联云:‘庭训尚存,老去敢忘佩服;国恩未报,归来犹抱惭惶。’虽自占地步,而词旨谦抑,胜江陵之夸诩远矣。昔年,殷历城罢相在里,江陵以宋诗为对联寄之云:‘山中宰相无官府;天上神仙有子孙。’盖谀与嘲各半。顷者沈四明谢事居家,则直用李适之语云:‘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又今相国福清公邸中所粘桃符,则云:‘但将药裹供衰病;未有涓浚答圣朝。’尤为浑雅。”
前明邱南镇岳由亚卿左迁藩参,数厚遗张江陵,尝以黄金制对联馈之云:“日月并明,万国仰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盖亦欲以己名时蒙记忆也。江陵喜,将骤擢之。未几败,岳遂罢归。
《七修类稿》云:“吏部许尚书赞,其父亦吏部尚书也。赞先为户部尚书,其兄诏,亦尝为南户部尚书也。俞子木为作一联云:‘父冢宰,子冢宰,秉一代之铨衡;兄司徒,弟司徒,总两京之会计。’又,陈敏之木,天台人也,任徽州歙县训导,书一联于衙曰:‘四万八千丈山中仙客;三百六十重滩上闲官。’一则不可移易,一则天生切对。”
嘉靖末年,南京城守门宦官高刚于堂中书春联云:“海无波涛,海瑞之工不浅;林有梁栋,林润之泽居多。”盖谓刚峰、念堂二公也。宦官亦重谏臣如此。
《坚瓠集》云:“邱仲深学博貌古,而心术不可知。尝与刘吉不协,刘作一联书其门云:‘貌如卢杞心尤险;学比荆公性更偏。’时论颇以为然。”
《敝帚斋余谈》云:“江陵初赐第于乡,上御笔亲勒堂对云:‘忠可格天,正气垂之万世;功昭捧日,休光播于百年。’可谓异典极褒。至癸未籍没,则并第宅不保矣。但对联乃御制御书,不知当时在事者何以处之。”
又云:“尝于都下见一罢闲中贵堂间书一对云:‘无子无孙,尽是他人之物;有花有酒,聊为卒岁之欢。’又全用南宋乔行简词中语。此辈亦知达生如此。”
又云:“向见王百谷家桃符云:‘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哂其太夸。顷过陈眉公,中庭书一联云:‘天为补贫偏与健;人因见懒误称高。’盖用陆务观语。虽谦抑,实简傲也。去年至支硎山,范长白学使斋中悬联云:‘松风高士供;兰梦美人圆。’其所书即所作也。时范未有子,故有‘梦兰’句。然圆梦字又作原,唐宋人皆已两用之。未知孰是。范又有对云:‘门前白水流将去;屋里青山跳出来。’又用《笑林》中里童属对语,亦奇。”
滇省南关外,前明有赵某业屠,一日欲宰母牛,忽失其刀。时小犊在傍,仰卧哀鸣。赵鞭之起,则屠刀在焉。因感悟,弃屠刀,携子母二牛,屏迹西山,每吟“减去心头火,要见吕洞宾”之句。有道者过访,赵款以茶,盛以古磁。道者失手坠地,赵似动嗔念。道者忽不见,古器依然。遗片纸书云:“洞宾方才到,心头火又生。”赵愧悔。一日凭栏观海,遥见沐藩于昆明池习水战,若有所羡,遂溘然逝。后提军陈用宾来滇,偶游西山,一一如旧游。石壁记有赵没之年月日,与提军生日适符。乃知即赵后身也。自言镇闽时,有道者来见,款以茶,问“减去心头火”否,不解所谓也。临别约以鹦鹉一会。至是询知鹦鹉山,遂往游焉。见一癞道人,手执二瓶,两口相对,立于山石间。笑语曰:“军门别来无恙?此时向那头跳出?”语未竟,从者喝之,顿失所在。提军始悟二瓶对口即“吕”字,立于山石即“岩”字,就立处为桥曰“迎仙桥”。山半肖洞宾像,为环翠宫。后人题联云:“春梦惯迷人,九环仙骨,误著了一品朝衣,任鸡鸣紫陌,马踏红尘,军门向那头跳出;空山曾约伴,六诏杯茶,犹记得七闽片语,看剑影横天,笛声吹海,先生从何处飞来?”
前明工部尚书张忠定公延登以功名显。刘理顺、吴麟征、夏允彝、周延儒皆其门下士也。家署门联云:“门多将相文中子;身系安危郭令公。”盖门客所题赠。
《坚瓠集》云:“万历辛丑九日,焦弱侯先生招同人登谢公楼。一友曰:“尝见钦天监柱联云:‘夏至酉逢三伏热;重阳戊遇一冬晴。’今谚云:‘夏至有风,重阳无雨。’皆讹传耳。”按:今时占验语,上句作“夏至有雷三伏冷”,下句亦作“重阳无雨一冬晴”。往往有验。
明末,李忠肃都宪邦华闻外城陷,遂弃家移宿于文信国祠中。李亦吉水人,既北面再拜,复就信国公位前三揖曰:“邦华乡邦后学,合死国难,请从先生于九泉矣。”遂以白缯系于信国之龛柱而死。后其乡人换题新额为“二忠祠”。又题楹柱云:“后死须知无二道;先生岂愿有忠名。”几于千金莫能易一字矣。赵瓯北诗所谓“故知旷世心相感,恰好同乡迹再攀”是也。旧有边华泉联云:“花外子规燕市月;柳边精卫浙江潮。”
相传吾乡曹石仓先生学佺辞官归里时,闲行街巷,见一陋屋,柴门不正,柱上署桃符云:“问如何过日;但即此是天。”询知宅主,乃屠者徐五也。径入厅事,有二联,一云:“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一云:“金欲两千酬漂母;鞭须六百挞平王。”先生为之惊然。徘徊间,徐五已回。与语,甚契洽,因定交。甲申之变,徐五携只鸡斗酒,径造先生庐,排闼而入。见先生,惊曰:“吾办此奉祭耳!何尚在也?”先生遂拜而就义焉。卢潜溪孔昭云:相传徐五更有下联云:“鼠因粮绝潜踪去。犬为家贫放胆眠。”殊有感慨。又传曹殉节后数日,人见溪中有浮尸,著素衣冠。识者以为即徐五也。按:徐五名英,字振烈,侯官人。余田生甸、张超然远并为之传。里中人但称为徐五云。
《柳南随笔》云:“王文恪公鏊祖茔在洞庭东山之化龙池,形为凤凰展翅,湖中案山稍偏。地师云:‘可惜状元旗不正,他年应作探花郎。’后竟如其言。越二百年,而公之八代孙世琛乃于康熙壬辰科状元及第。闻世琛于会试前三日祈梦于神,梦至一厅事,其柱联云:‘雨中春树万人;云里帝城双凤。’盖藏‘家’‘阙’二字,以示必中状元也。”
山阴徐文长渭,一字天池,又字青藤。所居即名青藤书屋。青藤,其手植也。藤下有池,横一平桥,桥承以柱,上覆石台。台额曰:“天汉分源。”柱联云:“一池金玉如如化;满眼青黄色色真。”柱背又一联云:“未必玄关别名教;须知书户孕江山。”承桥之柱额曰:“砥柱中流。”皆文长自书,是所谓天池也。见董旸所撰《青藤书屋记》。
绍兴府城外三江,滨海地也。居民每有“其鱼”之叹。明汤太守绍恩创建应宿闸,水患始息。后人立公祠,乞徐文长撰庙联。文长疾书云:“炼石补星辰,两月兴工当万历,缵禹之绪;凿山振河海,千年遗迹在三江,于汤有光。”两用成语,一切其事,一切其姓,越人每乐述之。
常熟瞿寿明昌文《粤行纪事》云:“登伏波山,谒关壮缪庙,见王父题额曰:‘学本尊王。’又题一联云:‘浩气塞两间,万古纲常永赖;威灵宣八表,千秋带砺全凭。’凛凛然鞠躬尽瘁之志,上通神明矣。”按:寿明为督师瞿起田式耜孙。今此联无可考,桂林人亦不能举其词矣。
相传天启间塑关帝像二尊,一大一小。时有日者甚神,熹宗指二像,令其推算。日者称小者福寿绵远,香火百倍于大者。熹宗遂以小像弃置正阳门左侧一小庙中,而供大像于宫中,以穷日者之言。未几,闯贼入宫,大像遂毁,而小者香火日盛。崇祯间,有卜者邢姓,设肆庙前。甲申三月初旬,卜者书一联于庙门云:“汉封侯,晋封王,有明封帝,圣天子可谓厚矣;内有奸,外有敌,中原有贼,大将军何以待之?”按:此语乃左忠毅劾魏奄时所上。是夕梦入前殿,见关帝坐帐中,告以明运已尽,天命有归。不日大圣人至矣。卜者寤后告人曰:“吾设肆于此十余年,沧桑之变,何忍见之!”明日遂缢于庭树。今庙旁有土地祠,一白须神即卜者云。
客有诵王衍宫词云:“月华如水浸宫殿,有酒不醉真痴人。”及明福王楹帖云:“万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几见月当头。”以为“荒亡之言,如出一辙”是也。然福王楹帖是王孟津铎所书。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谓二语乃吴中老儒朱野航诗,孟津亦书旧句耳。
吾乡康熙间萧蛰庵震以御史巡盐两淮,假归,值耿精忠之变,为耿所害,籍其赀得三十万,缳首于乌石山之邻霄台。先是蛰庵倡议修复道山即乌石山,建邻霄台,勒百字碑纪之,并书台柱一联云:“但愿桑麻成乐土;不妨诗酒上邻霄。”至是乡人易“诗酒”二字为“尸首”。谢古梅先生诗所谓“荒台草木千年恨,乐土桑麻一梦中”是也。
陆稼书先生从祀文庙,初议时,或以先生家中曾延僧讽诵为疑。其后人出先生手书厅事一联云:“读儒书不奉佛教;遵母命权作道场。”议遂定。
孙夏峰先生居新安,门人为筑双柳居于学宫之东。颜乃来题联云:“近圣人之居,教亦多术矣;守先生之道,文不在兹乎?”
耿精忠之变,李邺园总督之芳,扼守衢州,厥功甚伟。入为兵部尚书。三衢军民为立生祠,联云:“淮蔡之功茂矣,抑又过之,大难削平,重奠东南半壁;琴鹤之操凛然,于今为烈,名贤继起,恰符五百余年。”
《筠廊偶笔》载:宣武门外教子胡同永庆寺,为僧文然所居。祖师殿前白杨古柏二,僧室无他物,壁有联云:“石压笋斜出;岩垂花倒开。”按:五代道士石仲元,隐于桂州之七星山,自号桂华子,负诗名。世传其警句,如“石压木斜出,崖悬花倒生”之类甚多,为湘源守杨徽之所称,目为玉方响。事详《粤西丛载》,文然但偶书其语,其字句间有异同耳。
《柳南随笔》载:钱湘灵先生陆灿晚年居虞山,老屋三楹,适当石梅之下,松阴岚翠,如眉临目。先生兀坐其中,拥书万卷,咿哦不辍。过其门者往往驻足觇伺,流连不去。先生咿哦自若也。室中榜一联云:“名满天下,不曾出户一步;言满天下,不曾出口一字。”为三峰释硕揆所书。
猜你喜欢 赵扩·唐圭璋 虞某·唐圭璋 卷九·何汶 第三十五出 誓师·孔尚任 第四折·乔吉 提要·张弘范 卷二十九·查慎行 卷五十七·陈思 唐四僧诗巻六·佚名 补遗卷二十一·陈元龙 卷八百二十八·佚名 御选明诗卷一百十一·康熙 李嘉祐诗鉴赏·佚名 自堂存藁巻一·陈杰 义丰集序·王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