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五出 誓师

◎乙酉四月

〖贺圣朝〗(外扮史可法,白毡大帽,便服上)两年吹角列营,每日调马催征。军逃客散鬓星星,恨压广陵城。

下官史可法,日日经略中原,究竟一筹莫展。那黄、刘三镇,皆听马、阮指使,移镇上江,堵截左兵,丢下黄河一带,千里空营。忽接塘报,本月二十一日北兵已入淮境,本标食粮之人,不足三千,那能抵当得住。这淮、扬一失,眼见京师难保,岂不完了明朝一座江山也。可恼,可恼!俺且私步城头,察看情形,再作商量。

(丑扮家丁,提小灯随行上城介)

〖二犯江儿水〗(外)悄上城头危径,更深人睡醒。栖乌频叫,击柝连声,女墙边,侧耳听。

(听介)

(内作怨介)北兵已到淮安,没个瞎鬼儿问他一声;只舍俺这几个残兵,死守这座扬州城,如何守得住。元帅好没分晓也!

(外点头自语介)你那里晓得,万里倚长城,扬州父子兵。

(又听介)

(内作恨介)罢了,罢了!元帅不疼我们,早早投了北朝,各人快活去,为何尽着等死。

(外惊介)呵呀!竟想投降了,这怎么处!他降字儿横胸,守字儿难成;这扬州剩了一分景。

(又听介)

(内作怒介)我们降不降,还是第二着,自家杀抢杀抢,跑他娘的。只顾守到几时呀!

(外)咳!竟不料情形如此。听说猛惊,热心冰冷。疾忙归,夜点兵,不待明。(忙下)

(内掌号放炮,作传操介)

(杂扮小卒四人上)今乃四月二十四日,不是下操的日期;为何半夜三更,梅花岭放炮?快去看来!

(急走介)

(末扮中军,持令箭提灯上)隔江云阵列,连夜羽书飞。

(呼介)元帅有令:大小三军,速赴梅花岭,听候点卯。

(众排列介)

(外戎装,旗引登坛介)月升鸱尾城吹角,星散旄头帐点兵。中军何在?

(末跪介)有!

(外)目下北信紧急,淮城失守,这扬州乃江北要地,倘有疏虞,京师难保。快传五营四哨,点齐人马,各照汛地昼夜严防。敢有倡言惑众者,军法从事。

(末)得令!

(传令向内介)元帅有令,三军听者。各照汛地昼夜严防,敢有倡言惑众者,军法从事。

(内不应)

(外)怎么寂然无声?

(吩咐中军介)再传军令,叫他高声答应。

(末又高声传介)

(内不应)

(外)仍然不应,着击鼓传令。

(末击鼓又传,又不应介)

(外)分明都有离叛之心了。

(顿足介)不料天意人心,到如此田地。

(哭介)

〖前腔〗皇天列圣,高高呼不省。阑珊残局,剩俺支撑,奈人心俱瓦崩。俺史可法好苦命也!(哭介)协力少良朋,同心无弟兄。只靠你们三千子弟,谁料今日呵,都想逃生,漫不关情;这江山倒像设着筵席请。(拍胸介)史可法,史可法!平生枉读诗书,空谈忠孝,到今日其实没法了。(哭介)哭声祖宗,哭声百姓。(大哭介)(末劝介)元帅保重,军国事大,徒哭无益也。(前扶介)你看泪点淋漓,把战袍都湿透了。(惊介)咦!怎么一阵血腥,快掌灯来。(杂点灯照介)呵呀!浑身血点,是那里来的?(外拭目介)都是俺眼中流出来。哭的俺一腔血,作泪零。

(末叫介)大小三军,上前看来;咱们元帅哭出血泪来了。

(净、副净、丑扮众将上,看介)果然都是血泪。

(俱跪介)

(净)尝言 “养军千日,用军一时”。俺们不替朝廷出力,竟是一伙禽兽了。

(副净)俺们贪生怕死,叫元帅如此难为,那皇天也不祐的。

(丑)百岁无常,谁能免的一死,只要死到一个是处。罢,罢,罢!今日舍着狗命,要替元帅守住这座扬州城。

(末)好好!谁敢再有二心,俺便拿送辕门,听元帅千刀万剐。

(外大笑介)果然如此,本帅便要拜谢了。

(拜介)

(众扶住介)不敢不敢!

(外)众位请起,听俺号令。

(众起介)

(外吩咐介)你们三千人马,一千迎敌,一千内守,一千外巡。

(众)是!

(外)上阵不利,守城。

(众)是!

(外)守城不利,巷战。

(众)是!

(外)巷战不利,短接。

(众)是!

(外)短接不利,自尽。

(众)是!

(外)你们知道,从来降将无伸膝之日,逃兵无回颈之时。

(指介)那不良之念,再莫横胸;无耻之言,再休挂口;才是俺史阁部结识的好汉哩。

(众)是!

(外)既然应允,本帅也不消再嘱。

(指介)大家欢呼三声,各回汛地去罢。

(众呐喊三声下)

(外鼓掌三笑)妙妙!守住这座扬州城,便是北门锁钥了。

不怕烟尘四面生,江头尚有亚夫营;

模糊老眼深更泪,赚出淮南十万兵。

猜你喜欢
  黄静淑·唐圭璋
  第二十二出 书空·李渔
  ◆张助教天英(石渠居士集)·顾嗣立
  包待制智赚生金阁·臧懋循
  提要·桑世昌
  婴儿·徐志摩
  卷十三·陆游
  卷三百八十·陈思
  巴黎的秋夜·刘半农
  卷三百五十八·曹学佺
  卷二百六十一·曹学佺
  卷三百二十四·佚名
  卷一百五十四·佚名
  石田诗选巻七·沈周
  赵以夫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郑觉斋·唐圭璋

      扬州慢   弄玉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试新妆才了,炷沉水香球。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新流。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   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我欲缠腰骑鹤,烟霄

  • 辽诗话 全文·周春

      圣宗   圣宗亲以契丹大字译白居易《讽谏集》,诏番臣读之。史称:幼喜书翰,十岁能诗。既长,晓音律,好绘画,性尤喜吟咏。出题诏宰相以下赋诗进御,一一读之,优者赐金带。又御制曲五百余首。  统和十五年,萧挞凛讨平敌烈、

  • 白云樵唱集卷四·王恭

    (明)王恭 撰○五言絶句送刘逸人还山中落日鹧鸪鸣遥村送独行峯回看不见望望有余情秋阴寒云将逺空落叶与飞鸿汉苑秦陵外悲凉是此中黄叶带雨飘阶冷随风着幔凉愁心故宫树片片落寒霜闻渔笛渔人将楚竹吹向月明中莫奏凉州曲金

  • 卷一百四十四·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四十四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于湖集卷上张孝祥字安国歴阳乌江人父祁与胡寅交善秦桧恶寅罗织及祁并真岳孝祥年十六领乡书绍兴二十四年廷试考官拟秦埙首选孝祥次之埙桧子也高宗亲

  • 卷八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八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祖龙学集暮秋江上逢端州朱使老诗以申饯奕叶清棻逺夫君素履恢人皆推世德我亦爱卿材新命一麾守长途万里来画船江雨暗红斾海风开服岭先声浃编甿美化该此行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三·佚名

    正德十三年六月己巳朔云南大理府及赵州邓州浪穹县蒙化府同时地震○庚午都督佥事李祥卒祥狭西延安卫人由百户以边功累升都指挥使弘治庚申充延绥游击将军提兵策应大同壬戌充副总兵分守凉州甲子进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佩征

  • ●崇祯实录卷之六·佚名

    怀宗端皇帝(六)崇祯六年春正月甲午朔,大风霾,日生两珥。丁酉,畿南盗闯入西山,距顺德百里。时大队尚在山西,零骑数百分为二道:一北向,西犯平县,窥固关;一南向,河北怀庆、卫辉尽遭蹂躏矣。丁未,左良玉破贼于涉县西坡,斩其渠;贼望左家旗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一·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张恭安公存墓志铭司马光熈宁四年三月癸巳礼部尚书致仕张公年八十八薨于兾州私第其孤保孙状公之功行遣使者走洛阳谓某曰公将以八月壬申塟子为我铭公之墓某既哭自惟文辞鄙恶不足发明公事业然婚媾累世庻知公

  • 元帝本纪·姚思廉

    梁世祖孝元皇帝名萧绎,字世诚,小字七符,是梁高祖的第七个儿子。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八月初六生,天监十三年(514)封为湘东郡王,受封邑二千户。最初担任宁远将军、会稽郡太守,后入宫担任侍中、宣威将军和丹陽尹。梁武帝普通七

  • 琅邪王高俨传·李百药

    琅笽王高俨,字仁威,武成帝第三子。初封东平王,拜开府、侍中、中书监、京畿大都督、领军大将军、领御史中丞,升任司徒、尚书令、大将军、录尚书事、大司马。魏氏旧制:中丞出门,清除道路,与皇太子分道行走,王公贵族须在很远的地

  • 唐悦良·周诒春

    唐悦良 字公度。年二十八岁。生于上海。叔瑞祺。业商。已婚。初学于上海妥玛汉布学校。及圣约翰大学。宣统元年。以官费游美。入耶路大学。习教育及心理学。民国二年。得学士学位。入普林斯顿大学。习市政。民国四年

  • 半途而废者大有人在·孔子

    【原文】 子曰:苗而不秀①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注释】 ①秀:庄稼吐穗扬花。 【译文】 孔子说:“庄稼出苗而不吐穗开花是有的吧!吐穗开花而不结果实也是有的吧!” 【读解】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都是半途而废。 拿

  • 卷三·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三曲礼上第一之三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於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尘不及长者以箕自乡而扱之【为去声粪古本作?後省帚之手反袂迷世反拘古侯反扱许急反音吸】

  • 編選者序·欧阳竟无

    王雷泉 二十世紀前半葉的中國思想界,處于萬花筒般的動蕩劇變中,要找出能轉時代潮流而不為時俗所轉的大思想家,委實不多。在長江流域,先是在下游的南京,抗戰期間轉移到上游的江津,存在著一個特立獨行的佛教知識分子集團。他

  • 自治哲学·太虚

    人类群化变迁之趋势,横观东西洋,纵览古近史,其繁剧严烈莫甚于今世也!自帝国制贵族之化,以至无政府共产之化,其间若君宪之化,民宪之化,国际政府联盟之化,劳农政府集产之化,此各种人类迁化之势力,殆无不皆尚在争死活、竞存亡之中,而

  • 昌言·仲长统

    全名为《仲长子昌言》。东汉仲长统著。“昌言”即为“当言”。据《后汉书·仲长统传》记载:“统每论说古今及世俗行事,恒发愤叹息,因著论名曰《昌言》,凡34篇,十余万言。”但大部分已经佚失,只有十之一二保存下来,《后汉书》

  • 太上洞渊三昧帝心光明正印太极紫微伏魔制鬼拯救恶道集福吉祥神咒·佚名

    元始天尊述吉祥神咒、神咒玄章,劝人持咒。

  • 正一法文传都功版仪·佚名

    《正一法文传都功版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篇系天师道经典《正一法文》残卷之一,内言传授都功版文之盟信科仪。所谓「都功版文」,实即正一道士受任或迁升二十四治职官之任命书,以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