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顾曲杂言

《顾曲杂言》一卷,明沈德符撰。德符有飞鳬语畧已着録。此书专论杂剧、南曲、北曲之别。其论元人未灭南宋以前,以杂剧试士,核以《元史选举志》,絶无影响,乃委巷之鄙谈。其论《辽史乐志》有大食调,曲谱讹作大石,因有小石调配之,其意以大食为国名,如龟兹之类。不知自宋已有此名,故王珪诗号至宝丹,秦观诗号小石调,不由曲谱之讹。其论五六工尺上四合凡一为出于宋乐书,亦未免附会。考南曲无凡一上字有髙下之分,宋时乐歌未必分南北曲也。如此之类,间有小疵。然如论北曲以弦索为主,板有定制;南曲笙笛,不妨长短其声以就板,立说颇为精确。其推原诸剧牌名,自金元以至明代,缕晰条分,征引亦为该洽。词曲虽伎艺之流,然亦乐中之末派,故唐人《乐府杂録》之类至今尚传。存此一编,以考南北曲之厓畧,未始非博物之一端也 。 

杂剧院本 

涵虚子所纪杂剧名家凡五百余本,通行人间者不及百种。然更不止此,今教坊杂剧约有千本,然率多俚浅,其可阅者十之三耳。元人未灭南宋时,以此定士子优劣。每出一题,任人填曲。如宋宣和画学,出唐诗一句,恣其渲染,选其中得画外趣者登髙第,以故宋画元曲千古无匹。元曲有一题而传至四五本者,予皆见之,总只四折。葢才情有限,北调又无多,且登场虽数人,而唱曲祗一人,作者与扮者力量俱尽现矣。自北有西厢,南有拜月,杂剧变为戱文,以至琵琶遂演为四十余折,几十倍杂剧然。西厢到底不过描写情感,予观北剧,尽有髙出其上者,世人未曾遍观,逐队吠声咤为絶唱,真井蛙之见耳。本朝能杂剧者不数人,自周宪王以至闗中康王诸公,稍称当行,其后则山东冯李亦近之,然如小尼下山、园林午梦、皮匠参禅等剧俱太单薄,仅可供笑谑,亦教坊耍乐院本之类耳。

杂剧如王粲登楼、韩信胯下、闗大王单刀会、赵太祖风云会之属,不特命词之髙秀,而意象悲壮自足笼葢一时。至若梅香、倩女离魂、墙头马上等曲,非不轻俊,然不出房帏窠臼,以西厢例之可也。他如千里送荆娘、元夜闹东京之属,则近粗莽。华光显圣、目连入冥、大圣收魔之属,则太妖诞,以至三星下界、天官赐福种种喜庆传竒,皆系供奉御前,呼嵩献寿,但宜教坊及钟鼔司肄习之,并勲戚贵珰軰赞赏之耳。

若所谓院本者,本北宋徽宗时五花爨弄之遗,有散说,有道念,有筋斗,有科泛。初与杂剧本一种,至元世始分为两迨。本朝则院本不传乆矣,今尚院本犹沿宋金之旧也。金章宗时,董解元西厢尚是院本模范,在元末已无人能按谱唱演者,况后世乎?

西厢

元人周德清评西厢云:六字中三用韵。如玉宇无尘内:忽听一声猛惊,及玉骢娇马内:自古相女配夫,此皆三韵为难。予谓古、女仄声,夫字平声,未为竒也。不如云敛晴空内:本宫始终不同,俱平声乃佳耳。然此类凡元人皆能之,不独西厢为然。如春景时曲云:栁绵满天舞旋。冬景云臂中:紧封守宫;又云:醉烘玉容微红。重会时曲云:女郎两相对当。私情时曲云:玉娘粉妆生香。梅香杂剧云:不妨莫慌我当。两世姻縁云:怎么性大便杀。歌舞丽春堂云:四方八荒万邦。俱六字三韵,穏帖圆美,他尚未易枚举。葢胜国词家,髙处自有,在此特其剰技耳。本朝周宪王牡丹仙杂剧云:意专向前谢天等句,亦元人之亚。

拜月亭 

何元朗谓:拜月亭胜琵琶记。而王弇州力争,以为不然。此是王识见未到处。琵琶无论袭旧太多,与西厢同病,且其曲无一句可入弦索者。拜月则字字穏帖,举弹搊胶粘,葢南词全本可上弦索者惟此耳。至于走雨、错认、拜月诸折,俱问答往来,不用宾白,固为髙手;即旦儿髻云堆小曲,模拟闺秀娇憨情态,活托逼真。琵琶咽糠,描真亦佳,终不及也。向曾与王房仲谈此曲,渠亦谓乃翁持论未确。且云,不特别词之佳,即如聂古、陀满争迁都,俱是两人胸臆见解,絶无奏疏套子,亦非今人所解,予深服其言。若西厢才华富赡,北词大本未有能继之者,终是肉胜于骨,所以让拜月亭一头地。元人以郑、马、闗、白为四大家,而不及王实甫,有以也。月亭后小半已为俗工删改,非复旧本矣。今细阅拜新月以后,无一词可入选者,便知此语非谬。月亭之外,予最爱绣襦记中鹅毛雪一折。皆乞儿家常口头话镕铸,浑成不见斧凿痕迹,可与古诗孔雀东南飞,唧唧复唧唧并驱。予谓此必元人笔,非郑虚舟所能办也。后问沈宁庵吏部,云果曽于元杂剧中见之。恨其时不曽问得是出何词。予所见郑元和杂剧凡三本俱无此曲。往年癸已,吴中诸公子习武,为江南抚臣朱鉴塘所讦,谓诸公子且反。其赠客诗云:君实有心追季布,蓬门无计托朱家,实谋反确证。给事中赵完壁因据以上闻。时三相皆吴越人,恐上遂信为真,急疏请行抚按,会勘虚实。会朱已去任,有代为解者曰:此拜月亭曲中陀满、兴福投蒋世隆,蒋因有此句赠答,非创作者。因取坊间刻本证之,果然。诸公子狱始渐解。王房仲亦诸公子中一人也。今细阅新旧刻本,俱无此一联。岂大狱兴时憎其连累,削去此二句耶?抑拜月初无是诗,特解纷者诡为此说,以代聊城矢耶?岂其然乎?

弦索入曲 

嘉隆间度曲知音者,有松江何元朗,畜家僮习唱,一时优人俱避舍。然所唱俱北词,尚得金元蒜酪遗风。予幼时犹见老乐工二三人,其歌童也,俱善弦索,今絶响矣。何又教女鬟数人,俱善北曲,为南教坊顿仁所赏。顿曾随武宗皇帝入北京,尽传北方遗音,独歩东南。暮年流落,无复知其技者,正如李龟年江南晩景。其论曲谓:南曲箫管谓之唱调,不入弦索,不可入谱。近日沈吏部所订南九宫谱盛行,而北九宫谱反无人问,亦无人知矣。顿老又云:弦索九宫,或用滚弦,或用花和、大和、钐弦,皆有定制。若南九宫无定则可依。且笛管稍长短,其声便可就板;弦索若多一弹少一弹,即■〈〈竹,左半〉上竹下〉(音欹)板矣。此说真不易之论。今吴下皆以三弦合南曲,而又以箫管叶之,此唐人所云锦袄上着蓑衣。顾阿瑛小像诗所云:儒衣僧帽道人鞋也。

箫管可入北词,而弦索不入南词,葢南初不仗弦为节奏也。况北词中亦有不叶弦索者,如陈德辉、王实甫间亦不免焉。今人一例通用,遂入笑海。尝见友人以汉隶自夸,予诮之曰:此不过于真字上加一二笔飞撇,遂变其名曰隶。此名隶楷,非隶汉也。今南方北曲瓦缶乱鸣,此名北南,非北曲也。只如时所争尚者,望蒲东一套,其引子,望字北音作旺,叶字北音作夜,急字北音作纪,叠字北音作爹,今之学者颇能谈之,但一启口便成南腔。正如鹦鹉效人言,非不近似,而禽吭终不脱尽。奈何强名曰北。

老乐工云:凡学唱从弦索入者,遇清唱则字窒而喉劣。此亦至言。今学南曲者亦然。初按板时即以箫管为辅,则其正音反为所遏。乆而习成,遂如蛩駏相倚,不可暂撇。若单喉独唱,非音律长短而不谐,则腔调务持而走板,葢由初入门时不能尽其才也。曽见一二大家歌姬軰,甫启朱唇即有箫管夹其左右,好腔妙啭反被拖带不能施展。此乃以邯郸细歩行荆榛泞泥中,欲如古所云:髙不揭、低不咽。难矣。若吾軰知音者,稍待学唱将成,即取其中一二人教以箫管,既谙疾徐之节,且助传换之劳,宛转髙低无不如意矣。今有以吹唱两师并教者尤舛。

北调传授 

自吴人重南曲,皆祖昆山魏良辅,而北词几废,今惟金陵尚存此调。然北派亦不同,有金陵,有汴梁,有云中。而吴中以此曲擅场者,仅见张野塘一人,故寿州产也。亦与金陵小有异同处。顷甲辰年马四娘以生平不识金阊为恨,因挈其家女郎十五六人来吴中,唱北西厢全本。其中有巧孙者,故马氏粗婢,貌竒丑而声遏云,于北词闗捩窍妙处极得真传,为一时独歩。他姬曾不得其十一也。四娘还曲中即病亡,诸妓星散。巧孙亦去为市妪,不理歌谱矣。今南教坊有传寿者,字灵修,工北曲。其亲生父家传,誓不教一人。寿亦豪爽,谈笑倾坐。若寿复嫁去,北曲真同广陵散矣。

笛曲 

今按乐者必先学笛曲,如五、凡、工、尺、上、一之属。世以为俗工俚习,不知其来旧矣。宋乐书云:黄锺用合字,大吕、太簇用四字,夹锺、姑洗用一字,夷则、南吕用工字,无射、应锺用凡字,中吕用上字,蕤宾用勾字,林锺用尺字,黄锺清用六字,大吕、夹中清用五字。又有阴阳及半阴半阳之分。而辽世大乐各词之中,度曲协律,其声凡十:曰五、凡、工、尺、上、一、四、六、勾、合,近十二雅律。于律、吕各缺其一,以为犹之雅音之不及商也。可见宋辽以来此调已为之祖。今乐家传习教字,如律诗之有四韵八句,时艺之有四股八比,普天不能越,独昧其本始耳。

填词有他意 

填词出才人余技,本游戏笔墨间耳,然亦有寓意讥讪者。如王渼陂之杜甫游春,则指李西涯及杨石淙、贾南坞三相。康对山之中山狼,则指李空同。李中麓之宝剑记,则指分宜父子。近日王辰玉之哭倒长安街,则指建言诸公是也。又闻汤义仍之紫箫,亦指当时秉国揆者。纔成其半,即为人所议,因改为紫钗。而屠长卿之彩毫记,则竟以李青莲自命,第未知果惬物情否耳。

南北散套 

元人如乔梦符、郑德辉軰,但以四折杂剧擅名。其余技则工小令为多。若散套虽诸人皆有之,惟马东篱百岁光阴、张小山长天落彩霞为一时絶唱。元词多佳,俱不及也。元人俱娴北调而不及南音。今南曲如四时欢、窥青眼、人别后诸套最古,或以为元人笔,亦未必然。即沈青门、陈大声軰南词宗匠,皆本朝成弘间人。又同时如康对山、王渼陂二太史,俱以北词擅场,并不染指于南。渼陂初学填词,先延名师,闭门学唱三年,而后出手。其专精不泛及如此。章丘李中麓太常亦以填词名,与康王、俱石友,而不娴度曲。即如所作宝剑记生硬不谐,且不知南曲之有入声,自以中原音韵叶之。以致吴侬见诮。同时惟临朐冯海槎差为当行,亦以不作南词耳。南词自陈、沈诸公外,如楼阁重重、因他消瘦、风儿疎剌剌等套尚是成弘遗音。此外吴中词人如唐伯虎、祝枝山,后为梁伯龙、张伯起軰,纵有才情俱非本色矣。

今传诵南曲如东风转岁华,云是元人髙则诚,不知乃陈大声与徐髯仙联句也。又东野翠烟销,乃元人子母寃家戏文中曲,今亦属之时曲。讹以传讹至此。且今人但知陈大声南调之工耳,其北一枝花、天空碧、水澄今套,与马致逺百岁光阴,皆咏秋景,真堪伯仲。又题情新水令、碧桃花外、一声钟全套,亦绵丽不减元人。本朝填词似无胜之者。陈名铎,号秋碧。大声,字也。金陵人,官指挥使。今皆不知其为何代何方人。

近代南词散套盛行者,如张伯起灯儿下,乃依幽牕下旧腔,赠一娈童,即席取办宜。其用韵之杂,如梁少白貂裘染,乃一扬州盐客眷旧院妓杨小环,求其题咏,曲成以百金为寿。今无论其杂用庚、清、真、文、优、寻诸韵,即语意亦俚拙可笑,真不值一文。

时尚小令 

元人小令行于燕赵,后浸淫日盛。自宣正至成弘后,中原人行琐南枝、傍糚台、山坡羊之属。李空同先生初自庆阳徙居汴梁闻之,以为可继国风之后。何大复继至,亦酷爱之。今所传泥揑人,及鞋打卦、熬■〈髟上狄下〉髻三阕,为三牌名之冠,故不虚也。自兹以后又有要孩儿、驻云飞、醉太平诸曲,然不如三曲之盛。嘉隆间乃兴闹五更、寄生草、罗江怨、哭皇天、干荷叶、粉红莲、桐城歌、银绞丝之属,自两淮以至江南。渐与词曲相逺,不过写淫媟情态,畧具抑扬而已。比年以来又有打枣干、挂枝儿二曲,其腔调约畧相似,则不问南北,不问男妇,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以至刋布成帙,举世传诵,沁入心腑。其谱不知从何来,真可骇叹。又山坡羊者,李、何二公所喜。今南北词俱有此名,但北方惟盛。爱数落、山坡羊其曲,自宣大辽东三镇传来。今京师妓女惯以此充弦索北调,其语秽亵鄙浅,并桑濮之音,亦离去已逺。而羇人游壻嗜之独深,丙夜开尊,争先招致。而教坊所隶筝■〈秦〉等色,及九宫十二则皆不知为何物矣。俗乐中之雅乐尚不谐俚耳,如此况真雅乐乎?

杂剧 

北杂剧已为金元大手擅胜场,今人不复能措手。曾见汪太函四作,为宋玉髙唐梦、唐明皇七夕长生殿、范少伯西子五湖、陈思王遇洛神,都非当行。惟徐文长渭四声猿盛行,然以词家三尺律之,犹河汉也。梁伯龙有红线、红绡二杂剧,颇称谐穏。今被俗优合为一大本,南曲遂成恶趣。近年独辰玉王太史衡所作真傀儡、没奈何诸剧,大得金元本色,可称一时独歩。然北剧但四折,用四人各唱一折,或一人共唱四折,故作者得逞其长歌者,亦尽其技。王初作郁轮袍,乃多至七折。其真傀儡诸剧,又只以一大折了之,似尚隔一尘。顷黄贞甫汝亨以进贤令内召,还贻汤义仍新作牡丹亭记,真是一种竒文。未知于王实甫、施君美如何,恐断非近日诸贤所办也。汤词系南曲,因论北词附及之。

梁伯龙传竒 

同时昆山梁伯龙辰鱼,亦称词家,有盛名。所作浣纱记,至传海外,然止此不复续笔。其大套小令则有江东白苎之刻,尚有传之者。浣纱初出,梁游青浦。时屠纬真隆为令,以上客礼之。即命优人演其新剧为寿,每遇佳句輙浮大白酬之,梁亦豪饮自快。演至出猎,有所谓摆开、摆开者,屠厉声曰:此恶语当受罚。葢已预储洿水,以酒海灌三大盂。梁气索强尽之,大吐委顿,次日不别竟去。屠毎言及必大笑,以为大快事。

张伯起传竒 

伯起少年作红拂记,演习之者遍中国。后以丙戌上太夫人寿,作祝髪记,则母已八旬,而身亦耳顺矣。其继之者,则有窃符、灌园、扊扅、虎符、兵刻函,为阳春六集,盛传于世,可以止矣。暮年值播事奏功大将楚人李应祥者,求作传竒,以侈其勲。润笔稍溢,不免过于张大,似多此一段蛇足,其曲今亦不行。同时沈宁庵璟吏部,自号词隠生,亦酷爱填词,至作三十余种。其盛行者惟义侠、桃符、红蕖之属。沈工歌谱,毎制曲必遵中原音韵、太和正音诸书,欲与金元名家争长。张则以意用韵,便俗唱而已。予毎问之,答云:子见髙则诚琵琶记否?予用此例奈何讶之。

戏旦 

自北剧兴,名男为正末、女曰旦儿。相传入于南剧,虽稍有更易,而旦之名不改,竟不晓何义。今观辽史乐志:大乐有七声,谓之七旦。凡一旦管一调,如正宫、越调、大食、中吕之属。此外又有:四旦、二十八调不用黍律,以琵琶叶之。按此即今九宫谱之始。所谓旦,乃司乐之总名,以故金元相传,遂命歌妓领之。因以作杂剧流传至今,旦皆以娼女充之,无则以优之少者假扮,渐逺而失其真耳。大食,今曲谱中讹作大石,因有小石调配之,非其初矣。

元人云:杂剧中用四人,曰末泥色,主引戏分付;曰副浄色,发乔;曰副末色,主打诨;又或一人装孤老。而旦独无管色。益知旦为管调,如教坊之部头色长矣。

填词名手 

本朝填词髙手,如陈大声、沈青门之属,俱南北散套,不作传竒。惟周宪王所作杂剧最伙。其刻本名诚斋乐府,至今行世。虽警拔稍逊古人,而调入弦索,穏叶流丽犹有金元风范。南曲则四节、连环、绣■〈礻需〉之属,出于成弘间,稍为时所称。其从则嘉靖间。陆天池名采者,吴中陆贞山黄门之弟也。所撰有王仙客明珠记、韩寿偷香记、陈同甫椒觞记、程德逺分鞋记诸剧,今惟明珠记盛行。又郑山人若庸玉瑛记,使事穏帖,用韵亦谐。内游西湖一套,尤为时所脍炙,所乏者生动之色耳。近年则梁伯龙、张伯起俱吴人,所作盛行于世,若以中原音韵律之,俱门外汉也。近沈宁庵吏部后起,独恪守词家三尺,如庚、清、真、文、恒、欢、寒、山、先、天诸韵,最易互用者,斤斤力持,不少假借,可称度曲申韩。然词之堪入选者殊尠。梅禹金玉合记最为时所尚,然宾白尽用骈语,饾饤太繁。其曲半使故事及成语,正如设色骷髅,粉捏化生,欲博人宠爱难矣。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奈不谙曲谱,用韵多任意处,乃才情自足不朽也。年来俚儒之稍通音律者,伶人之稍晓文墨者,动辄编成一传,自谓得沈吏部九宫正音之秘。然悠谬粗浅,登场闻之,秽溢广座。亦传竒之一厄也。

沈宁庵自号词隠生。按北宋万侯雅言在徽宗朝直大晟府,亦自称词隠,岂偶合耶?抑慕而效之也?

丘文庄填词 

丘文庄淹博,本朝鲜俪。而行文拖沓,不为后学所式,至填词尤非当行。今五伦全备是其手笔,亦俚浅甚矣。初与王端毅同朝,王谓:讲学大儒不宜留心词曲,丘大恨之。因南太宰王■〈亻与〉为端毅作王大司马生传,称许太过,遂云:若有豪杰驳之,祸且不测。又端毅所刻疏稿,凡成化间留中之疏,俱书不报。丘又谓:王故彰先帝拒谏之失。御医刘文泰得丘语,因挟仇特疏,而王遂去位。所以报五伦之怨也。五伦记至今行人间,真所谓不幸而传矣。又闻丘少年作钟情丽集,以寄身之桑濮竒遇为时所薄,故又作五伦以掩之,未知果否。但丽集亦学究腐谭,无一俊语,即不掩亦可。

白练裙 

顷岁丁酉,冯开之年伯为南祭酒,东南名士云集金陵。时屠长卿年伯乆废,奉恩诏复冠带,亦作寓公。慕狭邪寇四儿名文华者,先以纒头往,至日具袍服,头踏呵殿而至。踞厅事,南面呼妪出拜,令寇姬傍侍行酒,更作才语相向。次日六院喧传,以为谈柄。有江右孝亷郑豹先名之文者,素以才自命。遂作一传竒,名曰白练裙,摹写屠憨状曲尽。时吴下王百榖亦在留都,其少时曾眷名妓马湘兰名守真者。马年已将耳顺,王则望七矣,两人尚讲衿裯之好。郑亦串入其中,备列丑态,一时为纸贵。次年李九我为南少宰署礼部,追肆刻本毁其板,然传播逺近无算矣。予后于都下遇郑君,誉其填词之妙。郑面发赤嘱予勿再告人。

昙花记 

今上十二年甲申,主事俞识轩显卿论劾礼部主事屠长卿隆,得旨两人俱革职为民。识轩,松江之上海人。为孝亷时适屠令松之青浦,以事干谒之,屠不听且加侮慢,俞心恨甚。至是具疏指屠淫纵,且云与西宁侯宋世恩夫人有私,并及屠帷簿,至云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又有翠馆侯门、青楼郎署诸媟语。上览之大怒,遂并斥之。屠自邑令内召甫年余,俞第后授官祗数月耳。睢眦之忿,两人俱败,终身不复振。人亦惜屠之才,然终不以登启事也。西宁夫人有才色,工音律。屠亦能新声,颇以自炫,毎剧场辄阑入羣优中作伎。夫人从帘箔见之,或劳以香茗,因以外传至于通家往还亦有之,何至如俞疏云云也。近年屠作昙花记,忽以木清泰为主,尝怪其无谓。一日遇屠于武林,命其家僮演此剧,挥策四顾,如辛幼安之歌,千古江山,自鸣得意。予于席间问冯开之祭酒云:屠年伯此记出何典故?冯笑曰:子不知耶?木字増一,葢成宋字;清字,与西为对;泰即宁之义也。屠晩年自恨往时孟浪,致累宋夫人被丑声,侯方向用亦因以坐废,此懴悔文也。时虞德园吏部在坐,亦闻之笑曰:故不如予所作昙花序云,此乃大雅目连传,免渉闺阁葛藤。语差得之。予应之曰:此乃着色西游记,何必诘其真伪。今冯年伯没矣,其言必有所本,恨不细叩之。 

猜你喜欢
  卷三百四十五·彭定求
  毛滂·唐圭璋
  卷四十三·阮阅
  卷之二·王羲之
  丁集第十三之下·钱谦益
  卷二·白居易
  卷九十六·徐世昌
  第七出 再晤仙源·丁耀亢
  王安石·朱自清
  卷二百十·佚名
  卷三十二·佚名
  御选宋诗卷五十八·康熙
  张祜诗鉴赏·佚名
  我写《唐诗百话》·施蜇存
  雍熈乐府卷十三·郭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五十五·彭定求

        卷455_1 【读老子】白居易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卷455_2 【读庄子】白居易   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   遂性逍遥虽一致,鸾凰终校胜蛇

  • ●例言·沈德潜

      康衢击壤,肇开声诗。上自陶唐,下暨秦代,韵语可采者,或取正史,或裁诸子,杂录古逸,冠于汉京,穷诗之源也。诗纪备详,兹择其尤雅者。  风骚即息,汉人代兴,五言为标准矣。就五言中,较然两体。苏李赠答、无名氏十九首,古诗体也。庐

  • 珠帘秀·隋树森

    珠帘秀,姓朱,排行第四,艺名珠帘秀。生卒年不详。是元代杂剧著名的女演员。在元大都(今北京)杂剧舞台上非常活跃,她“姿容姝丽”, 杂剧独步一时,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名公文土颇推重之,后辈称之为“

  • 歳时杂咏巻四十三 ·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正月正月三日归溪上有作简院内诸公杜 甫野外堂依竹篱邉水向城蚁浮仍腊味鸥泛已春声药许邻人劚书从稚子擎白头趋幕府深觉负平生正月三日闲行白居易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氷欲销【黄鹂坊名乌鹊河名】緑

  • 卷二十七·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二十七史内翰公奕【一首】公奕字季宏大名人系出石晋郑王肇父良臣宣和中擢第终于潞州观察副使季宏大定二十八年进士再中博学宏词科程文极典雅遂无继之者累迁著作郎翰林修撰同知集

  • 志第二 天象一之二·魏收

    太祖皇始二年六月庚戌,月掩太白,在端门外。占曰“国受兵”。九月,慕容贺驎率三万余人出寇新市。十月,太祖破之于义台坞,斩首九千余级。天兴元年十一月丁丑,月犯东上相。二年五月辛酉,月掩东上相八月壬辰,月犯牵牛。占曰“国有

  • 卷六·贾谊

    礼昔周文王使太公望傅太子发,太子嗜鲍鱼,而太公弗与,太公曰:“礼,鲍鱼不登于俎,岂有非礼而可以养太子哉?”寻常之室无奥剽之位,则父子不别;六尺之舆无左右之义,则君臣不明。寻常之室、六尺之舆,处无礼,即上下踳逆,父子悖乱,而况其大

  • 卷之一千四百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百五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八十五·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八十五乾隆二十五年二月丙子朔赐拔达克山霍罕额德格讷博洛尔齐里克等部落勅书奉天承运皇帝勅谕拔达克山素勒坦沙尔远处边陲诚心向化擒戮逆贼霍集占波罗泥都呈献尸首愿以全部为朕臣仆

  • 王安传·张廷玉

    王安,雄县人,最初隶属于冯保名下。万历二十二年(1594),陈矩向皇上推荐他,任命为皇长子伴读。当时郑贵妃图谋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多次派人收集皇长子的过失。王安善加调护,贵妃一无所得。“梃击”一事发生后,贵妃心中害怕。王

  • 卷二·张廷玉

    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二【辛平王五酉十一年】三年【齊僖十一年晉鄂四年衛桓十五年蔡宣三十年鄭莊二十四年曹桓三十七年陳桓二十五年?武三十一年宋穆九年秦文四十六年楚武二十一年】春王二月集說【孫氏復曰

  • 道行品法句经第二十八(二十有八章)·佚名

    道行品者,旨说大要度脱之道此为极妙。八直最上道,四谛为法迹。不淫行之尊,施灯必得眼。是道无复畏,见净乃度世。此能坏魔兵,力行灭邪苦。我已开正道,为大现异明。已闻当自行,行乃解邪缚。生死非常苦,能观见为慧。欲离一切苦,行

  • 从世界危机说到佛教救济·太虚

    ──二十年夏在华北居士林讲──我是研究佛学的人,对于世界上的政治和经济都无研究,可是今天所讲的题目内容,涉及世界上的政治和经济的地方很多。以研究佛学的人而来讲这些话,似乎是不合宜;但是、佛教是救世的,是依世间而建

  • 卷第九·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九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经藏 方等部第二之八 大方广师子吼经(四纸余) (南男北良)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 佛在日月宫中。与九十百千俱胝比丘,无量菩萨俱。遣胜

  • 俱舍论疏 第九卷·法宝

    俱舍论疏 第九卷沙门法宝撰分别世品第三之二论。当往何趣至形状如何。下第三有五颂义门分别中有就中。前一颂明中有所趣。及明形状。次两颂明天眼等见。及明通等。后两颂明中有入胎。此第一也颂前有两问。一问

  • 佛说小法灭尽经·佚名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泥洹。与诸比丘及诸尊菩萨无央数来诣佛所。稽首于地眷属围绕渴仰闻法。世尊寂然默无所说。光明不亮。贤者阿难长跪叉手白佛言。前后说法启光独显。今大众会明更不现。何故如

  • 台湾诗乘·连横

    近代诗话。6卷。连横著。初版本不详。1960年1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重新编印。卷首有苏镜潭《序》、作者《自序》、陈其采题诗。卷后附刊连横《台湾诗荟杂文钞》。该书著于民国初年。评介范围仅限于明末至民初台湾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