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游次公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游次公字子明,号西池,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乾道末,为范成大幕僚,多有唱和,有《倡酬诗卷》。又曾为安仁令。淳熙十四年(1187)以奉议郎通判汀州,仅二月而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谓其“诗词皆工”,并载其宫词《虞美人》云:“范石湖(成大)座上客有谈刘婕妤者,公与客约赋词,游次公先成,公不复作,众亦敛手。”

●卜算子

游次公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

草草怀柈话别离,风雨催人去。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

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

游次公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离别的词。上阕写一对有情人刚刚重逢却又要分离的情景,下片写离别时女方的愁苦和行人对女方的相告。朝思暮想的人在风雨中归来,使望眼欲穿的女子欣喜万分。实指望风雨之日,天留人住,哪里想到他竟然又要在这风雨中离去!女主人公还没有来得及为他接风洗尘,却要忙着为他饯行了。

这“草草杯柈”(“柈”同“盘”),匆匆小饮,竟然是“话别离”的饯行苦酒。刚刚得到的转眼间又要失去,怎能不使女主人公痛心?“泪眼不曾眼,眉黛愁还聚。”眉黛,指眉,因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李商隐《代赠》诗云:“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共得几多愁。”眼中泪就象室外雨一样,未曾停息;愁聚眉头就象天上的阴云一样,未曾散开。这里作者将人的外露的情感,同大自然界的风雨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生动形象。见到如此情景,行人欲留不能,欲行不忍,只能驻足深情地叮嘱道:“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这两句意蕴十分丰富。一层意思是:你要多多保重身体,避开楼头风雨。其实要说风雨,行人在旅途中遇到的风雨更多。但不完居者叮嘱行人风雨中要多加珍重,反而写行人叮嘱居者,这正如《红楼梦》中宝玉挨打之后,林黛玉去探伤时,黛玉还没有开口询问伤势,安慰对方,而受伤的宝玉反而心疼地说:“你又做什么来了?太阳才落,那地上还是怪热的,倘或又受了暑,怎么好呢?!……”这两者都是把笔锋直入人物心深处,用最平白浅湿的语言,表达了最深厚的情感。这是一种理解。这两句词还可以这样理解:日后思念我时,不要上楼,因为楼头多风雨,它会使你起今日我们风雨中重逢又风雨中离别的情景。在那种因风雨而引起的希望和失望的煎熬中,会使你更加痛苦的。

这首词有四处写到风雨,以风雨起,以风雨结,首尾呼应,结构井然所写的事。所抒的情都跟自然界中的风雨紧密地连在一起。

猜你喜欢
  舒大成·唐圭璋
  程节斋·唐圭璋
  第三十五章 庐山受枉·屠隆
  第七出 却婚·陆采
  第二十折 魂遇·李玉
  王元和·隋树森
  荆溪林下偶谈卷四·吴子良
  卷七·仇兆鳌
  卷四十八·陆游
  卷四百十四·曹学佺
  唐僧弘秀集原序·李龏
  卷五十八·陈邦彦
  卷二百七十八·陈廷敬
  卷八百四十九·佚名
  卷八百四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七十四·彭定求

        卷674_1 【感兴】郑谷   禾黍不阳艳,竞栽桃李春。翻令力耕者,半作卖花人。   卷674_2 【望湘亭】郑谷   湘水似伊水,湘人非故人。登临独无语,风柳自摇春。   卷674_3 【采桑】郑谷   晓陌携笼去,桑

  • 黄静淑·唐圭璋

      静淑,宋宫人。   望江南   君去也,晓出蓟门西。鲁酒千杯人不醉,臂鹰健卒马如飞。回首隔天涯。   云黯黯,万里雪霏霏。料得江南人到早,水边篱落忽横枝。清兴少人知。

  • 卷四·蔡正孙

    韦苏州朱文公云:“其诗无一字做作,直是自在。其气象近道,意常爱之。”又云:“苏州诗高于王维诸人,以其无声色臭味也。”徐师川云:“自李、杜以来,古人诗法尽废。惟苏州有六朝风致,最为流丽。”

  • 第五回 是慈悲露·蒲松龄

    诗曰:死后不忘手足恩,阴司暗暗路黄昏;观音瓶里杨枝水,一洒能还孝子魂。 上段是说张讷,他后娘着他山中打柴,他后窝兄弟,偷着去替他,被虎咬去,张讷几乎把头割下来,抬在家中,卧在床上。合家啕叫起来:他达是哭小的,还疼大的;他娘是哭小

  • 末帝纪上·薛居正

    末帝,讳瑱,初名友贞,及即位,改名锽,贞明中又改今讳。太祖第四子也。母曰元贞皇后张氏。以唐文德元年戊申岁九月十二日生于东京。帝美容仪,性沉厚寡言,雅好儒士。唐光化三年,授河南府参军。太祖受禅,封均王。时太祖初置天兴军,最

  • 卷四百七 元祐二年(丁卯,1087)·李焘

      起哲宗元祐二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十一月壬子,知鄆州、龍圖閣直學士滕元發知瀛州,知杭州、資政殿學士蒲宗孟知鄆州,朝散郎、監都進奏院王伯虎為校書郎。   癸丑,復行慶關。從中書侍郎呂大防奏請也。(編錄冊有此

  • ●卷中·郑文宝

      玄宗名璟,父烈祖,母曰“宋太后”。璟谦和明睿,奢俭得中,搜访贤良,训齐师旅,政无大小,咸必躬亲。又善晓音律,不至耽溺,知理体,洞明物理,盛德闻于邻国矣。在吴朝为太子谕德,后累居丞相。尝于庐山构书堂,有物外之意。烈

  • 卷二十四·凌雪

    列传三十七 武臣传 郑遵谦、郑彩、阮进、周鹤芝列传三十七武臣传郑遵谦、郑彩、阮进、周鹤芝郑遵谦,字履恭,会稽人。父之尹,山西按察司佥事。遵谦少喜任侠,轻财结客,不为绳墨之士所礼;与东阳许都为死友。名妓金氏一见喜曰:豪

  • 一八 直隶总督周元理奏已采办刊书梨板解京折·佚名

    一八 直隶总督周元理奏已采办刊书梨板解京折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三日直隶总督臣周元理谨奏,为奏明事。窃臣钦奉谕旨,勅令采办刊书梨板,先办三百块解送应用。等因。臣遵卽委员前赴出产梨木各属,会同该地方官平价选购,迅速

  • 卷十八·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十八宋 吕中 撰哲宗皇帝元佑 九年绍圣 五年元符 三年即帝位太皇太后同听政元丰八年三月上即位太皇太后同听政上甫十岁临朝庄严。废罢新法等事皆从中出元丰八年三月罢京逻卒罢开河役夫罢造

  • 卷四十八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范晔

    (杨终、李法、翟酉甫、应奉、应劭、霍谞、爰延、)◆杨终传,杨终字子山,蜀郡成都人。十三岁时,做郡小吏,太守认为其才很奇特,派他到京师学习,学《春秋》。显宗时,召他到兰台,拜为校书郎。建初元年(76),大旱,谷价昂贵,杨终认为广陵、

  • 李锡之·周诒春

    李锡之 字仲荣。年二十六岁。生于安徽合肥。本籍住址。安徽合肥县二郞庙巷李宅。已婚。初学于安徽高等学堂及京师大学堂。授拔贡。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麻省工业学校。习机器工程。民国四年。得学士学位。为留美

  • 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梁启超

    《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大哉言乎!野蠻時代所謂道德者,其旨趣甚簡單而常不相容;文明時代所謂道德者,其性質甚繁雜而各呈其用。而吾人所最當研究而受用者,則凡百之道德,皆有一种妙相,即自形

  • 四谛论 第四卷·佚名

    四谛论 第四卷婆薮跋摩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分别道谛品第六经说道谛。云何此言。何所因起。若道能灭渴爱。则不应说行至苦尽。若不尔者。是言相违。若俱灭集苦。云何经中不具足说。若道能尽苦。修道办人应无品苦

  • 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下本·法藏

    京兆府魏国西寺沙门释法藏撰自下第二重显所依因缘体相。于中有二。初略明缘起甚深。后所谓心性下。广显缘起差别之义。初中二。先标叹甚深。后何以下释深所以。依无明熏习所起识者 初中言无明熏习所起识者。牒上所说

  • 菩萨藏经·佚名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及七万二千菩萨。是时长老舍利弗承佛神力。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礼佛白佛言。世尊。云何善男子善女人忏悔灭罪。速

  •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十四·明佺

    (见定流行入藏录卷下)大唐天后敕佛授记寺沙门明佺等撰小乘修多罗藏二百七部(四百四十三卷)四十四帙单译经·阴持入经一部二卷·大安般守意经一部二卷(或一卷)·大安般经一卷·八大人觉经&mid

  • 唐朝名画录·朱景玄

    唐代朱景玄著。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绘画断代史。作者系吴郡人,生活于唐宪宗元和年至武宗会昌年间(806~846),曾官翰林学士,太子谕德。朱景玄以“寻其踪迹,不见者不录,见者必书”为原则写成本书。书中将绘画分为人物、禽兽、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