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96.六言诗

我国初民时代的诗歌都是四字一句,最早的如《尧民击壤歌》、《康衢谣》、《卿云歌》等谣谚,皆见于古书所引。《诗经》是周代诗的结集,全是四言诗了。大约到战国后期,南方的楚国人歌唱四言诗的时候,在句中或句尾加上一个和声“兮”,于是开始出现了五言句,例如:

吉日兮良辰(《楚辞·九歌》)

瑶席兮玉瑱(同上)

嫋嫋兮秋风(同上)

广开兮天门(同上)

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楚辞·九章》)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同上)

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楚辞·远游》)

经营四荒兮,周流六漠。(同上)

“兮”字的作用是一个音符,用以表示它上面那个字应当曼声吟唱。过些句子,形式上虽是五字句,但还不能说是五言诗句。到后来,这个“兮”字被换上一个有意义的实字,于是才成为五言诗句。例如汉李延年作歌云: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宁不知”是衬字,除掉它,就是句法整齐的五言诗。它代替了周代的四言诗,成为汉、魏、南北朝时代诗的主要句式。这首早期的五言诗,还看得出从“兮”字改用实字的痕迹。如果我们把它写成以下的句子,意义并不缺少:

北方兮佳人,绝世兮独立。

一顾兮倾城,再顾兮倾国。

倾城兮倾国,佳人兮难得。

由此可知,五言句既然比四言句多了一个字,它的思想内容也应该多一些。如果五言句可以删去一个字而无损于它的思想内容,这就是一个多馀的字。宋人说:一首五言律诗,一共四十个字。要如四十位贤人,缺不得一个。其实不但是五言诗,七言诗也何尝不是这样。每句之中,不能有不起作用的字。以一般的情况来讲,周秦的四言诗发展而为汉魏的五言诗,每一个诗句的内容都有所充实。从五言而至七言,也同样应使诗意随字数而增加。

周秦以前,汉族人的语言,纯用单音词。一词一义一音。《诗经》里的四言句,多数是以二字为一个音节,两个音节构成一句。诗歌句法的音节结构,用偶数,不用奇数。这种习惯,发展并表现在另一种新的文学形式——赋。但同时,人民的语言中,复音词日渐多起来,偶数的四言句往往不够表达一个概念。在音乐方面,以四言诗合乐,又觉得呆板。于是兴起了新的诗歌句式——五言。从此以后,诗句字数不从偶数发展,而从奇数发展。故五言诗变而为七言诗。

六言诗是四言诗向偶数发展的一支细流。它最初也起源于楚歌,在五言句中加一个衬字: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楚辞·九歌》)

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同上)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同上)

折疏麻以瑶华,将以遗兮离居。(同上)

每句六字,是偶数;但音节是每句三个,是奇数。例如第一例:“夫君”、“未来”,是两个音节。如果不用“兮”字,则单独一个“望”字,止有半个音节。添一个“兮”字,便凑合三个音节。第二例更为明显。“帝子”、“北渚”,两个音节。“降”字唱时用曼声,才成为一个音节。由此可以悟到,六言诗是五言诗的曼声改为实字。不过改曼声为实字之后,句子结构必须是整齐的三个音节(2+2+2),不能象楚辞句法的“望+夫君+兮+未来”。

六言诗是指六个都是实字的诗体。任昉的《文章缘起》说六言诗起于汉代的谷永。杨慎说:《文选》注中引董仲舒琴歌二句,亦六言。时代在谷永之前。谷永的六言诗,今已失传。董仲舒的琴歌非全章。现在可见的六言诗有孔融所作三首,今录其第一首:

汉家中葉道微,董卓作乱乘衰。

僣上虐下专威,万官惶怖莫违。

百姓惨惨心悲。

晋代的陆机有乐府诗《董逃行》,也是六言句。今抄录二章:

和风习习薄林,柔条布葉垂阴。

鸣鸠拂羽相寻,仓庚喈喈弄音。

感时悼逝伤心。

日月相追周旋,万里倏忽几年。

人皆冉冉西迁,盛时一往不还。

慷慨乖念凄然。

孔融所作三首,已佚失题目,内容都是写董卓弄权肆虐的政治情况。陆机所作五首,都是慨叹人生多故,盛衰无常。二诗形式一致,都是以五句成篇,这恐怕不是偶然相同,而是配合乐曲《董逃行》的节奏写作的。孔融所作,可能也是《董逃行》的歌辞。因为《董逃行》的内容正是写董卓之乱的。

陆机还有一首乐府诗《上留田行》,六言九句,亦可注意。六言诗用于乐府歌辞,为什么最后都以一个单句结束呢?

嵇康有六言诗十首,各有题目,很象是一组詠史诗。今抄录二首以见一斑:

惟上古尧舜

二人功德齐均,不以天下私亲。

高尚简朴慈顺,宁济四海蒸民。

东方朔至清

外以贪汙内真,秽身滑稽隐名。

不为世累所婴,所欲不足无营。

十首诗全是逐句用韵,仍是乐府诗的形式,因此我怀疑六言诗起源于魏晋乐府歌曲。当时诗体质朴,这些诗实在没有诗味。现在我们且看三百年以后梁、陈诗人陆琼的一首六言诗:

蒲萄四时芳醇,瑠璃千锺旧宾。

夜饮舞迟销烛,朝醒弦促催人。

春风秋月恒好,欢醉日月言新。

此诗题为《还台乐》,见《乐府诗集》,可知也是乐府歌辞。六言六句,又是一体。中间“夜饮朝醒”一联,极为精妙。韩愈诗“银烛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座添春”(《酒中留上襄阳李乡公》),大有皎然所谓“偷意”的嫌疑。

初唐时,李景伯、沈佺期、裴谈,各有一首《回波乐》词,都是六言四句。沈佺期词云:

回波尔时佺期,流向岭外生归。

身名已蒙齿录,袍笏未复牙绯。

回波乐是舞曲。唐中宗时,内廷宴会,命词臣作歌词。沈佺期才从岭南赦回,尚未恢复牙笏绯袍,故作此词,表示希望。“齿录”对“牙绯”,也是假借对,“录”是“绿”的谐音。

以上从汉魏以来直到初唐,六言诗作者虽不多,但也未尝绝迹,所以我说这是诗史中的一股细流。不过从所有这些作品看来,六言诗仅用于乐府曲辞,而不是文人抒情述志的的诗体。所以古本书籍中仅称“六言”,而不称为“六言诗”。

到盛唐时,王维写了七首六言诗,描写他在“辋川”庄园中的闲居生活。今选录四首:

辋川六言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山下孤烟远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是诗了。平仄粘缀,词性对偶整齐,可以称为六言绝句了。但是音调平板,不适合于吟哦,只能供朗诵用。“桃红复含宿雨”一首是著名的,但又见于皇甫冉诗集。

王维的诗友刘长卿也有五首六言诗,今选抄其二:

送陆澧归吴中

瓜步寒潮送客,杨花暮雨沾衣。

故山南望何处,秋水连天独归。

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清溪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瓜步寒潮”一首又见于李嘉祐诗集中。《全唐诗》中还有许多六言诗,互见于几个人的集中,最多的是中唐诗人。大约当时六言诗盛行,互相传抄传诵,以致混淆了作者。“清溪落日”一首共八句,首尾用散句,中间二联用对句。这样,六言诗发展为律诗了。

但是,窦弘馀的诗集中,有一篇《广谪仙怨》,也是六言八句。他在诗序中说:玄宗在安禄山乱时,逃难入蜀的路上,很后悔不听张九龄之言,以致国家不可收拾。因此谱了一支笛曲,名曰《谪仙怨》。以寄托他悼念贤臣之意。这个曲子在大历年中盛行于江南。刘长卿降官为睦州司马时,在一处宴席上听到这个曲子,就谱作曲词,但刘长卿并不知道这个笛子的来历和寓意,因而他补作一首,名曰《广谪仙怨》,意思是增广刘长卿词的内容。

根据窦弘馀所述的故事,后世词家就把刘长卿这首六言诗改题为《谪仙怨》,把八句分为上下片,每片四句,于是这首六言律诗一变而成为词了。不过,不要紧。韩翃有《送陈明府赴淮南》和《河上寄故人》二首,都是六言八句,无论如何,总该算是六言律诗了。

六言律诗作者甚少,绝句则愈作愈好,宋代诗人如康伯可、王安石、秦观、参寥子等,都有很好的六言诗。现在选录张继一首,以结束唐人六言绝句。

奉寄皇甫补阕

京口情人别久,扬州估客来疏。

潮至浔阳回去,相思无处通书。

六言诗从古代乐府歌曲中解放出来,成为不合乐的诗的形式,为时不久,又被唐代新流行的歌曲吸收进去。与刘长卿、窦弘馀同时的韦应物有一首《三台》、一首《古调笑》,都是六言句的曲词。

三台

冰泮寒塘水绿,雨馀百草皆生。

朝来衡门无事,晚下高斋有情。

古调笑

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

愁人起望相思,塞北江南别离。

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

王建有《宫中三台词》二首、《江南三台词》四首。《三台》是当时新行的小曲,故后世称为《三台令》,认为是一个词调名。今选录《江南三台词》二首:

扬州桥边小妇,长干城里商人。

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

青草湖边草色,飞猿岭上猿声。

万里三湘客到,有风有雨人行。

王建也有《调笑》一首,即韦应物的《古调笑》,大约这是一个古代传下来的曲子,故韦应物加“古”字。后世称《调笑令》。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絃。

絃管,絃管,春草昭阳路断。

戴叔伦有一首《转应曲》,就是《调笑》: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茄一声愁绝。

这是一首边塞词,在唐诗中亦为仅见之作。韦、王、戴三家所作,句式,韵法都相同,已成定格,故后世划入词调,名《调笑令》,或《转应曲》,但南唐词人冯延巳有三首《三台令》,却就是《调笑令》。由此可知,《转应曲》或《调笑令》,就是《三台》的变体。以六言四句为本体,加了四个二言短句。今选抄冯延巳一首:

南浦,南浦,翠鬟离人何处。

当时携手高楼,依旧楼前水流。

流水,流水,中有伤心双泪。

六言句不但用入了唐五代的曲子词,也用入了北曲小令。请读一支元人张小山的《晚步》,调名《天净沙》:

吟诗人老天涯,闭门春在谁家。

破帽深衣瘦马,

晚来堪画:小桥风雪梅花。

以上叙述了六言诗的起源与流变。另外,还有一首顾况的《渔父引》,六言三句,尤其是中唐六言诗的新体。但此诗不见于顾况诗集,而见于宋人记录。黄山谷、徐师川都很爱此诗,全文借用来作为《浣溪纱》的上片。因为无法证明此诗确是顾况所作,更无从知道这三句是否全篇,题目是否原有,故只能作为附录,以备参考。

渔父引

新妇矶边月明,

女儿浦口潮平;

沙头鹭宿鱼惊。

一九八五年五月二十九日

猜你喜欢
  卷八百二十·彭定求
  李邴·唐圭璋
  第二十七出 闻耗·李渔
  第二折·佚名
  ●目录·钟嗣成
  卷一·杜文澜
  才调集卷五·韦縠
  诗(三首)·林徽因
  卷四十四·查慎行
  卷四百四十五·曹学佺
  龟谿集钞·吴之振
  玉山名胜集巻四·顾瑛
  卷五百八·佚名
  卷三十三·徐倬
  雍熈乐府卷之十四·郭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七出 闺和·李渔

    〖画堂春〗(生上)金风到处冷飕飕,洞房偏喜春留。去春此日正悲秋,独倚书楼。欲托云中青鸟,传言天上仙俦:温柔乡里近封侯,不羡瀛洲。小生自从娶了笺云小姐,并头联句,交颈论文,虽是夫妻,却同社友。风流之愿已饱,陇蜀之望不奢。就是功

  • 卷一百十·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十    明 冯惟讷 撰 陈第三 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摛之子初为梁晋安王参军累迁至散骑常侍仕陈历侍中安右将军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南徐州大中正建昌县开国侯气局深远清简寡欲为一代文宗】

  • 卷十四·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十四钱塘 王琦 撰古近体诗共二十六首庐山謡寄卢侍御虚舟【太平寰宇记庐山在江州南高三千三百六十丈周回二百五十里其山九叠川亦九派郡国志云庐山叠嶂九层崇岩万仭山海经所谓三天子鄣亦曰天

  • 卷九十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九十二湘水类五言古湘江舟中        【明】薛 瑄湛湛湘水緑夹岸丛篁多挽舟逆水上南风起微波嘉此晴宵景逍遥翫江沱沙渚旷缅邈云岫纷嵯峨逺目为舒畅客意将如何濯缨吾所爱聊为

  • 第九十回 惩淫恶阖家骈戮 受招抚渠帅立功·蔡东藩

      却说怀宗嗣位以后,当有人弹劾魏、崔两人。崔呈秀已经罢官,那魏忠贤亦被廷臣纠弹。工部主事陆澄源,首先奏劾,次即主事钱元悫,又次为员外史躬盛,还有嘉兴贡生钱嘉征,更劾忠贤十大罪:一并帝;二蔑后;三弄兵;四无二祖列宗;五剋削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七十六·佚名

    嘉靖六年五月丁丑朔日有食之○庚辰兵部右侍郎王珝卒诏给祭葬如例○巡抚宣府右副都御史周金引疾乞休不允○升兵科左给事中刘祺为户科都给事中户科右给事中郑一鹏吏科兵科右给事中孟奇户科俱左给事中工科给事中傅良弼吏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宗室传十四·纪昀

    宗室传金 【二】○金二始祖子德帝子安帝诸子献祖诸子昭祖诸子景祖诸子△始祖子始祖二子明懿皇后生德帝名乌噜季名干鲁皆福寿之语也以六十后生子异之故皆以嘉名命之△德帝子博啰德帝二子思皇后生安帝季曰博啰博啰 博啰

  • 卷十三·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十三雍正元年十二月戊申议叙军前効力防古人等功封厄鲁特多罗贝勒额驸阿宝为多罗郡王台吉沙毕多尔济为固山贝子喀喇沁一等塔布囊噶尔玛色楞札萨

  • 耶律铎轸传·脱脱

    耶律铎轸,字敌辇,积庆宫人。出仕于统和年间。生性散漫随便,不拘小节,人们初时因此而指责他。后来进犯宋境,铎轸分管病弱士卒随征。待到交战时,他身披红色绢帛,穿戴铠甲和头盔以自我炫示,飞马冲入敌人阵营,杀死了很多人。太后望

  • 卷首·纪昀

    上谕乾隆四十五年九月十七日奉上谕国初设官分职不殊周官法制及定鼎中原防稽前代不繁不简最为详备其间因革损益名异实同稽古唐虞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奋庸熙载亮采恵畴周则监于二代立三公三孤秦汉以后为丞

  • 凡例·佚名

    凡例一会典之作一遵勅旨以本朝官职制度为纲事物名数仪文等级为目凡有籍册可据者先後具载其因革损益间与见行不同者亦存其旧【如五军都督府断事官之类】一本朝旧籍惟诸司职掌见今各衙门遵照行事故会典本职掌而作凡旧文

  • 卷六·程川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六钱塘程川撰易六统论邵易康节易数出于希夷他在静中推见得天地万物之理如此又与他数合所以自乐今道藏中有此卦数【谓魏伯阳参同契魏东汉人】【廖德明録

  • 尚书埤传凡例·朱鹤龄

    经文不全解故不全载昔赵子常【汸】说春秋有杜氏补注一书专取杜注之阙略舛譌者订正之予此书实仿其体学者先读蔡传然后参观此书斯本末毕见矣汉唐二孔氏去古未逺名物度数之学多得其真蔡氏训释义理诚迥出注疏之上然稽古却

  • 卷二 宋·宝唱

    ○景福寺慧果尼传第一慧果,本姓潘,淮南人也。常行苦节,不衣绵纩,笃好毗尼,戒行清白,道俗钦羡风誉远闻。宋青州刺史北地传弘仁,雅相叹贵,厚加赈给。以永初三年(昙宗云元嘉七年,寺主弘安尼以起寺借券书见示,是永初三年),割宅东面,为立

  • 敬告亚洲佛教徒·太虚

    ──十四年夏作──一 绪言今因日本之佛教同袍,开设东亚佛教大会,萃亚洲各地之佛教领袖于一堂,敦厚东亚佛教徒之交谊,以协同研究及宣传佛教教义,发达佛教主义之社会事业与教化事业,增高人类文化,促进世界之和平,洵盛举也!予尝

  • 坐禅三昧法门经卷上·佚名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导师说难遇  闻者喜亦难  大人所乐听  小人所恶闻  众生可愍伤  坠老死崄路  野人恩爱奴  处畏痴不惧  世界若大小  法无有常者  一切不久留  暂现如电光  是身属

  • 犬窝谜话·吴克岐

    五卷,辑录了其所作灯谜之精萃。除吴氏自制谜作外,在第一卷中还介绍了薛凤昌的《邃汉斋谜话》、周效璘的《慧观室谜话》、张起南的《橐园春灯话》、孔剑秋的《心向往斋谜话》、《两般秋雨盦随笔》、陈应禧的《正心书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