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三

正德十三年六月己巳朔云南大理府及赵州邓州浪穹县蒙化府同时地震

○庚午都督佥事李祥卒祥狭西延安卫人由百户以边功累升都指挥使弘治庚申充延绥游击将军提兵策应大同壬戌充副总兵分守凉州甲子进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佩征西将军印镇守宁夏正德戊辰以疾乞谢事至是卒其子斌乞祭葬诏如例于之祥少负材武出入兵间余四十年自戎卫陟督府多所宣力

○辛未遣内官祭中霤之神

○教坊司奉銮臧贤以疾乞闲礼部为覆奏得旨令仍旧供职前此伶官无养病例亦无礼部为覆者及诏旨批答乃与贵臣同辞中外异之贤始以俳优得幸于豹房赏赉钜万赐以飞鱼服起甲第僣拟王侯仕路侥幸者或因其关节以进声势赫然尝奉命祠泰山碧霞元君过州县倨坐舆前呵用礼部牌官吏迎候皆望尘拜至济南三司出城郊劳之不知为伶官也后以交通宸濠朱宁畏贤发其同恶之实下狱拟远戍又遣人至湾中杀之籍其家娶良人子女近百人珍宝无数云

○壬申以服阕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缜提督抚治郧阳等处地方

○升光禄寺少卿陆淞为南京鸿胪寺卿

○升广西按察司副使傅习为贵州布政司右参政

○升刑部贵州司员外郎孙孟举为河南按察司佥事

○南京户部右侍郎蒋昇引疾乞休诏不允并乞次男补荫许之

○湖广盐商船例赴武昌府挂号纳银贮库以资军饷至是镇守太监杜甫以修公署援前镇守王润赵荣例奏借且为进贡费下户部议事在有司则取于商者不敢为暴用于官者不敢行私官民两便怨詈不兴若移于镇守非惟无补经费抑且有害盐商不可许诏仍以借甫令从轻徵收待二三年后以闻盖明知其为害而莫之能禁也

○命永州卫都指挥佥事吴溥充左参将分守浔梧等处地方

○命署都指挥佥事张彪守备思恩府地方

○命榆林指挥同知赵瑛守备固原地方以都指挥体统行事

○癸酉山东章丘县大风雨水溢坏居民四千家人畜死者无筭

○太监秦文传旨绥德卫副千户魏钦更姓朱调升锦衣卫正千户舍人张鉴张平安张海张钺张紏张总张来勤张来定张来顺张来训张来春张来进张和俱授锦衣卫小旗食粮

○甲戌遣清平伯吴杰礼部左侍郎王王□赞武安侯郑纲吏部左侍郎王鸿儒长宁伯周塘宁阳侯陈继祖隆平伯张玮宣城伯卫錞武平伯陈熹怀宁侯孙瑛泰宁侯陈儒建平伯高霳东宁伯焦洵大理寺左寺丞李铎为正使鸿胪寺左寺丞张文澍卢永春翰林院编修严嵩检讨吴惠兵部郎中陈簧员外郎东鲁吏科给事中刘济礼科都给事中朱鸣阳尚宝司丞刘鈗中书舍人李兆延吴瑶行人司行人余廷王□赞詹轼为副使封沈庄王世子诠钲为沈王妃宋氏为沈王妃稷山王长子勋氵□兵为稷山王益王庶第四子厚火□巽为玉山王肃王庶第三子真瀞为铅山王徽王庶长子厚爝为安邑王昌化王长子聪浕为昌化王夫人古氏为昌化王妃内江王长孙宾沚为内江王夫人崔氏为内江王妃沈丘王庶长子安涪为沈丘王河东王嫡第二孙知炯为河东王新化王长子知为新化王靖江端懿王长子经扶为靖江王兵马指挥卢志通女为旌德王妃典善徐昊女为赵世子妃兵马指挥赵时女为陇西王妃知事赵文女为宁远王妃审理正袁政女为应城王妃监生周塘女为长泰王妃兵马指挥杨相女为富顺王妃兵马指挥张文女为河东王妃

○改南京国子监祭酒贾永为国子监祭酒

○升山东巡抚右副都御史黄王□赞为南京户部右侍郎

○虏入四海冶堡等处杀夜不收二人虏一人把总指挥韩辅等以失于瞭望逮问参将张曰□永守备董昇夺俸两月太监王隆刘宝姑宥之死者恤如例

○降湖广九溪卫带俸都指挥佥事陈清为指挥同知坐多占军役也

○升赏辽阳清河等堡地方获功阵亡被伤官旗军舍刘钺等三百八十六人有差

○初四川崇庆州民甘志因修城之役与其党曾时韬等五千余人作乱屯清溪口知州刘永成令人谕之不从寻率众薄城永成自出劳军乃退会贼范藻等为官军所败志等闻之惧各散归复都御史彭泽既擒灭诸贼因慰安诸解散者令有司毋得追捕必不悛乃讨之志等虽不复动而凶横不逞托名为州捕贼实与其党武断于州争讼者多投之劫掠妇女杀人取财前后不可计往往执人生埋之诉于官者輙不竟其事至是复诉于御史卢雍檄佥事张思齐密令袭执志等而慰谕其余党狱上志等皆处决

○乙亥礼部上 孝贞太皇太后梓宫发引至祔庙仪注六月初九日太常寺奏斋戒是日遣驸马都尉一人护丧并领在途诸祭祀其把总内官及入皇堂内官内使匠作人等各奉敕行事禁屠宰至葬毕日止禁音乐至祔庙日止各衙门俱预定送葬官员初十日十一日百官及命妇俱衰服晨诣清宁门外哭临自是至 神主还京俱免朝初十日遣官以葬期告 天地 宗庙 社稷 上衰服告 几筵内侍陈酒馔如常仪内导引官导 上诣拜位赞四拜奠帛献酒读祝再四拜举哀哀止焚帛祝礼毕十一日遣内官祭告各门并桥及诸神庙是日晚 上衰服告辞 几筵内侍陈牲醴如常仪内导官导 上诣拜位行礼如前仪毕次 宪庙皇妃祭次 慈寿皇太后祭次 皇后及宫眷祭次淳安大长公主祭次仁和大长公主并王妃祭次内官内使祭俱如前仪十二日 梓宫发引先一日司礼监礼部锦衣卫官及诸执事设大昇轝于午门外列丧仪于午门外至大明门外内使官陈酒馔拜位如常仪内导引官导 上衰服诣拜位行启奠礼如前仪复导 上于 几筵殿内稍东西向立执事者升彻去帏幕等物拂拭 梓宫内侍彻启殿奠内执事官设龙輴于 几筵殿下设真亭神帛舆谥册宝舆于丹陛上内使陈酒馔拜位如常仪内导引官导 上衰服诣拜位行祖奠礼如常仪毕复导 上诣殿上 梓宫前稍东西向立内侍奏请灵驾进发内使先捧谥丹舆内神帛箱置于后次真亭安置讫内使奉铭旌由中门出执事官升奉起 梓宫内执事翣分左右障护 梓宫降殿内侍奏请 梓宫升龙輴执事官奉登讫以彩色帷幕饰 梓宫遂启行执翣者仍分列左右内使擎伞扇侍卫如前仪仪杖居前谥册宝舆神帛舆真亭铭旌以次先行内导引官导 上由殿左门出及宫眷皆哭后随宫眷哭于帷中 梓宫至午门内内侍奏请 梓宫升大昇轝执事者安奉讫宫眷立于 梓宫之右内执事陈牲体拜位如常仪执事官各随地之所宜立内导引官导 上诣拜位行遣奠礼如前仪毕内侍奏请灵驾进发司礼监官率仪卫谥册宝舆等前行 上哭尽哀内侍奏请还宫并宫眷俱还 梓宫由午门中门出丧仪等以次前行太常寺先设香烛执事官先设褥位于 太庙香案前 梓宫至端门外少驻导引官导 上浅淡色服诣神帛舆前跪礼官跪于 上之左奏请 孝贞太皇太后朝 祖礼官兴 上俯伏兴诣舆捧神帛由庙街左门入至褥位跪置神帛于褥位兴仍立于神帛后礼官赞跪 上跪礼官跪于 上之左奏 孝贞太皇太后谒辞礼官兴赞俯伏兴 上俯伏兴行五拜三叩头礼赞礼毕 上跪捧神帛兴仍由庙街左门出神帛安奉于舆礼官跪奏请灵驾进发 上仍衰服随行 梓宫由承天门大明门中出 上还女乐导至清河止百官俱衰服步送至德胜门土城外祭毕而还其执事及分送官骑送至陵事毕而还沿途市巷军民人等遇 梓宫至皆跪俯伏举哀大昇轝每程俱宿频于席殿内仪杖等物贮席房内 梓宫至顺天府前皇亲命妇及文官四品以上武官三官以上命妇祭至土城外公侯伯及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官员耆老人等祭至清河法王国师禅师僧道官祭至沙河皇亲及驸马都尉祭 梓宫至陵执事官先陈龙輴于献殿门外候大昇轝至礼官奏请灵驾降轝升龙輴诣献殿执事官奉 梓宫升龙輴由中门入护丧官由左门入诣献殿上安奉讫谥册宝舆等仍陈于前行安神礼执事官陈酒馔如常仪设护丧官拜位于梓宫前内侍引护丧官诣拜位赞四拜兴赞跪奠帛献酒读祝毕再四拜举哀止焚帛祝礼毕是日遣官祭告 后土并 天寿山及 长陵 献陵 景陵裕陵 茂陵 泰陵十六日将掩玄宫时行迁奠礼如前仪毕内侍复引护丧官诣 梓宫前跪内侍奏请灵驾赴 玄宫护丧官俯伏兴执事官升奉迁 梓宫进 皇堂安奉讫内侍官奉谥册宝置于前陈列冥器等物仍于献殿上设灵座俟奉安 神主遂行赠礼内执事官陈酒馔于 皇堂门外奉玉币案置香案前内侍引护丧官诣拜位赞四拜兴赞跪奠酒赞请进赠执事官捧玉币跪进于护丧官之右护丧官受玉币献毕以授内执事奉入 皇堂安置讫赞俯伏兴再四拜举哀哀止赞赠事毕内侍出遂掩 玄宫行享礼执事官陈牲醴于 玄宫前如常仪内侍引护丧官诣拜位赞四拜赞跪奠帛献酒读祝俯伏兴再四拜举哀哀止焚帛祝百官俱于陵下鸿胪寺官传赞行礼同遂题 神主内侍设香案于 玄宫门外陈酒馔如常仪设题主案于香案前西向设护丧官拜位于前北向内侍盥手出主于案上题主官盥手西向题主毕内侍奉主置于座藏帛于箱中置其后内侍奏请 孝贞太皇太后神灵上神主行礼如前仪毕内侍启匮复主奏请 神主降座升舆内侍奉 神主升灵舆至献殿上内侍奏请 神主降舆升座奉 神主即座讫行安神礼如前仪是日别遣官以掩 玄宫毕祭谢 后土并 天寿山之神及遣官以葬毕告 诸陵遂行初虞礼执事官陈酒馔于 神主前设护丧官拜位于香案前内侍引护丧官就拜位赞四拜兴初献奠帛献酒读祝毕内侍官奉神帛箱埋于殿前屏处洁地焚丧仪于野回至行殿再虞遂奏请 神主降座升舆还京仪仗侍卫如仪护丧官后随在途仍朝夕奠十八日三虞四虞十九日五虞二十日六丧俱在途二十一日七虞是日 神主至城外幄次百官衰服出城奉迎行五拜三叩头礼毕俟 神主进行百官后从至午门外仪卫等退护丧官亦退内导引官导 上衰服迎于午门外 神主至 上举哀步行前导至清宁门外 宪庙皇妃 慈寿皇太后 皇后皇妃宫眷等俱迎于宫门内举哀以次后随至 几筵殿内 皇太后以下序立于殿西稍北东向 上立于殿东稍南西向内侍官奏请 神主降舆升座 上奉安于灵座行安神礼内执事官陈牲醴如仪内导引官导 上诣拜位四拜献酒读祝再四拜举哀哀止文武百官于清宁门外随班行礼毕 皇太后以下入拜位举哀行谒见四拜礼至夕奠时八虞二十二日九虞俱 上亲行礼是日 上素翼善冠素服腰绖御西角门百官黑冠带浅淡色服行奉慰礼二十三日 上仍衰服行卒哭礼如前仪毕始释服还宫自是罢朝夕奠二十四日行祔庙礼先一日遣官以期告庙至日太常寺官设牲醴乐设而不作设 孝贞太皇太后御座于 太庙锦衣卫设仪卫于午门外内执事官设酒馔于 几筵设 孝贞太皇太后衣冠于几筵前进 神主辇于殿前设衣冠舆于丹陛 上衰服行四拜礼举哀哀止内侍官奏请神主升辇诣庙 上捧主由殿中门出安于辇内执事官捧衣冠置于舆辇至清宁门外 上易祭服升辂后随至庙南门降辂太常寺官导 上跪于辇前奏请 神主降辇诣庙祔享赞 上俯伏兴搢圭诣辇捧主由左门入内侍官捧衣冠随入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 神主至陛赞 孝贞太皇太后谒庙内侍官捧衣冠立座下引赞赞 上捧主置褥位诣神位前至一庙立于后出圭行四拜礼诣各庙神位行礼俱同太常寺官先设案于 孝宗皇帝座下置衣冠于案上 孝贞太皇太后谒庙毕 上搢圭捧主北面立太常寺官唱赐座内侍官复捧 孝贞太皇太后衣冠安座内 上捧主安衣冠前仍出圭立于侧内侍于 孝贞太皇太后神主前设褥位太常寺官唱请 孝宗皇帝朝见内侍捧 孝宗皇帝衣冠置褥位 上立位后行四拜礼内侍官复捧 孝宗皇帝衣冠安于座上仍诣拜位行祭礼如时享仪陪祭官随班行礼毕太常寺官奏请 神主还几筵上榗圭捧主由庙左门出太常寺官捧各庙衣冠置原所 孝贞太皇太后衣冠以次置于庙 神主出至庙门外安捧辇内 上升辂随辇至清宁门外降辂复衰服随至 几筵殿前内侍官奏 孝贞太皇太后降辇升座 上捧主升座行安神礼如前仪毕释服还宫二十五日 上黑翼善冠浅淡色服黑犀带御奉天门百官行奉慰礼从之既而 上亲诣 山陵有不尽如仪者

○升广西布政司右参议刘潮为本按察司副使

○六科给事中朱鸣阳十三道御史袁宗儒言去年 大驾出关灾异迭见滁州牛产八足淮安九龙并见江西黑气暝斗四川白虹缠日亦已甚矣近又大风拔 孝陵松柏雷火毁 献陵明楼原上天仁爱之意岂以地震星变等灾不足以示警戒故出非常灾于至近以悟 皇上乎应天之实惟在 圣心一转移之间请自今以始躬亲政事日御经筵 两宫之定省不疏 宗社之祭祀不缺冗官必汰冗食必省皇店必革边兵必遣庶可以谢天变矣时户科给事中席彖亦有言俱不报

○丙子给故镇国将军钟钶妾韩氏李氏袁氏钟锽妾杨氏樊氏李氏辅国将军奇泍妾高氏餋赡米岁各三十石云丘王府辅国将军奇湫夫人郝氏妾关氏李氏养赡米岁共五十石

○丁丑分守山海关等处太监王秩乞掌本关关防并免受镇巡官节制兵部覆议不可诏令秩管锁钥主事勿设凡有事与镇巡等官计议而行仍易敕授之

○戊寅以 孝贞太皇太后梓宫将赴葬 山陵遣驸马都尉蔡震护丧赐之敕曰今奉 孝贞太皇太后梓宫安厝 茂陵尔为国戚礼仪护丧凡山陵道途祭奠及一应丧事皆以属尔必钦必慎用副朕意故谕

○遣定国公徐光祚以葬期告 天地驸马都尉游泰告 宗庙新宁伯谭祐告 社稷 上衰服告 几筵

○文武百官及命妇晨诣清宁门外哭临如仪

○己卯遣左都督朱宁总督官军防护赐之敕曰今奉 孝贞太皇太后梓宫安厝山陵特命尔同东厂太监张锐严督各该官校在于前途往回巡视除防护官军并执役内外人员随行供事外一应闲杂人等不许逼近中路混乱行走冲突亵慢其内外大小官员人等亦要遵守法度不许纵容人马躧踏田苗作践道路如有不遵号令及假以做饭等项名色擅入人家搅扰偷盗物件抢夺柴草争竞喧闹或奸懒逃躲不守职役耽误事务并饮酒撒泼生事害人等项俱要密行缉访有违犯者轻则听尔等量情责罚重则奏闻区处尔其慎之慎之故谕

○遣太监张锐总督巡视赐敕如宁

○百官及命妇复诣清宁门外哭临

○是日晚 上衰服诣 几筵行告辞礼

○涿州至芦沟桥群盗出没兵部以提督捕盗将官请发团营兵二千人以太监张忠都督朱泰充总兵官侍郎王宪兼左佥都御史俱提督军务都督同知桂勇贾鉴充左右参将俱捕盗仍令侍郎侯观兼左佥都御史督理军饷各巡按御史随军纪功泰奏乞参随百人勇鉴各八十人俱许之

○锦衣卫都指挥使廖鹏为故南京司礼监太监廖堂乞给南京锦衣卫军校三十人守祠宇并以次子锦衣都指挥佥事锐及副千户全德改南京锦衣卫家人廖洪等八人充锦衣校尉俱奉祀墓田请降护敕内批皆许之

○庚辰 孝贞太皇太后梓宫发引先期结平台与顺天府交衢相值 上晨出北安门迎 皇太后及皇后御平台侯殡复入至清宁宫率番僧梵咒乃发引遂亲奉 梓宫朝 祖百官衰经徒步送至德胜门外其送葬官骑送沿途皇亲群臣命妇各祭如仪祭时 上戎服驰马过顾侍郎马逸为逻卒所获牵至 上前遂乘之是夜宿清河

○辛巳太监赖义传旨锦衣卫指挥佥事刘熙升指挥同知南镇抚司同廖鹏管事

○癸未 梓宫至 山陵献殿行安神礼遣工部尚书李鐩祭告 后土并 天寿山之神遣驸马都尉崔元林岳马诚分告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 泰陵 上忽驰马至山下陪祭官皆惊散 上饮于帐殿遂宿焉

○甲申梓宫葬 茂陵行迁奠及赠礼遂题 神主遣工部尚书李鐩祭谢 后土并 天寿山驸马都尉崔元林岳马诚以葬毕告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 泰陵是日行初虞礼

○乙酉 上奉 神主还京是日行再虞礼

○丙戌行三虞四虞礼

○丁亥行五虞礼

○戊子行六虞礼

○己丑行七虞礼是日 神主至京百官奉迎于德胜门外 神主至几筵 上行安神礼俱如仪遂行八虞礼

○庚寅 上行九虞礼

○降清平卫都指挥佥事邵鉴为指挥使坐贼入境杀掠匿不报也

○辛卯以 孝贞太皇太后祔享遣驸马都尉崔元告 太庙

○壬辰祔 孝贞太皇太后神主于 太庙 上入庙门雷雹风雨大作烛尽灭

○癸巳大学士杨廷和乞休云人君使臣不强其力之所不能人臣事君惟审其力之所能尽臣叨冒宠荣四十一年随侍 陛下春宫至今二十二年矣德薄享厚福过灾生百病交攻日甚一日炎暑长天困卧床褥奄奄待尽以日为年数月之间凡五上沉痼之状前已备陈见今痰气喘息起坐艰难遍体皆疼虚汗不止盖枯朽无发生之望衰颓无再壮之期惟图暂息于林泉庶或少延于残喘况不退一日则受一日之禄抱病一日则旷一日之官无功而受禄神理之所不容受任而旷官物议之所不免 陛下既用之于少必将优恤其老既宠之于始必将保全其终万一强而留之决未能出徒使久注门籍而号称朝官长卧私家而冒支官廪忧郁日积灾眚日增或至舆尸而还岂不颠沛道路臣之庸遇不知量力自处以至于斯固不足恤窃恐 陛下知人之哲保全之恩两有所负也情苦辞迫不知所云伏望 天光下照大德好生体臣控诉之至情验臣衰病之实迹特垂矜悯早放生还则臣之一身自首至踵毛发齿骨皆 皇上之赐也诏曰卿之名德简在朕心正宜以身体国用副倚毗岂可因疾累求退宜更加调理俟愈即出供职

○甲午 孝庄睿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驸马都尉马诚祭 裕陵

○十三道御史成英等言顷者 孝贞太皇太后神主祔庙文武百执事大昕而入伺至昏暮 陛下捧 神主至庙门风雨雷雹暴作灯火尽灭咫尺莫辨一时人心无不惊惧天时人事相为倚伏未有无感而至者况庙祭之时比之寻常灾变不同若以为数有适然不几于天变不足畏之说乎伏愿恐惧修省易灾致祥不报

○太监魏彬传旨调镇守密云太监张信于蓟州以太监邢安镇守密云复以参将李清充副总兵

○乙未升顺天府府丞张润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整饬蓟州边备兼巡抚顺天府等处地方

○升南京光禄寺卿伍符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等处地方

○丙申 孝穆皇太后忌辰 奉慈殿行祭礼遣驸马都尉马诚祭 茂陵

○丁酉大学士杨廷和复乞休致 上温旨勉慰谓朝廷倚任旧臣共图治理卿岂可偶因微疾固求休致宜勉遵前旨更加调理亟起供职再不必辞

猜你喜欢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八·佚名
  卷八·陈均
  ●瀋館錄卷一·佚名
  第八二红禀光绪十六年正月廿九日一一二一五-一·佚名
  通志卷一百六十九·郑樵
  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三·佚名
  志卷第二十 高丽史六十六·郑麟趾
  宇文福传·魏收
  王恺传·张廷玉
  卷二百六十八·杨士奇
  卷一百七十二·杨士奇
  秘书志卷第七·王士点
  卷一百六·雍正
  卷一百三十一·赵汝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七回 赵兰英扬鞭登大路·佚名

    诗曰:女子贞烈出本心沽名钓誉非其伦千里寻兄救夫人惹得世人说到今闲言少敍,书接前词:话说兰英说:“爱姐不要啼哭,你要怕我上京不回,将我这头面首饰,交你收放。”爱姐听说,把首饰接过说道:“婶婶到京见了我爹爹,务要早些回来。”

  • 第三折·马致远

    (范仲淹上,云)老夫范学士。自从将兄弟张镐加为吉阳县令,至今音信皆无。老夫今奉圣人的命,差老夫饶州公干。收拾行装,便索往饶州走一遭去来。(下)(外扮长老上,词云)涧水煎茶烧竹枝,袈裟零落任风吹。看经只在明窗下,花开花落总

  • 第二十六出 割股(越调鱼模韵)·丁耀亢

    【水底鱼】(丑冠带上)管押囚徒,月钱不可无。穷冤绝户,教他一命殂。自家乃刑部一个狱官。今有提牢主事李老爷宿监,在此伺候。【前腔】(净冠带上)纱帽垂胡,俨然一丈夫。轻薄趋附,扮出小人图。下官刑部主事李思荣,江

  • 甲乙集卷第九·罗隐

    馀 杭罗隠昭谏诗送顾云下第行行杯酒莫辞频怨叹劳歌两未伸汉帝后宫犹识字楚王前殿更无人年深旅舎衣裳弊潮打村田活计贫百歳都来多几日不堪相别又伤春村桥村桥酒斾月明楼偶逐渔舟系叶舟莫学鲁人疑海鸟须知庄叟恶牺牛心

  • 卷之二百九十六·佚名

      康熙六十一年壬寅。春。正月。丁亥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宫。拜神毕御殿王以下、文武各官外藩王及使臣等上表朝贺停止筵宴。  ○朝鲜国王李昀、遣陪臣李健命等、表贺冬至、元旦、万寿节。及进□山戊不□贡礼物。

  • 第三卷 徭役·缪荃孙

    周周小司徒之职,均土地以稽其人民,而周知其数: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凡起徒役,毋过家一人。以其余为羡,唯田与追胥竭作。 《周礼》乡大夫以岁时登其夫家之众

  • 卷十二·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十二雍正元年秋八月甲子叙平藏功兵部分别议叙陜西四川云南官兵平定西藏功奏入得防平定西藏乃自古未至之絶域所以皇考曾有从优议叙之防况皇考当春秋髙迈备兵于极边宣扬威略峻徳鸿功允

  • 杨伯雄传·脱脱

    杨伯雄,字希云,真定藁城人。八世祖杨彦稠,后唐清泰年间,任定州兵马使。后来跟随后晋国君北迁,便居住在临潢。他的父亲杨丘行,任太子左卫率府率。杨伯雄在皇统二年(1142)中进士,海陵王留守中京时,杨丘行在那里当幕府官员。杨伯

  • 张佳胤传·张廷玉

    张佳胤,字肖甫,铜梁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的进士。任滑县知县。大盗高章,伪装为锦衣卫,直闯官署,劫持张佳胤索要金钱。张佳胤脸不变色,佯装书写文券借钱,全部签署的是乡里察盗官的姓名,将他们召入,立即擒获了盗贼,从此闻名。升

  • 卷二十二·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十二明 杨士奇等 撰郊庙宋钦宗时侍御史李光论明节皇后不当立忌状曰臣凖西上合门关准太常寺关今年迎奉道君太上皇帝若在四月二日到京缘当日系

  • 智伯欲伐卫·佚名

    【提要】 绝对不能忽视事物的反常现象,这些现象背后肯定隐藏着阴谋。下面此篇中的南文子就具有这种先见之明。 【原文】 智伯欲伐卫,遗卫君野马四百,白璧一。卫君大悦。群臣皆贺,南文子有忧色。卫君曰:“大国大欢,而子有忧

  • 卷八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八十九礼部四十八丧服国初颁降大明令凡丧服等差多因前代之旧後更定服制着为孝慈録复图列于大明律今具载于後大明令斩衰三年【斩衰者用至粗麻布不缝下边谓之斩衰】子为父嫡孙为祖後者为祖【为曾高

  • ●自序·洪弃生

    自古国之将亡,必先弃民。弃民者民亦弃之。弃民斯弃地,虽以祖宗经营二百年疆土,煦育数百万生灵,而不惜■〈车元〉断于一旦,以偷目前一息之安,任天下汹汹而不顾;如割台湾是已。当郑氏之开拓台湾也,北不逾诸罗,南不逾凤山,其地不及

  • 卷七·吴浩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义疑卷七华亭呉浩撰仪礼若士之子则四十强而仕何得有二寸为士自加冠窃疑注引齐语士之子恒为士以证主人冠朝服是父为士童子任职居士位年二十而冠是冠者亦为士冠者即主人之子也故云士之子恒为士防乃

  •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四·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净居天说偈赞佛品之二   尔时善称赞天子而说偈言。  佛超三有海  能化彼难化  是故于世间  得称无所畏   尔时达真谛天子而

  • 石桐先生诗钞·李怀民

    一卷。清李怀民撰。据《石桐先生墓志铭》载:“先生名宪噩,字怀民,号石桐,山东高密人。御史李元直之子,李氏三世以宦绩显赫,而怀民及其两弟皆以诗文著名一时。怀民幼时即喜为诗,其天资敏慧,常与好友、知名人士交游,流

  • 悼离赠妹诗·左思

    晋代左思作。左思出身寒门,不喜交游,虽博学多才,但不得重用,仕途不得意,晚年退居在家,专意典籍,不问世事。现存诗仅14首,多感慨时事及生平,表达建功立业的抱负,揭露讽刺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显示出蔑视权贵的英雄气概。

  • 地藏菩萨本愿经·佚名

    梵名Ks!itigarbha -pran!idha^na-su^tra 。凡二卷。唐代实叉难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亦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等。佛教经典。唐实叉难陀译。本经称地藏菩萨曾受释迦牟尼付嘱,在弥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