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赵以夫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赵以夫(1189-1256)字用父,号虚斋,郓(今属山东)人。居长乐。赵彦括第四子。嘉定十年(1217)进士。历知漳州,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两浙转运判官。嘉熙元年(1237),以直焕章阁、枢密院副都承旨兼国史院编修官。二年,除沿海制置副使兼知庆元府、同知枢密院事。淳祐五年(1245)除宝章阁待制、沿江制置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江东安抚使。累除吏部尚书兼侍读,改礼部尚书,进资政殿学士。宝祐四年卒,年六十八。

●鹊桥仙·富少七夕为友人赋

赵以夫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

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锦笺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

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赵以夫词作鉴赏

这首为友人写的伤离之作,写得秀不在句而在神,浓在情而不在墨。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在初秋日,天凉暑退,夜色沉沉。在她的小楼中,在七夕的宴席上,她偷偷地赠给他一条碧色的丝巾,表述她内心的情意。依内容次序,三句应当逆读,词中这样安排,既使句子顿挫有味,亦能突出“翠绡”一语。翠绡是疏而轻软的碧绿色的丝巾,古代女子多以馈赠情人。翠绡传情,故夜宴亦倍添欢乐,天气也仿佛格外清爽。总之,那天晚上他沉浸在欢乐与幸福之中,一切都完整地、甜蜜地保留在他心上。“欢宴”二字,写场面、气氛,烘托出恋人,当时的欢乐与幸福。“欢宴”与“翠绡”句对照,说明:她在“欢宴”的大庭广众之中偷偷赠物传情,她爱得是那样深,那样急切,简直有点忘乎所以。这一句寥寥数字勾勒出情事的美好:节日、时间、地点、天气到人物,无不美好,让人难以忘怀。

“竹边荷外再相逢”——这是暗通情愫之后的一次幽会,地点在荷塘附近的丛竹旁边——一个美丽而幽僻的处所。前者席上初逢,只能借物传情,这回则可以尽情地互诉衷曲了。但是,作者的笔峰一转,传达的情意变了。如果说前一句是美好的幸福,这一句则是美好的惆怅,因为在苦苦盼望之后的相会是那么匆匆逝去,就像“碧云飞去”一样,怎能不令人无奈、愁苦呢?这两句对往昔的回忆,自然引出下片的千缕闲愁,万种情思。

“锦笺”二句,睹物怀人,叹惋无尽。锦笺,精致华美的信纸,是她捎来的信笺。珠,珍珠镶嵌的首饰,是“再相逢”时的赠物。二句写欢聚已逝只能面对她情意绵绵的信和尚带余香的赠物空自追念,低回不已。

一“尚”、一“未”,写记忆犹新,前情在目,上承情事,下启愁怀。锦笺墨迹未干,珠饰还散发着她的香气,而往事浮云,旧情难续。万种愁怀,由“空惹”一句道出。为什么说“空惹”?或许是信物尚存,难成眷属,或许是旧情未泯,人已杳然吧!总之,这在封建社会是常见的爱情的悲剧。悲剧已成,“锦笺”“珠香”,于事无补:“闲愁千缕”,也是自寻烦恼罢了。但是,惹出“闲愁千缕”的,不仅是她的所赠,还有七夕这个敏感的夜晚以及跟它有关的神话传说。

韩鄂《岁华记丽》卷三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古人七夕词,无不提到牛郎织女,感慨他们一年才一见的刻骨相思,但秦观却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有新意也有深意。赵以夫此词也是更进一步地写。认为自已和情人还不如牛郎织女,他们尚能一年一见,而自己和情人的再见却杳杳无期啊!

总之,上片写欢情,下片写离恨,中间用“又还”句过渡,铺排得体,结构紧密。上下互相映衬,中心十分突出。全词笔淡而情浓,是篇较有特色的作品。

●扬州慢

赵以夫

琼花唯扬州后土殿前一本。比聚八仙大率相类,而不同者有三:琼花大而瓣厚,其色淡黄,聚八仙花小而瓣薄,其色微青,不同者一也。琼花叶柔而莹泽,聚八仙叶粗而有芒,不同者二也。琼花蕊与花平,不结子而香,聚八仙蕊低于花,结子而不香,不同者三也。友人折赠数枝,云移根自鄱阳之洪氏。赋而感之。其调曰《扬州慢》。

十里春风,二分明月,蕊仙飞下琼楼。

看冰花翦翦,拥碎玉成毬。

想长日、云阶伫立,太真肌骨,飞燕风流。

敛群芳、清丽精神,都付扬州。

雨窗数朵,梦惊回、天际香浮。

似阆苑花神,怜人冷落,骑鹤来游。

为问竹西风景,长空淡、烟水悠悠。

又黄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

赵以夫词作鉴赏

作品产生的感发力量与作者的初衷不符,这是文学中的常见现象。这首词就是如此,以小序中“赋而感之”可以看出,作者本意是咏花,孰料写着却生成许多感慨,这感慨使词的思想性加深了。

很明显,上阕自始至终都是以第三人称咏赞琼花,即所谓“赋”。词人将花儿作天上的仙女,告别了琼楼瑶阙,飘然降临人间;写她那洁白的花朵犹如冰花、碎玉,簇拥成球;想象她成天伫立在石阶畔,既有杨贵妃那丰腴的体态,又有赵飞燕那样绰约的风姿;她摄取了世间一切草木之花的丽质清气,集于一身。……

花和美人向来联系在一起,因此将琼花比喻为杨贵妃、赵飞燕算不得出奇,倒是“冰花翦翦,拥碎玉成毬”九字抓住了琼花莹泽洁玉的特点,最为逼真。其次“敛群芳、清丽精神”七字,也堪称新、警。其后几句不免落入俗套。然而词人在后半篇内,却将作品的质量整整提高了一个等级。其契机是什么呢?这就得从所咏之花的特殊性说起了。宋人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七云:“扬州后土祠琼花,天下无二本。……仁宗庆历中,尝分植禁苑,明年辄枯,遂复载还祠中,敷荣如故。淳熙中,寿皇(孝宗)亦尝移植南内,逾年,憔翠无花,仍送还之。其后,宦者陈源命园丁取孙枝移接聚八仙根上,遂活,然其香色则大减矣。”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琼花不仅有惊人的美丽,而且有高洁的品性,实属难得。琼花的名字,永远与扬州齐名。因此,历来咏琼花者,不能不咏及扬州。

本篇也不例外,首先所选用的词调就是《扬州慢》;其次则整个上阕的背景亦是扬州。自隋炀帝开大运河以来,扬州,成为商业繁盛之都,又是人文荟萃之地。可是,至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两次大举南攻,扬州都首当其冲,兵燹之酷,竟使积累达数百年之久的富庶与文明遭空前浩劫。罢兵了,休战了,在南宋小朝廷用屈辱换来的相对和平时期,扬州是否有条件稍稍恢复往日之经济、文化名城的旖旎风情呢?没有!因为宋金双方以淮河中流划界的缘故,扬州已经成了边关,只能以军事要塞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眼前。这是多么巨大的变化呵!作为时代的一个缩影,扬州的盛衰怎能不唤起南宋臣民们忧国伤时的沉痛之感呢?姜白石在《扬州慢》一词中就有这样精警深沉的句子“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尽管词人之所以选用《扬州慢》的词调且写下“十里春风,二分明月”的佳句,但实际上在为扬州衰败之叹作铺垫。果然,他从历史之扬州的“盛”中反观出了现实之扬州的“衰”,不禁慷慨生哀,于是掉转词笔,改用第一人称,愣将半篇未写完的“琼花赋”续成了一首“哀扬州赋”。这下阕,便是词序之所谓“感”了。

上阕所赋,是想象中的琼花,扬州后土祠中的琼花,昔日的琼花;眼前摆放着友人折赠的数枝琼花还没有派用场,何不借她起兴?于是乎乃有:“雨窗数朵,梦惊回、天际香浮。”一句意思是谓碎雨敲窗,将我从午梦中惊醒,只见窗前花瓶里插着几枝琼花,清香四溢,飘浮在天空。这花是哪儿来的?直说友人所赠,就无诗意,且下面文章难作,故尔从虚处着笔。“似阆苑花神,怜人冷落,骑鹤来游。”像是琼花之神同情我的孤独,特骑着仙鹤从扬州来鄙地一游。

“花神”既从扬州来,何不向她打听打听扬州的近况呢?于是引出下文“为问竹西风景”,其实不用问,词人也可以想象扬州“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的残败景象,词人不愿用实笔写这令人神伤之景,所以接着蓦地一笔宕开,顾左右而言它道:“长空淡、烟水悠悠。”七字虽不着边际,却委实下得精彩。大有“多少事、欲说还休”之慨,诵之令人回肠荡气,只觉无限落寞惆怅都在言外。以下剑及履及,顺势明点出此种情绪并揭示其所从来,放笔为全篇收尾:“又黄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羌管孤城”四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范仲淹《渔家傲》词里的“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管悠悠霜满地”。据此,则作者当时所居,是否也属边城呢?

粗粗看过,三句只是直书此时此地之环境与心境,似可一览无余;及至沉吟久之方觉它寥寥数字却将无数时间空间融汇起来,实在耐人寻味。试想,“黄昏”而曰“又”,“愁”而曰“新”,则昨日、前天、上月甚至去年……不知有多少个“已是黄昏独自愁”包含其中,非“此时”与“彼时”相同画面的多重叠印而何?此盖就纵向而言,若作横向观察,我们又可以看出,它还是多种相似图景的双影合成。细细体认,那另外的一幅照片是姜夔《扬州慢》词之“渐黄昏,清角吹寒,都要空城”?不言扬州,而扬州自见。

词人一生写了许多咏花词。今存《虚斋乐府》六十八首,咏花之作就有二十四首,竟超过了三分之一。但大多格调不甚高。只有这首词,原本只为赋花,不料却抒发出很多盛衰之惆怅,遂成精品,由此可见咏物词之关键在于不滞于物。

猜你喜欢
  吴势卿·唐圭璋
  ●卷三·陈衍
  第五十五回 放冷箭暗助佳儿 拆密缄连呼怪事·萧晶玉
  题西湖所摄照片之后·徐志摩
  寄怀实秋·闻一多
  卷一百五十七·徐世昌
  小休集卷上·汪精卫
  五集卷七十九·乾隆
  卷四十三·王奕清
  宛陵羣英集巻五·汪泽民
  卷四十四·郭元釪
  卷一百二十·陈元龙
  卷四百八十三·陈廷敬
  卷一百四十七·陈廷敬
  温庭筠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本纪第八 穆宗 敬宗 文宗 武宗 宣宗·欧阳修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讳恒,宪宗第三子也。母曰懿安皇太后郭氏。始封建安郡王,进封遂王,遥领彰义军节度使。元和七和,惠昭太子薨 ,左神策军中尉吐突承璀欲立澧王恽,而恽母贱不当立,乃立遂王为皇太子。 十五年正月庚子,宪宗崩,陈弘

  • ●崇禎長編卷之六十二·汪楫

      崇禎五年八月   ○崇禎五年八月   五年壬申八月丙寅朔追封蜀府宗人幹理為安樂王配張氏為安樂王妃   左都督郭起龍郭從龍鄭飬性冉悅孔楊光夔右都督王天儀都督同知萬洪祚李誠鏓都督僉事李誠鉅都指揮使楊光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六十四·佚名

    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壬戌朔复听勘大理寺卿虞守愚官命吏部遇缺推用守愚初坐谳狱失实被劾罢归至是勘明故有是 命○户部尚书李士翱奉 旨覆议前尚书潘潢所陈理财事宜条为七事一沿边九镇岁派主兵钱粮较实在军马岁用之数率皆有

  • 第七四认充结状光绪十二年八月一一二一二-三·佚名

    三皂头役萧嘉,具立认充结状具认充结状人萧嘉,今当大老爷台前,认充得蒙准接充三皂头役额缺,所有应收缴红白契、钱粮、正供等款公项,及遇保内命盗各案,宜当极力办理,不敢玩误、非为情弊。如有非为情弊,愿甘

  • 历代名贤确论卷一·佚名

    三皇三皇之化【六一】尧遗风【栁州】刑赏【东坡】比屋可封【东坡】鲧治水【王荆公 颍滨】许由【栁识 东坡】三皇之化六一曰夫至治之极也涂耳目以愚民之识畅希夷以合道之极化被而物不知功成而迹无朕古有臻于是者其大

  • 樊山政书卷五·樊增祥

    恩施樊增祥嘉父批吏房书办张金镜禀词批盩厔县印委关马会禀批商州张护牧家骥详批甘泉县宫令禀批凤翔府杨守禀批临潼县黄令禀批蒲城县民赵金贵控词批长安县民任贵控词批陇州禀批凤翔府详批华阴县印委刘李会禀批华州李令

  • 宋纪九 太祖文皇帝下之下元嘉三十年(癸巳、453)·司马光

    宋纪九 宋文帝元嘉三十年(癸巳,公元453年) [1]春,正月,戊寅,以南谯王义宣为司徒、扬州刺史。 [1]春季,正月,戊寅(初四),刘宋文帝任命南谯王刘义宣为司徒、扬州刺史。 [2]萧道成等帅氐、羌攻魏武都,魏高平镇将苟莫于将突骑二千救

  • 卷一·王溥

    梁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姓朱氏,讳晃,〈追册文穆皇帝第三子,母曰文惠皇后王氏。〉唐大中六年十月二十一日,生于单州砀山县。〈以其日为大明节。〉天复元年正月,封梁王。天祐二年十一月,加相国,总百揆,改封魏王,备九锡。四年四月十

  • 贾诩下·苏辙

    用兵之难,盖有怵于外而动者矣。力之所及,而义不可,君子不为也;义之所可,而力不及,君子不强也。魏文帝始受汉禅,欲用兵吴、蜀,以问贾诩。诩曰:“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逊见兵势,据险守要

  • 卷八十 诗一·黎靖德

      ◎纲领   只是"思无邪"一句好,不是一部诗皆"思无邪"。〔振〕   "温柔敦厚",诗之教也。使篇篇皆是讥刺人,安得"温柔敦厚"!〔璘〕   因论诗,曰:"孔子取诗只取大意。三百篇,也有会做底,有不会做底。如君子偕老:'子之不

  • 二 皮耳士——实验主义的发起人·胡适

    詹姆士说“实验主义”不过是思想的几个老法子换上了一个新名目。这话固然不错,因为古代的哲学家如中国的墨翟、韩非(看我的《中国哲学史大纲》页一五三至一六五,又一九七,又三七九至三八四),如希腊的勃洛太哥拉(Pr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二十八·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一切如来真实摄一切仪轨最上秘密广大教理分第二十五之余  复次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宣说诸部法三昧成就教理。  谓先通说一切如来法三昧

  • 礼忏文之三·佚名

    身有罪尽忏悔已。归命礼三宝 志心劝请十方佛见在成道者。我请转法轮。安乐诸众生。十方一切佛若欲舍受命。我今投面礼劝请令久住 劝请已归命礼三宝 志心随喜所有布施福。持戒修禅定惠从身口意生。去来今所有习学三

  • 鲁班全书·鲁班

    鲁班全书是中国古代一本奇异之书,据传为圣人鲁班所作,上册是整人的法术,下册是解法和一些医疗法术。但除了医疗用法术外,其他法术都没有写明明确的练习方法,而只有咒语和符。

  • 洞玄灵宝道士受三洞经诫法箓择日历·佚名

    经名:洞玄灵宝道士受三洞经诫法箓译日历。原题张万福撰。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唐张万福撰。序称,本文已具《三洞众戒》21卷中,今只行此一卷。述传授经诫法箓如何择吉日。

  • 唐宝记·佚名

    文中述说一女尼,意外得一批珍宝异物,以为祥瑞,欲献于天子,中故事甚是曲折。最后果然为帝王所得,并以为瑞,将楚州安宜县改名为宝应县。

  • 满洲老档秘录·金梁

    《满洲老档秘录》,金梁编著。分上下2编。它是将《盛京故宫旧藏满文老档》翻译后,择其重要部分摘录而成的,共收秘录167篇,记载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内容涉及努尔哈赤的起居、行军、训子、纳谏、定国号

  • 白伞盖大佛顶王最胜无比大威德金刚无碍大道场陀罗尼念诵法要·佚名

    白伞盖大佛顶王最胜无比大威德金刚无碍大道场陀罗尼念诵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