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古诗镜卷三

<集部,总集类,古诗镜>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三

明 陆时雍 编

汉第三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安帝时徵拜为郎中再迁太史令顺帝阳嘉中迁侍中宦官惧其毁已共谗之出为河间王相三年上书乞骸骨徵拜尚书卒】

四愁诗【并序】

张衡不乐久处机密阳嘉中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法度又多豪右并兼之家衡下车治威严能内察属县奸猾行巧刼皆密知名下吏收捕尽服擒诸豪侠游客悉惶惧逃出境郡中大治争讼息狱无系囚时天下渐弊郁郁不得志为四愁诗效屈原以美人为君子以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雰为小人思以道术为报贻於时君而惧谗邪不得以通其辞曰

一思曰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二思曰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三思曰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蚩占反】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四思曰我所思兮在鴈门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中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乌玩反】

【矫矫有西京之致】

【附同声歌格力稍衰更敷布有余情欵不足隐隐开建安之渐 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後房情好新交接恐栗若探汤不才勉自竭贱妾职所当绸缪主中馈奉礼助烝尝思为苑蒻席在下蔽匡牀愿为罗衾懤在上卫风霜洒扫清枕席鞮芬以狄香重户结金扃高下华灯光衣解巾粉御列图陈枕张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衆夫所希见天老教轩皇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性笃孝建宁中辟司徒乔玄府出补河平长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灵帝崩董卓为司空辟邕迁尚书侍中及卓被诛王允收邕付廷尉遂死狱中】

乐府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可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

【起二语托兴自然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取喻既佳痛语自别张华巢居知风寒穴处识隂雨则索然无味矣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此为故人代寛或以自遗或以自诱此诗人之善托也】

翠鸟

庭陬有若榴緑叶含丹荣翠鸟时来集振翼修形容回顾生碧色动揺扬缥青幸脱虞人机得亲君子庭驯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龄

【标格亭亭】

秦嘉【字士会陇西人】

留郡赠妇诗三首【并序】

嘉为上郡掾其妻徐淑寝疾还家不获面别赠诗云尔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转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

皇灵无私亲为善荷天禄伤我与尔身少小罹?独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念当远离别思念叙欵曲河广无舟梁道近隔丘陆临路怀惆怅中驾正踯躅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鍼药可屡进愁思难为数贞士笃终始恩义不可促

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清晨当引迈束带待鸡鸣顾看空室中髣髴想姿形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何用叙我心遗思致欵诚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愧彼赠我厚慙此往物轻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

【诗可代札情欵具存】

蔡琰【字文姬邕之女也博学有才辩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姬为胡骑所获没於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痛邕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陈留董祀】

悲愤诗二首

【後汉书琰归董祀後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簒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车衆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牚【直庚反】拒马边县男头马後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毙降虏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复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戹祸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已已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歔欷行路亦呜咽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念我出腹子胷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城郭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从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对孤景怛咤糜肝肺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夀命尽旁人相寛大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托命於新人竭心自勖厉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嗟薄祜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门户单身执略兮入西关历险阻兮之羌蛮山谷眇兮路漫漫眷东顾兮但悲叹冥当寝兮不能安饥当食兮不能餐常流涕兮皆不乾薄志节兮念死难虽苟活兮无形顔惟彼方兮远阳精隂气凝兮雪夏零沙漠壅兮尘冥冥有草木兮春不荣人似禽兮食臭腥言兜离兮状窈停岁聿暮兮时迈征夜悠长兮禁门扃不能寐兮起屏营登胡殿兮临广庭玄云合兮翳月星北风厉兮肃泠泠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鴈归兮声嘤嘤乐人兴兮弹琴筝音相和兮悲且清心吐思兮胷愤盈欲舒气兮恐彼惊含哀咽兮涕沾?家既迎兮当归宁临长路兮捐所生儿呼母兮啼失声我掩耳兮不忍听追持我兮走??顿复起兮毁顔形还顾之兮破人情心怛絶兮死复生

【不作悲愤悲愤具见实境自成不可复过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何其痛絶纵有他语总不足道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深衷隐曲何易为人道之 玄云合兮翳月星北风厉兮肃泠泠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鴈归兮声嘤嘤乐人兴兮弹琴筝音相和兮悲且清心吐思兮胷愤盈欲舒气兮恐彼惊胡笳马嘶歌与争劲清厉之气出登楼甚远】

胡笳十八拍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後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遥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弦兮弦欲絶志摧心折兮自悲嗟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氊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鞞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鴈南征兮欲寄边声鴈北归兮为得汉音鴈飞高兮邈难?空断肠兮思愔愔攅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氷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沓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徒七拍流恨兮恶居於此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俳优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故乡隔兮音尘絶哭无声兮气将咽一生辛苦兮缘离别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纒绵兮彻心髓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懽兮罢兵戈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遣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号失声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絶兮恩爱遗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暂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後痛吾心兮无休歇时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胷兮谁识曲处穹庐兮偶殊俗愿得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懽心足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子母分离兮意难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兮独罹此殃

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行路难去时怀土兮心无绪来时别儿兮思漫漫塞上黄蒿兮枝枯叶乾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豗兮筋力单岂知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絶兮泪阑干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於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

【十八拍矢音成响凭胷摅写语自高岸 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诗谓虽无嘉殽式食庶几想当不尔此语苍然入雅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想其解弦读史几为反頋平生 控弦被甲兮为骄奢胡人射猎相夸骄奢二字最有生色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本情隐隐逗之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生之盛年此语吐露转剧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自是无聊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有以生仍冀得兮还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斯言乃转调也 塞上黄蒿兮枝枯叶乾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所谓去骚得汉语最高古 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复似初唐声调 称说虏俗甚恶之甚贱之其於两儿抑何眷眷天下岂有无父之子文姬何自苦也】

苏伯玉妻

盘中诗

山树高鸟鸣悲泉水深鲤鱼肥空仓鹊常苦饥吏人妇会夫希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更非还入门中心悲北上堂西入阶急机绞杼声催长叹息当语谁君有行妾念之出有日还无期结巾带长相思君忘妾未知之妾忘君罪当治妾有行宜知之黄者金白者玉高者山下者谷姓者苏字伯玉人才多知谋足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惜马蹄归不数羊肉千斤酒百斛令君马肥麦与粟今时人知四足与其书不能读当从中央周四角

【古而隽非巧心慧口不能办此】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之後少有重名举高第为侍御史迁虎贲中郎将以忤董卓转议郎出为北海太守累迁太中大夫数以书争曹操为操所害】

杂诗

远送新行客岁暮乃来归入门望爱子妻妾向人悲闻子不可见日已濳光辉孤坟在西北常念君来迟褰裳上墟丘但见蒿与薇白骨归黄泉肌体乘尘飞生时不识父死後知我谁孤魂游穷暮飘飘安所依人生图孠息尔死我念追俛仰内伤心不觉泪沾衣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

失题

归家酒债多门客粲成行高谈满四座一日倾千觞【又云座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

【附孔北海鲁国一男子临终诗一何意气萎薾乃尔多言令事败器漏苦不密岂其亦有悔心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其谓一死遂足毕念耶天下事其谁任之当年意气归之何所】

古絶句四首

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日暮秋云隂江水清且深何用通音信莲花玳瑁簪菟丝从长风根茎无断絶无情尚不离有情安可别南山一树桂上有双鸳鸯千年长交颈欢爱不相忘

古歌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古五杂组诗

五杂组冈头草往复还车马道不获已人将老

古诗镜卷三

 

猜你喜欢
  卷七百二十·彭定求
  晁端礼·唐圭璋
  文及翁·唐圭璋
  杨缵·唐圭璋
  张舜民·唐圭璋
  第二十二出 却媒·李渔
  卷三·佚名
  石子章·隋树森
  白云樵唱集卷三·王恭
  “拿回去吧,劳驾,先生”·徐志摩
  卷一百·朱彝尊
  江湖长翁集补钞·管庭芬
  广陵集补钞·管庭芬
  卷九十一·吴之振
  第四纲 章法·刘坡公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十一·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十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倚松老人诗集上饶节字德操抚州人曽布之客也性刚峻与布论不合因弃去祝发为浮屠更名如璧自号倚松老人李太白画歌先生之气盖天下当时流辈送百舎醉中咳唾

  • 志第三十七 百官二·欧阳修

    ○门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下之通上,其制有六:一曰奏钞,以支度国用、授六品以下官、断流以下罪及除免官用之;二曰奏弹;三曰露布;四曰议;五曰表;六曰状。自露布以上乃审,其

  • 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二·赵尔巽

      白镕孙桓 史致俨 那清安 升寅 李宗昉 姚元之 何汝霖 季芝昌   白镕,字小山,顺天通州人。嘉庆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典福建乡试。十八年,大考二等,擢赞善。督安徽学政,诏密询地方利弊,疏言:“安徽钱粮,惟凤阳、泗州遭湖

  • 卷九·谷应泰

      ○略定秦晋太祖洪武元年,元将李思齐、张良弼闻王师下河南,即驻兵潼关以拒。既而火焚良弼营,思齐仍移军退守葫芦滩,遣其部将张德钦、穆薛飞守关。五月,都督同知冯宗异抵潼关,思齐弃辎重走凤   翔,良弼奔麟城。丙寅,宗异

  • 卷之四十三·佚名

    光绪二年。丙子。十一月。癸酉。谕内阁、王文韶顾云臣奏、革员蒙混录科中式、请注销审办、并自请议处一摺。前湖南临武县训导刘洪泽因案革职。复以岁贡生蒙混录科中式举人。似此匿过蒙考。亟宜惩办。着即注销举人。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纪昀

    贰臣传 【五】 金○金 左企弓【泌】 虞仲文 曹勇义康公弼 耶律怀义萧仲恭萧仲宣 张中孚 张中彦左企弓 【左泌】 虞仲文 曹勇义 康公弼 耶律怀义 萧仲恭 萧仲宣 张中孚 张中彦 △左企弓 【左泌】 左企弓字君财

  • 卷二十一上·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二十一上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律历志第一上 【师古曰志记也积记其事也春秋左氏传曰前志有之】 虞书曰乃同律度量衡【师古曰虞书舜典

  • 赵世卿传·张廷玉

    赵世卿,字象贵,历城人。隆庆五年(1571)的进士。授职为南京兵部主事。张居正执政,治政严格。州县学选取士子不得超过十五人;布政使司与按察使司以下的官吏,虽然是公事也不许乘驿马;处死的刑罚,每年有定额;征赋以九分为标准,如不

  • 范睢至秦·佚名

    【提要】 范睢在秦王前面开始了类似“隆中对”一样的国家大计的决策和游说。他不同于苏秦、张仪的是,在正式开始宣讲他的谋划前,非常善于摆谱、营造氛围,结果使秦王非常重视他的论说,从一开始就打算认真实践、言听计从。

  • 尧问篇第三十二·荀况

    尧问于舜曰:“我欲致天下,为之奈何?”对曰:“执一无失,行微无怠,忠信无倦,而天下自来。执一如天地,行微如日月,忠诚盛于内,贲于外,形于四海,天下其在一隅邪!夫有何足致也!”魏武侯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喜色。吴起进曰:“亦尝有

  • 卷三·李世民

      诫盈第七  夫君者,俭以养性,静以修身。俭则人不劳,静则下不扰。人劳则怨起,下扰则政乖。人主好奇技淫声、鸷鸟猛兽,游幸无度,田猎不时。如此则徭役烦,徭役烦则人力竭,人力竭则农桑废焉。人主好高台深池,雕琢刻镂,珠玉珍玩

  • 卷七·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诗传大全卷七     明 胡广等 撰陈一之十二陈国名大皥伏羲氏之墟在禹贡豫州之东其地广平无名山大川西望外方东不及孟诸周武王时帝舜之胄有虞阏【音遏】父为周陶正武王頼其利噐用与其神明之后以元女

  • 科 判·太虚

      ──十年秋在北京辛酉讲经会讲──   序经题   明纲宗    一 叙经之起意    二 明经之宗旨    三 解经品得名    四 显经品废立    五 彰品之次第   释经文    甲一 序分

  • 狂禅误人,说食不饱·印光

    彼曰:&ldquo;道贵宏(同弘)通,疑须剖决,师何见拒之甚也?尝闻毗卢遮那[1]遍一切处,其佛所住,名常寂光。则但证法身,当处即是寂光净土,又何必以生灭心,舍东取西,然后为得也?&rdquo;余曰:&ldquo;谈何容易!寂光净土,虽则当处即是,然非智断究

  •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七卷·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七卷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空品第四之余谓此契经违余契经。俱名谤法。谓此伽陀违余伽陀。亦名谤法。何者是起信解。何者不起。皆名谤法

  • 四分律卷第十四(初分之十四)·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九十单提法之四◎尔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尔时提婆达多教人害佛,复教阿阇世王杀父,恶名流布利养断绝。时与五比丘俱家家乞食,三闻他罗、达多骞、䭾达婆、拘婆离、迦留罗提舍。尔时诸

  • 吴文肃公摘稿·吴俨

    明代诗文别集。吴俨(字克温)著。其集初藏于家,直到万历十二年(1584)才由其孙吴士遇刊版。此版由王升、章煦及其仲孙达可删节、编辑,故曰摘稿,凡4卷。其中诗2卷,文2卷。前有万士和序,后有三升及达可跋。《四库全书》正

  • 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佚名

    《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撰人及时代不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经文乃天尊为妙行真人演说。内称昆仑山中有一老母,名曰「种火之母」,上通天界,下统五行,是为灶神。此神乃人间司命,主管世人寿命长短,富贵贫贱,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