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蛰云女夫纂《十朝诗乘》,凡二十四卷。曰“十朝”者,断自定基,逮於守府。博蒐丛什,参镜轶闻。酌群言於大雅,如缀郑笺;勒一代之鸿篇,即为蒋历。削稿既竟,属序於余。余给輶轩有采,寔太史之司;康衢著谣,说大夫所诵。是故四始通於国政,五际验乎天钧。其盛也,则《车攻》蹈历夫周京;其衰也,则《苕华》欷歔夫王迹。诗为史辅,伊古然矣。班马以降,纪载迭详。然汉史证楚戊荒嬉,则录韦贤这讽;《宋书》述湘州怨望,则征《五君》之吟。他若杜陵《诸将》之咏,规及军麾;道州《舂陵》之行,恫於民瘼。胥关史料,并重辞林。惟是灵珠散见於诸家,碎金靡镕於一冶。求其萃丛残、穷端委,变唐贤诗话之格,代宋世史鉴之编,则是书其创例也。蛰云起山王之右宗,冠严徐之清选。公卿讶贾生年少,先帝识苏轼奇才。云霄垂上,阻健翮於回风;陵谷多悲,托柔毫而送日。纲罗见闻於千百家之作,编次事实於廿馀年之中。述闻有自,奉顾悌之先徽;考事必精,黜王沈之曲笔。综其美备,可得而详:在昔释奠纪晋,赖潘颂以耀文;纳谏称唐,著杜诗之折槛。奏凯河东之日,范果陈章;求贤渭水之同,佺期播咏。鸿藻即畅,懿矩斯尊。推至逾沙请吏,颜延年之英辞;辇羽轮珍,杜正元之盛扌勾。凡此雅管风琴之奏,类为羲绳陶象所宣。兹编旨寓归仁,义宗宣德。阐绩於冰天桂海,读者犹睹休明;披祥於紫脱朱英,序之即为谟典。是曰存美,其善一也。又若相公忠孝,或讽洛阳之花;司空退潜,或诋终南之径。自非操觚之助,几沿执简之疏。况乎台记注,忌讳良多;竹素流传,是非滋紊。叔夜不闻臣马而误入《晋书》,幼安何曾仕曹而率登《魏志》。袭讹类此,更仆难终。兹编以述者自名,必言之有本。平亭丹素,自成季野阳秋;剖抉条流,不废卞彬指刺。是曰纠舛,其善二也。又若猜忌兴於同列,则海燕成吟;谗扌勾以坏长城,则符鸠腾唱。公是讵无隐蔽,微辞要有折衷。自来沙泥易混,冰炭何常。拾遗笃友,浪传严武操戈;义山见疏,乃赋山公把酒。徒悬疑论,孰抉秘缄?兹编析文鱼纲,握契骊珠。於辞无假,譬明镜之照形;其事可征,匪契舟而求迹。是曰表微,其善三也。花卿不传谑,则壮略将湮;鲁达倘失题棺,则丹心亦泯。元遗山之表节一集,端藉《中州》;寇莱公之怀清片什,以闻《北使》。世方尊夫目论,中亦等於官书。故羽陵公之怀清片什,以闻《北使》。世方尊夫目论,史亦等於官书。故羽陵之坠简,有待补苴;铜川之小言,每资采摭。兹编简金有得,积玉以成。韩悲白乐,殚求於《泊宅》之篇;衢泣鲂歌,悉著为《潜夫》之论。是曰蒐轶,其善四也。惟兹四善,寔具三长。盖扬棻铺藻者,声府之钜观;而比事属辞者,中家之遗直。蛰云於此,致力勤而用心苦矣。犹忆汉渚腾锋,淞江扫轨。数晦潇者经岁,共冰玉者一楼。桑海留命,心击衰亲;桂山怀归,目穷故垅。念沸鳞之焉托,抱虫简以为缘,左椠右铅之侧,藜榻任穿;霜钞星纂之馀,管城屡秃。然而崦晖尚驻,忍拟永初;流人信穷,终怀典午。纵谋掇拾,甯免亻亶回。迨夫河阳寄居,荒它已伤於旧陌;平津出狩,寒乌且恋於行朝。瞻佳气而犹疑,冀横流之不极。乃至挽河力尽,算海劫穷。痛龙穴之既徙,泗鼎犹沦;悲麟经之云亡,秦灰畴检。於是命辞子墨,役志汗青。传音鸣节,裘并集夫千狐;准古申今,衡亦齐於六燕。金鉴斯炳,胜谢希深都厅之谈;铁函有传,寓郑所南本穴之痛。为中氏者,宜置之座右;言诗学者,殆莫与比肩。假以名山事业,政坐虞卿穷愁;存兹清庙典型,庶见魏征简正。仆也早直东观,惭无紬史之功;旧梦西冷,长忆谈诗之乐。接珠玑於元节,我愧刘撝;阐虹日於明昌,今推韩玉。敢云授砚,如披丹篆之奇;决为传书,待补墨庄之录。乙亥夏五,乐静老人俞陛云。

猜你喜欢
  卷七百一十五·彭定求
  卷一百六十四·彭定求
  卷六十八·彭定求
  程和仲·唐圭璋
  第二折·孟汉卿
  十四行·戴望舒
  巻五·查为仁
  巻五·皇甫冉
  五言巻十七·洪迈
  卷二百六十九·陈思
  卷五·方回
  卷四百八十·陈廷敬
  卷五百二十一·佚名
  卷五·文珦
  雍熈乐府卷之十·郭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丁孝子鹤年(海巢集)·顾嗣立

    鹤年,以字行,一字永庚,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为巨商,以其赀归元世祖,世为显官。父职马禄丁,官武昌县达鲁花赤,有惠政,留葬焉。鹤年年十八,值兵乱,仓卒奉母走镇江。母殁,盐酪不入口者五年。避地越江上,又徙四明,行台省交辟不就。时方

  • 曹祠部集卷二·曹邺

    唐 曹邺 撰东武吟心如山上虎身若仓中防惆怅倚市门无人与之语夜晏李将军欲望心相许何防听我言贪谑邯郸女独上黄金台凄凉泪如雨蓟北门行长河冻如石征人夜中戍但恐筋力尽敢惮将军遇古来死未歇白骨碍官路岂无一有功可以

  • 卷十五·唐圭璋

    丹阳神光灿○遇仙亭继重阳韵喜喜蓬头。达达根由。永永誓不贪求。渐渐归于正觉,申申燕处优游。万万尘缘识破,专专志做持修。遇遇风仙传口诀,疑疑涤尽更何搜。灿灿不昏幽。玉玉金光结,心心愿做渡人舟。累累

  • 东海渔歌卷三·顾太清

    鹧鸪天 元日咏荠菜,用去年荠菜韵鲜荠登盘乍吐花,嫩苗争长傲春奢。已知草色迎年绿,略有新黄发柳芽。山之罅,水之涯。风丝日影暖相加。岁朝 图上应添写,小白微青最可夸。 【校】下“荠菜”二字,为况氏所删。玉连

  • 卷三十九·黄以周

      徽宗   △宣和元年(己亥,一一一九) (案:《宋朝事实》以是年为重和二年,《三朝北盟会编》以三月丁未改元前为重和二年,改元后为宣和元年。)   1、正月(案:《宋史·本纪》云:正月戊申朔,日下有五色云。《四史朔闰考》朔日同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六 四夷传二·纪昀

    四夷传 【二】 突厥回鹘【厖特勒】薛延陀【拔野古 仆固 同罗 契苾 多览葛 ■〈夹〉跌 葛逻禄 拔悉蜜】 黠戛斯【伊州 都播 骨利干 白霫 斛薛】 奚室韦诸部落突厥 回鹘 【厖特勒】 薛廷陀 【拔野古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九 载记六·纪昀

    载记 【六】楚○楚马殷希声希范希广希萼 希崇 【附】 刘言【王进逵】周行逢马殷马希声马希范马希广马希萼 【马希崇】附△马殷马殷字霸图许州鄢陵人 【按通鉴作扶沟人三楚新录作上蔡人】 唐中和三年蔡州秦宗权遣孙儒

  • 六六八 谕《辽史》《元史》着添派和珅等同办《明史》着添派王杰等同办·佚名

    六六八 谕《辽史》《元史》着添派和珅等同办《明史》着添派王杰等同办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十一日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十一日奉旨:《辽史》、《元史》着添派和珅、曹文埴同办,《明史》着添派王杰、窦光鼐同办。钦此。(军机

  • 绎史卷八十·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三桓弱鲁【仲遂杀适立庻附】左传【僖公三十年】东门襄仲将聘于周遂初聘于晋【公羊传大夫无遂事此其言遂何公不得为政尔 谷 文公梁传以尊遂乎卑此言不敢叛京师也 二年】襄仲如齐纳币礼也凡君即位好

  • 冯玉祥·陶菊隐

    冯玉祥之功罪,知之者众,固无待于言,然好恶参半,是非无定评。好之者曰:“其治军之严、自奉之薄,举国一人而已。国难益重,文恬武嬉,倘人人以冯为准则,顽廉懦立,国运庶可推移。世无完人,若以旁枝末节厚诬冯氏,殆乖国家惜才之旨

  • 卷六·允禄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礼器图式卷六冠服三皇太后皇后皇贵妃以下至乡君冠服<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皇太后皇后冬朝冠 谨按本朝定制皇太后皇后冬朝冠薫貂为

  • 卷一百五十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五十二人物志三十二大臣传十八【满洲正黄旗六 图理琛 贝和诺查克丹 觉罗满保 玛拉 素图 托特 定夀 拉布敦】图理琛图理琛满洲正黄旗人姓

  • 卷二·陆九渊

    卷二与王顺伯大抵学术有说有实,......昔之有是说者,本于有是实,后之求是实者,亦必由是说。故凡学者之欲求其实,则必先习其说。既习之,又有得有不得。有得其实者,有徒得其说而不得其实者。说之中又有浅深,有精粗,有偏全,有纯驳,

  • 四书经疑贯通巻六·王充耘

    元 王充耘 撰孟子言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程子曰仁推己及人也论语一贯忠恕章程子又谓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何以言之不同以仁与恕对言则以己及物为仁推己及物为恕以仁民与爱物对言则仁谓推己及人如亲亲以及人之亲

  • 卷二十一下·余萧客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沉卷二十一下长洲余萧客撰春秋左传七下定公【下】【十三年】经筑蛇渊囿今济北有蛇丘城城下有水鲁囿也俗谓之浊须水误矣土地名【水经注二十四】晋赵鞅入于晋阳赵简子居晋阳至成公居邯郸颍容条例【

  • 指月录卷之二十四·瞿汝稷

    ▲潭州石霜楚圆慈明禅师出全州清湘李氏。少为书生。年二十二。依城南湘山隐静寺得度。其母有贤行。使之游方。师连眉秀目。颀然丰硕。然忽绳墨。所至为老宿所呵。以为少丛林。师崖柴而笑曰。龙象蹴踏。非驴所堪。甞槖

  • 卷第七十五·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七十五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佛不思议法品第三十三之余 【经】佛子诸佛世尊有十种无二行自在法何等为十所谓一切诸佛悉能

  • 月江正印禅师语录·月江正印

    凡三卷。又作月江和尚语录、月江印禅师语录。元代临济宗僧月江正印撰,居简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三册。收录正印禅师于碧云寺、淀山寺、南禅兴国寺、宣化寺、道场寺等处之上堂与小参语,以及拈古、颂古、普说、法语、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