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出 论侠

【西地锦】〔外扮伍员上〕自笑年华迟暮。国家多事何如。云山缥缈空凝伫。甚年修竹吾庐。

日夜驱驰在畏途。一心只是要匡吴。生身定做奇男子。死后羞称小丈夫。自家伍员。幸蒙前王之大恩。得报父兄之深怨。孝道略尽。忠诚未孚。思欲报寸草之心。申倾葵之意。谁料主公信任伯嚭。容枭獍之在庭。释放越王。使虎兕之出柙。又怪老臣屡谏。竟遣使齐。我今不忍见国将亡。算来只欠一死。诚恐我死之后。继祀灭绝。得罪祖宗。宫殿荆榛。有负社稷。今乘出使。寄子齐邦。〔作悲介〕但恐国家无人。萧墙变起。如何是好。幸喜吴国太子仁孝素闻。昨知老臣使齐。差人相召。不免去走一遭。迤逦行来。此间已是太子门首。在此少待。想太子升帐也。〔末扮太子领众上〕

【前腔】谗巧昏迷君父。堪怜子孽臣孤。丹心未展当披露。忍看社稷丘墟。

姑苏城头头白乌。夜飞金阊门上呼。一朝麋鹿游台沼。谁念龙孙与凤雏。自家吴国太子友是也。我父王听信奸佞。斥退忠良。只有一个伍相国。又遣使齐。朝廷一发没有人了。早间着人去请他商议。怎么这时候还不见到来。〔众报介〕伍相国进见。〔末〕道有请。〔外〕小殿下。伍员参谒。〔末〕相国少礼。老相国请坐。当今奸佞盈朝。豺狼当道。国家大事。只赖老相国一人。今父王听信奸臣。着老相国远使齐地。国势渐乱。大厦将倾。特屈高车。专求教诲。〔外〕臣闻至严莫如君臣。至亲莫若父子。老臣于主公固有君臣之义。殿下于父王实多父子之情。须当犯颜。岂宜坐视。〔末〕敢问老相国。昔晋献公有子三人。长曰申生。次曰重耳。次曰夷吾。献公听骊姬之谮。申生自杀。重耳奔翟国。夷吾守屈城。今父王听信伯嚭。内难将作。为今之计。我将为申生之杀身乎。将为重耳之出奔乎。将为夷吾之自守乎。〔外〕臣闻献公三子。皆有贤行。故可以奔。可以守。今吴国止有小殿下一人。若俱学重耳夷吾所为。则太子一去。国本动摇。小殿下。你就学申生。又何难也。〔末〕多承老丞相教诲。

【啄木儿】忠良去。国内虚。寂寞朝端谁共语。报亲恩须学申生。忍追随重耳夷吾。向金阶披沥把衷肠诉。人生有几个君和父。肯学那碌碌贪生怕死徒。

〔外〕老臣请问小殿下。昔殷纣有臣三人。一曰微子。一曰箕子。一曰比干。殷纣听崇侯之谮。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今主公听信伯嚭。国家将亡。为今之计。老臣将学微子之去国乎。将学箕子之徉狂乎。将学比干之谏死乎。〔末〕我闻殷纣三臣。皆有圣德。故可以去。可以为奴。今吴国止有老相国一人。若俱学微子箕子之所为。则贤人隐遁。家国空虚。老相国。你就学比干。又何难也。〔外〕多承小殿下指教。

【前腔】豺狼横。满路途。奈宴笑盈堂我独向隅。微子去箕子为奴。较比干谏死何如。看靑山有路难归去。微臣定把身相许。肯爱那衰残血肉躯。

〔末〕老相国。你早去早回。日夜悬悬。不可迟滞。〔外〕小殿下。老臣此去。卽便图归。岂敢逗遛。〔末外拜介末〕

【三段子】云山路纡。莫迁延羁留在齐。朝廷势孤。望驱驰疾忙返吴。〔外〕我一身去国常回顾。若使齐事了便归乡土。只怕大厦将倾。一木怎扶。〔末〕

【归朝欢】伯嚭。你寃家的。寃家的。搅乱国都。擅生杀毒如狼虎。从今去。从今去。有封谏书。料忠臣誓不与邪臣共居。〔外〕使齐一归定将奸雄去。再提兵灭越如鞭楚。那时节始信人间伍子胥。

〔末〕报国丹心一鉴淸。

〔外〕终天怨气几年平。

〔末〕只惭世上无忠孝。

〔外〕不论人间有死生。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三十九·彭定求
  卷三百零三·彭定求
  卷之一一·魏庆之
  卷七·范梈
  第四本·杨景贤
  卷四·龙榆生
  五集目录十一·乾隆
  三集卷五十六·乾隆
  提要·陈起
  卷一百二十六·陈思
  明诗评一·王世贞
  清风亭稿题词·童轩
  ●渔阳三弄·沈泰
  卷十五·许及之
  林序·林朝崧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六      明 冯惟讷 撰 古逸第六 箴【文心雕龙曰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箴石也斯文兴盛於三代夏商二箴余句颇存及周之辛甲百官箴一篇体义备焉迄至春秋微而  未絶故

  • 第十三回 吴越王归诚纳土 北汉主穷蹙乞降·蔡东藩

      却说太宗即位以后,当即改元,转瞬间即为太平兴国二年。有诏改御名为炅。音炯。至太祖葬后,即将开宝皇后,迁居西宫。太宗元配尹氏,为滁州刺史尹廷勋女,不久即殁,继配魏王符彦卿第六女,于开宝八年病逝。太宗嗣立为帝,追册尹

  • 卷二百十三·杨士奇

    永乐十七年六月甲戌朔○置北京涿鹿卫经历司经历○丁丑○敕山东缘海卫所严兵备以金山卫奏有倭船九十余艘在海往来故也 命法司出杂犯死罪以下囚运砖赎罪以罪轻重为多寡运毕军民释放官吏复职役○己卯○升行在翰林院修撰

  • 卷之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宋衜传·宋濂

    宋衜字弘道,潞州长子人,金兵部员外郎元吉之孙。宋衜善记诵,十七岁到襄阳避难,以后才北归,在河内住了十五年。赵璧经略河南,闻其名,聘请了他。中统三年(1262)选拔为翰林修撰。至元五年(1268)大兵守襄阳,璧行元帅府事, 衜随

  • 吴允诚传·张廷玉

    吴允诚,蒙古人,名叫把都帖木儿,居住甘肃塞外一个名叫塔沟的地方,官任到平章。永乐三年,他与党羽伦都儿灰率领妻儿以及部落五千、马驼一万六千匹,因宋晟的招安来归附。皇上因蒙古人多同名,应赐给他们姓名以示区别。尚书刘俊请

  • 虞谦传·张廷玉

    虞谦,字伯益,金坛人。洪武年间,由国子监生升为刑部郎中,出任杭州知府。建文年间,虞谦请限制僧道占田数量,规定每人不能超过十亩,多余部分便平均分给贫民。皇上听从了。永乐初年,他被召为大理寺少卿。当时有诏书说,建文年间曾上

  • 俞通源传·张廷玉

    俞通源,字百川。跟从大将军征讨中原,偕同副将军冯胜等在太原会师,平定河中,渡黄河,攻克鹿台,攻取凤翔、巩昌、泾州,镇守开城。张良臣驻扎庆阳再次叛乱,大将军命令诸军分兵攻打。通源自临洮迅速赶到泾州,进攻庆阳的西边,顾时进攻

  • 弁言·汪荣宝

    本书系选录「清史讲义」中第三章「辽东之战争」、第四章「辽西之战争」、第六章「本朝之定鼎及明室之偏安」、第七章「桂王之割据」、第八章「三藩之乱」、第九章「台湾之收服」、第十章「中西国际之由来」、第二十三

  • 陈汝湘·周诒春

    陈汝湘 字筱帆。年三十一岁。生于广东。兄汝寿。业商。已婚。子一。初学于上海中西书院。天津新学书院。及北洋大学。光緖三十二年。以官费游美。入白朗大学及耶路大学。得学士学位。习土木工程。宣统元年。入哥仑比

  • 七年·佚名

    (辛酉)七年清康熙二十年春正月1月1日○朔乙卯,校理林泳在鄕上疏以星變陳戒,大要:請謹幽獨,戒逸欲,以爲淸心養氣之本;敬賢士,尊古訓,以爲明理進德之地;嚴臨近習,警勑姻戚,以杜塞私邪之徑;樂聞警戒,不喜諂諛,以恢弘忠諫之路。至於臨政聽

  • 卷六·杨于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质疑卷六明 杨于庭 撰文公公即位按周书顾命四月乙丑成王崩宰臣太保即于是日命仲桓南官毛俾爰齐侯吕汲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王世子钊于南门之外延入翼室宅忧为天下主由是而观君薨嗣君即位岂有旷至月日

  • 朱子论禅的方法·胡适

      &hellip;&hellip;曰,然则其徒盖有实能恍然若有所睹,而乐之不厌,至于遗外形骸,而死生之变不足动之者,此又何耶?  曰,是其心之用既不交于外矣,而其体之分于内者乃自相同而不舍焉【适按,此句颇讲不通】,其志专而切,其机危而迫

  •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三·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佐助品第六佛告释提桓因言:&ldquo;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阎浮提人令行十善道。于意云何?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rdquo;释提桓因言:&ldquo;甚多,世尊!&rdquo;佛言:&ldquo;憍尸迦!不如善男子、善

  • 四分律卷第五十四(第四分之五)·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集法毗尼五百人尔时世尊在拘尸城末罗园娑罗林间般涅槃。诸末罗子洗佛舍利已,以净劫贝裹,复持五百张叠次而缠之,作铁棺盛满香油,安舍利置中,以盖覆上。复作木椁,安铁棺着中,下积众香薪。时末

  • 乐圃余稿·朱长文

    宋代诗文别集。10卷。朱长文撰。全名为《吴郡乐圃朱先生余稿》。朱氏生平著述丰富,所撰诗、词、赋、辩、表章、杂说凡100卷,号《乐圃集》。南渡后毁于战乱。其从孙朱思裒集遗文得诗163篇、记5篇、序6篇、启7篇、墓志5

  • 小窗自纪·吴从先

    《小窗自纪》是晚明文学家吴从先所著的一部清言小品著作,全书四百余则,以修身养性为主,兼顾对历史人物、事件以及天地宇宙发表看法和评说,与《小窗艳纪》《小窗清纪》和《小窗别纪》共称为吴从先“四纪”。

  • 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佚名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先明所计涅盘,有二十种,如来为遮是等邪见,故说涅盘因果正义,次列其名,一一问答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