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谦传
虞谦,字伯益,金坛人。洪武年间,由国子监生升为刑部郎中,出任杭州知府。
建文年间,虞谦请限制僧道占田数量,规定每人不能超过十亩,多余部分便平均分给贫民。皇上听从了。永乐初年,他被召为大理寺少卿。当时有诏书说,建文年间曾上奏改革旧制的人,现在都要当面向皇上陈述清楚。虞谦于是陈述上述这件事,并请罪。皇上见虞谦害怕,便笑着说:“这不过是秀才批判道、佛而已。”将他放过不问,但僧道限田的规定还是被废除了。都察院讨论欺骗之罪,请准予照洪武年间公布的条例枭首示众。虞谦上奏说“:近来奉诏书要依律断罪,欺骗之罪应判杖打流放,枭首不是诏书之意。”皇上听从了。天津卫仓库失火,烧掉粮食数十万石。御史说是主管的人盗用多了,所以烧仓以掩盖罪迹。逮捕了近八百人,有一百人应判死罪。虞谦说处罚得过滥,结果他们得以减罪。
七年(1409),皇上北巡,皇太子上奏虞谦为右副都御史。第二年他与给事中杜钦巡视淮安和凤阳,到达陈州灾区,免除该地田租,赎回百姓所卖的子女。第二年,虞谦请求赈灾,太子对他说“:军民极度困敝,而卿等还从容陈请,那汲黯算什么人?”
不久,命虞谦督管两浙、苏州、松江等府粮米,输运到南、北两京和徐州、淮安。富民贿赂有关官员,他们都得运到近地,而贫民多要输运到远地。虞谦建议分为四等:丁多粮最少的运到北京,次少的运到徐州,人丁和租粮相当的运到南京和淮安,丁少粮多的就存留本土。百姓赖此得到便利。他又说:“徐州、吕梁二洪,行船多被阻,请在每洪增加二百名挽夫,每月供给粮食;另拨给一百头官牛,闲暇时听任百姓使用耕作,大船来时,便用来挽船。”人民都觉得方便。他曾监督运木材,当时服役的人严重染上瘟疫,虞谦下令遣散处理,才控制住了瘟疫。不久,他偕同给事中许能巡抚浙江。
仁宗即位后将虞谦召回,改任大理寺卿。当时吕升任少卿,仰瞻任寺丞,而虞谦又推荐严本任寺正。皇上正慎重于用刑,虞谦等人也都悉心奏请,依罪定刑。凡是法司和各地上报的案件,虞谦等人都再四审查,力求其平正。他曾对人说:“他们无憾,我也就无憾了。”他曾响应诏令,上书议论七个事项,都切中时务。有人说他上奏言事不密,向外人示恩买好。皇上怒,把他降为少卿。有一天,杨士奇奏事完毕后,还不想退下。皇上问:“你还想说什么?不是为了虞谦吧?”杨士奇便从头到尾论说虞谦冤枉,并说虞谦历事三朝,很得大臣之体。皇上说“:我也后悔那么做。”于是命令他复职。宣宗即位后,虞谦说:“按照旧制,犯了死罪的人,要罚终身服役。现在犯人所犯罪行不等,应依罪行轻重划分服役年限。”回报说可行。宣德二年(1427)三月,他在任上去世。
虞谦仪表俊美,风采凝重。工于诗画,对自己的才华很自负。工部侍郎苏瓒,为人精鄙猥亵,却位居虞谦之上,虞谦因此常怏怏不乐,人们因此觉得他气量过于狭小。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酷吏·欧阳修 卷四十五·毕沅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三·佚名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十四·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三·佚名 尚史卷八十一·李锴 御制通鉴辑览序·乾隆 史记集解卷四十二·裴骃 邓愈传·张廷玉 卷一百二十四·佚名 选举六·徐松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十一·佚名 卷79·陈邦瞻 明鉴易知录卷八·吴楚材 二十六年(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