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

  ◎李、文、方列传

  李永茂,字孝源,河南南阳人。中天启乙丑进士,历宫中外,有能名。

  崇祯末,擢佥都御史,丁艰家居。李白成陷南阳,永茂与前布政使贺自镜携家避寇,南奔襄阳。时左良玉、刘洪起兵各数万,沿汉屯聚,暴掠不戢。自镜女年将及笄,洪起强委禽,女不肯屈,投汉水死。永茂乃帅南阳避寇众数千人,团聚自固,泛舟汉江,号“南阳帮”,兵不敢犯。弘光立,永茂服阕,诣阙见,仍以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州贼阎、王猪婆营据帘子洞,寇掠汀、赣。永茂会福建巡抚张肯堂讨平之。

  隆武中,万元吉受命督师江、楚,守赣。永茂以母丧解官,侨寓岭南。及丁魁楚、瞿式耜定策戴上于肇庆,迎永茂协策。永茂至,拜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永茂以终丧固请。式耜奏:“永茂即欲终制不与阁务者,皇上以冲龄嗣服,非耆旧之臣,孰与劝学?臣等捐躯,只办阃政。请命永茂专侍经筵,不及庶务,亦可令忠孝两全也。”永茂犹固辞,不得,乃受命。永茂因进讲,请召用人才。退而疏荐十五人,直省各举一人,御史刘湘客与焉。湘客忤内监王坤,坤方秉笔,以朱斥之。永茂抚赣时,湘客客于赣,悉其才品,与相厚善。至是,怒曰:“斥湘客者斥茂也,国势孤危如此,而犹唯内竖意,掣辱大臣,吾宁死草间,不能为此辈分任亡国之罪。”拜表乞返苫次。即日解舟氵斥浈江,入仁化山中,郁郁以疾卒。

  文安之,别号铁庵,湖广夷陵州人。中天启壬戌进士,进庶吉士,改检讨,迁编修左庶子,以忤魏忠贤削籍。崇祯初,起侍读,历官南京国子监祭酒,清刚不合于时局,解官归里。弘光中,以清望素著,起詹事府詹事,不赴。

  上即位,瞿式耜奏:“安之及侍读学士王锡衮,历朝人望,宜入纶扉,且道路可通,尤易征趣。”诏以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敦趋赴阙。会湖、广沦陷,敕使不达。时忠贞营败绩于草坪,退屯夷陵,结寨自固。刘体纯、袁宗第自汉中返,亦屯荆、郧间。郧阳故将王光兴率众自竹山南来,与诸部犬牙结聚。已而堵胤锡以忠贞营下常、澧,光兴移屯荆西,迎翰林院编修黄灿监督其军。事闻,加灿侍读兼兵科给事中。灿与安之同里,因迎安之,资其威望,镇抚诸将。

  永历四年,安之入见。绕道至平越,乃以疏闻,上敕召赴阙。抵南宁,上命礼部主事刘兆锃敦趋之,朱天麟亦得召旨,因与偕至。天麟以安之翰林先辈,欲假其望以动人,颇推崇之。已而议论猥杂,安之深厌之,遂不合。既见敕召入直。安之之至,以节制黔、楚,修纲纪、收败局为己任。顾天麟与王化澄不足与共事,遂大懑阻,力求督忠贞营出楚、蜀,为光兴援。凡入纶扉者十日,即奉敕督师秦、蜀去。时忠贞营久屯浔南,师疲粮乏,安之乃率之自黔入楚西,冀收蜀为迎跸计。至贵阳,孙可望已并杨展、王祥之军,驻贵。安之不得已,谒见可望。可望固欲留之,安之诡辞以对,得去。入楚,忠贞营踵其后,为可望所觉,追安之。安之已驰出黔,与诸帅合居巴、兴间。未几,薨于军中。

  黄灿,字中涵,崇祯癸未进士,亦卒于军。灿既没,佥都御史毛寿登为诸营监督,与光兴同降于清。

  方以智,字密之,直隶桐城人。姿抱畅达,早以文章誉望动天下。父孔?,万历丙辰进士,巡抚湖广,为时相所忌,以失律,逮下狱。阮大铖与同郡,尤忮害之。时局翕然,欲致孔?于死。以智方中乡举,上计偕,忌者欲因文场陷之,使绝营救伸理。以智入都,佯为不就试,已乃密入闱,中崇祯庚辰进士,选庶吉士,改编修。以智既官禁苑,在廷稍为孔?伸理,得减死论。

  北都陷,以智间行归里。大铖党又欲以从逆陷杀之,几不免。南都陷,以智徒步走江、粤,顾自是无仕宦情,乃改名姓称吴秀才,游南海。参议姚奇胤与以智同举进士,一日,拥驺从出,与以智遇。以智趋避书肆中,奇胤愕眙,下肩舆,相持泣下,人始知其为以智矣。奇胤劝令强起襄时难,以智不答,留客奇胤署中。

  瞿式耜闻而迎馆之。会上即位于肇庆,擢左中允,充经筵讲官。司礼太监王坤奏荐大臣数十人,给事中刘?抗疏言:“内臣不得荐人,况大臣乎!坤所荐者皆海内人望,方且以间关不得至为忧,若闻坤荐,当益裹足不前,则是名荐之而实止之,拒人于千里之外也。”坤怒,将逐?,且疑?疏出以智手,为寝经筵。以智既无宦情,讲官之命为式耜所强受,又不见庸,遂决挂冠去,浮客桂、柳间。粤西稍定,就平乐之平西村筑室以居。

  以智诗仿钱、刘,平远有局度,书法遒整,画尤工,弈棋亦入能品,尤嗜音律,喜登眺,至是放情山水,觞咏自适,与客语,不及时事。楚、粤诸将多孔?部校,欲迎以智督其军,以智咸拒谢之。永历三年,超拜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不拜。诏遣行人李浑敦趋入直,以智野服辞谢,不赴。平乐陷,马蛟麟促以智降,乃舍妻子,为浮屠去。

  刘寨,字及叔,四川人,中崇祯丙子乡举,豪隽有才致,历官佥都御史,巡抚柳、庆。

  

  

猜你喜欢
  ●崇禎長編卷之六十三·汪楫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十八·焦竑
  国朝名臣事略卷第十五·苏天爵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六·佚名
  二百三十六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一百十九 苏州织造李煦奏盐法道李斯(亻全)病危预请简员佐理摺·佚名
  两汉笔记卷十二·钱时
  志卷第二十三 高丽史六十九·郑麟趾
  侯莫陈悦传·令狐德棻
  潘乐传·李延寿
  党项传·欧阳修
  卷八十·雍正
  卷八十 乐毅列传第二十·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陆游·唐圭璋

      游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宣和七年(1125)生。以荫补登仕郎,历枢密院编修官。绍兴三十二年(1162),赐进士出身,为州别驾。范成大帅蜀时,为参仪官。嘉泰初,诏同修国史,升宝章阁待制。嘉定二年除夕(1210)卒,年八十六,有渭南

  • 第十四出 前疏 (商调鱼模韵)·丁耀亢

    【凤凰阁】(生便服上)名场多故,空把儒冠耽误。漫劳回首看皇都,多少伤心之处。孤忠难语,想补衮堂帘久疏。夕阳空照巷,脉脉淡无语。古道人不行,秋风动砧杵。下官杨椒山,自南都考满北归,复授兵部车驾司员外之职。近

  • 张林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张林(生卒年不详)字去非,号樗岩。《绝妙好词》卷六录其词二首。厉鹗笺引《至正金陵新志》云:张林,池州守,大军至,迎降。 ●柳梢青·灯花 张林 白玉枝头,忽看蓓蕾,金粟珠垂。 半颗安榴,一枝秾杏,五色蔷薇。 何须羯鼓声催

  • 國語卷第四·韦昭

      魯語上   1 長勺之役,曹劌問所以戰於莊公〔一〕。公曰:「余不愛衣食於民〔二〕,不愛牲玉於神〔三〕。」對曰:「夫惠本而後民歸之志〔四〕,民和而後神降之福〔五〕。若布德于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務治而小人務力;動不違

  • 琉球官生留学国子监·佚名

    琉球国遣官生人监读书,自康熙二十二年部议准行,无年限,每逢册封之年,请于使臣,回京代奏。其来也四人,率以四年而归,归其国则授四品官。嘉庆十年,其子弟来,吴兰雪时以博士教之,颇聪颖。十四年己巳还国,过山东蒋别驾第,护送之。其子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二·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二百四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二六一副详及批光绪十五年十一月初四日一一六一○--五·佚名

    前任新竹知县方,将征存隘租银移交于新任,详请布政使查核,并该使批私记光绪十年十一月初七日到副详 印 新竹县印在任候补同知、直隶州知州、本任台湾埔里社通判、署台北府新竹县,为详送事。窃照卑职前

  • 卷二十九·萧常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二十九    宋 萧常 撰吴载记六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从祖景景子忠皆汉太尉父异洛阳令瑜美风仪与孙策同年友善初策父坚起义兵讨董卓徙家於舒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

  • 俞述祖传·宋濂

    俞述祖字绍芳,庆元象山人。由翰林书写考满,调广东元帅府都事。又入京为国史编修官,出京为沔阳府推官。至正十二年(1352)蕲、黄民众起义,迫近州境,述祖领兵守绿水洪,抵御起义民众。因兵力不支,沔阳城陷,述祖被执。起义军领导人

  • 唐文献传·张廷玉

    唐文献,字元征,华亭人。万历十四年(1586)的进士第一。授职为修撰,历任詹事。沈一贯借“妖书”事件倾轧尚书郭正域,行事很急切。唐文献与同僚杨道实、周如砥、陶望龄去拜会沈一贯道:“郭公如果不被赦免,人们说您实际上有意要

  • 卷十六·张廷玉

    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十六【庚襄王二寅十一年】二十有九年【晉文五年齊昭二年衛成四年蔡莊十五年鄭文四十二年曹共二十二年陳共公朔元年?桓六年宋成六年秦穆二十九年楚成四十一年】春介葛盧來【介杜注在城

  • 《尸子·发蒙》白话译文·尸佼

    原文:若夫名分,圣之所审也。造父之所以与交者少,操辔,马之百节皆兴。明王之所以与臣下交者少,审名分,群臣莫敢不尽力竭智矣。天下之可治,分成也;是非之可辨,名定也。夫过其实,罪也;弗及,愚也。是故情尽而不伪,质素而无巧。故有道之

  • 延恩安禅师·惠洪

    禅师名法安。生许氏。临川人也。幼事承天沙门慕闲。年二十。以通经得度。游方谒雪窦显禅师。显殁。依天衣怀禅师。众推其知见。又遍历诸家。耆宿指目。为饱参。来皈临川。见黄山如意院。败屋破垣。无以蔽风雨。安求居

  • 显无边佛土功德经·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摩揭陀国闲寂法林。坐妙菩提金刚坚固无量妙宝共所庄严红莲华台师子座上。与十不可说俱胝那庾多百千佛土极微尘数大菩萨俱。及诸天人。阿素洛等。无量大众。前后围绕。尔时会

  •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之二·佚名

    (一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开元拾遗附梁录  夫修善福臻。为恶祸征。明理皎然。而信悟者鲜。既共生此五浊恶世。五阴烦恼三毒炽盛。轮转生死无有竟已。昔佛在世时。人民数如恒沙。今渐凋微万不遗一。何以故尔。为

  • 光明童子因缘经·佚名

    凡四卷。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又称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光明童子经。王舍城善贤长者妻怀妊,长者问佛。佛记其生男,受天福,出家证果。长者误信外道语,以毒药摩妻腹,妻死,焚之。佛与大众往视,子从火中坐莲华生。佛

  • 文殊悔过经·佚名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文殊说悔过之法。佛在耆阇崛山,新学菩萨狐疑所蔽,有如来齐光照耀菩萨,为之请问文殊。文殊为说忏悔,劝助,请法,兴供,回向,发愿,诸法。彼等皆得无生法忍,佛遥闻而赞叹之。(劝助,即随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