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七

阿毗达磨发智论卷第七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智蕴第三中觉支纳息第一

八学十无学  见等觉道三

俗无漏见智  此章愿具说

如世尊说。学见迹成就学八支。彼成就。过去几。未来几。现在几。答若依有寻有伺定。初学见现在前。过去无。未来现在八。彼灭已不失。若复依有寻有伺定。学见现在前。过去未来现在八。彼灭已不失。若依无寻无伺定。学见现在前。过去未来八。现在七。彼灭已不失。若依无色定。学见现在前。过去未来八。现在四。彼灭已不失。若入灭定。或世俗心现在前。过去未来八。现在无。若依无寻无伺定。初学见现在前。过去无。未来八。现在七。彼灭已不失。若复依无寻无伺定。学见现在前。过去现在七。未来八。彼灭已不失。若依无色定。学见现在前。过去七。未来八。现在四。彼灭已不失。若入灭定。或世俗心现在前。过去七。未来八。现在无。彼灭已不失。若依有寻有伺定。学见现在前。过去七。未来现在八。若依无色定。初学见现在前。过去无。未来八。现在四。彼灭已不失。若复依无色定。学见现在前。过去现在四。未来八。彼灭已不失。若入灭定。或世俗心现在前。过去四。未来八。现在无。彼灭已不失。若依有寻有伺定。学见现在前。过去四。未来现在八。彼灭已不失。若依无寻无伺定。学见现在前。过去四。未来八。现在七。

如世尊说。漏尽阿罗汉。成就十无学支。彼成就。过去几。未来几。现在几。答若依有寻有伺定。初无学智现在前。过去无。未来十。现在九。彼灭已不失。若复依有寻有伺定。无学智现在前。过去现在九。未来十。彼灭已不失。若依无寻无伺定。无学智现在前。过去九。未来十。现在八。彼灭已不失。若依无色定。无学智现在前。过去九。未来十。现在五。彼灭已不失。若入灭定。或世俗心现在前。过去九。未来十。现在无。彼灭已不失。若依有寻有伺定。初无学知见现在前。过去现在九。未来十。彼灭已不失。若复依有寻有伺定。无学若智若见现在前。过去未来十。现在九。彼灭已不失。若依无寻无伺定。无学若智若见现在前。过去未来十。现在八。彼灭已不失。若依无色定。无学若智若见现在前。过去未来十。现在五。彼灭已不失。若入灭定。或世俗心现在前。过去未来十。现在无。若依无寻无伺定。初无学智现在前。过去无。未来十。现在八。彼灭已不失。若复依无寻无伺定。无学智现在前。过去现在八。未来十。彼灭已不失。若依无色定。无学智现在前。过去八。未来十。现在五。彼灭已不失。若入灭定。或世俗心现在前。过去八。未来十。现在无。彼灭已不失。若依有寻有伺定。无学智现在前。过去八。未来十。现在九。彼灭已不失。若依无寻无伺定。初无学见现在前。过去现在八。未来十。彼灭已不失。若复依无寻无伺定。无学若智若见现在前。过去九。未来十。现在八。彼灭已不失。若依无色定。无学若智若见现在前。过去九。未来十。现在五。彼灭已不失。若入灭定。或世俗心现在前。过去九。未来十。现在无。彼灭已不失。若依有寻有伺定。无学若智若见现在前。过去现在九。未来十。若依无色定。初无学智现在前。过去无。未来十。现在五。彼灭已不失。若复依无色定。无学智现在前。过去现在五。未来十。彼灭已不失。若入灭定。或世俗心现在前。过去五。未来十。现在无。彼灭已不失。若依有寻有伺定。无学智现在前。过去五。未来十。现在九。彼灭已不失。若依无寻无伺定。无学智现在前。过去五。未来十。现在八。彼灭已不失。若依无色定。初无学见现在前。过去现在五。未来十。彼灭已不失。若复依无色定。无学若智若见现在前。过去六。未来十。现在五。彼灭已不失。若入灭定。或世俗心现在前。过去六。未来十。现在无。从灭已不失。若依有寻有伺定。无学若智若见现在前。过去六。未来十。现在九。彼灭已不失。若依无寻无伺定。无学若智若见现在前。过去六。未来十。现在八。

云何见。答眼根五见。世俗正见。学无学见云何智。答五识相应慧。除无漏忍余意识相应慧。云何慧。答六识相应慧。诸见是智耶。答应作四句。有见非智。谓眼根及无漏忍。有智非见。谓五识身相应慧。尽无生智。除五见及世俗正见。余意识相应有漏慧。有见亦智。谓五见。世俗正见。除无漏忍。及尽无生智。余无漏慧。有非见非智。谓除前相。诸见是慧耶答应作四句。有见非慧。谓眼根。有慧非见。谓五识身相应慧。尽无生智。除五见。及世俗正见。余意识相应有漏慧。有见亦慧。谓除尽无生智。余无漏慧。及五见世俗正见。有非见非慧。谓除前相。诸智彼慧耶。答诸智皆是慧。有慧非智。谓无漏忍。见摄智智摄见耶。答应作四句。有见非智摄。谓眼根及无漏忍。有智非见摄。谓五识相应慧。尽无生智。除五见及世俗正见。余意识相应有漏慧。有见亦智摄。谓五见世俗正见。除无漏忍及尽无生智余无漏慧。有非见亦非智摄。谓除前相。见摄慧慧摄见耶。答应作四句。有见非慧摄。谓眼根。有慧非见摄。谓五识相应慧尽无生智。除五见及世俗正见余意识相应有漏慧。有见亦慧摄。谓五见世俗正见。除尽无生智余无漏慧。有非见亦非慧摄。谓除前相。智摄慧慧摄智耶。答慧摄智。非智摄慧不摄何等。谓无漏忍诸成就见彼智耶。答如是。设成就智彼见耶。答如是。诸成就见彼慧耶。答如是。设成就慧彼见耶。答如是。诸成就智彼慧耶。答如是。设成就慧彼智耶。答如是。诸见已断已遍知彼智耶。答如是。设智已断已遍知彼见耶。答如是。诸见已断已遍知彼慧耶。答如是。设慧已断已遍知彼见耶。答如是。诸智已断已遍知彼慧耶。答如是。设慧已断已遍知彼智耶。答如是。诸正见是择法觉支耶。答应作四句。有正见非择法觉支。谓世俗正见。有择法觉支非正见。谓尽无生智。有正见亦择法觉支。谓除尽无生智。余无漏慧。有非正见亦非择法觉支。谓除前相。诸正智是择法觉支耶。答应作四句。有正智非择法觉支。谓世俗正智。有择法觉支非正智。谓无漏忍。有正智亦择法觉支。谓除无漏忍。余无漏慧。有非正智亦非择法觉支。谓除前相。

七觉支。八道支。一一现在前时。几觉支几道支现在前耶。答若依未至定。念觉支现在前时。学六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无学六觉支九道支现在前。若依初静虑。念觉支现在前时。学七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无学七觉支九道支现在前。若依静虑中间。念觉支现在前时。学六觉支七道支现在前。无学六觉支八道支现在前。依第三第四静虑亦尔。若依第二静虑。念觉支现在前时。学七觉支七道支现在前。无学七觉支八道支现在前。若依无色定。念觉支现在前时。学六觉支四道支现在前。无学六觉支五道支现在前。择法精进轻安定舍觉支正见正精进正念正定道支亦尔。若依初静虑喜觉支现在前时。学七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无学七觉支九道支现在前。若依第二静虑。喜觉支现在前时。学七觉支七道支现在前。无学七觉支八道支现在前。若依未至定。正思惟现在前时。学六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无学六觉支九道支现在前。若依初静虑。正思惟现在前时。学七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无学七觉支九道支现在前。若依去至定。正语现在前时。学六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无学六觉支九道支现在前。若依初静虑。正语现在前时。学七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无学七觉支九道支现在前。若依静虑中间。正语现在前时。学六觉支七道支现在前。无学六觉支八道支现在前。依第三第四静虑亦尔。若依第二静虑。正语现在前时。学七觉支七道支现在前。无学七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正业正命亦尔。

诸法念觉支相应。彼法择法觉支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念相应非择法。谓择法觉支。有法择法相应非念。谓念觉支。有法念相应亦择法。谓二相应法。有法非念相应亦非择法。谓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如对择法觉支。对精进轻安定舍觉支正精进正定亦尔。诸法念觉支相应。彼法喜觉支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念相应非喜。谓喜觉支。及喜不相应念觉支相应法有法喜相应非念。谓喜觉支相应念。有法念相应亦喜。谓二相应法。有法非念相应亦非喜。谓喜不相应念觉支。及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如对喜觉支。对正见正思惟亦尔。诸法念觉支相应彼法正念相应耶。答如是。诸法正念相应彼法念觉支相应耶。答如是。诸法择法觉支相应。彼法精进觉支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择法相应非精进。谓精进觉支。有法精进相应非择法。谓择法觉支。有法择法相应亦精进。谓二相应法。有法非择法相应亦非精进。谓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如对精进觉支。对轻安定舍觉支正精进正念正定亦尔。诸法择法觉支相应。彼法喜觉支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择法相应非喜。谓喜觉支。及喜不相应择法觉支相应法。有法喜相应非择法。谓喜觉支相应择法。有法择法相应亦喜。谓二相应法。有法非择法相应亦非喜。谓喜不相应择法觉支。及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如对喜觉支。对正思惟亦尔。诸法择法觉支相应彼法正见相应耶。答诸法正见相应。亦择法相应。有法择法相应非正见相应。谓正见所不摄择法觉支相应法。诸法精进觉支相应。彼法喜觉支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精进相应非喜。谓喜觉支。及喜不相应精进觉支相应法。有喜相应非精进。谓喜觉支相应精进。有法精进相应亦喜。谓二相应法。有法非精进相应亦非喜。谓喜不相应精进觉支。及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如对喜觉支。对正见正思惟亦尔。诸法精进觉支相应。彼法轻安觉支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精进相应非轻安。谓轻安觉支。有法轻安相应非精进。谓精进觉支。有法精进相应亦轻安。谓二相应法。有法非精进相应亦非轻安。谓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如对轻安觉支。对定舍觉支正念正定亦尔。诸法精进觉支相应彼法正精进相应耶。答如是。设法正精进相应彼法精进觉支相应耶。答如是。诸法喜觉支相应。彼法轻安觉支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喜相应非轻安谓喜相应轻安觉支。有法轻安相应非喜。谓喜觉支及喜不相应轻安觉支相应法。有法喜相应亦轻安。谓二相应法。有法非喜相应亦非轻安。谓喜不相应轻安觉支。及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如对轻安觉支。对定舍觉支正精进正念正定亦尔。诸法喜觉支相应。彼法正见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喜相应非正见。谓喜觉支相应正见。及正见不相应喜觉支相应法。有法正见相应非喜。谓正见相应喜觉支。及喜觉支不相应正见相应法。有法喜相应亦正见。谓二相应法。有法非喜相应亦非正见。谓喜觉支不相应正见。正见不相应喜觉支。及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如对正见。对正思惟亦尔。诸法轻安觉支相应。彼法定觉支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轻安相应非定。谓定觉支。有法定相应非轻安。谓轻安觉支。有法轻安相应亦定。谓二相应法。有法非轻安相应亦非定。谓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如对定觉支。对舍觉支正精进正念正定亦尔。诸法轻安觉支相应。彼法正见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轻安相应非正见。谓正见及正见不相应轻安觉支相应法。有法正见相应非轻安。谓正见相应轻安觉支。有法轻安相应亦正见。谓二相应法。有法非轻安相应亦非正见。谓正见不相应轻安觉支。及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如对正见。对正思惟亦尔。诸法定觉支相应。彼法舍觉支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定相应非舍。谓舍觉支。有法舍相应非定。谓定觉支。有定相应亦舍。谓二相应法。有法非定相应亦非舍。谓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如对舍觉支。对正精进正念亦尔。诸法定觉支相应。彼法正见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定相应非正见。谓正见及正见不相应定觉支相应法。有法正见相应非定。谓正见相应定觉支。有法定相应亦正见。谓二相应法。有法非定相应亦非正见谓正见。不相应定觉支。及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如对正见。对正思惟亦尔。诸法定觉支相应彼法正定相应耶。答如是。设法正定相应彼法定觉支相应耶。答如是。诸法舍觉支相应。彼法正见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舍相应非正见。谓正见及正见不相应舍觉支相应法。有法正见相应非舍。谓正见相应舍觉支。有法舍相应亦正见。谓二相应法。有法非舍相应亦非正见。谓正见不相应舍觉支。及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如对正见。对正思惟亦尔。诸法舍觉支相应。彼法正精进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舍相应非正精进。谓正精进。有法正精进相应非舍。谓舍觉支。有法舍相应亦正精进。谓二相应法。有法非舍相应亦非正精进。谓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如对正精进。对正念正定亦尔。诸法正见相应。彼法正思惟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正见相应非正思惟。谓正见相应正思惟。及正思惟不相应正见相应法。有法正思惟相应非正见。谓正思惟相应正见。及正见不相应正思惟相应法。有法正见相应亦正思惟。谓二相应法。有法非正见相应亦非正思惟。谓正见不相应正思惟正思惟不相应正见。及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诸法正见相应。彼法正精进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正见相应非正精进。谓正见相应正精进。有法正精进相应非正见。谓正见及正见不相应正精进相应法。有法正见相应亦正精进。谓二相应法。有法非正见相应亦非正精进。谓正见不相应正精进。及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如对正精进。对正念正定亦尔。诸法正思惟相应。彼法正精进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正思惟相应非正精进。谓正思惟相应正精进。有法正精进相应非正思惟。谓正思惟。及正思惟不相应正精进相应法。有法正思惟相应亦正精进。谓二相应法。有非正思惟相应亦非正精进。谓正思惟不相应正精进。及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如对正精进。对正念正定亦尔。诸法正精进相应。彼法正念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正精进相应非正念。谓正念。有法正念相应非正精进。谓正精进。有法正精进相应亦正念。谓二相应法。有法非正精进相应亦非正念。谓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如对正念对正定亦尔。诸法正念相应。彼法正定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正念相应非正定。谓正定。有法正定相应非正念。谓正念。有法正念相应亦正定。谓二相应法。有法非正念相应亦非正定。谓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

云何世俗正见。答意识相应善有漏慧。云何世俗正智。答五识相应善慧。及意识相应善有漏慧。诸世俗正见。是世俗正智耶。答诸世俗正见是世俗正智。有世俗正智非世俗正见。谓五识相应善慧。世俗正见。摄世俗正智。世俗正智。摄世俗正见耶。答世俗正智。摄世俗正见。非世俗正见摄世俗正智。不摄何等。谓五识相应善慧。诸成就世俗正见。彼世俗正智耶。答如是。设成就世俗正智。彼世俗正见耶。答如是。诸世俗正见已断已遍知。彼世俗正智耶。答如是。设世俗正智已断已遍知。彼世俗正见耶。答如是。

云何无漏见。答除尽无生智。余无漏慧。云何无漏智。答除无漏忍。余无漏慧。诸无漏见。是无漏智耶。答应作四句。有无漏见非无漏智。谓无漏忍。有无漏智非无漏见。谓尽无生智。有无漏见亦无漏智。谓除无漏忍。尽无生智。余无漏慧。有非无漏见亦非无漏智。谓除前相。无漏见摄无漏智。无漏智摄无漏见耶。答应作四句。有无漏见非无漏智摄。谓无漏忍。有无漏智非无漏见摄。谓尽无生智。有无漏见亦无漏智摄。谓除无漏忍尽无生智。余无漏慧。有非无漏见亦非无漏智摄。谓除前相。诸成就无漏见。彼无漏智耶。答诸成就无漏智。亦无漏见。有成就无漏见非无漏智。谓苦法智忍现在前时。

智蕴第三中五种纳息第二

邪正见智五  左慧学等三

梵忍五恶见  此章愿具说

云何邪见。答若不安立。则五见皆名邪见。若安立。则唯无施与。无爱乐。无祠祀。无妙行。无恶行。无妙恶行。业果异熟等见。名邪见。云何邪智。答六识相应染污慧。诸邪见是邪智耶。答诸邪见是邪智。有邪智非邪见。谓五识相应染污慧。及除五见。余意识相应染污慧。邪见摄邪智。邪智摄邪见耶。答邪智摄邪见。非邪见摄邪智。不摄何等。谓五识相应染污慧。及除五见。余意识相应染污慧。诸成就邪见。彼邪智耶。答诸成就邪见。亦邪智。有成就邪智非邪见。谓学见迹。诸邪见已断已遍知。彼邪智耶。答诸邪智已断已遍知。亦邪见。有邪见已断已遍知非邪智。谓学见迹。

云何正见。答尽无生智所不摄意识相应善慧。云何正智。答五识相应善慧。及无漏忍所不摄意识相应善慧。诸正见是正智耶。答应作四句。有正见非正智。谓无漏忍。有正智非正见。谓五识相应善慧。及尽无生智。有正见亦正智。谓无漏忍。及尽无生智所不摄意识相应善慧。有非正见亦非正智。谓除前相。正见摄正智。正智摄正见耶。答应作四句。有正见非正智摄。谓无漏忍。有正智非正见摄。谓五识相应善慧。及尽无生智。有正见亦正智摄。谓无漏忍。尽无生智所不摄意识相应善慧。有非正见亦非正智摄。谓除前相。诸成就正见。彼正智耶。答如是。设成就正智。彼正见耶。答如是。诸正见已断已遍知。彼正智耶。答如是。设正智已断已遍知。彼正见耶。答如是。诸左慧皆是结耶。答应作四句。有左慧非结。谓除二结。余染污慧。有结非左慧。谓七结。有左慧亦结。谓二结。有非左慧亦非结。谓除前相。

云何学见。答学慧。云何学智。答学八智。云何学慧。答学见学智。总名学慧。诸学见是学智耶。答诸学智亦学见。有学见非学智。谓无漏忍。诸学见是学慧耶。答如是。设学慧是学见耶。答如是。诸学智是学慧耶。答诸学智亦学慧。有学慧非学智。谓无漏忍。学见摄学智。学智摄学见耶。答学见摄学智。非学智摄学见。不摄何等。谓无漏忍。学见摄学慧。学慧摄学见耶。答展转相摄学智摄学慧。学慧摄学智耶。答学慧摄学智。非学智摄学慧。不摄何等。谓无漏忍。诸成就学见。彼学智耶。答诸成就学智。亦学见。有成就学见非学智。谓苦法智忍现在前时。诸成就学见彼学慧耶。答如是。设成就学慧。彼学见耶。答如是。诸成就学智。彼学慧耶。答诸成就学智。亦学慧。有成就学慧非学智。谓苦法智忍现在前时。云何无学见。答尽无生智所不摄无学慧。云何无学智。答无学八智。云何无学慧。答无学见无学智。总名无学慧。诸无学见。是无学智耶。答诸无学见。亦无学智。有无学智非无学见。谓尽无生智。诸无学见。是无学慧耶。答诸无学见。亦无学慧有无学慧非无学见。谓尽无生智。诸无学智。是无学慧耶。答如是。设无学慧。是无学智耶。答如是。无学见摄无学智。无学智摄无学见耶。答无学智摄无学见。非无学见摄无学智。不摄何等。谓尽无生智。无学见摄无学慧无学慧摄无学见耶。答无学慧摄无学见。非无学见摄无学慧。不摄何等。谓尽无生智。无学智摄无学慧。无学慧摄无学智耶。答展转相摄。诸成就无学见。彼无学智耶。答如是。设成就无学智。彼无学见耶。答如是。诸成就无学见。彼无学慧耶。答如是。设成就无学慧。彼无学见耶。答如是。诸成就无学智。彼无学慧耶。答如是。设成就无学慧。彼无学智耶。答如是。云何非学非无学见。答眼根五见。世俗正见。云何非学非无学智。答五识相应慧。及意识相应有漏慧。云何非学非无学慧。答五识相应慧。及意识相应有漏慧。诸非学非无学见。是非学非无学智耶。答应作四句。有非学非无学见非非学非无学智。谓眼根。有非学非无学智非非学非无学见。谓五识相应慧。及除五见世俗正见。余意识相应有漏慧。有非学非无学见亦非学非无学智。谓五见。世俗正见有非非学非无学见亦非非学非无学智。谓除前相。诸非学非无学见。是非学非无学慧耶。答应作四句。有非学非无学见非非学非无学慧。谓眼根。有非学非无学慧非非学非无学见。谓五识相应慧。及除五见世俗正见。余意识相应有漏慧。有非学非无学见亦非学非无学慧。谓五见。世俗正见。有非非学非无学见亦非非学非无学慧。谓除前相。诸非学非无学智。是非学非无学慧耶。答如是。设非学非无学慧。是非学非无学智耶。答如是。非学非无学见。摄非学非无学智。非学非无学智。摄非学非无学见耶。答应作四句。有非学非无学见非非学非无学智摄。谓眼根。有非学非无学智非非学非无学见摄。谓五识相应慧。及除五见世俗正见。余意识相应有漏慧。有非学非无学见亦非学非无学智摄。谓五见。世俗正见。有非非学非无学见亦非非学非无学智摄。谓除前相。非学非无学见。摄非学非无学慧。非学非无学慧。摄非学非无学见耶。答应作四句。有非学非无学见非非学非无学慧摄。谓眼根。有非学非无学慧非非学非无学见摄。谓五识相应慧。及除五见世俗正见。余意识相应有漏慧。有非学非无学见亦非学非无学慧摄。谓五见。世俗正见。有非非学非无学见亦非非学非无学慧摄。谓除前相。非学非无学智。摄非学非无学慧非学非无学慧摄。非学非无学智耶。答展转相摄诸成就非学非无学见。彼非学非无学智耶。答如是。设成就非学非无学智。彼非学。非无学见耶。答如是。诸成就非学非无学见。彼非学非无学慧耶。答如是。设成就非学非无学慧。彼非学非无学见耶。答如是。诸成就非学非无学智。彼非学非无学慧耶。答如是。设成就非学非无学慧。彼非学非无学智耶。答如是。诸非学非无学见已断已遍知。彼非学非无学智耶。答如是。设非学非无学智已断已遍知。彼非学非无学见耶。答如是。诸非学非无学见已断已遍知。彼非学非无学慧耶。答如是。设非学非无学慧已断已遍知。彼非学非无学见耶。答如是。诸非学非无学智已断已遍知。彼非学非无学慧耶。答如是。设非学非无学慧已断已遍知。彼非学非无学智耶。答如是。

如大梵天。作如是说。我是梵。是大梵。得自在。我于世间。能造化。能出生。是彼父。此于五见。何见摄。见何谛。断此见耶。答我是梵是大梵得自在者。取劣法为胜。见取摄。见苦所断。我于世间能造化能出生是彼父者。非因计因。戒禁取摄。见苦所断。如梵众天。作如是说。此是梵。是大梵。得自在。此于世间。能造化。能出生。是我等父。此于五见。何见摄。见何谛。断此见耶。答此是梵是大梵得自在者。取劣法为胜。见取摄。见苦所断。此于世间能造化能出生是我等父者。非因计因。戒禁取摄。见苦所断诸起此见。我一切忍。此于五见。何见摄。见何谛。断此见耶。答边执见中。常见摄。见苦所断。诸起此见。我一切不忍。此于五见。何见摄。见何谛。断此见耶。答边执见中。断见摄。见苦所断。诸起此见。我一分忍。一分不忍。此于五见。何见摄。见何谛。断此见耶。答一分忍者。边执见中。常见摄。一分不忍者。边执见中。断见摄。俱见苦所断。

诸起此见有阿罗汉。天魔所娆。漏失不净。此于五见。何见摄。见何谛。断此见耶。答非因计因。戒禁取摄。见苦所断。诸起此见。有阿罗汉。于自解脱。犹有无知。此于五见。何见摄。见何谛。断此见耶。答诸阿罗汉。无漏智见。邪见摄。见道所断。诸起此见。有阿罗汉。于自解脱。犹有疑惑。此于五见。何见摄。见何谛。断此见耶。答诸阿罗汉。越度疑惑。邪见摄。见道所断。诸起此见。有阿罗汉。但由他度。此于五见。何见摄。见何谛。断此见耶。答诸阿罗汉。无障无背。现量慧眼。身证自在。邪见摄。见道所断。诸起此见。道及道支苦言所召。此于五见。何见摄。见何谛。断此见耶。答非因计因。戒禁取摄。见苦所断。

说一切有部发智论卷第七

猜你喜欢
  前言·李叔同
  因缘所成·佚名
  第三 见相应·佚名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四·佚名
  摄大乘论初分讲义(注一)·太虚
  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一·通奇
  卷第七·佚名
  卷第七十八·霁仑超永
  金刚萨埵说频那夜迦天成就仪轨经卷第二·佚名
  卷四百七十六·佚名
  佛说须赖经(曹魏白延译)·佚名
  法界安立图卷下之下·佚名
  卷第九十二·佚名
  上海市庙产注册事件·太虚
  卷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陈知州天锡(鸣琴集)·顾嗣立

    陈知州天锡 【一作赐。】 天锡,字载之,号晋斋,福宁州人。任本州岛学正,转盐运提举大使。至顺初,擢建阳尹。秩满,以六事闻于朝,加奉议大夫,知福清州。年未六十致仕归,与王荐等十人共为耆英会。寿八十终。所著有《鸣琴集》。子阳

  • 卷三百六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六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雪矶丛稿【三】谢杨孟溪县丞惠以章墨白首侯芭蜀江边曽向君家传太?射熊草赋留残墨相应当日还渠得飘零潇洒几世孙解得胶法舂?云物理往来元莫测后世子

  • 卷四百三十·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三十白翎雀类【雀一作鹊】七言古【附长短句】白翎雀         【元】萨都拉凄凄幽雀防白翎飞飞只傍乌桓城平沙无树巢弗营雌雄为乐相和鸣君不见旧日轻盈舞紫燕鸳鸯锁老昭

  • 卷四十九·黄以周

      徽宗   △宣和七年(乙巳,一一二五)   1、正月(案:《宋史·本纪》及李〈上直下土〉《十朝纲要》正月系癸酉朔,钱氏《四史朔闰考》同。) 丙申,金国贺正旦使、卢州观察使孛堇高居夔,副使太中大夫、守大理卿杨意见於紫宸殿

  • 卷十七·李心传

     财赋四 岁用仓库户  国初至绍熙中都吏禄兵廪祖宗时中都吏禄兵廪之费全岁不过百五十万缗元丰闲月支三十六万宣和崇侈无度然后月支百二十万渡江之初连年用兵然犹月支不过八十万至淳熙末朝廷无事乃月支百二十万而非

  • 浙江总督李卫奏折 在浙江继续查访逆党情况·雍正

      编者按:对曾静一案审讯已告一段落,雍正仍嫌供出的犯人太少。因又命令杭奕禄秘密带领曾静去浙江,企图指认浙江逆党,但无结果,因此,浙江总督李卫又派官兵将曾静押往湖南继续指认逆党。  【原文】  浙江总督管巡抚事,驻

  • 大明世宗肃皇帝宝训卷之二·张居正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圣孝一尊亲○嘉靖元年三月戊辰上皇考尊号曰兴

  • 卷之八百九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二九七移光绪十五年十一月初十日一一七一四--二·佚名

    苗栗县奉布政使司札,移请新竹县:遵批以中港大溪为界,订期会勘移文 印 苗栗县印 私记十五年十一月十一日刊代理台湾府苗栗县正堂、加十级、纪录十次林为移请会勘事。本年十一月初八日,奉藩宪沈札开:「

  • 大足·周绍良

    №大足001【盖】失。【志文】大周故处士张君墓志铭原夫自□清上列,灵源共河漠争流,方浊下凝,神基与极天比峻。乃至汉朝丞相,家传带砺之功;晋国司空,门袭璋之业。缨绥赫乎,冠冕昭彰,风裂明宣,可略言矣。曾祖敬,齐

  • 齐武帝本纪·李延寿

    齐世祖武皇帝名叫赜,字宣远,是高帝的长子,宋元嘉十七年(440)六月初三生于建康县的青溪宫。即将生产的那天夜里,孝皇后、昭皇后都梦见有一条龙盘在屋里,所以他的小字便取为龙儿。十三岁时,梦见有人用笔在他的身体左右两边一

  • 郑侠传·脱脱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年间,其父在江宁做官,他随父前往,闭门苦读。王安石听说了他,邀他相见,攀谈之后对他甚为欣赏。中进士,并名列前茅,调任光州司法参军。王安石执政,凡所施行的新政,民间都认为不好。光州有悬而未决的狱

  •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九·佚名

    光绪六年(庚辰) 大官过境 广储军火 纪论辨琉球事 台湾近事 台湾邮报 闽浙督何(璟)奏为遵旨覆陈折(六月初二日京报) 琉球琐记 闽水师彭(楚汉)奏出洋督缉日期并督操轮船缘由(六月十三日京报) 淡水地震 六月分教职单(六月二十六日京

  • 王宠佑·周诒春

    王宠佑 字佐臣。年三十八岁。生于香港。已婚。女一。初学于香港皇仁书院。毕业于北洋大学。光緖二十七年游美。入加利佛尼大学。习矿科。光緖二十八年。入哥仑比亚大学。习矿学及地质学。光緖二十九年。得硕士学位。

  • 卷九十八·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九十八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九十八禘祫汉书元帝本纪永光四年诏罢祖宗庙在郡国者韦?成传罢郡国庙月余复下诏将军列侯中二千石诸大夫博士议?成等四十四人奏议曰礼王

  • 卷十六·季本

    钦定四库全书诗说解頥正释卷十六   明 季本 撰南陔白华华黍此朱子所谓笙诗也按华谷严氏曰董氏以为笙入有声而无诗非失亡之乃本无也此说非也乐以人声为主人声即所歌之诗也若本无其辞则无由知其义矣此说于理为合故

  •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蔺道人

    伤科专书。又名《理伤续断方》。1卷。唐·会昌年前间蔺道人传。约刊846年前后,是我国现存第一部伤科专书。本书扼要而科学地总结了唐以前在伤科方面的主要成就,集中地论述了骨折与关节脱位的治疗原则与方法。全书由二

  • 诗无邪·傅斯年

    “诗三百,诗无邪”,《诗经》,一部国学经典,数千年来诵读至今,各种研究和解读亦汗牛充栋。《诗无邪》系傅斯年先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任中山大学教授时,讲授《诗经》的讲义。作者以深厚的史学功底,提出许多新的《诗经》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