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楔子

(老旦、卜儿上,云)老身郑州人氏。自身姓刘,嫁得夫主姓张,早年亡逝已过。只生下一儿一女,孩儿唤作张林,也曾教他读书写字;女儿唤作海棠,不要说他姿色尽有,聪明智慧,学得琴棋书画、吹弹歌舞,无不通晓。俺家祖传七辈是科第人家,不幸轮到老身,家业凋零,无人养济。老身出于无奈,只得着女儿卖俏求食。此处有一财主,乃是马员外。他在俺家行走,也好几时了。他有心看上俺女孩儿,常常要娶他做妾,俺女孩儿倒也肯嫁他。只是俺这衣食饭碗如何便割舍得!且待女孩儿到来,慢慢的与他从长计议,有何不可。(冲末扮张林上,云)自家张林的便是。母亲,俺祖父以来,都是科第出身,已经七辈,可着小贱人做这等辱门败户的勾当,教我在人前怎生出入也!(卜儿云)你说这般闲话做甚么?既然怕妹子辱没了你呵,你自寻趁钱来养活老身,可不好那!(正旦扮海棠上,见科,云)哥哥,你要做好男子,你则养活母亲者。(张林云)泼贱人,你做这等事,你不怕人笑,须怕人笑我,我打不得你个泼贱人那!(做打正旦科)(卜儿云)你不要打他,你打我波!(张林云)母亲,不要家烦宅乱,枉惹的人耻笑。我则今日辞了母亲,往汴京寻我舅舅,自做个营运去。常言道“男儿当自强”,我男子汉七尺长的身子,出门去便饿死了不成?兀那小贱人,我去之后,你好生看觑母亲,若有些好歹,我不道的轻轻饶了你哩!(诗云)匆匆发忿出家门,别寻生理度寒温。男儿有躯长七尺,不信天教一世贫。(下)(正旦云)母亲,似这等唱叫,几时是了?不如将女孩儿嫁与马员外去罢。(卜儿云)儿也说的是。只等马员外来时,我就许下这亲事,则便了也。(副末扮马员外上,云)小生姓马名均卿,祖居郑州人氏,幼习儒业,颇通经史,因家中有几贯资财,人皆以员外呼之。则是我平昔间酷爱风流,耽情花柳。此处有个上厅行首张海棠,与小生作伴年久,两意相投。我要娶她,这不消说了;他也常常许道要嫁我,被他母亲百般板障,只是不肯通口。我想他也无过要多索些财礼意思。闻得海棠近日,与他哥哥张林,唱叫了一场,那张林离了家门,到汴京寻他舅子去了,料得一时间也未必就回。今日恰好是一个吉日良辰,我不免备些财礼求亲去。若是有缘分,得成全这一桩好事,岂不美哉!呀,姐姐正在门首,这也是个彩头。待我见去。(做见正旦、行礼科)(正旦云)员外,你来了也。我再四与母亲说,不如趁我哥哥不在家,许了这门亲事。磨了半截舌头,母亲像有许的意思了。我和你见母亲去。(马员外云)奶奶既有此意,也是我修的缘到了。(做入见科)(卜儿云)员外,我今日为孩儿张林不孝顺,与老身合气,你讨些砂仁来送我,做碗汤吃。(马员外云)奶奶,自家孩儿,有甚么气。我如今特备白金百两,专求令爱的亲事。过门之后,但是你家缺柴少米,都是我来支持,定不教你愁没钱使。今日是人大好日辰,奶奶,你接了财礼,许了这亲事罢。(卜儿云)左右我的女儿在家,也受不得这许多气,便等他嫁了人去,倒也静办。员外,只是你家里有个大浑家哩,我女孩儿过门来,倘或受他欺负,又不如在家的好,也要与员外说个明白。一发讲到了,才好许你这亲事。(马员外云)奶奶放心,莫说我马均卿不是那等人,便是我大浑家,也不是那等人。令爱到家时,与我大浑家只是姐妹称呼,并不分甚大小;若是令爱养得一男半子,我的家缘家计,都是他掌把哩。奶奶,再不要你忧虑别的。(卜儿云)员外,只要说定了,我受了你的财礼,我家女儿,便是你马家媳妇,只今日便过门去。孩儿也,不是我做娘的割舍得你,你可也做人家媳妇去,再不要当行首了也!(正旦云)员外,你那大浑家处,凡百事你须与我做主咱。(唱)

【仙吕】【赏花时】凭着我皓首苍颜老母亲,待着我尽世今生不嫁人。(云)员外,我可也不爱你别的。(马员外云)姐姐,你爱我些甚的来?(正旦唱)我只爱你性儿软意儿真,我今日寻的个前程定准。(带云)我着那一班姊妹道,张海棠嫁了马员外,可也不枉了。(唱)从此后不教人笑我做辱家门。(同马员外下)

(卜儿云)今日将俺女孩儿,嫁马员外去了也。受着他这一百两财礼,也够老身下半世快活受用哩。如今别无甚事,寻俺旧时姑姊妹们,到茶房中吃茶去来。(下)

猜你喜欢
  杨守·唐圭璋
  李甲·唐圭璋
  第四卷·佚名
  第十九回 旅店灯孤佳人遇害·佚名
  ●瑶峰集附录·王尔烈
  祈祷·闻一多
  ●几社壬申合稿卷之十·佚名
  卷十六·韩淲
  卷218 ·佚名
  卷183 ·佚名
  卷一百十一·曹学佺
  卷六百九十九·佚名
  卷五·范成大
  提要·
  29.李白:古风三首·施蜇存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黄中辅·唐圭璋

      中辅号槐卿,义乌人,元黄溍六世祖。   念奴娇   炎精中否,叹人材委靡,都无英物。胡马长驱三犯阙,谁作长城坚壁。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草庐三顾,岂无高卧贤杰。   天意眷我中兴,吾皇神武,踵曾孙周发。河海封

  • 郑闻·唐圭璋

      闻字仲益,开封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历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刑部尚书。乾道九年(1173),参知政事。淳熙元年(1174)卒,赠正献。   瑞鹤仙   赠官妓周韵   醉归来,不悟人间天上,云雨难寻旧迹。但馀香、暗着罗衾,

  • ◆胡学正炳文(云峰集)·顾嗣立

    炳文,字仲虎,徽之婺源人。父孝善先生斗元,从朱晦庵从孙小翁得《书》、《易》之传。炳文尤潜心朱子之学,作《四书通》、《易本义通释》诸书。吴文正公尝荐诸朝,不就。辟信州道一书院山长,再调兰溪学正,未赴。至大间,其族子淀为

  • 滕王阁序 译文·王勃

    这里是汉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这里物产的华美,有如天降之宝,其光彩上冲牛斗之宿。这里的土地

  • 卷三百九十七 元祐二年(丁卯,1087)·李焘

      起哲宗元祐二年三月辛巳盡其月   三月辛巳,太師文彥博奏乞致仕,右僕射呂公著以旱乞退,皆答詔不允。   范純仁言:「臣竊見近日久無雨澤,聖心焦勞,深究軍民利病,特罷廂兵遠役勞費之苦,足以感動天心,消彌災旱。尚有禁軍常

  • 卷一百六十八·杨士奇

    永乐十三年九月乙未朔○丙申○修河间府兴济县水决堤岸○丁酉○狭西都指挥张麟洮州卫指挥陈王已镇守兴和都指挥王唤各贡羊马赐赉有差 夜荧惑犯灵台上星○庚子○升神乐观提点沈与真赵彝善为太常寺丞山西布政司右参政孟

  • 一百七十二 李煦曹(禺页)奏护送做乐器人上京并进各样竹子摺·佚名

    康熙五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臣李煦、曹(禺页)跪奏: 臣煦等於八月初八日奉到上谕:谕李煦、曹(禺页),朕集数十年功,将律历渊源御书将近告成,但乏做器好竹。尔等传於苏州清客周姓的老人,他家会做乐器的人并各样好竹子,多选些进来,还问他

  • 第二十一卷 清同治·缪荃孙

    督 抚 两江总督曾国藩 见前。三年六月,金陵克复,进驻江宁省城。封一等候,加太子太保,赏双眼花翎。同治四年四月,以钦差大臣科尔沁亲王德格格林,战殁山东曹南,命督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李鸿章 安徽合肥丁未进士。同治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二 隐逸传五·纪昀

    隐逸传金○金褚承亮 王去非 赵质杜时升 郝天挺 薛继先【纯孝】高仲振 张潜王汝梅 宋可辛愿王子可褚承亮王去非赵质杜时升郝天挺薛继先 【薛纯孝】高仲振张潜王汝梅宋可辛愿王予可△褚承亮褚承亮字茂先真定人

  • 八 书房·周作人

    我们在外婆家避难,大约不到一年,于第二年甲午(一八九四)的上半年回家里来了。鲁迅一回来,就往三味书屋寿家上学去了,这大约是在端午节吧,他是在这以前就已在那里读书了,记得初去的时候,还特地花了两块钱,买了一顶两只抽屉的书桌

  • 二九 维新号·周作人

    鲁迅在东京这几年,衣食住都很随便,他不穿洋服,不用桌椅,有些留学生苦于无床,便将壁厨上层作卧榻,大为鲁迅所非笑,他自己是席上坐卧都无不可,假如到了一处地方只在地上铺稻草,他是也照样会睡的。关于吃食,虽然在《朝华夕拾》的小

  • 广德·周绍良

    №广德001【盖】唐故司马夫人墓志铭【志文】唐长安县主簿李公故夫人司马氏墓志铭并序夫人讳和字班,河内温县人也。即晋武帝十六代之孙,中书侍郎之孙,河南府功曹益之女也。年十有八,归乎渤海李相。允叶凤凰

  • 附录(三) 读江永《乡党图考》·钱穆

    清儒考论孔子事迹,自崔述《洙泗考信录》之后,有江永《乡党图考》,其首卷亦备论孔子生平历年行事,自先世迄于其卒,略如崔氏之书。而文辞简质,立论谨慎,不如崔氏之博辨,而所失亦较少。如其叙公山不狃之召,曰:“不狃与阳货共

  • 隐公·隐公七年·左丘明

    【经】七年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滕侯卒。夏,城中丘。齐侯使其弟年来聘。秋,公伐邾。冬,天王使凡伯来聘。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传】七年春,滕侯卒。不书名,未同盟也。凡诸侯同盟,于是称名,故薨则赴以名,告终嗣也,以继好息民,谓

  •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二十卷·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二十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如青琉璃最胜最妙。彼香台阁周匝。所有最胜天花彼等不种。以菩萨业报力故。自然出生彼台阁中。复有最胜最上妙鬘。间错围绕周匝四边。彼等一切于彼处所皆现出生

  • 离散之前·郁达夫

    《离散之前》写于质夫与几个同学办的季刊周报,因杂志发行者供养不起而被迫停刊。如今他们为生计所迫,不得不离开上海,各奔自己的故乡而去,而且这一次分手,以后也不见得再有“聚首”的机会。这就使深深的离别之情,爆发于特定

  • 西山政训·真德秀

    《西山政训》一卷,宋人真德秀(一一七八~一二三五)撰。该书是真氏帅长沙、知泉州时晓谕下属官僚政训,颇可见彼时之吏治民风。版本不详,据清刻单行本标点整理。

  • 日讲书经解义·库勒纳

    十三卷。清圣祖康熙御定,大学士库勒纳(详见《日讲易经解义》)等奉敕撰。此书原为库勒纳等侍讲《尚书》之讲义,康熙十九年(1680)奉诏以旧稿编次而成。《四库全书总目》称此书“大旨在敷陈政典,以昭驭宰之纲维;阐发心源,以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