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甲

  甲字景元,华亭(今江苏松江)人。善画翎毛。宋诗纪事补遗卷三十一云:李景元,元符中,武康令。

  望云涯引

  秋容江上,岸花老,蘋洲白。露湿蒹葭,浦屿渐增寒色。闲渔唱晚,鹜雁惊飞处,映远碛。数点轻帆,送天际归客。

  凤台人散,漫回首。沈消息。素鲤无凭,楼上暮云凝碧。时向西风下,认远笛。宋玉悲怀,未信金樽消得。

  吊严陵

  蕙兰香泛,孤屿潮平,惊鸥散雪。迤逦点破,澄江秋色。瞑霭向敛,疏雨乍收,染出蓝峰千尺。渔舍孤烟锁寒碛。画鹢翠帆旋解,轻舣晴霞岸侧。正念往悲酸,忆乡惨切。何处引羌笛。

  追惜。当时富春佳地,严光钓址空遗迹。华星沈

  后,扁舟泛去,萧洒闲名图籍。离觞吊终寓目,意断魂消泪滴。渐洞天晚,回首暮云千古碧。

  梦玉人引

  渐东风暖,陇梅残,霁云碧。嫩草柔条,又回江城春色。乍促银签,便篆香纹蜡有馀迹。愁梦相兼,尽日高无力。

  这些离恨,依然是、酒醒又如织。料伊怀情,也应向人端的。何故近日,全然无消息。问伊看,伊教人到此,如何休得。

  过秦楼

  卖酒炉边,寻芳原上,乱花飞絮悠悠。已蝶稀莺散,便拟把长绳、系日无由。谩道草忘忧。也徒将、酒解闲愁。正江南春尽,行人千里,蘋满汀洲。

  有翠红径里,盈盈似簇,芳茵禊饮,时笑时讴。当暖风迟景,任相将永日,烂熳狂游。谁信盛狂中,有离情、忽到心头。向尊前拟问,双燕来时,曾过秦楼。

  帝台春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

  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谩伫立、遍倚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拚则而今已拚了,忘则怎生便忘得。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

  击梧桐

  杳杳春江阔。收细雨、风蹙波声无歇。雁去汀洲暖,岸芜静,翠染遥山一抹。群鸥聚散,征航来去,隔水相望楚越。对此,凝情久,念往岁上国,嬉游时节。

  斗草园林,卖花巷陌,触处风光奇绝。正恁浓欢里,悄不意、顿有天涯离别。看那梅生翠实,柳飘狂絮,没个人共折。把而今、愁烦滋味,教向谁说。

  幔卷纟由

  绝羽沉鳞,埋花葬玉,杳杳悲前事。对一盏寒灯,数点流萤,悄悄画屏,巫山十二。蕣脸星眸,蕙情兰性,一旦成流水。便纵有、甘泉妙手、洪都方士何济。

  香闺宝砌。临妆处,迤逦苔痕翠。更不忍看伊,绣残鸳侣,而今尚有,啼红粉渍。好梦不来,断云飞去,黯黯情无际。谩饮尽香醪,奈向愁肠消遣无计。

  望春回

  霁霞散晓,射水村渐明,渔火方绝。滩露夜潮痕,注冻濑凄咽。征鸿来时应负书,见疏柳、更忆伊同折。异乡憔悴,那堪更逢,岁穷时节。

  东风暗回暖律。算拆遍江梅,消尽岩雪。唯有这愁肠,也依旧千结。私言窃语些誓约,便眠思梦想无休歇。这些离恨,除非对著、说似明月。

  少年游

  江国陆郎封寄后,独自冠群芳。折时雪里,带时灯下,香面讶争光。

  而今不怕吹羌管,一任更繁霜。玳筵赏处,玉纤整后,犹胜岭头香。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八·彭定求
  彭正大·唐圭璋
  李莱老·唐圭璋
  姚述尧·唐圭璋
  ●第八出 番衅·孟称舜
  第五十二回 召同寝竟设玄机·陈端生
  第二折·佚名
  巻十二·顾瑛
  巻八·黄大舆
  巻二十·胡震亨
  卷一百七十一·陈廷敬
  卷五百五十八·佚名
  第一回 楔子·蒲松龄
  崔珏词作鉴赏·佚名
  野趣有声画巻下·杨公远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七十三回 见小姐父母身安·陈端生

    第十九卷第七十三回见小姐父母身安诗曰:明良一德际唐虞,纶垂恩帝曰俞。降有书歌宴乐,婉求肇化问刑于。椿萱堂上欣偕老,兰桂阶前喜耦俱。自是德门多福庇,名高阀阅震皇畿。终朝握管意何为,藉以消闲玩意儿。每到忙时常搁笔,得

  • 五集卷二十六·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二十六古今体九十一首【丙午八】立秋【七月十四日】秋月已将半今朝方立秋灵台律有验碧宇火无留微雨间【去声】时洒闲云傍晩收农占真协吉【农谚以立秋日不雨为秋掉

  • 文仲清江集补钞·吴之振

    孔文仲早行客兴谓已旦,出视见落月。瘦马入荒陂,霜花重如雪。海风吹万里,两耳冻几脱。岁晏已苦寒,近北尤凛冽。况当清晓行,溯此原野阔。笠飞带绕头,指直不得结。农家烟火微,炙手粗可热。岂能迂我留,而就苟且活。仰头视四宇,夜气

  • ●卷十六·陶宗仪

      ◎陶氏二谱宋泰山王质所着《云韬堂绍陶录》,录中首载栗里华阳二谱。惟先生之大节高风,流播千古,而质者乃能次第其出处。作为年谱,且以名吾书绍陶之志,是可尚已,遂录于此云。《书陶栗里谱》元亮高风,发于宋晋去就之际。君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七十七·佚名

    嘉靖三十八年十月戊戌朔钦天监进明年大统历颁赐文武百官○时享 太庙遣驸马许从诚代○原任南京工部左侍郎为民程文德卒文德浙江永康人嘉靖己丑进士第二授翰林院编修以编修扬名论吏部尚书汪鋐连下诏狱谪信宜典史历升兵

  • 自序·继昌

    光绪癸巳六月,奉先妣那拉太夫人讳,读礼家居。谢绝尘事,惟与笔墨为缘。因忆见闻所及者,拉杂书之,洎甲午裒然成帙。乙未春二月,先君又复弃养,昌且在病中。苦块之余,只药炉茗碗相伴,心绪益复无聊。仍假笔记为消遣计,迨病起服阕,此事

  • 别集上卷九·宋名臣言行录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上卷九 宋 李幼武 纂集 吴玠 涪国武安王 字晋卿德顺军人少隶曲端军以战功初补副尉权队将建炎三年转泾原都监知怀德军冬加忠州刺史四年春擢熙

  • 伊洛渊源录卷二·朱熹

    宋 朱子 撰明道先生行状 伊川先生曾祖希振皇任尚书虞部员外郎妣髙密县君崔氏祖遹皇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妣孝感县太君张氏长安县太君张氏父珦见任太中大夫致仕母夀安县君侯氏先生名颢字伯淳姓程氏其先曰乔伯为周

  • 卷六十五·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六十五乾隆二十三年十一月丁未副都统爱隆阿疏奏靖逆将军纳穆扎尔等信息爱隆阿奏言臣随将军兆惠于十月初五日至叶尔羌初十日渡河令臣领兵五百名又侍卫奎玛岱兵三百名防范喀什噶尔来援

  • 宋纪·张居正

    武帝高祖武帝,姓刘,名裕,彭城人。初起布衣,为刘牢之参军,从破孙恩有功。后倡义平桓玄之乱,威名日盛。因灭南燕并秦,遂封宋公。进爵为王,而受晋禅,国号宋。在位三年。原文二年,宋王欲受禅而难于发言。六月,宋王至建康。傅亮讽晋恭

  • 一八五 我的工作二·周作人

    我回到北京以后,所做的第二件事乃是重译英国劳斯的《希腊的神与英雄与人》。我这所谓重译,实在乃是第二次翻译,综计我的翻译工作这样重译的共总有两种,其它一种乃是希腊人所著的《希腊神话》,与这是属于同类的,这虽然全是出

  • 高思好传·李百药

    高思好原本为浩氏之子,思宗把他当作弟弟抚养,但待他极其刻薄。年少时以善骑能射服事文襄帝。当文宣即位时,升任左卫大将军。本名思孝,天保五年(554),讨蠕蠕,文宣看中了他的骁勇,说:“你击贼就像雄鹰扑入鸡群,应当思念好事。”

  • 李希烈传·欧阳修

    李希烈,燕州辽西人。年轻时参加平卢军,随从李忠臣泛海战河北有功。及李忠臣任淮西节度使,要安排将佐,让希烈试任光禄卿,军中人交口称赞其才华。当时正遇李忠臣贪暴恣肆,不理政事,犯了众怒,将忠臣赶走后上报。代宗诏令忻王为节

  • 卷二百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三经籍考【三】经【书 诗】日讲书经解义十三卷康熙十九年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库勒纳等奉敕编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天生民而立之君非特予以崇高富贵之具而已固将副教养之责使四海

  • 四十一年·佚名

    (乙未)四十一年清康熙五十四年 春正月1月25日○壬戌,獻納申靖夏疏論:湖西左道京試官金有慶,不由直路,拕過家鄕,盤桓郡邑,淹延時日。湖中士風偸薄,每疑考官行私,而有慶作事謬妄,乃至於此。宜趁未開場前拿推,以嚴科場。從之,代送他試

  • 春秋讲义卷四下·戴溪

    宋 戴溪 撰定公元年春王公羊曰定何以无正月正月者正即位也定无正月者即位后也即位何以后昭公在外得入不得入未可知也曷为未可知也在季氏也谷梁曰不言正月定无正也昭公之终非正终定之始非正始也昭无正终故定无正始不

  • 卷十·魏了翁

    <经部,书类,尚书要义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要义卷十宋 魏了翁 撰泰誓至武成孔谓十有一年通数文王受命之年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周自虞芮质厥成诸侯并附以为受命之年至九年而文王卒武王三年服毕观兵孟津以卜诸侯伐纣之心诸

  • 东坡诗话·苏轼

    宋代诗论著作。1卷(原为2卷)。苏轼著;辑者佚名。本书为汇编苏轼零散的论诗之语而成,成书较早,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已有著录。今传本见于明代陶宗仪所编纂的《说郛》(宛委山堂本),仅32则,虽不是全本,但从中仍可窥见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