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折

(外扮郑子产引卒子上,云)小官覆姓公孙,名侨,字子产。佐于郑简公麾下,为上卿之职。当日伍子胥为父兄之仇,背弃楚国,私出樊城,携了公子芈胜投于俺国,要待借兵破楚。小官想来,各霸其主,难以结怨,因设一计,将伍员留于驿亭中,安排筵宴管待,酒席之间,暗藏甲士,击金钟为号,擒拿伍员。不想伍员揣知其意,一把火焚了驿亭,同半胜昼夜奔吴去了。如今借起兵来,打破楚国,生擒费无忌,亲鞭平王之尸。小官想来,那子胥是个一饭不忘,片言必报的人,必然乘此得胜之兵,来伐俺国,奈兵微将寡,何以御之?我今出一榜文,但有说得伍员不伐我国的,将他官封万户,赏赐千金。已经张挂数日,小校看着,若有人揭了榜文,报复我知道。(卒子云)理会的。(丑扮村厮儿上,诗云)长江短棹作生涯,千寻浪里度年华。有人问我居何处,芦花滩畔是吾家。自家村厮儿的便是。我父亲乃是闾丘亮,曾为楚国上大夫之职,因见楚平公不道,弃职辞朝,在此江边捕鱼为活,适值伍子胥逃难到于江边,被迫兵赶急,我父亲深知子胥之冤,急渡过江,赠以酒饭,那子胥留下白金剑谢之,我父亲再三不受,临别之时,那子胥告曰:残浆勿漏。我父亲言道:我有一子,乃是村厮儿,汝若得志呵,休忘了此子。可怜我父亲沉舟舍命,至今未葬。闻得子胥借起吴兵,打破楚国,将及郑邦。如今张挂榜文,要寻一个退兵之策,我想来,我父亲与他曾有大恩,我若揭了榜文,说知就里,子胥必然收兵罢战,可不得了这一场赏赐!待我揭了榜文者。(卒子报科,云)报、报、报,有一庄家后生,揭了榜文也。(郑子产云)着他过来。(卒子云)着你过去。(村厮见科)(子产云)兀那汉子,你有何计策,来揭这榜文?(村厮云)大人,小人虽然是个农夫,只要送我去亲见那伍子胥,自有退兵之计。(子产云)既如此,我就厚赠你些盘费,去见那伍子胥。只要退得兵时,必有加官赐赏。你小心在意者。(村厮云)就此辞别了大人,便索长行也。(诗云)想父亲为甚捐生,料伍相必肯收兵。(子产诗云)但保得郑邦无恙,包还你爵赏非轻。(同下)(外扮吴王阖庐引卒子上,诗云)我父诸樊忒慕名,故将吴国让延陵。若使王僚知此意,鱼肠何必送残生。某乃吴王阖庐名姬光者是也,只因楚国费无忌谗佞,将伍奢、伍尚并三百口家属,皆无罪而死。又差费得雄去樊城赚那伍子胥,要得一并杀害,却被子胥私出樊城,投于俺国,借兵十万,前去伐楚。两阵之间,活拿了费无忌,奏凯而回。子胥道,走樊城之时,有两个贤人,一个浣纱女,一个渔父闾丘亮。浣纱女有他母亲浣婆婆,闾丘亮有一子村厮儿。要舍自己的封赏与他两个人,岂不是个报恩报仇豪侠的勾当!令人与我请将芈胜来者。(卒子云)芈胜公子安在?(芈胜上,诗云)当初去楚尚婴孩,伍相怀中抱得来。可奈昭公攘我拉,至今笑脸不曾开。某乃楚公子芈胜是也,只因祖父平王无道,听信费得忌谗言,将伍奢、伍尚一家杀尽,还不称意,又差他儿子费得雄去赚伍子胥入朝,是我父半建得知,将某抱在怀中,驰至樊城,说知就里,子胥才得逃命而走。从郑到此,多亏吴王,借起大兵,生擒了费无忌,得胜回还。如今吴王呼唤,须索走一遭去。令人报复去,有芈胜来了也。(卒子报科,云)喏,报的大王得知,有公子芈胜到。(吴王云)着他过来。(卒子云)着过去。(芈胜见科,云)多蒙大王借兵,得报仇恨,芈胜死生难忘。(吴王云)公子,你家的事就和寡人一般。你须是平王的家孙,这位该是你的,今昭公强占不还,使你失国,寡人何功之有!令人,请将伍子胥来者,(卒子云)子胥安在?(正末同鱄诸上,云)某乃伍员,这是鱄诸。如今生擒费无忌,班师归国,见吴王去来。想我背楚投吴,岂意有今日也呵。(唱)

【双调】【新水令】困红尘十载受驱劳,常记得走樊城那时年少。虽不能千金酬节侠,我也曾四海结英豪。投至得末尾三稍,不觉的头上老来到。

(云)令人,报复去,道有伍员鱄诸来了也。(卒子报科,云)伍子胥到。(吴王云)道有请。(卒子云)请进见。(二将见科)(吴王云)伍相国,想你自走樊城,来到俺这丹阳县,吹箫度日,过了十八年光景,如今得生擒费无忌,亲鞭楚平王尸,报了父兄之仇,却也不枉了。(正末云)皆托大王之德、副将鱄诸之能,容伍员异时别图报效。(芈胜云)若不是老相国雄材大略,和鱄诸敢勇当先,岂有今日?(鱄诸云)小将因人成事,何足道哉?(正末唱)

【驻马听】想着俺盖世雄骁,函谷关前看斗宝,只为一时穷暴,却教俺丹阳市上学吹箫。谁承望凌烟阁重把姓名标,兀的个杀人场还许冤仇报。几回家暗窨约。则我这鬓边白发添多少。

(吴王云)如今费无忌在那里?(正末云)见拿在辕门首。(吴王云)拿将过来。(卒子拿费无忌见科)(吴王云)你一生谗佞,将伍奢父子满门家属无罪而死,今日擒来,有何理说?(费无忌云)是我杀了他一家三百口,他今日只杀的我一个,又是个没用的老头儿,有甚么本事?(吴王云)令人,与我推出辕门,枭首示众。(杀费无忌科)(下)(吴王云)伍相国,你说那两个贤士家属,今在何处?(正末云)伍员已差人取将来了也。(吴王云)令人与我唤将过来。(卒子云)两个贤士家属安在?(卜儿扮浣婆婆上,云)老身浣婆婆的便是。自从我女孩儿在江边浣纱,遇着伍子胥将军,抱石投江而死,如今差人接取老身,来到这里。既蒙呼唤,便当进见。(见科)(吴王云)十八年前,伍相国避难经过濑上,多亏了你女儿一饭之恩,寡人未闻其详,请相国试说一遍,与我听咱。(正末唱)

【雁儿落】想当日跃金鞍把性命逃,我也曾解铁甲将王孙抱。不腾腾死冲开荆棘丛,急煎煎苦奔走风尘道。

【得胜令】害的这小使长好心焦,撞见那年少的女多娇,他提着一罐儿浆和粥,天赐俺两人来醉又饱。(浣婆婆云)俺女孩儿为着将军,情愿舍了性命,抱石投江,死的好苦也。(正末唱)眼看着波涛,他抱石块和身跳,似这等功劳,我待建祠堂做香火烧。

(吴王云)那浣婆婆,且一壁有者。村厮儿安在?(村厮上,云)自家村厮儿,蒙郑国子产厚赠,送我入吴,不想行至中途,适值伍子胥盟府也差人来接我,今日呼唤,须索过去见来。令人报复去,道有村厮儿在于门首。(卒子报科,云)村厮儿到。(吴王云)着过来。(村厮见科)(吴王云)你见了伍相国。(村厮做见科,云)支揖。(正末云)令人,传令出去,快与我点齐军马者。(村厮云)你今领兵何往?(正末云)我如今要统大势雄兵,征伐郑国去也。(村厮云)且住。(词云)听小人从头说破,想是你也晓的其详。我父亲捕鱼为业,适遇伍盟府逃难离乡。那盟府有仓徨壮态,我父亲就发恻隐衷肠,连忙的请他下马,上船来渡过长江。又见他腹中饥饿,权避在芦苇边傍。虽然是浊醪粗饭,却也有虾菜鱼汤。将白金剑再三留赠,我父亲只不承当。多咱被追兵赶逼,临别时甚是慌张。叮咛道残浆勿漏,可不是把我父堤防。要着他放心前去,则除非自刎身亡。我父亲其时便说,有一子是个村厮憨郎。久已后你须得地,略把眼照觑休忘。到今日郑邦甚急,惟恐你要动刀枪。问小人退兵之计,我道到吴国自有商量。常闻得蒙点水尚且仰泉思报,何况我父亲将草命替你遮藏。我说兀的做甚!只为平公太不仁,专听谗佞害忠臣。当日投吴将雪恨,今朝伐郑有何嗔。雄材岂必夸长胜,上策须知贵恤邻。若得收兵无事日,俺父亲呵便从泉下亦沾恩。(吴王云)这桩事再请相国试说一遍,与寡人听者。(正末唱)

【甜水令】想当日为避追兵,忙离濑上,奔来江表,烟水隔迢遥。幸遇渔翁,将咱济渡,别无推调,元来他也是个遁世的由巢。

【折桂令】他待要把酒论交,觑的我千金剑赠,只当做一片尘飘。俺本为衔着冤仇,思图报复,受尽煎熬,只要他休泄漏俺这萍根浪脚,那知道翻断送他雪鬓霜毛,空余下波浪滔滔,芦荻萧萧,至今的回首东风,尚忍不住泪点双抛。

(吴王云)这等说起来,你也多亏了那渔父闾丘亮。今日这村厮儿特来与郑国讨饶,相国可看闾丘亮面上,不去伐郑也罢了。(正末唱)

【月上海棠】若提起驿亭那日多奸狡,他倒要替楚除根绝祸苗。不是我命儿高,怕不的着他所料,我便身亡了,这心头还着恼。

【幺篇】我如今指麾军将亲征讨,拿住公孙活开剥。(村厮云)伍老爷,你只饶了他罢。(正末唱)若要我耽饶,只除是东方日落。(村厮云)你早忘了我家老子,这等情薄。(正末唱)非情薄,这的是一冤还一报。

(村厮云)伍老爷,你毕竟不肯退兵,罢、罢、罢,一发借那把白金剑与我,也勒死了。好与我家老子做一搭儿埋葬。(正末云)且住,那渔父的大恩尚未曾报得,怎好着这村厮儿又为我而死!令人,传下令去,将伐郑的军马,暂收回者!(唱)

【乔牌儿】我只怕大恩人没下稍,怎当这村厮儿又哀告。(带云)村厮儿,你去对那公孙侨老匹夫说,(唱)着他把降书早早来投到,我才把军兵收转着。

(村厮云)这个俺就去,索是谢了将军也。(浣婆婆云)只我那女孩儿死了,我儿子伴哥年纪又小,如今闪的我老身无依可靠,着谁人养赡我来?兀的不好苦也。(做悲科)(正末云)你那婆子休哭,只你那下半世衣饭,都是我养赡着,你再也不必忧虑。(唱)

【清江引】这红颜因甚不自保,闪的你无依靠?他为我显的十分忠,我为他也尽些儿孝,直着你丰衣足食快活到老。

(浣婆婆云)这等,索是谢了将军也。(吴王云)一行人都跪下者,听寡人的命。(词云)楚平公听信费无忌,任忠良一旦全家毙。伍子胥单骑走樊城,携芈胜千里投吴地。在中途遇着两贤人,赴江心誓死无回避。丹阳市生计托吹箫,说鱄诸共吐虹霓气。借军兵破楚凯歌回,杀奸臣亲把冤魂祭。芈公子事定送还都,鱄将军爵赏应如例。浣婆婆给养尽终身,村厮儿救郑功非细。报恩仇从此快平生,堪留作千古英雄记。(众谢恩科)(正末唱)

【随尾】一生心事神天表,早将他恩仇报了,

越显得那两个救忠良甘舍命的世间稀,这一个展英雄能为国的可也众中少。

题目 继浣纱渔翁伏剑

正名 说鱄诸伍员吹萧

猜你喜欢
  卷五百六十七·彭定求
  卷九·彭定求
  十八家诗抄·卷二十五·曾国藩
  第廿八出 逼婚·李渔
  第二十四章 访道仙翁·屠隆
  相国寺公孙合汗衫·臧懋循
  卷七·万树
  昼 梦·林徽因
  七言巻六·洪迈
  卷六·苏泂
  卷二十三·陈衍
  卷二十五·查慎行
  第十六场·田汉
  卷四·黎民表
  雍熈乐府卷之六·郭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周文谟·唐圭璋

      文谟,官郡守,有爱姬为史弥远夺去。   念奴娇   棋声特地,把十年心事,恍然惊觉。杨柳楼头歌舞地,长记一枝纤弱。破镜重圆,玉环犹在,鹦鹉言如昨。秦筝别后,知他几换弦索。   谁念顾曲周郎,樽前重见,千种愁难著。犹胜玄

  • 卷235 ·佚名

    陆游 小憩 徐行散腰膂,小憩啬精神。 休养观书眼,调娱宴坐身。 青毡我家旧,红粟太仓陈。 温饱无余事,寒龟息自匀。 陆游 小憩长生观饭已遂行 清绝长生观,再游疑後身。 人间空石劫,物外自壶春

  • 庐山石工歌·徐志摩

    一唉浩!唉浩!唉浩! 唉浩!唉浩! 我们起早,唉浩, 看东方晓,唉浩,东方晓! 唉浩!唉浩! 鄱阳湖低!唉浩,庐山高! 唉浩,庐山高;唉浩,庐山高; 唉浩!庐山高! 唉浩!唉浩!唉浩! 唉浩!唉浩!二浩唉!浩唉!浩唉! 浩唉!浩唉 我们早起,浩唉! 看白云低,浩唉!白云

  • 续词余蕞话卷三·杨恩寿

    原事搪同邑黄幼吾选拔其恕负隽才,酷嗜诗词。尝从事倚声,颇受绮语之累。谱坤灵扇传奇:晋陵周生,读书慧莲尼庵,苦慕韵香女冠才色,不得通缱绻。月老降神,授以坤灵扇。障面而往,人不之见,遂与韵尼成伉俪。词笔虽不脱西厢窠臼,然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九·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十有八年岁次戊寅 金海陵亮正隆三年春正月按是月壬戌朔己巳殿中侍御史王圭言殿前马步军三衙强刺平民为军诏禁止先是殿前司阙额数千人诏三衙分月招补而所遣军士利其例物往往驱掠市人以充数民以樵采

  •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首·佚名

    天章御制诗夏至斋居广殿本无暑今年觉有凉自因雨泽足恰适夏朝长引见不嫌伙荅批偏喜忙甘兰灭小丑【昨据李侍尧奏回匪田五阿浑等复备新教名色纠约伙党于四月十五日起事攻破西安土堡提督刚塔帯兵徃捕杀贼甚多并亲射毙贼目

  • 卷一百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十二营建志一谨案易大传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後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是营建亦帝王之大政利用之所必资也大雅笃公刘诗记公刘之剏业其五章曰度其夕阳豳居允荒其六章曰

  • 卷一百四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六经籍考经【书】宋史艺文志书类六十部八百二卷【不着録者十三部二百四十四卷】辽金元三史不立艺文志散见各纪传中明史艺文志书类八十八部

  • 卷之二十一·佚名

    尚育王即位元年【大清道光拾伍年乙未】本年,賞赤田村弘克進&middot;與那嶺筑登之親雲上真宜等忠志,敘譜代籍。又賞東村長濱筑登之親雲上等忠志,賜新家譜。本國將有冊封大典,其欵待冊使之需,固屬莫大之費。但近年以來冗費接

  • 除狭第三十二·桓宽

    大夫曰:“贤者处大林,遭风雷而不迷。愚者虽处平敞大路,犹暗惑焉。今守、相亲剖符赞拜,莅一郡之众,古方伯之位也。受命专制,宰割千里,不御于内;善恶在于己,己不能故耳,道何狭之有哉?”贤良曰:“古之进士也,乡择而里选,论其才能,然后官

  • 明法第四十六·管仲

    所谓治国者主道明也,所谓乱国者臣术胜也。夫尊君卑臣,非计亲也,以势胜也;百官识,非惠也,刑罚必也。故君臣共道则乱,专授则失。夫国有四亡:令求不出谓之灭,出而道留谓之拥,下情求不上通谓之塞,下情上而道止谓之侵

  • 书传卷十九·苏轼

    宋 苏轼 撰周书吕刑第二十九吕命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穆王命吕侯作此书史记作甫侯尧舜之刑至禹明备后王德衰而政烦故稍増重积累世之渐非一人之意也至周公时五刑之属各五百周公非不能改以从夏盖世习重法而骤轻之则奸民

  • 设头罗健宁缘品第二十六·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祇[罗阅祇:地名,又叫罗阅、罗越、罗阅只迦罗、罗阅揭黎醯等。摩竭陀国王舍城之梵名也。]竹园中。尔时贤者阿难。从座而起。整衣服长跪叉手。前白佛言。阿若憍陈如。伴党

  • 易学启蒙意见·韩邦奇

    明韩邦奇撰。五卷。《四库全书》本。此书旨在阐明朱熹《易学启蒙》之说。《四库全书提要》指出:“一卷曰《本图书》,二卷曰《原卦画》,皆推衍邵氏之学,详为图解;三卷曰《明蓍策》,亦发明古法,而附论近世‘后二变不挂’之误;

  • 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章安

    十卷。宋章安撰。宋徽宗赵佶,曾作《御解道德真经》解《道德经》,章安撰此书的要旨是阐释宋徽宗之解。此书卷首有章安自序。其序称《道德经》“辞简旨奥,穷之益远,测之益深,非夫神解,盖不得以议其略”; 自称在凝神恭读

  • 大学古本说·李光地

    一卷。中庸章段一卷。中庸余论一卷。读论语札记二卷。读孟子札记二卷。清李光地(1642—1718)撰。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清代理学家,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学博而精,尤深入《易》。著

  • 如幻三昧经·佚名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即《大宝积经》第三十六善住意天子会异译

  •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世亲

    颂数六百,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一卷。俱舍,译曰藏。包藏之义。包藏根本阿毗达磨论要义,故谓之俱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