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二十六   歙县汪立名编後集六【律诗凡六十八首】

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喜得杭越邻州先赠长句【按以下并与微之和答】

稽山镜水欢游地犀带【一作角】金章荣贵身官职比君虽较小封疆与我且为邻郡楼对翫千峰月【一作对望千山月】江界平分两岸春杭越风光诗酒主相看更合与何人

荅微之上船後留别

烛下尊前一分手舟中岸上两回头归来虚白堂中梦合眼先应到越州

荅微之西陵驿见寄

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知在台边望不见暮潮空送渡船回

荅微之夸越州州宅

贺上人回得报书大夸州宅似仙居厌看冯翊风沙久喜见兰亭烟景初日出旌旗生气色月明楼阁在空虚知君暗数江南郡除却余杭尽不如

微之重夸州居其落句有西州罗刹之谑因嘲兹石聊以寄怀【按咸淳临安志秦望山近东南有大石崔嵬横截江涛商船海舶经此多风浪倾覆因呼罗刹】

君问西州城下事醉中叠纸为君书嵌空石面标罗刹压捺潮头敌子胥神鬼曾鞭犹不动波涛虽打欲何如谁知太守心相似抵滞坚顽两有余

张十八员外以新诗二十五首见寄郡楼月下吟翫通夕因题卷後封寄微之

秦城南省清秋夜江郡东楼明月时去我三千六百里得君二十五篇诗阳春曲调高难和澹水交情老始知坐到天明吟未足重封转寄与微之

酬微之【微之题云郡务稍简因得整集旧诗并连缀删削封章谏草繁委箱笥仅踰百轴偶成自叹兼寄乐天】

满袠塡箱唱和诗少年为戏老成悲声声丽曲敲寒玉句句妍辞缀色丝吟翫独当明月夜伤嗟同是白头时由来才命相磨折天遣无儿欲怨谁【微之句云天遣两家无嗣子欲将文字付谁人故以此答之】

微之整集旧诗及文笔为百轴以七言长句寄乐天乐天次韵酬之余思未尽加为六韵

海内声华并在身箧中文字絶无伦【美微之也】遥知独对封章草忽忆同为献纳臣走笔往来盈卷轴【予与微之前後寄和诗数百篇近代无如此多有也】除官递互掌丝纶【予除中书舍人微之撰制词微之除翰林学士予撰制词】制从长庆词高古【微之长庆初知制诰文格高古始变俗体继者效之也】诗到元和体变新【衆称元白为千字律诗或号元和格】各有文姬才穉齿【蔡邕无儿有女琰字文姬】俱无通子继余尘【陶潜小儿名通子】琴书何必求王粲与女犹胜与外人

荅微之咏怀见寄

合中同直前春事船里相逢昨日情分袂二年劳梦寐并牀三宿话平生紫微北畔辞宫阙沧海西头对郡城聚散穷通何足道醉来一曲放歌行

酬微之夸镜湖

我嗟身老岁方徂君更官高兴转孤军门郡合曾闲否禹穴耶溪得到无酒琖省陪波卷白骰盆思共彩呼卢一泓镜水谁能羡自有胸中万顷湖【微之诗云孙园虎寺随宜看不必遥遥羡镜湖故以此戏言荅之】

雪中即事荅微之

连夜江云黄惨澹平明山雪白馍糊银河沙涨三千里梅岭花排一万株北市风生飘散麫东楼日出照凝酥谁家高士关门户何处行人失道途舞鹤庭前毛稍定捣衣碪上练新铺戏团穉女呵红手愁坐衰翁对白须压瘴一州除疾苦呈丰万井尽欢娱润含玉德怀君子寒助霜威忆大夫莫道烟波一水隔何妨气候两乡殊越中地暖多成雨还有瑶台琼树无

醉封诗筒寄微之

一生休戚与穷通处处相随事事同未死又邻沧海郡无儿俱作白头翁展眉只仰三杯後代面唯凭五字中为向两州邮吏道莫辞来去逓诗筒

除夜寄微之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老校於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早春西湖闲游怅然兴怀忆与微之同赏因思在越官重事殷镜湖之游或恐未暇偶成十八韵寄微之

上马复呼宾湖边景气新管弦三数事骑从十余人立换登山屐行携漉酒巾逢花看当妓遇草坐为茵西日笼黄柳东风荡白苹小桥装雁齿轻浪甃鱼鳞画舫牵徐转银船酌慢巡野情遗世累醉态任天眞彼此年将老平生分最亲高天从所愿远地得为邻云树分三驿烟波限一津翻嗟寸步隔却厌尺书频浙右称雄镇山隂委重臣贵垂长紫绶荣驾大朱轮出动刀枪队归生道路尘雁惊弓易散鸥怕鼔难驯百吏瞻相面千夫捧拥身自然闲兴少应负镜湖春

答微之见寄【时在郡楼对雪】

可怜风景浙东西先数余杭次会稽禹庙未胜天竺寺钱湖不羡若耶溪摆尘野鹤春毛暖拍水沙鸥湿翅低更对雪楼君爱否红阑碧甃点银泥

得湖州崔十八使君书喜与杭越邻郡因成长句代贺兼寄微之

三郡何因此结缘贞元科第忝同年故情欢喜开书後旧事思量在眼前越国封疆呑碧海杭城楼阁入青烟吴兴卑小君应屈为是蓬莱最後仙【贞元初同登科崔君名最在後当时崔自咏云人间不会云间事应笑蓬莱最後仙】

【立名按纪事崔元亮刺湖州时白公刺杭元微之以观察刺越有唱和诗号三州唱和集】

早春忆微之

昏昏老与病相和感物思君叹复歌声早鸡先知夜短色浓柳最占春多沙头雨染斑斑草水面风驱瑟瑟波可道眼前光景恶其如难见故人何

重寄别微之

凭仗江波寄一词不须惆怅报微之犹胜往岁峡中别灔澦堆边招手时

看常州柘枝赠贾使君【按此下自杭州归洛诗】

莫惜新衣舞柘枝也从尘汚汗沾垂料君即却归朝去不见银泥衫故时

汴河路有感

三十年前路孤舟重往还绕身新眷属举目旧乡关事去唯留水人非但见山啼襟与愁鬓此日两成斑【立名按长庆二年公以中书舍人除杭州刺史谢表云汴路未通取襄阳路赴任水陆七千余里然则汴河路犹属贞元末未应制策以前所经故曰三十年前路也】

埇桥旧业

别业埇城北抛来二十春改移新径路变换旧邨邻有税田畴薄无官弟侄贫田园何用问强半属他人

茅城驿

汴河无景思秋日又凄凄地薄桑麻瘦邨贫屋舍低早苗多间草浊水半和泥最是萧条处茅城驿向西

河隂夜泊忆微之

忆君我正泊行舟望我君应上郡楼万里月明同此夜黄河东面海西头

杭州回舫

自别钱唐山水後不多饮酒嬾吟诗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途中题山泉

决决涌岩穴溅溅出洞门向东应入海从此不归源似叶飘辞树如云断别根吾身亦如此何日返乡园

欲到东洛得杨使君书因以此报

向公心切向财疎淮上休官洛下居三郡政能从独步十年生计复何如使君滩上久分手别驾渡头先得书且喜平安又相见其余外事尽空虚

洛下寓居

秋馆清凉日书因解闷看夜窗幽独处琴不为人弹游宴慵多废趋朝老渐难禅僧敎断酒道士劝休官渭曲庄犹在钱唐俸尚残如能便归去亦不至饥寒

味道

叩齿晨兴秋院静焚香冥坐晩牕深七篇眞诰论仙事一卷檀经说佛心此日尽知前境妄多生曾被外尘侵自嫌习性犹残处爱咏闲诗好听琴

好听琴

本性好【一作爱】丝桐尘机闻即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

爱咏诗

辞章讽咏成千首心行归依向一乘坐倚绳牀闲自念前生应是一诗僧

酬皇甫庶子见寄

掌纶不称君应笑典郡无能我自知别诏忽惊新命出同僚偶与夙心期春坊潇洒优闲地秋鬓苍浪老大时独占二疏应未可龙楼见拟觅分司

卧疾

闲官卧疾絶经过居处萧条近洛河水北水南秋月夜管弦声少杵声多

远师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襌师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问远师

荤羶停夜食吟咏散秋怀笑问东林老诗应不破斋

小院酒醒

酒醒闲独步小院夜深凉一领新秋簟三间明月廊未收残琖杓初换热衣裳好是幽眠处松隂六尺牀

赠侯三郎中

老爱东都好寄身足泉多竹少埃尘年丰最喜唯贫客秋冷先知是瘦人幸有琴书堪作伴苦无田宅可为邻洛中纵未长居得且与苏田游过春

求分司东都寄牛相公十韵

忽忽心如梦星星鬓似丝纵贫长有酒虽老未抛诗俭薄身都惯疎顽性颇宜飰粗餐亦饱被煖起常迟万里归何得三年伴是谁华亭鹤不去天竺石相随【余罢杭州得华亭鹤天竺石同载而归】王尹贳将马田家卖与池开门闲坐日绕水独行时嬾慢交游许衰羸相府知官寮幸无事可惜不分司

酬杨八

君以旷怀宜静境我因蹇步称闲官闭门足病非高士劳作云心鹤眼看

履道新居二十韵

履道坊西角官河曲北头林园四邻好风景一家秋门闭深沈树池通浅沮【秋夜反】沟拔青松直上铺碧水平流篱菊黄金合窗筠緑玉稠疑连紫阳洞似到白苹洲僧至多同宿宾来辄少留岂无诗引兴兼有酒销忧移榻临平岸携茶上小舟果穿闻鸟啄萍破见鱼游地与尘相远人将境共幽泛潭菱点镜沈浦月生鈎厨晓烟孤起庭寒雨半收老饥初爱粥瘦冷早披裘洛下招新隐秦中忘旧游辞章留凤阁班籍寄龙楼病惬官曹静闲慙俸禄优琴书中有得衣食外何求济世才无取谋身智不周应须共心语万事一时休

九日思杭州旧游寄周判官及诸客

忽忆郡南山顶上昔时同醉是今辰笙歌委曲声延耳金翠动揺光照身风景不随宫相去欢娱应逐使君新江山宾客皆如旧唯是当筵换主人

秋晩

烟景澹蒙蒙池边微有风觉寒蛬近壁知暝鹤归笼长貌随年改衰情与物同夜来霜厚薄梨叶半低红

分司

散秩留司殊有味最宜病拙不才身行香拜表为公事碧洛青嵩当主人巳出闲游多到夜却归慵卧又经旬钱唐五马留三匹还拟骑游搅扰春

河南王尹初到以诗代书先问之

别来王阁老三岁似须臾鬓上斑多少杯前兴有无官从分紧慢情莫问荣枯许入朱门否篮舆一病夫

池西亭

朱阑映晩树金魄落秋池还似钱唐夜西楼月出时

临池闲卧

小竹围庭匝平池与砌连闲多临水坐老爱向阳眠营役抛身外幽奇送枕前谁家卧牀脚解系钓鱼船

吾庐

吾庐不独贮妻儿自觉年侵身力衰眼下营求容足地心中准拟挂冠时新昌小院松当户履道幽居竹绕池莫道两都空有宅林泉风月是家资

题新居寄宣州崔相公【所居南邻即崔家池】

门庭有水巷无尘好称闲官作主人冷似雀罗虽少客寛於蜗舍足容身疏通竹径将迎月扫掠莎台欲待春济世料君归未得南园北曲谩为邻

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

三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伍相庙边緐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蹋随游骑心长惜折赠佳人手亦香赏自初开直至落欢因小饮便成狂薛刘相次埋新壠沈谢双飞出故乡【薛刘二客沈谢二妓皆当时歌酒之侣】歌伴酒徒零散尽唯残头白老萧郎

病中辱张常侍题集贤院诗因以继和

天禄阁中开甘泉侍从回图书皆帝籍寮友尽仙才骑省通中掖龙楼隔上台犹怜病宫相诗寄洛阳来

早春晩归

晩归骑马过天津沙白桥红返照新草色连延多隙地鼓声闲缓少忙人还如南国饶沟水不似西京足路尘金谷风光依旧在无人管领石家春

赠杨使君

曾嗟放逐同巴峡且喜归还会洛阳时命到来须作用功名未立莫思量银衔叱拨欺风雪金屑琵琶费酒浆更待城东桃李发共君沈醉两三场

赠皇甫庶子

何因散地共徘徊人道君才我不才骑少马蹄生易蹶用稀印鏁涩难开妻知年老添衣絮婢报天寒拨酒醅更媿小胥谘拜表单衫冲雪夜深来

池上竹下作

穿篱绕舍碧逶迤十畮闲居半是池食饱牕间新睡後脚轻林下独行时水能性澹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覔亲知

闲出觅春戏赠诸郎官

年来数出觅风光亦不全闲亦不忙放鞚体安骑稳马隔袍身暖照晴阳迎春日日添诗思送老时时放酒狂除却髭须白一色其余未伏少年郎

别春炉

暖阁春初入温炉兴稍阑晩风犹冷在夜火且留看独宿相依久多情欲别难谁能共天语长遣四时寒

梦行简

天气姸和水色鲜闲吟独步小桥边池塘草緑无佳句虚卧春牕梦阿连

题新居呈王尹兼简府中三掾

敝宅须重葺贫家乏羡财桥凭川守造树倩府寮栽朱版新犹湿红英暖渐开仍期更携酒倚槛看花来

云和

非琴非瑟亦非筝拨柱推弦调未成欲散白头千万恨只消红袖两三声

春老

欲随年少强游春自觉风光不属身歌舞屏风花障上几时曾画白头人

春雪过皇甫家

晩来篮轝雪中回喜遇君家门正开唯要主人青眼待琴诗谈笑自将来

崔侍御以孩子三日示其所生诗见示因以二絶句和之

洞房门上挂桑弧香水盆中浴凤雏还似初生三日魄嫦娥满月即成珠

爱惜肎将同宝玉喜欢应胜得王侯弄璋诗句多才思愁杀无儿老邓攸

与皇甫庶子同游城东

闲游何必多徒侣相劝时时举一杯博望苑中无职役建春门外足池台緑油剪叶蒲新长红蜡粘枝杏欲开白马朱衣两宫相可怜天气出城来

洛城东花下作

记得旧诗章花多数洛阳【旧诗云洛阳城东面今来花似雪又云更待城东桃李发又云花满洛阳城】及逢枝似雪已是鬓成霜向後光隂促从前事意忙无因重年少何计驻时芳欲送愁离面须倾酒入肠白头无藉在醉倒亦何妨

晩春寄微之并崔湖州

洛阳陌上少交亲履道城边欲暮春崔在吴兴元在越出门骑马觅何人

城东闲行因题尉迟司业水阁

闲绕洛阳城无人知姓名病乘篮轝出老着茜衫行处处花相引时时酒一倾借君溪阁上醉咏两三声

寄皇甫七

孟夏爱吾庐陶潜语不虚花尊飘落酒风案展开书邻女偷新果家僮漉小鱼不知皇甫七池上兴何如

访皇甫七

上马行数里逢花倾一杯更无停泊处还是觅君来

白香山诗集卷二十六

 

猜你喜欢
  卷六百四十·彭定求
  董乂·唐圭璋
  补遗 卷一·袁枚
  第三十五出 收京·洪昇
  第三折·张国宾
  第一折·李寿卿
  序·蒋敦复
  丁集第十·钱谦益
  白氏文集自记·白居易
  春寒·闻一多
  卷515 ·佚名
  卷七十二·陈思
  卷十·杨基
  卷十五·胡文学
  卷三十三·沈季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佚名

    (外扮韩信领卒子上,诗云)一自登坛领大兵,兴刘灭项显威名。当初不解提牌职,谁助高皇定太平。某姓韩名信,淮阴下湘人也。初投项王麾下,为提牌执戟郎。后蒙萧何举荐,汉王筑起高台,拜某为帅。兴刘破楚。立下十大功劳。如今天子要

  • 翠红乡儿女两团圆·臧懋循

    翠红乡儿女两团圆杂剧(元)杨文奎撰●翠红乡儿女两团圆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白鹭村夫妻双拆散 正名 翠红乡儿女两团圆楔子〔搽旦扮李氏同二

  • 鹤年诗集卷三·丁鹤年

    (元)丁鹤年 撰○四言铭行素轩三衢张君师震以清才懿行有守有为而久滞下僚不以崇卑为欣戚名其轩曰行素西域鹤年深喜其名之称也乃为之铭铭曰素履所践王道平平流行坎止一听于天夏禹之忧颜渊之乐易地皆然道同天爵忠信笃敬蛮

  • 律诗·秋瑾

    水仙花洛浦凌波女,临风倦眼开。瓣疑呈玉盏,根是谪瑶台。嫩白应欺雪,清香不让梅。余生有花癖,对此日徘徊。送别杨柳中庭月,来宵只独看。分离从此始,相见定年难。浦溆灯将烬,窗前泪未干。明朝挂帆去,谁伴倚栏干?咏琴志感泠泠七弦

  • 卷五十八·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小集>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五十八    宋 陈起 编周文璞方泉小集 投金濑赋 世之所谓英雄豪杰之伦常多罹於困厄方伍胥之遭忧兮寄微命於一食就婵娟以就哀兮乃鞠躬而进筥何衆人之未然兮遽见

  • 原序·韦应物

    韦苏州集原序韦苏州唐史不载其行事林宝姓纂云周逍遥公夐之後左仆射扶阳公待价生司门郎中令仪令仪生銮銮生应物应物生监察御史河东节度掌书记庆复李肈国史补云为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其为诗驰骤建安已还各得

  • 宋史纪事本末卷七·陈邦瞻

    英宗之立仁宗景祐二年春二月育宗室子宗实于宫中宗实太宗之曾孙商王元份之孙江宁节度使允让之子也帝未有储嗣取入宫命皇后抚鞠之生四年矣嘉祐元年五月罢知谏院范镇先是帝暴疾宰相文彦博因请帝建储帝许之防疾瘳而止至是

  • ●跋·高廷瑶

    昔朱子論有宋人才曰我朝能辦大事者數人寇萊公以膽韓魏公以識司馬溫公以誠而要惟范文正公能曲體人情雲思人各有情而克一一曲體之斯豈易言者哉是故壯往有功膽之謂也當機立斷識之謂也與物无妄誠之謂也而位置經營少有未協

  • 卷二十五·高士奇

    <史部,纪事本末类,左传纪事本末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二十五詹事府詹事髙士竒撰晋文公之伯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

  • 李定传·脱脱

    李定字资深,扬州人。少年时求学于王安石。中进士,任为定远尉、秀州判官。熙宁二年,经孙觉推荐,被召到京师,谒见谏官李常,李常问:“你从南方来,那里的人们对青苗法看法怎样?”李定答道“:百姓从中获益匪浅,没有不喜欢的。”李常说

  • 吴与弼传·张廷玉

    吴与弼,字子传,号康斋,崇仁人。父吴溥,建文时为国子司业,永乐年间为翰林修撰。与弼十九岁那年见到《伊洛渊源图》一书,非常仰慕。他不去参加科举考试,闭门尽读《四子》、《五经》及程朱的著作,数年不下楼。中年时,家境更贫,他参

  • 卷三十八·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三十八盛事十四夀民夀妇【四】乾隆五十二年旌表夀民魏怀朴夀妇范氏等二十人礼部谨题为题请旌表事据山东廵抚明兴疏称太和保合如天之大德曰生纯嘏缉熙薄

  • 15.曹刿抗击齐军·林汉达

    齐桓公即位后,依靠管仲的帮助,争取霸主的地位。但是,在他对鲁国的战争中,却遭到一次不小的挫折。在齐桓公即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进攻鲁国。鲁庄公认为齐国一再欺负他们,忍无可忍,决心跟齐国拼一死战。齐

  • 乐器篇第十五·张载

      乐器有相,周召之治与!其有雅,太公之志乎!雅者正也,直己而行正也,故讯疾蹈厉者,太公之事耶!诗亦有雅,亦正言而直歌之,无隐讽谲谏之巧也。  象武,武王初有天下,象文王武功之舞,歌维清以奏之。大武,武王没,嗣王象武王之功之舞,歌武

  • 卷一·王质

    钦定四库全书诗总闻卷一宋 王质 撰周南闗雎一章关闗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二章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处贵适水采荇治葅品供祀事后世虽卑者亦所不屑古人勤俭习熟以为当然也三章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八·念常

      唐。  ⊙(癸卯) 代宗豫改年广德(肃宗长子。玄皇诸孙百余人代居长为嫡孙即位。后用元载为相。而黜李泌。及诛元载复用杨绾。年五十三崩紫宸内殿。葬元陵。在位十七年)  (乙巳) 改年永泰○九月铸金铜佛像于光

  • 兰花梦·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全称《兰花梦奇传》,又名《支那儿女英雄遗事》。六十八回。不题撰人。烟波散人序谓吟梅山人所作,吟梅山人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本书打破才子佳人大团圆的 陈旧俗套,真实地描

  • 秋星阁诗话·李沂

    清代诗论著作。1卷。李沂著。书前有张潮的《小引》一篇。全书收诗话6则,类似以初学者为对象的唐、宋“诗格”著作。李沂论诗标举性灵,更要求以审慎、谨严的态度学诗。“八字诀”条倡多读、多讲、多作、多改。“勤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