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北郭集原序

诗为吟咏性情作也例以删后无诗可乎今人之诗与古人之诗异诗人之诗与文人之诗异然诗而不以文为法则又戾于古也邈矣世之名公钜儒骚人墨客伤时感懐物情景态吟咏之间一唱三叹而不足自非胷中有文者畴克尔耶北郭许君如心其质清以奇其学醇以正其为歌诗也其思深其义备其为体也古其论事也激昂若有不足于时不偶于世者由其性情中出固也故古之为诗者太白之言放子美之言忧盛世之士其言也雍容世之乱也其言也悲伤呜呼是孰使之然哉若如心者不遇于时不偶于世感叹悲哀之辞见诸短章大篇中浑涵汗澜而有流连光景之思呜呼可悲也已使吾如心得时行志而为治世之音被之乐章荐登清庙当不啻是集之铺张而已也如心名恕甞用荐者起家澄江书院山长北郭其自号也因以是名集洪武十四年辛酉嵗夏五月沟南老人里中张端

江隂许处士如心于即世之若干年其仲子今礼部主事节裒其所为诗若千篇锓诸梓曰北郭集请余序之以博其传焉噫处士之诗亦盛矣节之用心亦勤矣然处士未始诗之传而节则不忍靳其传也世之处得其势又能张虚名擥浮誉者其为诗易以称易以称则易以传也而山林枯槁之士韬形敛迹若玉在璞而珠藏渊也苟非其光润实有不可掩者则其为诗获称于人也难而获传于人也亦难矣易传也而或传之不久难传也而或久而能传则君子有宁为彼而不为此者矣大都诗之所本者情也诗而不本于情何以谓之诗情之所著者词也情而不着乎词何以达乎情词之所依者音也词而不协于音何以俻其词樷是三者而后为诗之至今观处士之诗元澹冲旷其情也发扬浩瀚其词也浏亮激越其音也是虽欲弗传盖难乎其弗传也是节虽不博其传盖传之者自无不博也而节之心则有不忍者焉此北郭集之所以刻也序而归之尤知处士之有子洪武癸亥夏四月旣望将仕郎佐国子监学录吴郡金文徴

礼部主事许君文度持其先处士之诗曰北郭集者若干卷求为之序其雍容俯仰若冠冕绅防周旋堂陛之上其縦横驰骋若风云蛇鸟按兵行陈之间而其音节曲折则如琴瑟箫磬杂乎并奏而雅韵逸发也余亟读之不暇而为之叹曰美哉乎处士之作也果何自而臻此余闻山林江湖风振树而雨垂渊其间隈垒波涛与夫众窍木穴逓为吸吹吞吐舂撞澎湃而洪纎广隘徐疾以有函湖清越铿锵镗鎝作止散合引唱荅和无不中音合节天为成而地为设也古人之于诗何独不然哉其情与事物感触有忧愁恱豫丧疾痛也于是焉有叹息啸歌哭泣呻吟之声因其声之韵合言之文而诗者出焉莫非自然也夫惟自然是以不窘于研揣畦町之间有以发其比兴之微而极乎人情物理之变今于处士之作见之矣处士钟粹美之资抱疏通之才执温恭之德而抗髙尚之志方乡邦据于僭伪时鲜不为其用以苟升斗之禄处士曾不屑焉盛年甘自放于海滨则其平生之情欢愉怫悱悲思慷慨触于物者冝有以昌其诗而发焉嗟呼与处士并世而迁就委曲取富贵者非不得时名而为闾里之所艶距今才二十年冺焉与草木同腐者其人往往而是处士虽布衣没齿自其在时负能诗声旣没而有贤子若文度者发其遗藳彚次成帙刻梓以传处士之名固当与是集并存天壤间矣以其所得者计之其所取于造物果孰优乎哉是为序洪武十八年嵗次乙丑三月六日前史官眉山苏伯衡古人谓置心平易始知诗况为诗乎浩然欲立万物之表藏于无端之纪是慕虚空耳非平昜也屑屑然与世俗是非相胜负囿之而莫脱是恒陋民耳非平易也惟髙不絶俗近不遗理喜怒在物死生优防廓之通造化敛之存方寸始为得之若晋之陶渊明是也故其诗澹然无作随意而成言不离乎人世而与至理相涵若风之鼓物虚实相应自成律吕识者听之谓不异韶濩其后力欲效之者惟韦应物栁子厚应物唐史不载其为人不可得而知子厚少年冒进酣豢富贵胸中固非泊然自静者矣及投荒裔居闲潄涤其辞虽清吟可爱而愤激不平之意时泄于其间果足得渊明心乎不得其心而逐其辞虽子厚犹不能至况不及乎吾以是知学渊明者莫若得其心辞非所论也当元盛时取士之途甚狭士大夫不由科举惟従吏而已积月累时求一身荣耳虽间有长才善防迫于其类亦无従施故有志者不为也宁往往投山水间自乐其所有如北郭先生其一也先生少以文学著名用荐者起身为澄江书院山长不乐即弃去浩然自得与山僧野子相往还乗风咏月人莫测也其为诗一出自然读之愈久而意愈无穷固不暇如世之粉藻一辞一句取媚人口此善学渊明者也虽然渊明当晋室告终力不能救其咏吟茅茨之下固非得已也先生亦岂隠者使言行计従当与古之有为者并今抱身而去独得已乎读先生之诗则先生之为人可知矣先生讳恕字如心江隂人也其子节今为礼部主事学行无愧于先生云洪武十有八年嵗在乙丑春正月旣望天台林右

猜你喜欢
  蒋捷·唐圭璋
  八·郁达夫
  第一出 传概·洪昇
  述古斋集·许恕
  提要·储光羲
  五集卷五·乾隆
  唐诗镜卷三十九·陆时雍
  卷四十四·陈起
  卷一百七十二·陈思
  卷二·魏源
  文公集钞·吴之振
  原序·李蓘
  卷三百三十二·陈廷敬
  御选宋诗卷四十四·康熙
  书竹斋先生诗集后·王冕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魏元旷

    光绪丁酉七月,赴国子监送考。夜半子正,城门始开。城洞倚墙悬一监,循宫墙道上,每数丈内辄立一监,宫墙亦悬有蹬,隐约微明,与疏星相映。街尘未起,夜色如水,烟笼禁树,殿阁参差。寂寂千门,惟车声相续,投北而去。建章风月,恍惚前人所咏。

  • 三集卷三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三十一古今体一百十六首【癸未五】山西廵抚明德奏报得雨北省均沾山右旱忧斯忘彼岂予公既蒙解泽霏优渥遂问晋阳是异同【先是明德奏报晋省望雨甚殷京师於四月十七日

  • 卷73 ·佚名

    杜范 和宗司法与郑府判韵 毫端收尽九秋清,凡目容窥巨海惊。 别驾锦囊夸李贺,参军石鼎续弥明。 珠玑错落交辉映,金石铿锵迭奏成。 迷道原君相指似,敢辞驽钝策孤征。 杜范 和宗司法与郑府判韵

  • 卷二十·梅鼎祚

    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二十明 梅鼎祚编相和歌辞瑟调曲饮马长城窟行【一曰饮马行郦道元水经注曰始皇二十四年使太子扶苏与蒙恬筑长城起自临洮至于碣石东暨辽海西并隂山凡万余里今白道南谷口有长城自城北出有高坂傍有土

  • 引用书目·王国维

    校补竹书纪年(赵绍祖) 古墨斋刻本校正竹书纪年(洪颐烜) 平津馆刻本竹书纪年校正(郝懿行) 东路厅署刻本竹书纪年集证(陈逢衡) 裛露轩刻本竹书纪年补证(林春溥) 竹柏山房刻本考订竹书纪年(雷学淇) 亦嚣嚣斋刻本竹书纪年义证(雷

  • 卷之二百五十八·佚名

    成化二十年十一月甲申朔钦天监进成化二十一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文武群臣颁行天下○辽东宁远锦义懿路等处虏数入寇掠守臣以闻诏都指挥等官张钦等堤备不严俱逮问如律分守右参将李英戴罪杀贼○以明日 万寿圣节

  •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三·温睿临

    古高阳氏补纂目录列传七黄得功高杰刘泽清右镇将列传第七。◎温氏「原本」于四镇最略,仅节「绥寇纪略」数语合论之。夫靖南之神勇多劳、戆忠殉主,兴平之投诚服善、赍志亡身,虽其始末踪迹有殊,要之尽于国事,均足千古者也。史

  • 熹庙谅阴记事·顾炎武

    熹宗达天闻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光宗皇帝长子。母曰孝和皇太后王氏。以万历三十三年十一月十四日生。四十八年八月,命择日立东宫。钦天监以九月癸未,上许之。九月乙亥朔,光宗崩。英国公张惟贤、太子太保礼部

  • 卷四十四·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录卷四十四明 黄训 编兵部【武库】论兵备疏【杨士奇】臣窃见今差监察御史清军有以陜西山西山东北直之人起解南方极边补伍者有以两广四川贵州云南江西湖

  • 明成祖迁都北京·吴晗

    上一次讲了明太祖定都南京。到了第三代明成祖(十三陵长陵埋的那个皇帝)时,把朝廷搬到北京来了。这件事情在历史上有什么意义?他当时为什么非迁不可?前面讲到,明太祖的军队打到北京以后,元顺帝跑掉了,元朝失去了在长城以内地区

  • 卷第廿九·太安万侣

    日本書紀卷第廿九 天渟中原瀛眞人天皇〈下〉 天武天皇二年春正月丁亥朔癸巳。置酒宴羣臣。二月丁巳朔癸未。《廿七》天皇命有司。設壇場即帝位於飛鳥浮御原宮。立正妃爲皇后。々生草壁皇子尊。先納皇后姉大田皇女爲

  • 五禮一·佚名

    序文◎國初,草創多事,禮文不備,太宗命許稠,撰吉禮序例及儀式,其他則未及,每遇大事,輒取辦於禮官一時所擬,上乃命鄭陟、卞孝文,撰定嘉、賓、軍、凶等禮,取本朝已行典故,兼取唐、宋舊禮及中朝之制。其去取損益,皆稟宸斷,卒未告訖,冠禮

  • 宋进书原劄状·钱时

    宋进书原劄状特进左丞相兼枢密使肃国公乔行简劄子臣輙有奏陈仰干天听臣昨任国子司业日于延见诸生之次闻严州布衣钱时山居读书理学淹贯尝从故寳谟阁学士杨简游葢其深所推许今寳章阁待制袁甫昨任徽州与故太府丞郑之悌守

  • 四  法仪·墨子

    子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2)。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

  • 覆梅擷芸書(七則)·欧阳竟无

    覆梅擷芸書一 連接二函,于菩提、般若義詳細明辨,可謂古之勤勇哲人。漸亦何知,但本聖言解析之而已,敬述如下︰ 來函問般若與菩提何分,般若是根本智,抑是五及五俱意識,又四真中之前二及率爾或至決定,或現量亦比量,皆是般若否? 答︰自

  • 重刻禅源诠序·宗密

    道不能自鸣。假人而鸣。鸣虽不同。道则未尝不同也。苟不同不足以为道。如仲尼之一贯。老聃之无为。释氏之空寂。人异道同。此其证也。况夫禅教两宗同出于佛。禅佛心也。教佛口也。岂有心口自相矛盾者乎。奈何去圣时遥

  • 卷第五十八·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五十八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贤圣品第六之二此中余部有作是言定无实乐受唯是苦。云何知然由理教故。由何等理后苦增故。谓于一切所作事业及威仪中。若久习住皆于后位苦增可得。理必无

  • 青囊奥语·杨筠松

    《青囊奥语》一卷、《青囊序》一卷,《青囊奥语》旧本题唐杨筠松撰。其序则题筠松弟子曾文遄所作。相传文遄赣水人。其父求己,先奔江南,节制李司空辟行南康军事,文遄因得筠松之术,後传於陈抟。是书即其所授师说也。案赵希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