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词综》(卷十)

宋词六十一首

菩萨鬘陈克

赤栏桥尽香街直,笼街细柳娇无力。金碧上晴空,花晴帘影红。 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醉眼不逢人,午香吹暗尘。

又陈克

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阶飞,风帘自在垂。 玉钩双语燕,宝甃杨花转。几处簸钱声,绿窗春梦轻。

谒金门陈克

愁脉脉,目断江南江北。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 细草孤云斜日,一晌弄晴天色。帘外落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

又陈克

花满院,飞去飞来双燕。红雨入帘寒不卷,晓屏山六扇。 翠袖玉笙凄断,脉脉两蛾愁浅。消息不知郎近远,一春长梦见。

又陈克

柳丝碧,柳下人家寒食。莺语匆匆花寂寂,玉阶春藓湿。 闲凭薰笼无力,心事有谁知得。檀炷绕窗灯背壁,画檐残雨滴。

临江仙陈克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消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送老虀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点绛唇李祁

楼下清歌,水流歌断春风暮。梦云烟树,依约江南路。 碧水黄沙,梦到寻梅处。花无数,问花无语,明月随人去。

朝中措李祁

郎官湖上探春回,初见照江梅。过尽竹溪流水,无人知道花开。 佳人何处?江南梦远,殊未归来。唤取小丛教看,隔江烟雨楼台。

风蝶令李祁

袅袅秋风起,萧萧败叶声。岳阳楼上听哀筝。楼下凄凉江月为谁明? 雾雨沉云梦,烟波渺洞庭。可怜无处问湘灵,只有无情江水绕孤城。

薄倖吕渭老

青楼春晚,昼寂寂,梳匀又懒。乍听得鸦啼莺弄,惹起新愁无限。记年时偷掷春心,花间隔雾遥相见。便角枕题诗,宝钗贳酒,共醉青苔深院。 怎忘得回廊下,携手处花明月满。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却谁拘管?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腰肢渐小,心与杨花共远。

选冠子吕渭老

雨湿花房,风斜燕子,池阁昼长春晚。檀盘战象,宝局铺棋,筹画未分还懒。谁念少年,齿怯梅酸,病疏霞盏。正青钱遮路,绿丝明水,倦寻歌扇。 空记得小阁题名,红笺青制,灯火夜深裁剪。明眸似水,妙语如弦,不觉晓霜鸡唤。闻道近来,筝谱慵看,金铺长掩。瘦一枝梅影,回首江南路远。

念奴娇赠希文宠姬吕渭老

暮云收尽,霁霞明高拥一轮寒玉。帘影横斜房户静,小立啼红簌簌。素鲤频传,蕉心微展,双蕊明红烛。开门疑是,故人敲撼窗竹。 长记那里西楼,小寒窗静,尽掩风筝鸣屋。泪眼灯光情未尽,尽觉语长更促。短短霞杯,温温罗帊,妙语书裙幅。五湖何日,小舟同泛春绿?

情久长吕渭老

冰梁跨水,沉沉霁色遮千里。怎向我小舟孤悼,天外飘坠。夜寒侵短发,睡不稳,窗外寒风渐起。岁华暮,蟾光射雪,碧瓦飘霜,尘不动,寒无际。 鸡咽荒郊,梦也无归计。拥绣枕断魂残魄,清吟无味。想伊睡起,又念远,楼阁横枝对倚。待归去西窗剪烛,小阁凝香,深翠幕,饶春睡。

满路花同柳仲修在赵屯吕渭老

西风秋日短,小雨菊花寒。断云低古木,暗江天。星娥尺五,佳约误当年。小语凭肩处,犹记西园,画桥斜月阑干。 鸟啼花落,春信遣谁传?尚容清夜梦,小留连。青楼何处,宝镜注婵娟?应念红笺事,微晕春山,背窗愁枕孤眠。

浣溪沙吕渭老

烟柳蒙蒙鹊做巢,青青弱草带斜桥,莺声多在杏花梢。 逐伴不知春路远,见人时著小词招,阿谁有分伴吹箫?

南歌子吕渭老

策杖穿花圃,登临啸晚风。无穷秋色蔽晴空。遥见夕阳江上卷飞蓬。 雁过菰蒲远,山遥梦寐通。一林枫叶堕愁红。归去暮烟深处听疏钟。

祝英台近吕渭老

宝蟾明,朱阁静,新燕近帘语。还记元宵,灯火小桥路。逢迎春笋柔微,凌波纤稳,悄不顾斗斜三鼓。 甚无据。谁信一霎春愁,莺声留不住。柳色苔痕,风雨暗花圃。细看罗带银钩,绡巾香泪,算不枉那时分付。

江城子吕渭老

晓参垂户宿酲醒。坐南亭,对疏星。点点萤光,偏向竹梢明。望断长空何处是?云叶乱,彩霞横。 西楼依旧抱重城。小银屏,此时情。鸦阵翻丛,枯柳两三声。欹枕欲寻初夜梦,鸡唱远,晓蟾倾。

小重山七夕病中吕渭老

半夜灯残鼠上檠。小窗风动竹,月微明。梦魂偏寄水西亭。琅玕碧,花影弄晴蜓。千里暮云平,南楼催上烛。晚来晴,酒阑人散斗西倾,天如水。团扇扑流萤,

减字木兰花吕渭老

雨帘高卷。芳树阴阴连别馆,凉气侵楼。蕉叶荷枝各自秋, 前溪夜舞。化作惊鸿留不住,愁损腰肢。一桁香消旧舞衣,

江城子慢吕渭老

新枝媚斜日。花径霁。晚碧泛红滴,近寒食。蜂蝶乱。点检一城春色,倦游客。门外昏鸦啼梦破。春心似游丝飞远碧,燕子又语斜檐。行云自没消息, 当时乌丝夜语。约桃花时候。同醉瑶瑟,甚端的。看看是榆角杨花飞掷,怎忘得。斜倚红楼回泪眼。天如水沉沉连翠璧。想伊不整啼妆影帘侧,

百宜娇吕渭老

隙月垂篦。乱蛩催织。秋晚嫩凉房户,燕拂帘旌。鼠窥窗网。寂寂飞萤来去,金铺镇掩。谩记得花时南浦,约重阳萸糁菊英。小楼遥夜歌舞, 银烛暗。佳期细数,帘幕渐西风。半窗秋雨,叶底翻红。水面皴碧。灯火裁缝砧杵,登高望极。正雾锁官槐归路,定须相将。宝马钿车。访吹萧侣,

梦玉人引吕渭老

上危梯望。画阁迥。绣帘垂,曲水飘香。小园莺唤春归,舞袖弓弯。正满城烟草凄迷,结伴踏青。趁蝴蝶双飞, 赏心欢计。从别后无意到西池,自检罗囊。要寻红叶留诗,懒约无凭据。莺花都不知,怕人问。强开怀细酌荼蘼,

倾杯令吕渭老

隔座藏钩。分曹射覆。烛焰渐催三鼓,筝按教坊新谱。楼外月生春浦, 徘徊争忍忙归去?怕明朝无情风雨,珍花美酒团坐。且作樽前笑侣,

一落索吕渭老

蝉带残声移别树。晚凉房户,秋风有意染黄花。下几点凄凉雨, 渺渺双鸿飞去。乱云深处,一山红叶为谁愁?供不尽相思句,

西江月慢吕渭老

春风淡淡,清昼永落英千尺。桃杏散平郊,晴蜂来往,妙香飘掷。傍画桥煮酒青帘,绿杨风外,数声长笛。记去年紫陌朱门,花下旧相识。 向宝帕裁书凭燕翼。望翠阁烟林似织。闻道春衣犹未整,过禁烟寒食。但记取,角枕题情,东窗休误,这些端的。更莫待,青子绿阴春事寂。

感皇恩赵企

骑马踏红尘,长安重到。人面依然似花好。旧欢才展,又被新愁分了。未成云雨梦,巫山晓。 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杳。满怀离恨,付与落花啼鸟。故人何处也?青春老。

明月逐人来上元李持正

星河明澹,春来深浅,红莲正满城开遍。禁街行乐,暗尘香拂面。皓月随人近远。天半鳌山,光动凤楼两观。东风静珠帘不卷。玉辇待归,云外闻弦管。认得宫花影转。

玉楼春王

秋闺思入江南远,帘幕低垂闲不卷。玉珂声断晓屏空,好梦惊回还起懒。 风轻只觉香烟短,阴重不知天色晚。隔窗人语退朝归,旋整宿妆匀睡眼。

蝶恋花梨花王

镂雪成花檀作蕊。爱伴秋千,摇曳东风里。翠袖年年寒食泪,为伊牵惹愁无际。幽艳偏宜春雨细。红粉阑干,有个人相似。钿合金钗谁与寄?丹青传得凄凉意。

昭君怨雪韩驹

昨日樵村渔浦,今日琼川银渚。山色卷帘看,老峰峦。 锦帐美人贪睡,不觉天孙剪水。惊问是杨花?是芦花。

渔父乐徐积

水曲山隈四五家,夕阳烟火隔芦花。渔唱歇,醉眠斜,纶竿蓑笠是生涯。

宴清都何籀

细草沿阶软,迟日薄。惠风轻霭微暖,春工靳惜。桃英尚小。柳芽犹短,罗帏绣幕高卷。早已是歌慵笑懒,凭画楼。那更天远。山远。水远。人远, 堪怨?傅粉疏狂。窃香俊雅。无计拘管,青丝绊马。红巾寄羽。甚处迷恋。无言泪珠零乱。翠袖尽重重渍遍,故要得别后思量。归时觑见,

好事近蒋子云

叶暗乳鸦啼。风定乱红犹落,蝴蝶不随春去。入薰风池阁, 休歌金缕劝金巵。酒病煞如昨,帘卷日长人静。任杨花飘泊,

眼儿媚梅词应制宋齐愈

霏霏疏影一作。雨&转征鸿。人语暗香中,小桥斜渡。曲屏深院。水月蒙蒙, 人间不是藏春处一作。所&。玉笛晓霜空,江南处处。黄垂密雨。绿涨熏风,

帝台春李甲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倦客, 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漫伫立倚遍危栏。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拚则而今已拚了。忘则怎生便忘得。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

望云涯引李甲

秋容江上。岸花老。 洲白,露湿蒹葭。浦屿渐增寒色,闲渔唱晚。鹜雁惊飞处。映远碛,数点轻帆。送天际归客, 凤台人散。漫回首。沉消息,素鲤无凭。楼上暮云凝碧,时向西风下。认远笛,宋玉悲怀。未信金樽消得,

八宝妆李甲

门掩黄昏。画堂人寂。暮雨乍收残暑,帘卷疏星庭户悄。隐隐严城钟鼓,空街烟暝半开。斜月朦胧。银河澄淡风凄楚,还是凤楼人远。桃源无路, 惆怅夜久星繁。碧云望断。玉箫声在何处。念谁伴茜裙翠袖。共携手瑶台归去,对修竹森森院宇。曲屏香暖凝沉炷,问对酒当歌。情怀记得刘郎否。

过秦楼李甲

卖酒垆边,寻芳原上,乱花飞絮悠悠。已蝶稀莺散,便拟把长绳系日无由。谩道草忘忧,也徒将酒解闲愁。正江南春尽,行人千里,苹满汀洲。 有翠红径里,盈盈侣,簇芳茵禊饮,时笑时讴。当暖风迟景,任相将永日,烂熳狂游。谁信盛狂中,有离情忽到心头?向尊前拟问,双燕来时,曾过秦楼。

减字木兰花宣和庚子登语台作夏倪

江涵晓日,荡漾波光摇桨入。笑指浯溪,漫叟雄文锁翠微。 休嗟不偶,归到中州何处有。独立风烟,湘水浯台总接天。

小重山沈会宗

花过园林清荫浓。琅玕新脱笋,绿成丛。语一作。雨&声只在小楼一作。池&东。闲欹枕,敌一作。直&面芰荷风。 长一作。斜&日蔽帘栊。轻尘飞不到,画堂空。一樽今夜与谁同。人如玉,相对月明中。

菩萨鬘沈会宗

落花迤层阴少,青梅竞弄枝头小。江色雨和烟,行人江那边。 好花都过了,满地空芳草。落日醉醒间,一春无此寒。

蓦山溪沈会宗

想伊不住,船在蓝桥路。别语未甘听,更忍问而今是去。门前杨柳,几日转西风。将行色,欲留心,忽忽城头鼓。 一番幽会,只觉添愁绪。邂逅却相逢,又还有此时欢否。临岐把酒,莫惜十分斟’尊前月,月中人,明夜知何处。

清商怨沈会宗

城上鸦啼斗转,渐玉壶冰满。月淡寒梅,清香来小院。 谁遣鸾笺写怨。翻锦字叠叠和愁卷。梦破胡笳,江南烟树远。

好事近廖世美

落日水熔金,天淡暮烟凝碧。楼上谁家红袖。倚阑干无力。 鸳鸯相对浴红衣,短棹弄长笛。惊起一双飞去,听波声拍拍。

烛影摇红安陆浮云楼廖世美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栏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眼儿媚晓行林少瞻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逼云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小重山何大圭

绿树莺啼春正浓。钗头青杏小,绿成丛。玉船风动酒鳞红。歌声咽,相见几时重?车马去匆匆。路随芳草远,恨无穷。相思只在梦魂中。今宵月,偏照小楼东。

念奴娇沈公述

杏花过雨,渐残红零落,胭脂颜色。流水飘香人渐远,难托春心脉脉。恨别王孙,墙阴目断,手把青梅摘。金鞍何处?绿杨依旧南陌。 消散云雨须臾,多情因甚,有轻离轻拆?燕子千般争解说,些子伊家消息。厚约深盟,除非重见,见了方端的。而今无奈,寸肠千恨堆积。

南浦鲁逸仲

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阑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雁,乍离烟水,嘹唳度寒云。 好在半胧淡月,到如今无处不销魂。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算翠屏应是,两眉余恨倚黄昏。

虞美人赠妓惠柔何栗

分香帕子揉蓝腻,欲去殷勤惠。重来约在牡丹时,只恐花枝相妒故开迟。 别来看尽闲桃李,日日阑干倚。催花无计问东风,梦作一双蝴蝶绕芳丛。

满庭芳陈

淮叶缤纷,江烟浓淡,别尊同倒寒晖。未逢春信,霜露惹征衣。往事元无是处,何须待回一作,白。首知非?春鹃语。从来劝我。长道不如归。 家山。何处近?江楼帘栋。夕卷朝飞。问西江笋蕨。何似鲈肥?且署一作,置。华胥旧梦。忘言处千古同时。君知我。平生心事。相契古来希。

玉楼春王安中

秋鸿只向秦筝住。终寄青楼书不去。手因春梦有携时。眼到花开无著处。 泥金小字回文句。翠袖红裙今在否?欲寻巫峡旧时云。问取高唐台畔路。

一落索王安中

塞柳未传春信。霜花侵鬓。送君西去指秦关。看日近长安近?玉帐同时英俊。合离无定。路逢新雁北飞来。寄一字燕山问。

清平乐和晁亻卒王安中

花时微雨。未减春分数。占取帘疏花密处。把酒听歌金缕。 斜风轻度浓香。闲情正与春长。向晚红灯入坐。尝新青杏随觞。

洞仙歌王安中

深庭夜寂。但凉蟾如昼。鹊起高槐露华透。听曲楼。玉管吹彻&伊州’。金钏响。轧轧朱扉暗叩。 迎人巧笑道(好个今宵。怎不相寻暂携手)见淡净。晚妆残。对月偏宜。多情更越饶纤瘦。早促分飞霎时休。便恰似阳台梦云归后。

南柯子送淮漕向伯恭杨适

怨草迷南浦。愁花傍短亭。有情歌酒莫催行)看取无情花草也关情。 旧日临岐曲。而今忍泪听。淮山何在暮云平。待倩春风吹梦过江城。

生查子赠紫竹方乔

晨莺不住啼。故唤愁人起。无力晓妆慵。闲弄荷钱水。 欲呼女伴来。斗草花阴里。娇极不成狂。更向屏山倚。

贺新郎李玉

篆缕消金鼎。醉沉沉。庭阴转午。画堂人静。芳草王孙知何处?惟有杨花糁径。渐玉枕腾腾春醒。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殢酒厌厌病。云鬓乱。未忺整。 江南旧事休重省,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月满西楼凭栏久。依旧归期未定,又只恐瓶沉金井,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谁伴我。对鸾镜?

剔银灯途次南京忆营妓张温卿沈子山

一夜隋河风劲。霜湿水天如镜,古柳堤长。寒烟不起。波上月无流影,那堪频听。疏星外离鸿相应? 须信情多是病。酒到愁肠还醒,数叠罗衾。余香未减。甚时枕鸳重并?教伊须更将兰约。见时先定,

忆君王徽宗北行。作此, 谢克家

依依宫柳拂宫墙。楼殿无人春昼长,燕子归来依旧忙,忆君王。月照黄昏人断肠,

猜你喜欢
  卷六百零二·彭定求
  卷二百五十七·彭定求
  卷 八·袁枚
  诗人主客图全文·张为
  ●卷二·潘德舆
  卷之二名胜--庙祀·梁章钜
  第三十九章 窥园遘难·屠隆
  第一折·佚名
  ●慶芝堂詩集卷十六·戴亨
  鹤年诗集卷三·丁鹤年
  提要·房祺
  卷三十六·陈思
  卷九十七·陈焯
  卷一百十九·佚名
  卷八·方干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铁崖先生杨维桢(古乐府 复古诗 铁崖先生集)·顾嗣立

    维桢,字廉夫,会稽人。登泰定丁卯进士,署天台尹,改钱清场盐司令,迁江西等处儒学提举。会兵乱,避地富春山,徙钱塘。张士诚招之,不往,又忤达识丞相,自苏徙松。明洪武二年,召修礼乐书,维桢谢曰:岂有八十岁老妇,就木不远,而再理嫁者邪!赋《

  • 第二折·佚名

    (店小二上,云)造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若是空心吃一盏,登时螫的肚皮疼。小可人是个卖酒的,在此开着个酒店,但是南来北往经商客旅。做买做卖,推车负担,都来我这店里吃酒。我这酒店,十分兴旺,是这牛员外的酒店。他闲常不

  • 卷二十四·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二十四目録山水类题诗约画轴【宋陈与义】题画【宋陈与义】题谢艮斋画笥【宋王炎四首】戏题画卷【宋程俱二首】题画卷【宋范成大五首】题画【宋叶盛】记画【宋方岳】题画【元萧国宝】种

  • 大事记续编卷七十六·王祎

    【汉髙祖皇帝刘暠天福十二年 南唐元宗皇帝保大五年 南汉中宗皇帝干和五年 蜀秦国公孟昶广政十年 楚王马希广 南平王髙从诲 吴越王钱倧 辽世宗皇帝耶律乌云天授元年】春正月丁亥朔辽主徳光入汴戊子杀杨承勲己

  • 卷十三·凌雪

    列传二十 马干、李干德、樊一蘅、詹天颜、范文光列传二十一 郭承汾、张孝起、朱寿图、朱寿琳、罗国瓛、高绩、邬昌期、李如月、王应龙、任国玺列传二十二 熊开元、章正宸、李清、李模、乔可聘、金堡列传二十马干、李

  • 卷四十一·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四十一乾隆元年二月戊辰命缓陜西本年应徴半赋上谕总理王大臣等曰陜甘民人自军兴以来急公効力甚属可嘉除屡年叨防皇考垒沛恩膏外朕又降旨将本年

  • 弁言·应廷吉

    青燐屑两卷,为明慈谿应喜臣(更名廷吉,字棐臣;崇祯戊辰进士)所撰;记南都事;因字数不多,乃以燕都日记为附。后者为清冯梦龙所撰。自『昌平兵变、京都戒严』起,至『摄政王登武英殿受朝贺,出示京都,令官民陈服剃头,衣冠悉遵大清之制』

  • 卷二十六·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国朝宫史卷二十六书籍五典则幸鲁盛典一部康熙二十三年圣祖仁皇帝躬诣阙里亲行释奠衍圣公孔毓圻请修幸鲁盛典首冠御制次胪典礼并纪恩遇末附艺文康熙四十年校刋圣祖仁皇帝御制序 朕惟自古帝王声教翔洽风俗

  • 蔡翔·周诒春

    蔡翔 字仪亭。年二十七岁。生于汉口。父中藩。本籍通信处。湖北汉川县二铺街蔡寓。未婚。初学武昌文华书院。及北京淸华学校。宣统三年。以官费游美。入科罗拉多矿业学校。习矿业工程。民国四年。得矿工程师学位。入

  • 农战第三·商鞅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此谓劳民。劳民 者,其国必无力。无力者,其国必削。 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从壹空而得官爵。是故 不以农战,则无官爵。国去言则民朴,民朴则不

  • 瑞鹿先禅师·惠洪

    祖师名本先。生郑氏。温州永嘉人也。儿稚不甘处俗。去依集庆院沙门某。年二十五。为沙弥。诣天台国清寺。受满分戒。即造韶国师。服勤十年。住瑞鹿寺。足不历城邑。手不度财帛。不设卧具。不衣茧丝。卯斋终日。宴坐申

  • 大灭品第二十九·马鸣

    时佛与大众,游至双树林。梵音告阿难,诣双树敷床。佛便在绳床,右胁而倚卧。面向於西方,首北而累足。时贤善须跋,修仁除躁性。欲见佛求度,来谓阿难言:我觉天人师,时至欲灭度。故来诣难见,觉知一切法。今求欲礼觐,云何尽苦原。今若

  • 梵志计水净经全文·佚名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郁鞞罗(摩竭附边)水岸上。独在树下初成等觉。彼时有计水净婆罗门过中食後彷徉。行至世尊所。世尊遥见计水净婆罗门从远而来。世尊见计水净婆罗门已,为彼故便告诸比丘,若有二十一结著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中·佚名

        天亲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经曰。佛言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佛言。须菩提。我今实

  • 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赞卷下·窥基

        大慈恩寺基撰  尔时优婆离亦从座起头面作礼而白佛言。  赞曰。上明说经因起分。下明发请广说分。一生补处受记非轻。示相劝生严因寔重。若不因请而说。补处之相未尊。若无请而自谈。欣当生心不重。故放光

  • 最胜佛顶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沙门赐紫法天译曩谟(去引)婆(去)誐嚩(无可反)帝(句)萨(转舌呼)嚩(无可反)怛[口*束*頁](二合引)路(引)枳野(二合二句)钵啰(二合)底(丁以反)尾始瑟吒(二合引)野(余何反下同三句)没驮(引)

  • 内功四经·佚名

    作者不详,清初王南溪作注。是阐述内功锻炼的专著。此书共四篇:一日内功经,一曰纳卦经,一曰神运经,一曰地龙经。内功经讲练气的脉络、格式、气窍、生劲的理法和真气足于内,帅形显于外的境界。纳卦经是将人体头、身、四肢及内

  •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佚名

    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太上隐书金真玉光一卷」;《无上秘要》等道书引《洞真金真玉光八景飞经》,皆指此书。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又有敦煌抄本五件,写于唐武后如意元年(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