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御制初集诗小序

钦定四库全书

御制初集诗小序

向叙乐善堂集云夙昔典学所心得不忍弃置後虽有作或出词臣之手真赝各半且亦不欲与文人学士争长故十数年来臣工以编次诗文集为请者概弗许然几务之暇无他可娱往往作为诗古文赋文赋不数十篇诗则托兴寄情朝吟夕讽其间天时农事之宜涖朝将祀之典以及时廵所至山川名胜风土淳漓罔不形诸咏歌纪其梗槩积至今以数千百首计矣而较晴量雨悯农疾苦之作为多观其诗可以知忧劳而验今昔使阅岁逾时或致残缺失次其不忍弃置较先为甚因取丙辰以迄丁卯所作略加编定都为四十四卷古今体计四千一百五十首有奇命翰林中字画端楷者分卷抄录装为一集不付剞劂犹初志也时乾隆己巳夏六月望日

猜你喜欢
  曾栋·唐圭璋
  提要·张表臣
  卷十二·董康
  第二十九出 伙醋·李渔
  第五幕·老舍
  第六出 周急·许自昌
  孙季昌·隋树森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臧懋循
  丙集第十·钱谦益
  卷七十八·徐世昌
  卷三百六十五·陈思
  卷一百四·陈思
  太平洋舟中见一明星·闻一多
  ●霓裳续谱 卷六·王廷绍
  疑雨集卷四·王彦泓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荆溪林下偶谈卷四·吴子良

    (宋)吴子良 撰圣上亲政二事绍定之末史相薨圣上亲政即日梁成大李知孝出国门西山在泉闻之喜甚曰二凶去矣闽特犬豕越乃虺蛇葢梁闽人李越人也未几并除洪公咨夔王公遂为察官西山尤喜曰四十年无此矣余尝叹息此二事与石徂徕所

  • 第九十二回 巡塞北厚抚启民汗 幸河西穷讨吐谷浑·蔡东藩

      却说炀帝南幸江都,在途约历数旬,所有四十余所的杂宫,统是赶紧筑造,大致粗就,炀帝到一处,留一二日,尚嫌它未尽完善,所以不愿稽延,便扬帆直下,竟达江都。江都为南中胜地,山水文秀,扬名海内,炀帝与后妃人等,朝赏夕宴,不暇细表,好容

  • 卷之九十一·佚名

    洪武七年秋七月甲子朔享太庙○议增圜丘方丘从祀更定其仪圜丘坛第一成设 昊天上帝正位 仁祖淳皇帝配位如旧第二成东设大明位西设夜明位内壝之内东西各三坛星辰二坛分设于东西星辰之次东则太岁及五岳坛西则风云雷雨及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十八·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义和团揭帖·佚名

    一庚子年圣帝鵉语四海风云驾海潮,争权争教又争潮,西风未尽南风起,兵火相连野火烧。天下各省谁为主,满天星斗与孽妖,生灵到底归何处,只见明灯路一条。二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夏月,朝鲜国匪党变乱,因与日本失和,海上交兵,至八月水陆

  • 第四十六册 天聪六年正月·佚名

    第四十六册 天聪六年正月叙征大凌河阵亡功臣,及倡先攻战有功诸将,并白身在前奋战之人,分别升赏。副将孟坦,於大凌河阵亡、擢三等副将为一等副将。以其子阿音塔穆袭职。升职缘由:昔夯家之雅木布鲁来归降汗。归降後上寨之人

  • 一三八一 广西巡抚陈用敷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三八一 广西巡抚陈用敷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折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十五日广西巡抚臣陈用敷跪奏,为遵旨汇奏事。窃照前奉谕旨,颁发直省《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各一部,着各督抚将外间流传翻刻之本,照原书铲削抽改,于年

  • 卷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十明 俞汝楫 编仪制司职掌朝仪国初所定朝仪略具诸司职掌累朝以渐而详其增定见行者有朔望仪常朝仪午朝诸仪而班次出入各有禁例具列於後朔望朝仪洪武三年定凡朔望日上皮弁服御奉天殿百官公服於

  • ●熙朝乐事·田汝成

    钱唐 记 西湖游览志余 正月朔日官府望关遥贺礼毕即盛服诣衙门往来交庆民间则设奠于祠堂次拜家长为椒栢之酒以待亲戚邻里以春饼为上供爇栗炭于堂中谓之旺相贴青龙于左壁谓之行春插芝麻梗于檐头谓之节节高签栢枝于柿饼

  • 五八、子思生年考(附颜般、王慎、长息)·钱穆

    《孔子世家》云:“伯鱼年五十,先孔子卒。伯鱼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尝困于宋,作《中庸》。”子思生年无考。伯鱼之卒,在周敬王三十七年。(《考辨》第二六。)或谓遗腹生子思,则子思生,至迟亦在周敬王三十七八年也。《檀

  • ●皇朝通典卷之六十八·佚名

    兵一 ○兵一 (臣)等謹按歷代設兵各有因革損益惟唐府兵為較善我朝八旗之制開國之初先編立四旗以統人眾尋以遠近歸附日廣增建為八旗然猶統滿洲蒙古漢軍之眾而合於一也其後戶口日繁又編蒙古八旗設官與滿洲等編漢軍八旗設官

  • 卷八十五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司马迁

    吕不韦者,阳翟【索隐】:音狄,俗又音宅。地理志县名,属颍川。按:战国策以不韦为濮阳人,又记其事迹亦多,与此传不同。班固虽云太史公采战国策,然为此传当别有所闻见,故不全依彼说。或者刘向定战国策时,以己异闻改彼书,遂令不与史

  • 梁丘据问子事三君不同心晏子对以一心可以事百君第二十九·晏婴

    梁丘据问晏子曰:“子事三君,君不同心,而子俱顺焉,仁人固多心乎?”晏子对曰:“婴闻之,顺爱不懈,可以使百姓,强暴不忠,不可以使一人。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仲尼闻之曰:“小子识之!晏子以一心事百君者也。”

  • 正法华经卷第四·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往古品第七  佛告诸比丘。乃去往古久远世时。不可计会无央数劫。有佛号大通众慧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为佛众祐。世界。曰大殖稼。劫名所在形色。其佛说经

  • 阿毗昙五法行经·佚名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苦法黠可苦法黠。习法黠可习法黠。尽法黠可尽法黠。道法黠可道法黠。苦法者。谓形体万物皆当衰老死亡。是为苦。痴人谓可常保持。是为乐黠。可知是为苦。便不复向生死。是为苦法黠。可。

  • 卷第三十·佚名

    嘉兴大藏经 百痴禅师语录 百痴禅师语录卷第三十 嗣法门人超宣等编 杂咏 挽海盐徐长善令室朱节烈孺人 节义须眉若个知况复香闺簪珥儿居恒无事见犹少况值干戈骚动时乙酉之年秋八月孺人避难丰山窟忽然旗鼓疾喧天士女丰

  • 缘引·朱时恩

    佛祖纲目缘引刻分灯录既竣。则诸善信夙生种子已苏苏发动矣。然心空氏弘愿深慈。增进无已。且其一生精力。注之佛祖纲目一书。盖搜辑全藏纂要钩玄。而用编年法诠次焉。以迦文为教主。以西竺东土诸祖一花五叶为正宗。以

  • 显识论·佚名

    梵名Vidya^nirdes/a -s/a^stra 。全一卷。陈·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内容阐明三界唯识之义。初说识有显识、分别识等二种,次举一切三界唯识等论旨。本论论题下有‘从无相论出’之语,而同为真谛所译之‘转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