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四十五

杜易简

杜易简襄州襄阳人九岁能属文及长博学有高名姨兄岑文本推重之登进士第累转殿中侍御史咸亨中为考功员外郎坐党裵行俭左迁开州司马集二十卷存诗二首

湘州新曲二首

昭潭深无底橘洲浅而浮本欲凌波去飜为目成【一作挑】留愿君稍弭檝无令贱妾羞

二八相招携采菱渡前谿弱腕随桡起纤腰向舸低自解看花笑憎闻染竹啼

陈元光

陈元光字廷炬光州人高宗朝以左郎将戍闽进岭南行军总管奏开漳州为郡世守刺史诗三首

落成会咏一首

泉潮天万里一镇屹天中筮宅龙锺地承恩燕翼宫环堂巍岳秀带砺大江雄轮奂云霄望晶华日月通凌烟乔木茂献宝介圭崇昆俊歌棠棣民和教即戎盘庚迁美土陶侃效兼庸设醴延张老开轩礼吕蒙无孤南国仰庶补圣皇功

示珦【元光子也】

恩衔枫陛渥策向桂渊弘载笔沿儒习持弓缵祖风袪灾剿猛虎溥德翊飞龙日阅书开士星言驾劝农勤劳思命重戏谑逐时空百粤雾纷满诸戎泽普通愿言加壮努勿坐鬓霜蓬

太母魏氏半径题石

乔岳标仙蹟元扃妥夀姬乌号非岭海鹤仰向京师系牒公侯裔悬弧将相儿清贞蜚简籍规范肃门楣万里提兵路三年报母慈劔埋龙守壤石卧虎司碑忧阕情犹结祥回禫届期竹符忠介凛桐杖孝思凄许史峋嶙篆曹侯感旧诗鸿蒙山暝启骏彩德昭垂华表瑶池冥清漳玉树枝昭题盟岳渎展墓庆重熙

许天正

许天正汝南人为陈元光副使博学能文历宣威将军诗一首

和陈元光平潮寇诗【元光赠诗云参军许天正是用纪邦勋天正和之】

抱磴从天上驱车返岭东气昂无丑虏策妙诎羣雄飞絮随风散余氛向日熔长戈收百甲聚骑破千重落劔惟戎首游绳系胁从四野无坚壁羣生未化融龙湖膏泽下早晚徧枯穷

许圉师

许圉师安陆人有器干博涉艺文举进士显庆中累迁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四迁为左相坐事贬刺史吏有犯赃圉师赐清白诗以激之遂改节为廉士其寛厚如此诗一首

咏牛应制

逸足还同骥奇毛自偶麟欲知花迹远云影入天津赵谦光

赵谦光咸亨中登进士第自彭州司马入为大理正迁户部郎中诗一首

答户部员外贺遂涉戏赠【唐时郎中不自员外拜者谓之土山头故遂涉戏谦光曰员外由来美郎中望亦优宁知粉署里飜作土山头谦光答之】

锦帐随情设金炉任意熏惟愁员外署不应列星文郑惟忠

郑惟忠宋州人仪凤中举进士则天召见称旨授胄曹参军再迁凤阁舍人中宗即位拜黄门侍郎守大理卿推断大狱多所全活开元初为礼部尚书太子宾客诗一首

送苏尚书赴益州

离忧将岁尽归望逐春来庭花如有意留艳待人【一作君】开

张鷟

张鷟字文成深州深泽人儿时梦紫色大鸟五彩成文降於家庭其祖谓之曰五色赤文凤也紫文鸑鷟也为凤之佐吾儿当以文章瑞於明廷因以为名字调露中登进士第八中制科四参选判员半千谓人曰张子之文如青钱万简选中未闻退时因号青钱学士开元中历司门员外郎其文远播外夷撰朝野佥载及龙筋凤髓判百道诗一首

咏燕

变石身犹重衔泥力尚微从来赴甲第两起一双飞【按唐新语此是末章非全篇也】

李福业

李福业调露二年进士登第後为侍御史五王诛二张亦与谋及败放於番禺匿志州参军敬元礼家吏获之就刑诗一首

岭外守岁【一作李德裕诗】

冬去更筹尽春随斗柄回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薛眘惑

薛眘惑善投壶背後投之龙跃隼飞百发百中时推为絶艺诗一首

奉和进船洛水应制【一作孙逖诗】

禁园纡睿览仙櫂叶宸【一作时】游洛北风花树江南彩画舟荣【一作芳】生兰蕙草春入凤皇楼兴尽离宫暮烟光起夕流

贺敳

贺敳山隂人历官率更令崇文馆学士诗一首

奉和九月九日应制

商飇凝素龠元览贲黄图晓霜惊断雁晨吹结栖【一作相】乌寒花低岸菊凉叶下庭梧泽宫申旧典相圃叶前模玉砌分雕戟金沟转镂衢带星飞夏箭映月上轩弧庆展簪裾洽恩融雨露濡天文发丹篆宝思掩玄珠承欢徒拚舞负弛窃忘躯

御定全唐诗卷四十五

猜你喜欢
  卷六百三十九·彭定求
  卷四百三十六·彭定求
  欧阳朝阳·唐圭璋
  第七卷·佚名
  第二出 避色·李渔
  卷三·杜文澜
  第三折·郑廷玉
  七、古剧之结构·王国维
  卷二十·孙默
  卷407 ·佚名
  卷十三·沈德潜
  卷二十四·高棅
  山谷外集诗注卷十七·黄庭坚
  李持正词作鉴赏·佚名
  刘方平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三·袁枚

      李穆堂侍郎云:“凡拾人遗编断句,而代为存之者,比葬暴露之白骨,哺路弃之婴儿,功德更大。”何言之沉痛也!余不能仿韦庄上表,追赠诗人十九人。乃录近人中其有才未遇者诗,号《幽光集》,以待付梓。采取未毕,姑先摘数首及佳句,存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六齣·郑若庸

    第二十一齣 对策【上林春】〔外〕明镜无尘。朱丝恆直。南宫裏已看彻棘。英雄济济跄跄。多少靑霄门客。〔外〕彤日罘罳映玉除。未央初驾五云车。万言独对天人策。借问谁如董仲舒。下官宋朝中翰林承旨。奉上命省闱校文。

  • 莲子居词话卷之二·吴衡照

    易安居士蒙诟抱诬妃子沼吴,重归少伯。美人亡息,再醮荆王。简帙工讹,殊难理遣。世传易安居士再适张汝舟,卒至对簿,有与綦处厚启云云,为时讪笑。今以金石录後序考之,易安之归德甫,在建中辛巳,时年一十有八。後二年癸未,德甫出仕宦

  • 宋诗话辑佚·诗事·佚名

    宋诗话辑佚·诗事(宋)不著撰人《诗事》,不知卷数,不著撰人。原书久佚,亦不见诸家著录,仅《竹庄诗话》录存十五条。郭绍虞曾辑其佚文,并称其成书或在北宋之季,至迟亦在南宋初。是书所述多北宋时事,论诗重含蓄,如谓郑文宝咏

  • 日涉园集巻一·李彭

    宋 李彭 撰五言古诗次正平上座韵赠子充吾宗大宛种未入十二闲膺门沬流赭气已无燕山何时黄金羁鞍辔长楸闲皎皎自空谷待君当御还戏赠兼简李翘叟荆州有醉客踏雪至我庐缺月寒皎皎挂在东南隅索我五字句慙非竞病徒卖菜欲求

  • 卷一百九十二 表三十二·赵尔巽

      ◎部院大臣年表八上   表略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八·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蔡序·温睿临

    谥以尊名节,以壹志;饰终之典,代有常经。夫时至明末,南渡而下,荒残丛扰;即此两字褒勋,亦率多偏私冒滥。迨我高庙重予权衡,特施旷典;庶几尔时诸臣、诸士民之殉于国是者,志节胪章,无憾千古矣。比者,子玉氏于「绎史」勘补事竟、捭版就

  • 明季荷兰人侵据彭湖残档·佚名

    ●福建巡抚商周祚奏(天启三年正月二十四日)红夷自六月入我彭湖,专人求市,辞尚恭顺。及见所请不允,突驾五舟犯我六敖。六敖逼近漳浦,势甚岌岌。该道程再伊、副总兵张嘉策多方捍御。把总刘英用计沈其一艇,俘斩十余名。贼遂不敢

  • 通志卷一百八十二·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艺术传第二魏朱建平 周宣 管辂 杜夔 马钧蜀周羣【父舒张裕】吴吴范 刘惇 赵达晋陈训 戴洋 韩友 淳于智 歩熊 杜不愆严卿 隗炤 卜珝 鲍靓 吴猛 灵佛图澄 麻

  • 卷二十四 魏书二十四 韩崔高孙王传第二十四·陈寿

    (韩暨传、崔林传、高柔传、孙礼传、王观传)韩暨传,韩暨,字公至,南陽堵陽县人。因同县豪贵陈茂诬陷,韩暨的父兄几乎被极刑处罚。韩暨表面上只字未提,受雇于人作劳役用以积累资金,暗地里结交敢死之士,终于追喊搜寻擒杀了陈茂,用他

  • 卷二百一·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一明 杨士奇等  撰听言卫侯言计非是群臣和者如出一口时孔汲居卫乃言於卫侯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公曰何故汲曰有由然焉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

  • 商文毅疏稿·商辂

    明 商辂 撰辞免学士疏题今日该吏部奉圣防陞臣本院学士臣窃思学士系近侍重职非学问老成弗克称此臣自揣性资愚鲁学术疎浅累防恩宠无所补报方切怀惭今又防骤陞重职益増兢惕伏望圣恩怜悯令臣仍旧职办事以圗补报实为万

  • 宙合第十一·管仲

    左操五音,右执五味,怀绳与准钩,多备规轴,减溜大成,是唯时德之节。春采生,秋采蓏,夏处阴,冬处阳,大贤之德长。明乃哲,哲乃明,奋乃苓,明哲乃大行。毒而无怒,怨而无言,欲而无谋。大揆度仪,若觉卧,若晦明,若敖之在尧也。毋访于佞,毋蓄于谄,毋

  • 乾道四明图经·张津

    南宋地方志。知明州张津等以《大观明州图经》为蓝本纂修。十二卷。乾道五年(1169)成书。四明是明州(治今浙江宁波市)的别称。原书久佚。今本乃清咸丰四年(1854)徐时栋自李孝谦《四明文献录》中辑出,已非足本,图亦亡佚

  • 金丹正宗·胡混成

    金丹正宗,原题「五陵玄学进士胡混成编」。约出于南宋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本篇论述内丹。谓先天祖炁为金丹之本,藏于人身玄关一窍。俗人因五情六欲迷乱而耗散先天祖炁,修真之士则返后天而复还先天,遂成神仙。

  • 船山诗草·张问陶

    诗别集。清张问陶著。二十卷,补遗六卷。卷一为乐府十四章,卷二、三为《戊丁集》、《戊巳集》,卷四为《出山小草》,卷五为《松筠集》,卷六、七为《乞假还山集》上、下,卷八为《扁舟集》,卷九为《骡车集》,卷一○至一三为《京朝

  • 彰所知论·佚名

    凡二卷。元代发合思巴(藏H!phags-pa, 1239~1280)着,沙罗巴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原书为藏文或蒙古文,今已不存。中译本分五品,第一器世界品,详述须弥山说,即四大洲等之传统佛教之世界观。第二情世界品,叙述地狱、饿鬼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