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後集卷十六     宋 陈起 撰释圆悟

圆悟闽人

游清源洞

清旦寻幽洞攀跻有同游雾雨藏诸峯万窍响飕飀树杪飞磴悬岩外见客舟藓藤垂翠琰风叶随清流百丈崖班驳千尺木耸修乌啼阳谷晓云淡海城秋莓苔蚀丹竈山房花竹幽踈烟生墟落远水浮汀洲朝斗空坛在昇仙往事悠倚阑吟未就归屐少迟留

山中四首

飞瀑挂高崖幽禽响虚谷怜此一片景借得数椽屋涧木卧槎牙岩花散芳馥策杖从所之偶到南山麓踈林过微雨西岭收残晖草露湿我屦松风吹我衣坐久四山暝吟余独鸟飞归来不知晚萝月盈牕扉雅怀无所拘偶行度前岗长松发佳色澄潭閟幽光而我亦何幸於此得相羊低头心语口兹游那可忘暝色歛平川云归日已夕闲行信杖藜倦坐憇苔石花亦满意红草自无心碧吾亦乐吾年人生不满百

海云阁

天风来海门惊浪作飞雨岸云过已尽陇树青可数挂帆鸥鸟外清吟正凝伫欲去犹未能渔灯粲烟渚

重游清源洞

此地今重到藤萝长碧隂缅思仙去後长有客来吟出鸟江涛白连云岭树深杖藜宜少驻灵迹尚堪寻

小立

小立当清晓一筇吟影孤兰香和雾湿竹老带藤枯野水流将合春山淡欲无雨晴犹未卜劳尔鹁鸠呼

晚渡

桥巷低临水数家深掩门路竆生寂寞人渡更黄昏风色占帆席潮痕认柳根岸回林影暝渔火满沙村

游静真观

古观门幽寂来游亦夙缘林堪巢老鹤坛可礼真仙秋晚寒生屋雨深苔印砖旧藏多御赐应识尚留传

题泉州张许祠

泉与睢阳隔事闻犹涕零人虽死忠义祠自活英灵坏砌寒云聚空庭古柏青功名见信史何必更碑铭

和胡教授山庵见访归韵

因赴山中约归途带暝痕禽声沉衆树人影背孤村雾起寒城里江流古岸根行吟多得句知欲与谁论

大?山

衆山皆弭伏独让此峯尊絶顶时犹雨中林昼亦昏逆风松势偃触石水声喧定有幽栖者何因得晤言

山中夜归

一鹤候柴关林空境自闲竹房秋後冻病叟夜深还树密疑无路月明犹在山幽居便所适已是十年间

瑞兴寺

路僻今芜翳寒厨尚起烟僧依三佛住门与数峰连雨润苔封塔年深竹覆泉创时灵异事犹有断碑传

真人洞

扪葛敲幽户空山得遍观云离朝拜石苔积上昇坛秋晚涧声澁月明松影寒真人不可遇谁复此烧丹

和黄瑞玉山庵

偶寻孤隐处幽僻远腥荤结屋聊依石栽松却傍坟山深长雾雨海近渺风云不必称昏瞶自然踈见闻

赵山神祠

山中虽隐迹名被世人知无策欲干主有诗还立祠水云通别渚枳槲?空墀多少能吟者焚香为拂碑

题秦君亭

昔只为吟隐偶然依佛居路逢隂壑尽云抱晓岩虚亭在因人重山深与世踈倘怀名利念到此欲何如

承天寺寻勤上人

古寺多陈迹幽花祗自开净无秋後暑远絶市中埃苔色侵碑石松隂蔽月台山人迟未至欲去重徘徊

次姜秦祠和胡教授韵

晓谒崇祠雾霭深行藏因识二贤心榻前自有孤忠疏林下谁赓招隐吟寂寂精庐苍藓入堂堂遗像暗尘侵客中莫致生刍奠聊汲山泉荐菊斟

题宝山寺二首

寓此曾三夏重来隔五年溪山亦良是怀想转凄然去腊应差暖今春定有寒涧梅花半树侵晓又凋残

宿友人白云庵三首

不到岁时久重来人事踈扫云僧亦去谁伴主翁居万籁夜俱寂蒲团清可禅林踈窻过月岩远竹通泉城里秋犹热山中寒已浓紫檀时小炷危坐聼晨锺

送壁上人归承天寺

城寺思归兴忽生又携筇杖出云扃月明後夜空山里绕屋泉声只自听

方海丰诗境楼分赋得春风

暖袭游人陌上尘不知花信几番新莫教吹到荼蘼处吹到荼蘼是晚春

释永颐

永颐字山老居唐栖寺有云泉集按上天竺志云永颐杭之耆宿也淳佑十年冬十一月闻上天竺佛光法师以左藏薛师普占廨院欲作厅佛光勿许辄渡江东归永颐甚高之遗书嘉慰则永颐之操行亦可知矣

食新茶

自回山中来泉石足幽弄茶经犹挂壁庭草积已衆拜先俄食新香凝云乳动心开神宇泰境豁谢幽梦至味延冥遐灵爽脱尘控静语生云雷逸想超鸾凤饱此岩壑真清风愿遐送

和韩涧泉韵题周晋仙山楹

不翦亦不斵山楹在尘表石泉声淙淙秀谷自围绕是中玄览人未见今日了君固自无心世亦不易晓梦奠何可攀颓然泰山小当时岩壑人百世何矫矫清冷振霞缨日翳羣隂悄

葺唐栖旧庐

矫时无峻节立行亏衆美远岳惮孤征徘徊就乡里人情好愉悦我老齐贤鄙娓娓听乡言时时容侧耳前修不可见法社渐凋毁名山半征徭祖塔乱獐麂林筑无清资泽居循旧址凿牖纳晴曦莳竹临幽泚时将了岁寒闭户春风里

吕晋叔着作遗新茶【原注其品大窠叶收二饼叶二十七一饼郝原叶仲原四饼章坂叶二十九二饼碧原王家二饼大佛岭游润四饼凡六家】

四业及王游共家原坂岭岁摘建溪春争先取晴景大窠有壮液所发必奇頴一朝团焙成价与黄金逞吕侯得乡人分赠我已幸其赠几何多六色十五饼每饼包青蒻红籖纒素檾屑之云雪轻啜已神魄惺会待佳客来侑谈当昼永

感鴈来红

落落云中鴈亭亭阶下草草心将变红鴈声来已早霜风日夜催对此忘吾老玲珑叶数层次第顔色好臙脂染尽时倚栏如醉倒年年秋鴈来每被吟情恼

越溪吟

石磊磊猿啾啾越王霸业秋山头英雄丧尽如何数可怪犹存浣纱处当时月照清溪头美人如水逐东流至今片石终难改千载犹含泽国羞

乾元山洪水

乾元山头洪水发溪有长蛟潜伺察两岸居人莫等闲年深物怪终腾拔往岁隣封遭水变只道溪流浄如练倏忽人烟数里间夜半平沉皆不见东南地坼乾坤浮几番赤子葬洪流神龟去後不复返休看浪打石人头

苎渎夜泊

吴城水冷秋风高迎霜枫叶飘城濠吴侬趋利如趋市高帆大艑横江涛黄昏不顾风水恶篙儿怒挈何轻豪苎渎人家惯迎接憧憧来往无停艘水上悬灯招夜泊沙头认客相呼号人生富贵多不足亦有裨贩当勤劳万斛高装谋重利斗升未给浮轻舠吾生最爱鲁仲连封侯不受海上逃轻世肆志甘贫贱谁能富贵诎辱遭夜歌新诗喜逹旦起看征鴈飞云臯

野棠

野火回颷掩旧株新丛满眼临征途绿攅深棘欲自蔽千朶万朶争敷腴新晴远客过林坂烟涨吴船春泊晚冶艶空揺荡子情繁香暗逐吴姬远吴姬漂泊行人愁年年此花开不休半压坏墙荒馆外乱生春芜野池头人间买花贵纨绮一世争知异朝市曲槛朱阑转首空野棠无主自成丛

山行与周弼伯弜同赋野庙

芳草没荒基终年掩画扉酒台乾旧滴香殿入斜晖神树枝枝曲山魈个个归春来歌鼓动野老荐新薇

山池早秋

荷叶倾香露山池见早秋石凉幽蟹过枝脆雨蝉休废堰凭虚涨荒泉入乱流水花红漠漠相对渚烟浮

送僧之金陵

秋针感线蹊云衲几回披陇月当牕夜锺山入句时梦依红树宿寒渡碧江迟吴楚繁幽胜相逢苦未期

月夜游冷泉亭

地灵泉上寺松壑定深清独听子规叫况逢山月明树藏春洞黑石拥夜泉鸣日出喧车马终非隐者情

夜归

昨夜溪上归云下扣松扉老褐啓重钥瘦厖循我衣院静雨声大气寒灯晕微叨叨听林鸟春歇诉无依

往龙岫舟中

龙山溪上路短棹腊中行雪霁寒郊阔春回宿雾生柳揺氷线断鹭起玉衣明未见晴梅发先思杖屦轻

周令自江夏东归郜溪

芳草萋迷征骑归且依张负入书帷家园嬾记闲花草蔬豆重甘旧藿葵崔灏能吟有陈迹襧衡作赋想当时才能往往为身累好读渊明饮酒诗

游何山登道场

中流望极山头寺溪午闻钟泊柳津春草细沾微雨润老松高与碧云隣鹤归烟麓书堂废虎去寒岩藓石皴无奈薄游归路晚水边风斾湿征尘

云岩寺

老来好古尚关心寺里荒题几度寻山鹊报晴窥画阁水鸡嫌雨上高林麦残余冷收春候栋落轻风滞晚隂无限幽怀难具写一凭阑罢一闲吟

送王以通之官金陵

芳辰早失意兼哀不拟君来重举杯云暗月墙花气重蜡残风幕鸟声催醉乡人有江东役乘兴船从阙下回明日沙头相送罢荼蘼小院独徘徊

伯符兄弟最英雄千载青山绕故宫宋祖只知曹马事齐高还与獍枭同暮箫尚带兰陵怨春水多愁旧垒空登览未应迷宿昔夜猿啼在晋时枫

雨牕

江湖春水欲生时开尽梅花鴈北飞风雨满庭人不寐小牕灯火夜深微

题裴六书堂

数峯相对夕隂遮新占书堂旧竹斜地冷石堦秋菊小一丛开得两三花

天竺秋日

翠滴千竿湿砌苔曲廊花木小丛开吴僧爱觅闲吟处偷向花边竹里来

行绕方池日又斜青云小注湿秋霞阑干几度浑敲徧为引游鱼出浪花

水仙花

洛浦香销佩解时荆台归去峡云迟緑罗湘带无心叠玉坠头花一半垂

鹫峯

山後山前行徧了倚栏不是动秋吟从头自较山中石烟雨苔痕几片深

苔峰只对堦基列卧榻云牕烟翠凉老去山中贪胜赏只应迢逓负三湘

过聚景园

路绕长堤万柳斜年年春草待香车君王不宴芳春酒空鎻名园日暮花

看梅杂兴

春动晴山照野扉早梅开後失归期夕阳无奈山邮路过尽行人雪满枝

挂头方?与乌纱兄自看梅弟煮茶闲问水边行乐去向阳浑有几株花

青松古院一株梅寒殿无人花自开日暮老僧清梵罢夜深偷照月华来

寄行宫监门王以通

中兴天子议攻车叹息诸公屈壮图行殿不开尘鎻合至今风雨暗金铺

玉鈎帘外前朝柳鬬鸭阑边小艶葩莫道君王不曾问好收银钥护宫花

观乌鸢山下藤树

一株老树蔽荒村下有藤悬巨蟒身几度日斜乌鸟散山昏鬼哭断行人

游张园观海棠戏作

春色都将付海棠羣仙会处锦屏张约斋妙出春风手子美无情为发扬

雪中海棠

蜀妃夜谒紫虚皇玉凤参差促晓妆讌罢瑶台魂未醒臙脂脸上白云香

闻子规

情谁是不思归芳草春深未有期昨夜月明啼更苦

山花满树落臙脂

唐栖寺前

唐栖寺前溪水流客帆来往旧杭州津亭树老无人记得见几回僧白头

 

猜你喜欢
  江史君·唐圭璋
  林淳·唐圭璋
  ◎卷下·钟嵘
  目录·王羲之
  第六出 香咏·李渔
  ◆南山先生汪珍(南山先生集)·顾嗣立
  第十九出 宫怨·陆采
  楔子·郑光祖
  ●波外乐章卷四·乔曾劬
  卷一百三十五·徐世昌
  五言巻二十四·洪迈
  卷九百·佚名
  御选明诗卷一百十八·康熙
  卷十七·范成大
  韩元吉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周权

    此山诗集 元 周权钦定四库全书集部五此山诗集别集类四元提要(臣)等谨案此山诗集十卷元周权撰权字衡之号此山处州人尝游京师以诗贽翰林学士袁桷桷深重之荐为馆职竟报罢然诗名日起唱和日多集中有赠赵孟頫诗云瓣香未展师道

  • 卷七·常璩

      刘后主志   后主讳禅,字公嗣,先主太子,甘夫人所生也。袭位时年十七。   建兴元年夏五月,后主即位,尊皇后吴氏曰皇太后。大赦,改元,——于魏黄初四年,吴黄武二年也。立皇后张氏,车骑将军飞女也。封丞相亮武乡侯;中都护李

  • ●卷九·邵伯温

      富韩公初游场屋,穆修伯长谓之曰:“进士不足以尽子之才,当以大科名世。”公果礼部试下。时太师公官耀州,公西归,次陕。范文正公尹开封,遣人追公曰:“有旨以大科取士,可亟还。”公复上京师,见文正,辞以未尝为此学。文正曰:“已

  • 平捻篇第十四·王闿运

    捻之为寇,盖始于山东。游民相聚,有拜幅,有拜捻,盖始于康熙时。其后,捻日益多,淮、徐之间因以一聚为一捻。或曰其党明火劫人,捻纸然脂,因谓之捻。莫知其本所由也。咸丰元年,广西寇既闻,朝廷尤重除盗。夏邑民士诉捻劫御史张沣翰,因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八·佚名

    万历二十五年三月辛卯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官祭 裕陵○壬辰兵科左给事中徐成楚条陈武备六事守重地核守臣振武吏销内衅杜外隙练土著○职方司郎中申用<棥心>奏军机紧急题覆久稽乞赐早断以安边疆不报○礼部请举行 皇长子

  • ●海东逸史卷十五·佚名

    忠义二傅岩字野倩,义乌人;崇祯七年进士,授歙县知县,被谗去官。鲁王监国,擢江西道御史,为朱大典监军。北兵破金华,与二子龄发、龄熙并死之(小腆纪年云:岩还至义乌死。国朝赐谥节愍,子附入祠)。初,岩之遇祸,刃将及,龄熙年甫十四,以身翼

  • 六五八 军机大臣拟赏四库全书处人员菓单·佚名

    六五八 军机大臣拟赏四库全书处人员菓单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十八日拟赏四库全书处人员菓单总裁四员。除臣等及在懋勤殿行走者,已蒙恩特赏外,余总裁四员,酌拟各赏苹菓四个、圆菓三个、石榴五个。英廉、程景伊、嵇璜、金简

  • 八十四、回忆狄楚青·包天笑

      我的入于新闻界,是仗着狄楚青、陈景韩两人之力,前章已说过的了。楚青是一位世家子,一位才人,一位名士,逝世以后,至今常为人称道。不过毁誉参半,在今时世,虽贤者亦所难免。我在时报馆时,和他朝夕相见,今就记忆所及,略述所知: 

  • 流求传·李延寿

    流求国在海岛中,正对建安郡东,水路五天便到。土地上有很多山洞。国王姓欢斯氏,名字叫渴棘兜,不知道他们国家有多少个世代相传。那个地方的人喊他叫可老羊,妻子叫多拔茶。居处称为波罗檀洞,壕洞栅栏有三层,周围有流水,种植树木

  • 卷二十·黄训

    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录卷二十明 黄训 编户部【图志 田土 赋役】北直图叙【桂萼】北直古冀州地京师即金元旧都也扆山带海有金汤之固真定以北至于永平关口不下百十而居庸紫荆山海【俱关】喜峰古北黄花镇【俱口

  • 卷八·高士奇

    <经部,春秋类,春秋地名考略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地名攷畧卷八詹事府詹事髙士竒撰楚【上】国于丹阳【史记楚世家楚之先出于祝融祝融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少曰季连周文王之时季连苗裔曰鬻熊为文王师三传熊绎当周成王之时

  • 卷七十四·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七十四钱塘程川撰礼十五小戴礼记五礼运言三王不及上古事人皆谓其説似庄老先生曰礼运之説有理三王自是不及上古胡明仲言恐是子游撰以前有言偃云云【包扬録礼运】问礼运似与老子同曰不是圣人

  • 气寿篇第四·王充

    【题解】本篇论述人的寿命与承气的关系,故篇名叫“气寿”。王充认为,人寿命的长短不是上天有意安排的,而是取决于人在母胎里承受气的多少厚薄。承受气多的厚的,身体强健,寿命长,能活到百岁;反之则体弱,命短,夭

  • 卷二·佚名

    △十轮品第二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整理衣服。顶礼佛足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今问世尊,无量功德海。唯愿赐开许,为解释除疑。世尊告曰:汝真善士。於一切法智见无碍。为欲饶益他有情故请问如来。

  •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欧阳竟无

      雙品第四〈有五經雙品本有十經分後五經屬第五誦故名雙品〉  第四分别誦   馬邑.及馬邑.  牛角娑羅林. 牛角娑羅林.  求解最在後。   [一]雙品馬邑經第一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鴦騎國.與大比丘衆俱.往

  • 佛说四未曾有法经·佚名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转轮圣王有此四未曾有法。云何为四。于是转轮圣王。为人民类皆悉爱念。未曾伤害。譬如父子。转轮圣王亦复如是。爱敬人民未曾有嗔怒向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八·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四意断品第二十六之一(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犹如山河.石壁.百草.五谷。皆依于地而得长大。然复此地最尊.最上。此亦如是。诸善道品之法。住不放逸之地

  • 佛地经论·佚名

    梵名Buddhabhu^mi -su^tra-s/a^stra 。凡七卷。亲光等菩萨造。唐代玄奘译。略称佛地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为佛地经之论释。作者将佛地经科判为教起因缘分、圣教所说分、依教奉行分等三分以释之,并叙述佛地经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