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一 茕斋歌诗四十七首

李太白全集 卷二十一茕斋歌诗四十七首

闲 适

○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

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灭除昏疑尽,领略入精要。澄虑观此身,因得通寂照。郎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幸逢禅居人,酌玉坐相召。彼我俱若丧,云山岂殊调。清风生虚空,明月见谈笑。怡然青莲宫,永愿恣游眺。

○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寻幽无前期,乘兴不觉远。苍崖渺难涉,白日忽欲晚。未穷三四山,已历千万转。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高松来好月,空谷宜清秋。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峰峦秀中天,登眺不可尽。丹丘遥相呼,顾我忽而哂。遂造穷谷间,始知静者闲。留欢达永夜,清晓方言还。

○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

翛然金园赏,远近含晴光。楼台成海气,草木皆天香。忽逢青云士,共解丹霞裳。水退池上热,风生松下凉。吞讨破万象,搴窥临众芳。而我遗有漏,与君用无方。心垢都已灭,永言题禅房。

○ 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昨日东楼醉一作东城饮,还应一作归来倒接蓠。阿谁扶上马,不省下楼时。

○ 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

陶令八十日,长歌《归去来》。故人建昌宰,借问几时回?风落吴江雪,纷纷入酒杯。山翁今已醉,舞袖为君开。

○ 月下独酌 四首

花间一作下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裴回,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三月咸阳时一作城,千花昼如锦一作好鸟吟清风,落花散如锦。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穷愁千万端一作有千端,美酒三百杯一作唯数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所以知酒圣一作圣贤,酒酣心自开。辞粟卧首阳 一作饿伯夷,屡空饥一作悲颜回。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 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

我来南山阳,事事不异昔。却寻溪中水,还望岩下石。蔷薇缘东窗,女萝绕北壁。别来能几日?草木长数尺。且复命酒樽,独酌陶永夕。

○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醉来脱宝剑,旅憩高堂眠。中夜忽惊觉,起立明灯前。开轩聊直望,晓雪河冰壮。哀哀歌苦寒,郁郁独惆怅。傅说版筑臣,李斯鹰犬人。欻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而我胡为者,叹息龙门下。富贵未可期,殷忧向谁写。去去泪满襟,举声梁甫吟。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

○ 寻山僧不遇作

石径入丹壑,松门闭青苔。闲阶有鸟迹,禅室无人开。窥窗见白拂,挂壁生尘埃。使我空叹息,欲去仍裴回。香云遍山起,花雨从天来。已有空乐好,况闻青猿哀。了然绝世事,此地方悠哉。

○ 过汪氏别业二首

游山谁可游?子明与浮丘。叠岭碍河汉,连峰横斗牛。汪生面北阜,池馆清且幽。我来感意气,捶炰列珍羞。扫石待归月,开池涨寒流。酒酣益爽气,为乐不知秋。

畴昔未识君,知君好贤才。随山起馆宇,凿石营池台。星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恨不当此时,相过醉金罍。我行值木落,月苦清猿哀。永夜达五更,吴歈送琼杯。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日出远海明,轩车且裴回。更游龙潭去,枕石拂莓苔。

○ 待酒不至

玉壶系青丝,沽酒来何迟?山花向我笑,正好衔杯时。晚酌东窗下,流莺复在兹。春风与醉客,今日乃相宜。

○ 独酌

春草如有意,罗生玉堂阴。东风吹愁来,白发坐相侵。独酌劝孤影,闲歌面芳林。长松尔何知一作本无情,萧瑟为谁吟?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过此一壶外,悠悠非我心。

○ 友人会宿

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良宵宜清谈,皓月一作然未能寝。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

○ 春日独酌二首

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我有紫霞想,缅怀沧洲间。且对一壶酒,澹然万事闲。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长空去鸟没,落日孤云还。但恐光景晚,宿昔成秋颜。

○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时于落星石上以紫绮裘换酒为欢

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罗浮麻姑台,此去或未返。遇君蓬池隐,就我石上饭。空言不成欢,强笑惜日晚。绿水向雁门,黄云蔽龙山。叹息两客鸟,徘徊吴越间。一语一执手,留连夜将久。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酒来笑复歌,兴酣乐事多。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明晨挂帆席,离恨满沧波。

○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 清溪半夜闻笛

羌笛《梅花引》,吴溪陇水清一作情。寒山秋浦月一作空山满明月,肠断玉关情一作声。

○ 日夕山中忽然有怀

久卧名一作青山云,遂为名一作青山客。山深一作春云更好,赏弄终日夕。月衔楼间峰,泉漱阶下石。素心自此得,真趣非外惜。鼯啼桂方秋,风灭籁归寂。缅思洪崖术,欲往沧海一作岛隔。云车来何迟,抚几空叹息。

○ 夏日山中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 春日醉起言志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 庐山东林寺夜怀

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湛然冥真心,旷劫断出没。

○ 寻雍尊师隐居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对酒

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桃李如旧识,倾花向我开。流莺啼碧树,明月窥金罍。昨日朱颜子,今日白发催。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苏台。自古帝王宅,城阙闭黄埃。君若不饮酒,昔人安在哉?

○ 醉题王汉阳厅

我似鹧鸪鸟,南迁懒北飞。时寻汉阳令,取醉月中归。

○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杀陶泉明,不饮杯中酒。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自遣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 秋日与张少府、楚城韦公藏书高斋作

日下空庭暮,城荒古迹馀。地形连海尽,天影落江虚。旧赏人虽隔,新知乐未疏。彩云思作赋,丹壁间藏书。楂拥随流叶,萍开出水鱼。夕来秋兴满,回首意何如?

怀  思

○ 秋夜独坐怀故山

小隐慕安石,远游学子平。天书访江海,云卧起咸京。入侍瑶池宴,出陪玉辇行。夸胡新赋作,谏猎短书成。但奉紫霄顾,非邀青史名。庄周空说剑,墨翟耻论兵。拙薄遂疏绝,归闲事耦耕。顾无苍生望,空爱紫芝荣。寥落暝霞色,微茫旧壑情。秋山绿萝月,今夕为谁明?

○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忆与崔宗之,白水弄素月。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泛此黄金花,颓然清歌发。一朝摧玉树,生死殊飘忽。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泉户何时明?长扫狐兔窟。

○ 忆东山 二首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 望月有怀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 对酒忆贺监 二首

四明有狂客,风流一作霞衣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翻一作今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狂客归四明,山--士迎。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人亡馀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 重忆 一首

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

○ 春滞沅湘有怀山中

沅湘春色还,风暖烟草绿。古之伤心人,于此肠断续。予非《怀沙》客,但美《采菱》曲。所愿归东山,寸心于此足。

○ 落日忆山中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

○ 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不知旧行径,初拳几枝蕨。三载夜郎还,于兹炼金骨。

 

猜你喜欢
  卷六百四十九·彭定求
  韩璜·唐圭璋
  娱书堂诗话 全文·赵与虤
  ●第四十三出 生离·孟称舜
  第七出 通嚭·梁辰鱼
  孙周卿·隋树森
  倪瓒·隋树森
  包待制陈州粜米·臧懋循
  金台集卷一·迺贤
  巻三十四·李攀龙
  终身大事·胡适
  卷五·吴之振
  天台续集拾遗·李庚
  御选元诗卷四十七·康熙
  曾觌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清臣·唐圭璋

      清臣字邦直,魏(河南安阳)人。韩琦侄婿。生于明道元年(1032)。举皇祐五年(1053)进士,熙宁三年(1070),为秘书郎。召试,授集贤校理。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迁尚书左丞。罢为资政殿学士,复拜中书侍郎,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徽宗立

  • 录校后记·魏庆之

      一、《诗人玉屑》二十一卷,由恶人谷珠楼哈哈儿依据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七八年三月新一版繁体竖排本录校制作。   二、原书为繁体,录校时除部分年号、人名外,全部转换为简体,某些异体字依据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推行委

  • 第二十五出 误投·李渔

    〖凤凰阁〗(末便服,丑、副净扮军士随上)干戈抢攘,惭愧官居屏障。闻知中道阻豺狼,难保来人无恙。下官纬武将军范钦是也。奉命镇守川湖,且喜民安盗息。近日接得塘报,忽闻江右叛了宁藩。本待出兵援剿,一来不是下官的汛地;二来防他

  • 第三折·杨梓

    (二净云了)(驾一折)(外开一折)(正末做暴病扶主开)自从打了二贼,一卧二旬而不起,好是烦恼人。自从前许多功劳,今日一笔都勾。(做长吁气科) 【正宫】【端正好】于家漫劬劳,为国空生受。自从立汉室扶监炎刘,愁怀不遂空低海里,

  • 卷五十六·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五十六祯祥进白乌赋         【唐】张 説咨大钧之播气在品物而流形有莫黒之凡族忽变白而効灵感上人于孝道合中瑞于祥经若夫事出神妙理以舒卷既集王屋飞随帝辇捧日高翥迎风细转识

  • 御选宋诗卷四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四十一五言律诗七巩丰晓起甘蔗洲晓起东风恶晴岚忽变昬船随山并失雾与水相吞钲皷遥知寨桑麻略辨邨雨来无准则容易湿柴门林亦之九日游龙卧山留一夕明日值雨坐超上人房偶题野兴更周遭应迟问大刀山

  • 序·黄曾樾

    吾闽文教之开,较中土为晚。隋唐间始有诗人,迨唐末五代,秦系、韩偓、崔道融之伦,流寓入闽,诗教乃盛。自宋而益昌,杨徽之、杨亿、刘子翚、朱熹、萧德藻、徐玑、刘克庄、严羽、谢翱诸人,後先蔚起,各成派别。朱明一代,闽中十子、郑

  • 卷四百九十五·列传第二百五十四·蛮夷三·脱脱

        ◎蛮夷三   ○抚水州 广源州 黎洞 环州   抚水州在宜州南,有县四:曰抚水,曰京水,曰多逢,曰古劳。唐隶黔南。其酋皆蒙姓同出,有上、中、下三房及北遐一镇。民则有区、廖、潘、吴四姓。亦种水田、采鱼,其保

  • 卷二百四十六·列传第五·宗室三·脱脱

        ◎宗室三   ○吴王颢 益王頵 吴王佖 燕王俣 楚王似 献愍太子茂 郓王楷 肃王枢 景王杞 济王栩 徐王棣 沂王〈木咢〉 和王栻 信王榛 太子谌元懿太子 信王璩 庄文太子愭 魏王恺 景献太子询 镇王竑   

  • 卷四十五·本纪第四十五·脱脱

        理宗五   景定元年春正月丙子,诏奖贾似道功。庚辰,岁星、荧惑合在尾。壬辰,诏:"知涪州赵〈立或〉,聚粮不运饷兵士,遂为北有,已削一秩,罚轻,再削两秩。"乙未,潼川城仙侣山。贾似道言:"高达守鄂州城凡三月,大元师

  • 第五十一回 摧残国民党宁贑双独立·黄士衡

    诗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常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且说黄克强带领江宁第八师,闯入督署,请程独立,出师讨袁。程进退两难,遂托病让位,请黄主持。黄闻言,正中心怀,假意谦让一番,遂允就位。程即收拾行李,携眷并带卫队,向黄辞别而去

  • ●王弇州崇论卷之四·李衷纯

    五代史五代史冯道宋论赵普欧阳三苏苏明允苏长公鲁子固王介甫高宗论岳飞论韩世忠李纲论赵鼎文天祥论粘罕论耶律辽史元论上元论下许衡耶律楚材廉希宪伯颜陶九成赵松雪○五代史欧阳公作五代史、而欲自附□春秋之笔削、创

  • ·东槎纪略姚莹(原署“阙名”)·埔里社纪略·丁曰健

    浦里社者,台湾彰化县之归化番社也。其地在彰化东南山内,为社二十有四。府志所载曰埔里、曰决里、曰毛啐、曰猫丹、曰社仔、曰木扣、曰木武郡、曰子黑、曰子希、曰倒咯、曰峦恋、曰田仔、曰猫兰、曰田头、

  • 张木式传·脱脱

    张木式,字敬夫,丞相张浚的儿子。聪明、有悟性,少年老成,张浚很喜欢他,从幼年始即就学,所教授的都是仁义忠孝之类的东西。长大后以胡宏为老师,胡宏一见他,就以孔门论仁义的要旨告诉他。张木式退下思考,好像还有所得,胡宏称赞他说

  • 欧阳修传·脱脱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等到成年时,更是超群出众,卓有声誉。宋朝立

  • 第四十六卦 升 地风升 坤上巽下·佚名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彖曰: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 南征吉,志行也。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初六:允升,大吉。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象曰:九二之

  • 第十八章 儒家的独尊和道家的复兴·冯友兰

    汉朝不仅在年代上继承秦朝,而且在许多方面也是继承秦朝。它巩固了秦朝首次实现的统一。统一思想为达到巩固统一的目的,秦采取了许多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统一思想的政策。秦统一六国之后,丞相李斯上书始皇帝,说;"古者天下散

  • 续名医类案·魏之琇

    中医医案专著。魏之琇编集。有清《四库全书》刊本及同治年间刊本。有人民卫生出版社据信述堂之1957年影印本。魏之琇(1722—1772),字玉潢,别号柳州,浙江杭州人,家为世医。他在重订《名医类案》的基础上,发现该书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