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百四十九

 

  卷649_1 【送崔拾遗出使江东】方干

  九门思谏诤,万里采风谣。关外逢秋月,天涯过晚潮。

  雁飞云杳杳,木落浦萧萧。空怨他乡别,回舟暮寂寥。

  卷649_2 【重阳日送洛阳李丞之任】方干

  为文通绝境,从宦及良辰。洛下知名早,腰边结绶新。

  且倾浮菊酒,聊拂染衣尘。独恨沧州侣,愁来别故人。

  卷649_3 【江州送李侍御归东洛】方干

  独乘骢马去,不并旅人还。中外名卿贵,田园高步闲。

  暮春经楚县,新月上淮山。道路空瞻望,轩车不敢攀。

  卷649_4 【送郭太祝归江东】方干

  乡人去欲尽,北雁又南飞。京洛风尘久,江淮音信稀。

  旧山知独往,一醉莫相违。未得解羁旅,无劳问是非。

  卷649_5 【送李恬及第后还贝州】方干

  成名年少日,就业圣人书。擢桂谁相比,籝金已不如。

  东城送归客,秋日待征车。若到清潭畔,儒风变里闾。

  卷649_6 【收两京后还上都兼访一二亲故】方干

  离堂千里客,归骑五陵人。路转函关晚,烟开上苑新。

  天涯将野服,阙下见乡亲。问得存亡事,裁诗寄海滨。

  卷649_7 【送汶上王明府之任】方干

  何时到故乡,归去佩铜章。亲友移家尽,闾阎百战伤。

  背关馀草木,出塞足风霜。遗老应相贺,知君不下堂。

  卷649_8 【湖南使院遣情送江夏贺侍郎】方干

  云雨一消散,悠悠关复河。俱从泛舟役,遂隔洞庭波。

  楚水去不尽,秋风今更过。无由得相见,却恨寄书多。

  卷649_9 【过申州作】方干

  万人曾死战,几户免刀兵。井邑初安堵,儿童未长成。

  凉风吹古木,野火烧残营。寥落千馀里,山高水复清。

  卷649_10 【汝南过访田评事】方干

  移家近汉阴,不复问华簪。买酒宜城远,烧田梦泽深。

  暮山逢鸟入,寒水见鱼沈。与物皆无累,终年惬本心。

  卷649_11 【送道上人游方】方干

  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玄关。烟景随人别,风姿与物闲。

  贯花留静室,咒水度空山。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

  卷649_12 【送饶州王司法之任兼寄朱处士】方干

  莫辞还作吏,且喜速回车。留醉悲残岁,含情寄远书。

  共看衰老近,转觉宦名虚。遥想清溪畔,幽人得自如。

  卷649_13 【詹碏山居】方干

  爱此栖心静,风尘路已赊。十馀茎野竹,一两树山花。

  绕石开泉细,穿罗引径斜。无人会幽意,来往在烟霞。

  卷649_14 【晓角】方干

  画角吹残月,寒声发戍楼。立霜嘶马怨,攒碛泣兵愁。

  燕雁鸣云畔,胡风冷草头。罢闻三会后,天迥晓星流。

  卷649_15 【冬日】方干

  烧火掩关坐,穷居客访稀。冻云愁暮色,寒日淡斜晖。

  穿牖竹风满,绕庭云叶飞。已嗟周一岁,羁寓尚何依。

  卷649_16 【残秋送友】方干

  早为千里别,况复是秋残。木叶怨先老,江云愁暮寒。

  交情如水淡,离酒泛杯宽。料想还家后,休吟行路难。

  卷649_17 【客行】方干

  藕叶缀为衣,东西泣路岐。乡心日落后,身计酒醒时。

  触目多添感,凝情足所思。羁愁难尽遣,行坐一低眉。

  卷649_18 【秋夜】方干

  度鸿惊睡醒,欹枕已三更。梦破寂寥思,灯残零落明。

  空窗闲月色,幽壁静虫声。况是离乡久,依然无限情。

  卷649_19 【新月】方干

  入夜天西见,蛾眉冷素光。潭鱼惊钓落,云雁怯弓张。

  隐隐临珠箔,微微上粉墙。更怜三五夕,仙桂满轮芳。

  卷649_20 【滁上怀周贺】方干

  就枕忽不寐,孤怀兴叹初。南谯收旧历,上苑绝来书。

  暝雪细声积,晨钟寒韵疏。侯门昔弹铗,曾共食江鱼。

  卷649_21 【寄石湓清越上人】方干

  寺处唯高僻,云生石枕前。静吟因得句,独夜不妨禅。

  窗接停猿树,岩飞浴鹤泉。相思有书札,俱倩猎人传。

  卷649_22 【陈式水墨山水】方干

  造化有功力,平分归笔端。溪如冰后听,山似烧来看。

  立意雪髯出,支颐烟汗干。世间从尔后,应觉致名难。

  卷649_23 【陈秀才亭际木兰】方干

  昔见初栽日,今逢成树时。存思心更感,绕看步还迟。

  蝶舞摇风蕊,莺啼含露枝。裴回不忍去,应与醉相宜。

  卷649_24 【赠镜公(一作旅次钱塘)】方干

  幽独度遥夜,夜清神更闲。高风吹越树,细露湿湖山。

  月皎微吟后,钟鸣不寐间。如教累簪组,此兴岂相关。

  卷649_25 【登雪窦僧家(一作书窦云禅者壁)】方干

  登寺寻盘道,人烟远更微。石窗秋见海,山霭暮侵衣。

  众木随僧老,高泉尽日飞。谁能厌轩冕,来此便忘机。

  卷649_26 【途中逢进士许巢】方干

  声望去已远,门人无不知。义行相识处,贫过少年时。

  妨寐夜吟苦,爱闲身达迟。难求似君者,我去更逢谁。

  卷649_27 【赠玛瑙山禅者(一作赠玛瑙禅师归京)】方干

  芿草不停兽,因师山更灵。村林朝乞食,风雨夜开扃。

  井味兼松粉,云根着净瓶。尘劳如醉梦,对此暂能醒。

  卷649_28 【酬故人陈乂都】方干

  远别那无梦,重游自有期。半年乡信到,两地赤心知。

  坐久吟移调,更长砚结凘。文人才力薄,终怕阿戎欺。

  卷649_29 【闰春】方干

  幂幂复苍苍,微和傍早阳。前春寒已尽,待闰日犹长。

  柳变虽因雨,花迟岂为霜。自兹延圣历,谁不驻年光。

  卷649_30 【方著作画竹】方干

  叠叶与高节,俱从毫末生。流传千古誉,研炼十年情。

  向月本无影,临风疑有声。吾家钓台畔,似此两三茎。

  卷649_31 【题友人山花】方干

  平明方发尽,为待好风吹。不见移来日,先愁落去时。

  浓香薰叠叶,繁朵压卑枝。坐看皆终夕,游蜂似有期。

  卷649_32 【赠诗僧怀静】方干

  几生馀习在,时复作微吟。坐夏莓苔合,行禅桧柏深。

  入山成白首,学道是初心。心地不移变,徒云寒暑侵。

  卷649_33 【赠许牍秀才】方干

  理论与妙用,皆从人外来。山河澄正气,雪月助宏才。

  傲世寄渔艇,藏名归酒杯。升沈在方寸,即恐起风雷。

  卷649_34 【送于丹】方干

  至业是至宝,莫过心自知。时情如甚畅,天道即无私。

  入洛霜霰苦,离家兰菊衰。焚舟不回顾,薄暮又何之。

  卷649_35 【送人游日本国】方干

  苍茫大荒外,风教即难知。连夜扬帆去,经年到岸迟。

  波涛含左界,星斗定东维。或有归风便,当为相见期。

  卷649_36 【东溪言事寄于丹】方干

  日月昼夜转,年光难驻留。轩窗才过雨,枕簟即知秋。

  草际鸟行出,溪中虹影收。唯君壮心在,应笑卧沧洲。

  卷649_37 【暮发七里滩夜泊严光台下】方干

  一瞬即七里,箭驰犹是难。樯边走岚翠,枕底失风湍。

  但讶猿鸟定,不知霜月寒。前贤竟何益,此地误垂竿。

  卷649_38 【处州洞溪】方干

  气象四时清,无人画得成。众山寒叠翠,两派绿分声。

  坐月何曾夜,听松不似晴。混元融结后,便有此溪名。

  卷649_39 【称心寺中岛】方干

  水木深不极,似将星汉连。中州唯此地,上界别无天。

  雪折停猿树,花藏浴鹤泉。师为终老意,日日复年年。

  卷649_40 【岁晚苦寒】方干

  地气寒不畅,严风无定时。挑灯青烬少,呵笔尺书迟。

  白兔没已久,晨鸡僵未知。伫看开圣历,喧煦立为期。

  卷649_41 【杜鹃花】方干

  未问移栽日,先愁落地时。疏中从间叶,密处莫烧枝。

  郢客教谁探,胡蜂是自知。周回两三步,常有醉乡期。

  卷649_42 【山中】方干

  散拙亦自遂,粗将猿鸟同。飞泉高泻月,独树迥含风。

  果落盘盂上,云生箧笥中。未甘明圣日,终作钓渔翁。

  卷649_43 【路支使小池】方干

  儿童戏穿凿,咫尺见津涯。藓岸和纤草,松泉溅浅沙。

  光含半床月,影入一枝花。到此无醒日,当时有习家。

  卷649_44 【清源标公】方干

  师为众人重,始得众人师。年到白头日,行如新戒时。

  瓶添放鱼涧,窗迥袅猿枝。此地堪终老,迷痴自不知。

  卷649_45 【题雪窦禅师壁(一作赠雪窦峰禅师)】方干

  飞泉溅禅石,瓶注亦生苔。海上山不浅,天边人自来。

  长年随桧柏,独夜任风雷。猎者闻疏磬,知师入定回。

  卷649_46 【重寄金山寺僧】方干

  风涛匝山寺,磬韵达渔船。此处别师久,远怀无信传。

  月华妨静烛,鸟语答幽禅。已见如如理,灰心应不然。

  卷649_47 【哭胡珪】方干

  才高登上第,孝极殁庐茔。一命何无定,片言徒有声。

  故园花自发,新冢月初明。寂寞重泉里,岂知春物荣。

  卷649_48 【与清溪赵明府】方干

  清规暂趋府,独立与谁亲。遂性无非酒,求闲却爱贫。

  林泉应入梦,印绶莫留人。王事闻多暇,吟来几首新。

  卷649_49 【送剡县陈永秩满归越】方干

  俸禄三年后,程途一月间。舟中非客路,镜里是家山。

  密雪沾行袂,离杯变别颜。古人唯贺满,今挈解由还。

  卷649_50 【示乡叟】方干

  暮齿甘衰谢,逢人惜别离。青山前代业,老树此身移。

  买药将衣尽,寻方见字迟。如何镊残鬓,览镜变成丝。

  卷649_51 【游竹林寺】方干

  得路到深寺,幽虚曾识名。藓浓阴砌古,烟起暮香生。

  曙月落松翠,石泉流梵声。闻僧说真理,烦恼自然轻。

  卷649_52 【陆处士别业】方干

  问道远相访,无人觉路长。夜深回钓楫,月影出书床。

  蝉噪蓼花发,禽来山果香。多时欲归去,西望又斜阳。

  卷649_53 【赠中岳僧】方干

  坐来丛木大,谁见入岩年。多病长留药,无忧亦是禅。

  支床移片石,舂粟引高泉。尽愿求心法,逢谁即拟传。

  卷649_54 【寄普州贾司仓岛】方干

  乱山重复叠,何路访先生。岂料多才者,空垂不世名。

  闲曹犹得醉,薄俸亦胜耕。莫问吟诗石,年年芳草平。

  卷649_55 【送镜空上人游江南】方干

  去住如云鹤,飘然不可留。何山逢后夏,一食在孤舟。

  细雨莲塘晚,疏蝉橘岸秋。应怀旧溪月,夜过石窗流。

  卷649_56 【新正】方干

  荜门惆怅内,时节暗来频。每见新正雪,长思故国春。

  云西斜去雁,江上未归人。又一年为客,何媒得到秦。

  卷649_57 【夜听步虚】方干

  寂寂永宫里,天师朝礼声。步虚闻一曲,浑欲到三清。

  瑞草秋风起,仙阶夜月明。多年远尘意,此地欲铺平。

  卷649_58 【题碧溪山禅老(一作赠鹤隐寺僧)】方干

  师步有云随,师情唯鹤知。萝迷收朮路,雪隔出溪时。

  竹狖窥沙井,岩禽停桧枝。由来傲卿相,卧稳答书迟。

  卷649_59 【寒食宿先天寺无可上人房】方干

  双扉桧下开,寄宿石房苔。幡北灯花动,城西雪霰来。

  收棋想云梦,罢茗议天台。同忆前年腊,师初白阁回。

  卷649_60 【中秋月】方干

  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列野星辰正,当空鬼魅愁。

  泉澄寒魄莹,露滴冷光浮。未折青青桂,吟看不忍休。

  卷649_61 【暮冬书怀呈友人(一作喻凫诗)】方干

  空为梁甫吟,谁竟是知音。风雪生寒夜,乡园来旧心。

  沧江孤棹迥,白阁一钟深。君子久忘我,此怀甘自沈。

  卷649_62 【赠江南僧】方干

  忘机室亦空,禅与沃州同。唯有半庭竹,能生竟日风。

  思山海月上,出定印香终。继后传衣者,还须立雪中。

  卷649_63 【柳】方干

  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

  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

  卷649_64 【送姚合员外赴金州】方干

  受诏从华省,开旗发帝州。野烟新驿曙,残照古山秋。

  树势连巴没,江声入楚流。唯应化行后,吟句上闲楼。

  卷649_65 【送江阴霍明府之任】方干

  遥遥去舸新,浸郭苇兼蘋。树列巢滩鹤,乡多钓浦人。

  虹分阳羡雨,浪隔广陵春。知竟三年秩,琴书外是贫。

  卷649_66 【送友及第归浙东】方干

  南行无俗侣,秋雁与寒云。野趣自多惬,乡名人共闻。

  吴山中路断,浙水半江分。此地登临惯,摅情一送君。

  卷649_67 【山中即事】方干

  趋世非身事,山中适性情。野花多异色,幽鸟少凡声。

  树影搜凉卧,苔光破碧行。闲寻采药处,仙路渐分明。

  卷649_68 【过黄州作】方干

  弭节齐安郡,孤城百战残。傍村林有虎,带郭县无官。

  暮角梅花怨,清江桂影寒。黍离缘底事,撩我起长叹。

  

猜你喜欢
  卷八百三十五·彭定求
  卷六百五十二·彭定求
  卷五百四十二·彭定求
  第一折·佚名
  第二折·秦简夫
  楔子·郑光祖
  伯颜·隋树森
  第一折·马致远
  卷三百九十二·曹学佺
  鸣盛集附录·林鸿
  巻二·佚名
  卷三·文珦
  外篇(下)·叶燮
  卷二十六·查慎行
  万楚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廿一出 婚闹·李渔

    〖女冠子前〗(老旦上)一官匏系人难到,儿未嫁,婿先招。老身梅氏。自从老爷上任,已经一载,烽烟阻隔,音信杳然。女儿年已十八,正当婚嫁之时。前日戚家来议婚,老身已经许诺,今乃成亲吉日,花烛酒筵俱已齐备,戚家女婿也该到门了。〖临江

  • ◆李征士序(絪缊集)·顾嗣立

    序字仲伦,东阳人。适庵先生惠之侄也。善诗文,年十七,追和李贺乐府。尝游京师,学士宋褧、左丞危素辈见其所著《四书新说》,引为莫逆交。左丞许有壬言于中书,牒江浙行省,俾为学校官。未用而省遇火,牒亦随毁,序叹曰:「命也夫!」遂绝

  • 17.孟浩然:五言律诗又三首·施蜇存

    洞庭湖寄阎九 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 莫辨荆吴地,唯馀水共天。 渺弥江树没,合沓海湖连。 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 都下送辛大之鄂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 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余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 因君故乡去,

  • 卷之二百·佚名

    光绪十年。甲申、十二月。丙戌。谕内阁、鸿胪寺卿邓承修奏、讲官被议。罚重情轻。请将樊恭煦降调处分宽免一摺。所奏非是。近来言事诸臣。每多肆口讥评。并不平心论事。此次徐致祥获咎。因其有意诋讦。前经降旨甚明

  • 卷五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五十九选举考【十三】考课【臣】等谨按虞书三载考绩黜陟幽明周官六计弊羣吏以亷为本重有守也汉法刺史以六条察二千石唐以四善二十七最课其属分九

  • 卷四·顺治

    大清太宗应天兴国徳彰武寛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圣训卷四求贤天聪九年乙亥二月壬午上谕曰朕惟图治以人才为夲人臣以荐贤为要尔满汉防古各官果有深知灼见之人即当悉行荐举所举之人无论旧归新附及已仕未仕

  • 卷二百四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四十人物志一百二十孝义传【谨案孝弟皆庸行又皆良知良能也而古称孝弟之至通於神明又何其诚开金石精贯三灵欤盖五常百行之根本具在於是人心世道之

  • 第五节 中宗复位·吕思勉

    武后以女主革命,为前世所无,身没之后,将传诸子,复以周为唐乎?抑虽传诸子,而不易其赐姓,不改其国号,遂以唐为周乎?又或传诸武氏之子乎?此本无成法可循。以当时事势论,自以传诸子,复以周为唐,为较洽乎人心;即后亦未必欲舍其子而传诸武

  • 三、夏夷交胜·傅斯年

    严格意义的诸夏所据之地域已如上章所述,至于夏后一代的大事现在可得而考见的,是些什么呢?答曰,统是和所谓夷人的斗争。夷一个名词应如何解,留在下一章中说明。其字在殷周文书每与人字一样,音亦与人相近,这是很可注意的。现在

  • 第十三章 19·辜鸿铭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樊迟)问孔子,在道德生活中,什么最重要?孔子回答:“对待自己要严格,对待业务要认真,同他人交往要正直。尽管你可能生活在野蛮未开化的人当中,还

  • 卷二·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二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易周易兼义下经咸止而説节疏能自静止则不随动欲【动欲字疑误倒】九三节注股之为物随足者也【股毛本误咸】九四象辞贞吉节疏正而故得悔亡也【而下当脱吉字】九五节疏

  • 卷六·张廷玉

    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六【庚桓王十辰九年】十有一年【齊僖三十年晉緡四年衛宣十八年蔡桓十四年鄭莊四十三年曹莊公射姑元年陳厲六年?靖三年宋莊九年秦出子三年楚武四十年】春正月齊人衛人鄭人盟于惡曹【惡

  • 卷十八·熊节

    钦定四库全书性理羣书句解卷十八宋 熊 节 撰熊刚大 注通书公明第二十一【此篇言已私旣克自能明察而无所疑】公於已者公於人【无所私於已而後能无所私於人】未有不公於已【未有不能胜已之私】而能公於人者【而能无

  • 大人先生传原文·阮籍

    大人先生盖老人也,不知姓字。陈天地之始,言神农黄帝之事,昭然也;莫知其生年之数。尝居苏门之山,故世或谓之闲。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其视尧、舜之所事,若手中耳。以万里为一步,以千岁为一朝。行不赴而居不处,求乎大道而无所寓

  • 净名玄论卷第三(名题下)·吉藏

    三别释法门有三门。先释不思议门。次释解脱门。后释法门。先释不思议有四。一来意。二释不思议名。三辨不思议体。四释不思议名多少。第一来意者。问。诸方等教。皆是不思议。何故此经独受其名。答。一切诸经。虽皆是

  • 金刚般若经旨赞卷上·昙旷

      京西明道场沙门昙旷撰夫实际无言。必即言以辨实。真宗匪相。要假相以显真。言即实故。虽说而无说。相即真故。现形而无形。无说而说。何言说而不尽。无相之相。何形相而不周。故说非□□□□名具。□无法可说。是

  • 女论语·宋若莘

    封建社会传统女教之书之一。唐代女学士宋若莘撰,其妹宋若昭对书进行了申释。共10篇,包括立身、学作、学礼、早起、事父母、事舅姑、事夫、训男女、营家、侍客、和柔、守节等十二章,体例仿效《论语》。以前秦设学授业的女

  • 离睡经·佚名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佛为目连说离睡之法,即中阿含经之长老上尊睡眠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