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录一

劝和论(咸丰三年五月作)

北郭园记

汪韵舟少尉(昱)闽游诗草序

劝和论(咸丰三年五月作)

甚矣人心之变也!自分类始而其祸倡于匪徒,后遂燎原莫遏,玉石俱焚,虽正人君子亦受其牵制而或朋从之也。

夫人与禽各为一类,邪与正各为一类,此不可不分。乃同此血气,同此官骸,同为国家之良民,同为乡闾之善人,无分土,无分民,即子夏所言四海皆兄弟是也。况当共处一隅,揆诸出入相友之义,即古圣贤所谓同乡共井者也。在字义,友从两手,朋从两肉;是朋友如一身左右手,即吾身之肉也。今试执涂人而语之曰:『尔其自戕尔手!尔其自噬尔肉』!鲜不拂然而怒。何今分类至于此极耶?

顾分类之害甚于台湾;台属尤甚于淡之新艋。台为五方杂处,自林逆倡乱以来,有分为闽、粤焉,有分为漳、泉焉。闽、粤以其异省也,漳、泉以其异府也。然同自内府播迁而来,则同为台人而已。今以异省、异府若分畛域,王法在所必诛。矧更同为一府,而亦有秦越之异!是变本加厉,非奇而又奇者哉?夫人未有不亲其所亲,而能亲其所疏。同居一府,犹同室之兄弟至亲也,乃以同室而操戈,更安能由亲及疏,而亲隔府之漳人、亲隔省之粤人乎?

淡属素敦古处,新、艋尤为菁华所聚之区。游斯土者,啧啧称羡。自分类兴而元气剥削殆尽,未有如去年之甚也。干戈之祸愈烈,村市半成邱墟。问为漳、泉而至此乎?无有也。问为闽、粤而至此乎?无有也。盖孽由自作,衅起阋墙,大抵在非漳泉、非闽粤间耳。

自来物穷必变,惨极知悔,天地有好生之德,人心无不转之时。予生长是邦,自念士为四民之首,不能与在事诸公竭诚化导、力挽而更张之,滋愧实甚。愿今以后,父诫其子、兄告其弟,各革面、各洗心,勿怀夙忿,勿蹈前愆,既亲其所亲,亦亲其所疏,一体同仁,斯内患不生、外祸不至,漳泉、闽粤之气习默消于无形。譬如人身血脉,节节相通,自无他病;数年以后,仍成乐土,岂不休哉!

北郭园记

凡境由于天造者,其施功也易为力;而其由于人造者,非穷缔构之能、极心思之巧,无由化平淡为新奇,此事之所以难而功之所以倍也。

堑城背山面海,自东而南而北,层峦迭巘,高出云霄,当有名胜之区,足以供游览而资栖息。然距城较远,且径险林深,彝兽丛处,仅为樵猎往来之地。

余自假养归田,屈指至今,已十余载。自顾樗栎散材,无复出山之志。窃效古人买山归隐,以乐残年;乃此愿莫偿,求一胜地而不可得。

庚戌,适邻翁有负郭之田与余居相近,因购之为卜筑计。而次子如梁亦不惜厚赀,匠心独运,构材鸠工,前后凡三、四层,堂庑十数间,凿池通水,积石为山,楼亭花木,灿然毕备;不数月而成巨观,可云胜矣!

嗟夫!以邻翁艰难创置,至其子孙不能有,乃为我有,而次子复藉此区区,相其阴阳,因其形势,欲极一时之盛。夫亦知前事之废兴,即为后事之龟鉴者乎?余既爽然喜,复惕然忧。顾今已老矣,无能为好山好水之游,而朝夕此地,亦足以杖履逍遥;仰而观山,俯而听泉,寻花看竹,闻鸟观鱼,岂不快哉!至于盛衰之道,祗听后人之自致,非予敢知也。爰额之曰「北郭园」,盖因其地以名之。而诸山拱峙,翠若列屏,又与李太白「青山横北郭」句相吻合也。是为记。

汪韵舟少尉(昱)闽游诗草序

诗之为言志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故虽游眺所及、歌吟互答,若属绪余之事,而其温厚和平,未尝不本原于学问,兼通于治术;古人所谓登高能赋可为大夫者此也。

汪韵舟先生以辛卯(道光十一年)东调来台,为淡厅尉,与余交最久、知最深,每于公余谒其丰采,聆其议论,援古证今,了如指掌,盖吏而儒也。乙未(道光十五年),余赴选入都。越四载,复乞养假旋,先生尚任斯土。余方惜其一官濡滞,而又幸天假之缘,俾得重承謦欬也。

先生既见闻淹博,而器识复深沉,判牍如流。所莅之区,卓有循声,长官咸嘉赖之。顾性耽吟,簿书之暇,啸歌自得,升斗微资,弗计也。辛丑(道光二十四年)春,钞拾各稿相示。余受而读之,觉其旨深而味长,其志和而音雅。其为语也,巧不入纤,朴不蹈俗。盖以生长名门,得力于父兄师友,方期大展生平之志,乃不得已而幕游山左,继而薄宦闽南,虽足迹所至,屡见重于当途,终怅怅然自以为非本来之面目。读「闽游诗草」,愈见先生不独吏而儒,亦且尉而仙也。

夫太上立德,次立功,次立言。先生之发言为诗,其志岂仅立言已哉!然先生之学,已于诗而见之,其必传也夫复奚疑。  

猜你喜欢
  赵彦端·唐圭璋
  赵师·唐圭璋
  卷十九·阮阅
  论曲源第一·王骥德
  第二十六出 桥会·陆采
  第三折·佚名
  第三折·史樟
  御定曲谱卷十一·王奕清
  卷二百二十五·陈思
  卷十 五代·佚名
  卷四百三十七·曹学佺
  卷八百九十七·佚名
  总目三·佚名
  卷十·沈季友
  李昂英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五场·田汉

    阮复成 (上,唱)适才间领了太守命,草莽臣也有了报国之门。我与那众朋友巧计议定,回家时又不觉日已黄昏。春儿,开门来……渔婆周 (上)嗳呀,阮太公,春姑娘不在家呀。听说你病了,她带了 你的衣裳,看你去了。阮复成 我不曾病呀。渔

  • 卷三十一·燕三·佚名

    齐韩魏共攻燕齐、韩、魏共攻燕,燕使太子请救于楚。楚王使景阳将而救之。暮舍,使左右司马各营壁地,已,植表。景阳怒曰:“所营者,水皆至灭表。此焉可以舍!”乃令徙。明日大雨,山水大出,所营者,水皆灭表。军吏乃服。于是遂不救燕,而

  • 第八十七回 扫残孽南燕定都 立奸叔东宫失位·蔡东藩

      却说北凉主段业,用沮渠蒙逊为尚书左丞,貌似信用,暗实猜嫌,蒙逊窥业意,深自晦匿。业授门下侍郎马权为张掖太守,甚见亲重。权自恃豪略,蔑视蒙逊,蒙逊遂伺隙谮权,业信以为真,将权杀死。蒙逊既除去一患,还想设法除业,因复语从兄

  • ●跋·陈康祺

    绦士先生刊其所著《燕下乡脞录》,辱命崇敬校雠,事竣,乃跋其后曰:自南董不作,载籍多诬,唐、宋以来,是非夺于爱憎,功罪淆于恩怨,前代名人言之详矣。本朝列圣代嬗,公道大明,四库所录御制各书,皆折衷群言,垂宪百世。则凡纪录之家,秉笔之

  • 卷之二百九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伊洛渊源录卷一·朱熹

    宋 朱子 撰濂溪先生事状先生世家道州营道县濂溪之上姓周氏名惇实字茂叔后避英宗旧名改惇颐用舅氏龙图阁学士郑公向奏授洪州分寜县主簿县有狱乆不决先生至一讯立辨众口交称之部使者荐以为南安军司理防军移郴及桂阳令

  • 绎史卷一百四十八·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秦并天下史记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年十三歳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荣阳灭二周置三川郡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招致

  • 卷九十·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九十明 俞汝楫 编朝贡备考夷贡令郤贡中宫方物洪武六年暹罗解国王女兄参烈思宁复遣使柰文隶罗进贡方物於中宫礼部尚书牛谅以闻诏仍却之使者赐文绮袭衣遣还议

  • 卷二百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二人物志八十二大臣传六十八【汉军镶白旗二 屈尽美 张问政 白如梅 冯国相 萧永藻白潢 沈廷正 刘辉祖】屈尽美屈尽美汉军镶白旗人由廕生补佐领顺治九年授兵部启心郎十八年六月迁

  • 卷二百二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五物异考雷震宋宁宗嘉定十七年九月丁丑雷【臣】等谨按王圻续通考载宁宗嘉定十四年正月地震大雷是春金人入蕲黄二州吏部侍郎兼侍读彭龟年知事势将变因极陈小人窃权号令不时之弊所

  • 卷五十四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司马迁

    平阳侯【正义】:晋州城即平阳故城也。曹参者,沛人也。【集解】:张华曰:“曹参字敬伯。”【索隐】:地理志平阳县属河东。又按春秋纬及博物志,并云参字敬伯。【正义】:按:沛,今徐州县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

  • 天论篇第十七·荀况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祆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

  • 卷三·黄道周

    钦定四库全书榕坛问业卷三明 黄道周 撰六月九日某以内讳还山又十日郡邑较士丙舎下楗朋从不絶廿九日曹公祖致书以防期难遇再订初秋之朔某竟以负土言谢亦谓考期不远聚防非宜也朔二日曹公自到榕坛问诸友所请题目先是朔

  • 卷一百二十六·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二十六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一百二十六亲桑享先蚕蕙田案周礼内宰仲春诏后帅外内命妇蚕于北郊以为祭服此与天子亲耕南郊以供粢盛同义祭统云天子诸侯非莫耕也王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卷第三·窥基

    大慈恩寺沙门 基撰经曰。尔时世尊复依遍照如来之相。赞曰。上来第一明实相境法。此下第二寂静法性现等觉门。即是观照正智体境前门。真性此明智相。于中亦三。初叙佛说法门之号。此门有二。初明所依如来之相。后陈所

  • 菩萨善戒经 第三卷·佚名

    菩萨善戒经 第三卷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菩萨地调伏品第七云何名为菩萨调伏。调伏者有六种。一者性调伏。二者众生调伏。三者行调伏。四者方便调伏。五者熟调伏。六者熟印调伏。性调伏者。有善种子故修善法。修

  • 莲洋诗钞·吴雯

    十卷。清吴雯(1644—1704)撰。吴雯,字天章,号莲洋。薄州(今山西永济)人,原籍辽宁辽阳。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荐举博学鸿词,不中举。游食四方,足迹遍及南北。吴雯少敏慧,博览群籍,淹通经史。后因母亲去世哀痛过度而

  • 指月录·瞿汝稷

    全称《水月斋指月录》,三十二卷。明代瞿汝稷集。《指月录》一书,录述从过去七佛到宋大慧宗杲的禅宗传承法系650人的言行传略。卷一、二、三述过去七佛,应化圣贤,西天祖师;卷四述东土祖师,从菩提达磨到六祖慧能; 卷五至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