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十五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九十二

王栢

赤松即景

平生百虑懒尚有丘壑心佳哉二三友同盟时幽寻壮怀豁虚旷玄宫穷邃深时方酿薄暑万緑涨云岑新篁疑粉翠日影筛碎金痩筇扶野步羽扇揺清吟漱齿掬清泚雪瀑开风襟脱巾挂琪树露顶涵重阴山禽自在语浊醪自在斟物外转栖碧石险苍苔侵何时侣麋鹿结茅入深林

和叶圣予小桃源韵

二仙何如人夫岂古隐士道成遡泬寥羊卧不再起鸾鹤舞松声萧骚快心耳金竈清尘生余丹不轻委我来桃源游直穷路所止飞萝揺春烟素雪喷清泚何时架草堂深入此山里翛然逃世虑链魄继遐轨

送立斋入闽哭久轩

双溪秋气深送子临古道古道如掌平四顾行人少行行复行行何日度南峤故人今巳矣转忆平生好世事浩无涯愁云黯江表

送希夷之江西

小雨敛轻尘秋声满亭驿驱车过南浦别怀徒襞积世道斯凌夷为善不自力一朝鲁两生为人作行色谁知离索悲有甚万锺失

和寛居见怀韵

北望戏马台荆榛满中路英气一何多怀古渺难泝山河腥日月虎豹沐雨露累累楚猴冠异哉天所赋岂无济川才淹留秋不暮清风从何来洒洒定吾故赠我金琅玕凿落双鱼素

秋热

西风不力征老火未甘退蝉声乱耳繁痴蚊健始最一雨从天来不复有故态天序自分明人心其少耐

舟中和叶圣予

桐江波渐滑霁色午方开香火严兰若烟霞老钓台崖高微径险水转万山回欲访先生裔相从买一坏

其二

江濶风帆急潮回沙露痕寒林无剩叶茅舍各成村鴈落烟波渺鸦归野色昬未知孤客棹今夜泊谁门

野兴

文字饥难煮为农策最良兴来锄晓月倦後卧斜阳秋稼连千顷春花醉几塲任他名利客车马逐康庄

和赵师日韵

我生无燕颔四壁笑相如门巷堪罗雀灯窗且读书老来心事懒贫後故人疎尚有多情月时时到敝庐

早受樵人贡春兰访旧盟谢庭夸瑞物楚泽撷芳名苍玉裁圭影紫檀含露英奚奴培护巧苔藓日菁菁

催雨

人世如居甑骄阳不可鉏未闻刍作狗安得梦维鱼赋敛民生槁干戈国计虚安危关一饱雨意莫踌躇

题定武兰亭副本

玉华末命昭陵土兰亭神蹟埋千古率更搨本入坚珉盐帝归装投定武薛家翻刻愚贵游旧石宣和龛御府胡尘横空飞渡河中原荆棘穴豺虎维扬苍茫驾南辕百年文物不堪补纷纷好事竞新模倾敧丑俗亡遗矩如今薛本亦罕见髣髴典刑犹媚妩清欢盛会何足传右军他帖以千数托言此笔不可再慨然陈迹兴怀语今昔相视无巳时手掩尘编对秋雨

适庄兄游山

谁阁重阴一日晴清游应是惬高情遥知雨後山光好但想云边屐齿清素壁虽曾题旧字沈疴不许歃新盟因知关吏留鱼钥谩遣奚奴候晚程

题山桥

北山之北两山齐一迳蜿蜒石作梯脚力倦时山始好芙蓉东畔赤松西

其二

石磴斜溪下水隈玉虹锁雪挂崔嵬虽然只是泉三叠滂湃声揺万壑雷

附刘迎诗

云中君图

衣若新沐兰汤薰灵巫拜舞方迎神恍然相见帝者服九歌昔咏云中君画史亦可人妙入造化域羽衣玉尘美且闲此意不知何处得空明倏忽纷溟蒙胡为眷眷临夀宫飘然来下复远举想像决去随飞龙祠空人散秋萧瑟落日猿声唤秋色湘天极目青茫茫凭高一望无南北

梁忠信平远山水

忆昔西游大梁苑玉堂门闭花阴晚壁间曾见郭煕画江南秋山小平远别来南北今十年尘埃满目不见山乌靴席帽动千里只惯马蹄车辙间明窗短幅来何处乱点依稀涴寒具焕然神明顿还我似向白玉堂中住蒙蒙烟霭树老苍上方楼阁山夕阳一千顷碧照秋色三十六峰凝晓光悬崖高居谁氏宅缥缈危栏荫青樾定知枕石高卧人常笑骑驴远游客当时画史在上方想见泉石成膏肓独将妙意寄毫楮我愧雨立随诸郎此行真成几州错区区世路风波恶还家特作发愿文伴我山中老猿鹤

连日雪恶用聚星堂雪诗韵

朔风朝来放云叶纷纷吹落笼沙雪山河大地同一如变化须臾亦奇絶参天松顶老犹强抢地竹头低欲折乱飘书帙爱窗明狂入地炉惊火灭重衾方拥肤尚栗冻笔将书肘先掣未容衰白点鬓华只许醉红生面缬何人清唱堕梁尘有客高吟霏锯屑昔贤句法今尚在故事历劫徒能说是中圣处公会无一粒灵丹工点铁

题十眉图

宝箱拂尘金膝周昉丹青见真笔春风曾忆赋妖娆人共画图成十一烛奴香底花光凝铮铮铁响闻三更车声雷动不通语眼态波横空送情蛮云盘鹤辽天濶犀玉依依对书札人生何处不相逢还醉武陵溪上月

郭煕秋山平远用东坡韵

槐花忙过举子闲旧游忆在夷门山玉堂会见郭煕画拂拭缣素尘埃间楚天极目江天远枫林渡头秋思晚烟中一叶认扁舟雨外数峰横翠巘淮安客宦踰三霜云梦泽连襄汉阳平生独不见写本惯饮山緑飱湖光老来思归真日日梦想林泉对华髪丹青安得此一流画我横筇水中石

海上

潮蹙三山岛烟横万里沙蜃楼春作市鼍鼓暮催衙一曲水仙操片帆渔父家安期定何处试问枣如瓜

秋郊

秋水四五尺暮山三两峰浮云白毫相落日紫金容蓑笠前村笛楼台古寺钟殷勤小平远图画忆渠侬

代人忆旧

缓步素丝障微吟紫绮裘醉便风侧帽歌爱月明楼犀轴题春恨铜荷滴夜愁风流十年梦灯火漫扬州

题雪浦人归图

乱日宝花雨过眉斑竹筇拏音迎画鷁喜态动乌龙水镜千江月风琴万壑松遥知永今夕情话得从容

彦美生朝

壮日里闾侠臂弯双角弓绣韀红匼匝貂袖紫蒙茸云态自苍狗玉辉犹白虹为君占夀骨绰起有清风

车轣辘

马虺隤牛觳觫山行萦纡车轣辘路傍指点是官人老矣一翁双鬓白汝牛幸可耕汝马幸可骑有此可载琴书归胡为奔走东西道白髪刁骚被人笑

沙漫漫

沙漫漫草斑斑南山北山相对看我行乃在山之间行人仰不见飞鸟树木足知边塞少沙漫漫草斑斑我行欲趂西风还仆夫汝莫愁衣单我但着衣思汝寒

寄题安嵓起官舍北溟

一轩高占凤麟洲要作人间汗漫游海国风烟自朝暮洞天日月几春秋梦魂欲拂三花树生计聊随一叶舟待我丹成访君去阆风佳处卜菟裘

莫州道中

枫林叶叶堕霜红天末晴华一镜空野旷微闻鸟乌乐草寒时见马牛风人生险阻艰难里世事悲歌感慨中白发孀亲倚门处梦魂千里付归鸿

和人七夕韵

今古良宵此会同望穷云物有无中人间钿合三山隔天上灵槎一水通鳷鹊楼空纨扇月鸳鸯机冷苎罗风不须更乞蛛丝巧久矣人生百巧穷

题吴彦高诗集後

片云踪迹任飘然南北东西共一天万里山川悲故国十年风雪老穷边名高骥北无全马诗到西江别是禅颇意米家书画否梦魂应逐过江船

代王簿上梁孟容副公二首

妙年椽笔赋长杨一日声名满四方天上风流青琐客人间嘉庆緑衣郎锦囊看读金花诰画戟闲凝燕寝香预恐政成趋急诏海沂无计驻王祥

自笑微官马骨高十年霜鬓雪刁骚长林丰草未适性尖帽短靴安得豪名宦真同一鸡肋簿书空束两牛腰故园清兴湖山里归去经营一把茅

清明前十日作

雨余天气动朝寒寒食都来数日间羯鼓催开小桃李画屏围出好溪山尘埃老我真堪笑风物撩人欲破悭梅雪巳残春过半一樽何处与公闲

闻丘文晚集庆夀作诗戏之

桃李欲开风雨多花时犹得屡经过缓听一曲玉连琐满泛十分金卷荷红烛影纱闻唤马翠罗承袜见凌波杜陵老矣孤春事奈此诗愁恼乱何

明日复会客普照继呈此诗去及瓜不数日矣

室中呼起散花天来伴维摩到处禅百刻篆香消昼永一番花雨破春妍云山真欲追聱叟风腋何妨借玉川他日相思共明月旧游应说禁烟前

观古作者梅诗戏成一章

翠袖佳人修竹傍风姿绰约破湖光静中惯识形神影妙处谁知色味香观想有灵通水月孤音无伴挟氷霜故人愁絶今何许烟雨霏霏子半黄

上施内翰

十年不见建安公草木依然臭味同赖有酒樽烦北海可无香瓣礼南丰天墀礼乐三千字海国鵾鹏九万风正以高轩肯相过免教书客感秋蓬

闻彦美服药以诗问讯

耳边尘事且无喧听我归耕郭外村贱子自藏蜗殻舍故人谁并雀罗门书窗共作三年计樽酒相逢一笑温不信家山不堪隐仇池今在古铜盆

次刘元直韵二首

秋来何事忆归频正以家无妬妇津未许桂枝招隐士不妨桃叶赠行人梦魂历历千山远客宦悠悠五斗贫犀箸鸾刀许何日归来举案得纷纶

半年归梦别离间只有音书鴈足还罗幙翠横秋掩冉玉壶红湿泪斓斑天明不作雾非雾月破可怜山复山准拟春风对眉膴一樽相对洗愁顔

和曹次仲韵因以自感

自笑区区学道难未容香火访名山因循忧患余生里收敛光芒窘步间白社祝公今日始丹丘容我几时还相从愿结翻经会共过壶中日月闲

陪诸友登三山亭

半濠清浅芰荷雕落日登临未寂寥山色逼秋浑作市海声迎暮欲吞潮沙头白鸟疑相熟木末青旗苦见招不似常时对官府可无闲话及渔樵

次韵夜雨

海山何处是蓬瀛节物催人意自惊客里厌逢今旧雨梦余愁听短长更故园颇觉归期缓老境难堪末段清想得诗成正萧瑟竹窗灯火夜微明

题归去来图

笔端奇处发天藏事远怀人涕泗滂余子风流追魏晋上人谈笑自羲皇折腰五斗几钱直去国十年三径荒安得一堂重写照为公桂酒泻蕉黄

寄题孔德通东园

花木阴阴一亩宫平生高兴与谁同樽罍北海无虚日乡里东家有故风先业固知衣钵在大门应惜槖奁空襄阳耆旧今谁识尚喜风流见阿戎

昌邑道中

屋角鸡号夜向晨客牀相对话悲辛流离仅脱哙等伍老大空为济上人却扫欲安无事贵累人犹说立锥贫故山邻里今安否归去同寻笋蕨春

题仲山枝巢

镜中青鬓入霜皤岁月从交落魄过物理不容人过分生涯休叹我无多百年竟似蝇钻纸万事终同鼠饮河秪恐徐公宿缘在东风时梦海棠窠

过关渡水图

短车无复驾青牛散策方来对白鸥烟水从容许君独暂须分我一船秋

河桥

桃李香中八九家青旗高挂緑杨斜晚来风色渡头急满地萧萧杨白花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十五

 

猜你喜欢
  ●初编·卷二·沈瘦东
  北江诗话卷五·洪亮吉
  第八出 闺叹·陆采
  第二折·杨显之
  元艺圃集卷一·李蓘
  怨王孙·徐志摩
  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
  卷一·徐世昌
  卷七十六·冯惟讷
  卷二十八·郭知达
  卷一百六十·陈思
  卷之六·佚名
  卷四百十·曹学佺
  提要·林鸿
  卷八·徐倬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八·徐世昌

    洪亮吉洪亮吉,原名礼吉,字稚存,号北江,阳湖人。乾隆庚戌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有《卷葹阁》、《附鮚轩》、《更生斋》等集。晓行村鸡喔喔酒全倾,拥被求衣事晓行。四野月明迷向背,一山云出定阴晴。春残苦乏加

  • 列传一 后妃·薛居正

    文惠皇太后王氏,开平初追谥。太祖性孝愿,奉太后未尝小失色,朝夕视膳,为士君子之规范。帝严察用法,无纤毫假贷,太后言之,帝颇为省刑。《北梦琐言》云:梁祖父诚蚤卒,有三子俱幼。母王氏,携养寄于同县人刘崇家。昆弟之中,惟温狡猾无

  • 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洪武十三年八月己未朔○庚申皇第二十一子模生○以广西都指挥同知耿良为都指挥使○辛酉遣使敕谕广东都指挥使司及南海卫指挥使司官曰戍边御侮不致民艰将之善也若居斯任者为国不能宣忠效力为民不能御灾捍患是废其职罪将

  • 卷之一百七十七·佚名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冬十月甲申朔享太庙遣皇太子允礽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暂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颁康熙三十六年时宪历上驻跸鄂罗音布拉克地方  ○谕尚书马齐大将军伯费扬古所

  • 一一八 林蔡斗争文件一·周作人

    《公言报》是段派的一种报纸,不知道是谁主笔,有人说是后来给张宗昌所枪毙的林白水,它的论调是一向对于北大没有好意,可以说是有点与日本人所办的《顺天时报》同一鼻孔出气的。其时为民国八年(一九一九)三月十八日,在报上登出

  • 疾贪第三十三·桓宽

    大夫曰:“然。为医以拙矣,又多求谢。为吏既多不良矣,又侵渔百姓。长吏厉诸小吏,小吏厉诸百姓。故不患择之不熟,而患求之与得异也;不患其不足也,患其贪而无厌也。”贤良曰:“古之制爵禄也,卿大夫足以润贤厚士,士足以优身及党,庶人

  • 事物·胡宏

      胡子曰:事物之情,以成则难,以毁则易。足之行也亦然,升高难,就卑易。舟之行也亦然,泝流难,顺流易。是故雅言难入而淫言易听,正道难从而小道易用。伊尹之训太甲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盖本天下事物

  • 御制读淮南子·高诱

    御制读淮南子智过万人谓之英智过千人谓之俊设於林林蠢蠢流纵过亿万非哲濬使遇其智相敌者一人已难无过分英俊惟名智亦殊刻舟求劒失銛刃譬之披图阅超光不求之马终无骏

  • 春秋正旨·高拱

    或问孟子云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胡氏曰仲尼作春秋以寓王法惇典庸礼命徳讨罪其大要皆天子之事也知孔子者谓此书之作遏人欲于横流存天理于既灭为后世虑至深逺也罪孔子者以谓无其位

  • 顿渐品第八·释法海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然秀之徒众,往往谩南宗

  • 不可得三际品第二十六·佚名

    於是须菩提白佛言:菩萨摩诃萨。无有端绪无有边际亦无有底。色痛想行识亦无有端绪亦无有边际。当知菩萨亦复如是,欲言色是菩萨乎。非也。痛想行识是菩萨耶。非也。须菩提言:世尊,我都卢不见有菩萨。当为何谁说般若波罗蜜。

  • 卷第二十三·李遵勖

    天圣广灯录卷第二十三   [宋碑]筠州洞山晓聪禅师初开堂。示众云。举扬宗旨。意密难明。心地法门。岂从语路。秖为众生日用而不知。背觉合尘。狂迷诸趣。遂有诸佛出现于世。转大法轮。随根引逗。

  • 卷第十七·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第十七婆薮盘豆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分别圣道果人品之二复次如此违舍二退。何法为性。偈曰。二退非至得。释曰。此二退以非至得为性。违退必由罪过成。舍退则不定。已得暖人后若退堕。必定以涅槃为法

  • 二谛义卷上·吉藏

    胡吉藏撰睿师中论序云。百论治外以闲邪。斯文祛内以流滞。大智释论之渊博。十二门观之精诣。寻斯四论者。真若日月在怀无不朗然鉴彻矣。若通此四论。则佛法可明也。师云。此四论虽复名部不同。统其大归。并为申乎二谛

  • 自序·正果法师

    一九八○年夏天,福州鼓山涌泉寺约我为该寺僧伽培训班作短期讲学。预定内容讲完之后,学员们要求我讲讲禅宗,我高兴地答应了。当时手边没有参考书,只好凭记忆及随身带去的一本禅学笔记,写出一份禅宗提纲的讲稿,大约四五千字,学

  • 寒松操禅师九峰草(原版藏吴江今收入全录卷第十九)·寒松智操

    嘉兴大藏经 寒松操禅师语录寒松操禅师九峰草(原版藏吴江今收入全录卷第十九)吴江 顾有孝茂伦 王载咸平 评定同学诸子参阅凤凰十咏(已下俱和韵)三星阁临流杰阁自天题半展丹青与日齐不向家园供啸傲惟同云月老山溪(

  • 小酉腴山馆主人自著年谱·吴大廷

    清吴大廷编。二卷。光绪五年(1879)刊行。记道光四年(1824)迄光绪三年事,记述谱主读书、撰文及作宦等事。其中涉及安徽捻军、苗沛霖练军活动、福建盐政、船政及清廷操练海军等文字,颇有参考价值。

  • 潜书·唐甄

    清初唐甄著。为议论时势,褒贬世事,究理明性的论文集。分上下2篇,凡97目。初名《衡书》:“志在权衡天下”(王闻远:《西蜀唐亭先生行略》)。后困蹇不遇,政治抱负无法伸展,遂更名《潜书》。康熙18年,唐甄怀《衡书》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