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事物

  胡子曰:事物之情,以成则难,以毁则易。足之行也亦然,升高难,就卑易。舟之行也亦然,泝流难,顺流易。是故雅言难入而淫言易听,正道难从而小道易用。伊尹之训太甲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盖本天下事物之情而戒之耳,非谓太甲质凡而故告之以如是也。英明之君以是自戒,则德业日新,可以配天矣。

  圣人理天下,以万物各得其所为至极。井田封建,其大法也。暴君污吏既已废之,明君良臣历千五百余岁未有能复之者,智不及邪,才不逮邪,圣道不传,所谓明君良巨也,未免以天下自利,无意于裁成辅相,使万物各得其所邪。

  探视听言动无息之本,可以知性,察视听言动不怠之际,可以会情。视听言动,道义明着,孰知其为此心?视听言动,物欲引取,孰知其为人欲?是故诚成天下之性,性立天下之有,情效天下之动,心妙性情之德。性情之德,庸人与圣人同,圣人妙而庸人所以不妙者,拘滞于有形而不能通尔。今欲通之,非致知,何适哉?

  至亲至切者,其仁之义也欤,至通至达者,其义之理也欤!人备万物,贤者能体万物,故万物为我用。物不备我,故物不能体我。应不为万物役而反为万物役者,其不智孰甚焉!

  行吾仁,谓之恕。操吾心,谓之敬。敬以餐吾仁。

  非性无物,非气无形。性,其气之本乎!

  释氏窥见心体,故言为无不周徧。然未知止于其所,故外伦理而妄行,不足与言孔、盂之道也。明乾坤变化、万物受命之理,然后信六道轮回之说,具诐淫邪遁之辞,始可与为善矣。

  气之流行,性为之主。性之流行,心为之主。

  释氏有适而可,有适而不可,吾儒无可无不可。人能自强于行履之地,则必不假释氏淫遁之词以自殆矣。释氏惟明一心,亦可谓要矣,然真孔子所谓好仁不好学者也。不如是,岂其愚至于无父无君,而不自知其非也哉?

  物无非我,事无非真。彼遗弃人间万务,惟以了死生为大者,其蔽孰甚焉!

  气感于物,发如奔霆,狂不可制。惟明者能自反,惟勇者能自断。

  行之失于前者,可以改之于后,事之失于今昔,可以修之于来。虽然,使行而可以逆制,则人皆有善行矣,使事而可以预立,则人皆有善事矣。惟造次不可以少待也,惟颠沛不可以少安也,则行失于身,事失于物,有不可胜穷者矣。虽强力之人,改过不惮,其如过之不穷何?是以大学之方在致其知。知至,然后意诚,意诚,则过不期寡而自寡矣。

  事之误,非过也,或未得驭事之道焉耳。心之惑,乃过也。心过难改,能改心过,则无过矣。

  能攻人之实病至难也,能受人贲攻者为尤难。人能攻我实病,我能受人实攻,朋友之义其庶几乎!不然,其不相陷而为小人者,几希矣。

  忌克之人,其可事乎?其急也,我谏我听,我才我用。祸既息矣,我谏,谤也,我才,奸也,杀我必矣。有天下国家而如是,能传之子孙者,未之有也。是故不忌不克,可以为君矣。谏不妄发,才不妄试,可以保身矣。

  丧之三年,尽生者之孝心也,于死者何加损焉?是故汉文虽有命短丧,我谓之天下之慈君,而汉景不服三年之丧,其为孝也薄矣。行而有悖于天,有累于身,虽有父令,不可从也。从之,则成父之小欲而隳父之大仁,君子不谓之孝。况三年之丧,仁人孝子所以事天成身之本,非父之所得令者乎?后世不罪漠景之薄于亲,而罪汉文之慈于臣子,是未察乎丧服之志者也。

  欲大变后世之法度,必先大变人主之心术。心术不正,则不能用真儒为大臣。大臣非真儒,则百官不可总已以听,而嗣君不可以三年不言,母后虽欲顺承天意,不挠外权,不可得矣。此不可不大变其本也。本正,则自身措之百官万民而天下皆正矣。

  荀子曰:有治人,无治法。窃譬之欲拨乱反之正者如越江湖,法则舟也,人则操舟者也。若舟破楫壤,虽有若神之技,人人知其弗能济矣。故乘大乱之时必变法。法不变而能成治功者,未之有也。

  欲拨乱兴治者,当正大纲。知大纲,然后本可正而末可定。大纲不知,虽或善于条目,有一时之功,终必于大网不正之处而生大乱。然大纲无定体,各随其时,故鲁庄公之大纲在于复仇也,卫国之大纲在于正名也。仇不复,名不正,虽有仲尼之德,亦不能听鲁、卫之政矣。

猜你喜欢
  卷之二·佚名
  读中庸法·胡广
  毛诗集解状·段昌武
  卷四·熊过
  卷二十七·黄伦
  卷五·林之奇
  卷十一·康熙
  第31章 阳货篇第十七(2)·孔子
  卷六·姚际恒
  泰伯篇第八·钱穆
  管子輕重十五·马非百
  知悼子卒(1)·戴圣
  (八)·钱穆
  卷之十三·张居正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文正公澄 【亦作澄。】·顾嗣立

    澄字幼清,晚称伯清,抚州崇仁人。生三岁,授诗成诵。五岁,日记千余言。弱冠领乡荐,避地布水谷,纂次诸经,修正大、小《戴记》。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程巨夫奉诏求贤江南。征至京师,以母老辞归。大德初,起应奉翰林文字,除江西儒学副提

  • 卷一百二十二·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一百二十二花果芙蓉赋          【汉】闵 鸿乃有芙蓉灵草载育中川竦修榦以陵波建緑叶之规圆灼若夜光之在?岫赤若太阳之映朝云乃有阳文修嫮倾城之色扬桂枻而来逰玩英华乎水侧纳

  • 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酷吏·欧阳修

    太宗定天下,留心听断,着令:州县论死三覆奏,京师五覆奏。狱已决,尚芋然为彻膳止乐。至晚节,天下刑几措。是时州县有良吏,无酷吏。武后乘高、中懦庸,盗攘天权,畏下异已,欲胁制群臣,椔翦宗支,故纵使上飞变,构大狱。时四方上变事者,皆给

  • ●辽方镇年表序·吴廷燮

    江宁吴廷燮撰叙曰耶律运历绵亘二百边宇开拓轶魏与金史文过简纪辽故者又慨阙如详核纪传五京留守粗可成表兴中黄龙辽兴武定虽有断续亦为缀缉五国乌古开远天德此类节镇不隶诸京本宜为表阙佚过多别辑题名庶存厓略东北西北

  • 四十二 江宁织造曹寅谢赐书扇摺·佚名

    康熙四十四年八月十五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臣家人赍捧钦赐御书旧扇一柄到臣衙门,臣恭设香案,望阙叩头,谢恩祗受。窃念臣系家奴,无足比数,恭遇皇上巡幸口外,绥靖边疆,犹蒙恩及犬马,即粉身碎骨,亦难

  • ●续吴先贤赞后序·刘凤

    魏学礼 余以端蒙大渊献之岁旅食 王都获交当世君子昔所愿无弗从焉者且得观于 上所建立轨极创制造法顺承天地神祗辨物类之官岂不信哉岂不信哉盛德太业至矣极矣蔑以加矣若神道设教 睿明所笃制作之微虽不能窥而声容礼

  • 补后汉书年表目录·熊方

    钦定四库全书补后汉书年表目录卷一同姓王矦卷二同姓王矦卷三异姓诸矦卷四异姓诸矦卷五异姓诸矦卷六异姓诸矦卷七异姓诸矦卷八异姓诸矦卷九上百官卷九下百官卷十上百官卷

  • 四一 老师一·周作人

    在学堂里老师不算少,计算起来共有八位,但是真是师父似的传授给一种本事的却并没有。即如说英文吧,从副额时由赵老师奚老师教起,二班是汤老师,头班是郑老师,对于这几位我仍有相当敬意,可是老实说,他们并没有教我怎么看英文,正如

  • 李吉甫传·刘昫

    李吉甫字弘宪,是赵郡人。父亲李栖筠在代宗朝担任御史大夫,当时的名声很大,国史上有他的传记。李吉甫年轻时好学,能够写文章。二十七岁时任太常博士,学识渊博,见闻多,尤其精通本朝的掌故和沿革的评断,当时很多人称赞他。后来升

  • 沙陀传·欧阳修

    沙陀,是西突厥的别部处月族人。起初,突厥东西两部,分别治理乌孙的旧地,与处月、处蜜人混居。贞观七年(633),太宗赐给鼓纛,立利必阝咄陆可汗。其族人步真未得封赏,打算吞并其弟弥射而自立为可汗。弥射害怕,率领处月等入朝,后来

  • 帝系七·徐松

    宗室杂录【经进总类会要】:隆兴元年正月二十一日,崇庆军承宣使、新知大宗正事、安定郡王令 言:「宗子散居州县,皆仰俸廪。累降旨挥,令按月支给,而长吏不切奉行。欲望戒敕,无至拖积。尚或违戾,许经台省陈诉。庶几获沾实惠,不

  • 卷六十七·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六十七宋 徐天麟 撰方域四黄河汉兴三十有九年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於是东郡大兴卒塞之其後三十六岁孝武元光中河决於瓠子东南注钜野通於淮泗上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坏是时武安侯田蚡

  • 卷五·袁俊翁

    <经部,四书类,四书疑节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疑节卷五元 袁俊翁 撰大学知止以下曰定静安矣然又曰能虑而后能得何欤此数语虽一贯说来却当分作两莭防知止以下是说平时所知如此能虑以下是说临时而行之者如此也惟其平日

  • 卷三百九十·佚名

    △初分不可动品第七十之五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皆本性空。本性空中都无差别。诸菩萨摩诃萨。为何所住发起无上正等觉心。作是愿言:我当趣证广大无上正等菩提。世尊,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无二行相非二行相。能证

  • 破见之罪甚重·印光

    佛言世间有二罪人,一是破戒,二是破见。破戒之罪尚轻,破见之罪甚重。何谓破见?即如汝所说,求来生不求往生。乃是邪执谬见,乃是破坏佛法之邪见,及引一切人起邪执谬见。其罪极大极重。以其心与佛相反,复能误一切人故也。(复智正居

  •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九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九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秉拂。僧问。万锻炉中铁蒺蔾。当涂佛祖不容伊。而今信手拈来用。未审如何话此机。师云。没这闲家具。进云。只如广敷此座。是闲不闲。师云。

  • 妙吉祥菩萨所问大乘法螺经·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与《佛说大乘百福相经》同。但初禅作魔王,后身作初发心。

  • 律苑事规·佚名

    凡十卷。元代省悟编述,嗣良参订。收于卍续藏第一○六册。元泰定二年(1325)序刊。本书系依律藏详说律宗僧侣之行事仪式。乃以律宗之南山及灵芝之著书为基本,兼而参酌禅苑、校定、备用等清规编述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