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四十七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四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二十四

蔡襄

陪诸君会史馆园

名园霁宿雨春日正和柔花香泛草际竹影摇清流鸣禽自往还游鱼时沈浮出门市朝喧爱此林亭幽况陪君子讌飞斚逓相酬亦有佳人携艶歌清眉愁佳人足娯适远思何夷犹故乡去千里野堂临溪头梦寐别四载南望无时休王粲昔从军登楼以销忧今余岂不然每到终迟留

杨叔武北堂夜话

岁晏物景薄层阴向晩饶轻云隐微月残雪栖枯条夫君有高适顾我慰寂寥潇洒开北堂拂榻延良宵前儿陈古书坐见千载遥间亦发新句幽思含九韶神明静外照念虑醉中消扬雄戒丹毂顔子安一瓢良玉不火变翠栢宁霜雕此心固独往声利讵得招

游鼔山灵源洞

郡楼瞻东方岚光莹人目乘舟逐早潮十里登南麓云深翳落前树暗迷幽谷朝鸡乱木鱼晏日明金屋灵泉注石窦清吹出篁竹扪萝跻上峯大空延眺瞩孤青浮海山长白挂天瀑况逢肥遯人性尚自幽独西景复向城淹留未云足

记题滁州丰乐亭

君为滁上守乘闲务幽寻羣从留山阿美望穷前林良讌追佳赏高亭旷遐临烟云无定姿水石惟清音静见鱼鸟适遥闻鸡犬深时节屡丰有民里无欺侵岂独延衆物因兹托冲襟大笔每絶唱芳樽宁孤斟别日念已长来期讵能今安得凌风翰相从殚岁阴

出东门向北苑路

晓行东城隅光华着诸物溪涨浪花生山晴鸟声出稍稍见人烟川原正苍郁

北苑

苍山走千里斗落分两臂灵泉出地清嘉卉得天味入门脱世氛官曹真傲吏

西斋秋暑

斋居一室静昼永来风微仙碁覆前局女布便轻衣向人顔色强与世心事违且効金门隐讵有田园归丙申秋八月过渔溪驿驿旧有梅数株尝题诗记今无有也

曾把蚤梅枝思君在别离别离虽云远万里终还期树枯根已拨人去复何之故馆动秋色云物藏寒曦清香不可闻衰草空繁滋一夜平堦雨辗转良自知

访天台庵

幽人去未还门户和云闭亭午树阴圆深冬泉响细寒生羣?蛰清彻孤鹤唳寂莫傍山归写向沧溟际

留别旧居花槛

别意起中夕出门风吹衣侧月光艶薄余花香气微清尊岁相向欲去心有违残葩勿尽放主人行亦归

上元进诗

叠耸青峯宝炬森端门方伫翠华临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全归万衆心天上清光开夜色人间和气阁春阴要知尽作华封祝四十年来惠化深

梦中作

白玉楼台第一天琪花风静彩鸾眠谁人得似秦台女吹彻云箫上紫烟

龙台

试看初日照龙台白玉高堂锦障开树色一番连雨净溪光几曲抱山来云归深洞天形瘦风落前村笛弄哀拟结青楼徧题咏思王何吝斗量才

陈将军庙

曾凭水栅誓长江报国全躯事不双力屈已嗟袁粲死势孤犹笑李陵降宿坟古劒龙腥匣坏壁灵旗兽绕扛神理高高人意近楮钱祈福暗尘窗

城南春会

阴云薄薄地无尘清晓城南集画轮睢苑即时裁雪霰颍川连夜聚星辰山眉帖汉晴光拟莺舌寻风碎语真芳草有情迷谢客落花无主问秦人樽前莫厌歌醒耳世上偏饶泪满巾嘉意未阑繁盛减东皇底事惜残春

奉酬王知县赏春不与以诗见赠

仙陬翠观尽繁英朱白相兼照眼明池浸岚光生晩碧鸟惊人语断春声谈谐遽喜开怀久骫骳终慙走笔成佳致可能陶靖节庭柯斜盼独忘情

次韵翠嵓寺

揽蔓嵓扃峻交绳宝界平斜峯约云势密树起秋声泉槛妨蛩响霜楼助月明冥筌兼洒落警句一何清

夏晩南野

夏竹围前槛凉襟折旧酲叠云封日茜斜雨着虹明鱼动池开晕蝉移树减清葭洲烟向暝鳬鹜自相迎

芜阴楼上

野马沈寒气神禽度暖风断霞天共紫斜日树齐红山口横虚钓江隈跋远篷解穷千里目争奈思无穷

陪尹子渐申安礼宿香山寺

二月已强半寻春登石楼山光侵暮变草色到云休归鸟沈岩际行人过树头剥苔看石碣因火认渔舟渐夜滩声恶凭虚屋势浮乘闲聊自适觞咏属吾流

过天津桥

日暖溪平水渐销水声才下内前桥山川满眼闲宫殿草树迷人旧市朝每向寻春偏有意却成怀古更无聊洛阳平昔多豪俊惆怅埋魂不可招

和丘提刑寄湖南贾度支

何处多离感山邮霁野光清吟贯骚雅远意属荆湘霜树呈秋色风兰逗晩香使轺偏倚望摛藻寄回肠

和丘提刑闻新鴈寄度支

翔鴈来江渚秋容在远空几声疎树外一字断云中虚馆垂檐月平臯败叶风裁诗托幽思幽思更无穷

游龙门香山寺

彩阁萦林转苍崖隔水开龛明千像日波起一滩雷绿浅春前草香余腊後梅背人惊鹭去将雨好风来云气随衣袂岚光入酒杯清游知不屡欲下更徘徊

嵩阳道中

千里动秋意萦回登古原山樵斵晩日野火着松门钟磬出隣寺牛羊下远村振衣归去好尘事厌知繁

送别陈北部

祖向西郊道川原画阁临烧痕经雨活树色入谿深斜日明春态孤云感客心何人知别意重把酒杯斟

宿扬州

瓜洲堰埭阻行桡更待江头後信潮独背残灯数归路风传寒柝夜迢迢

宿延平津

鸣籁萧森万木声浓岚环合乱峯青楼台矗处双溪会雷电交时一劒灵晓市人烟披霁旭夜潭渔火鬬寒星画屏曾指孤舟看今日孤舟在画屏

题渔溪驿

昔年同向腊中回曾遶栏干折早梅今日独来攀旧树风飜黄叶下苍苔

兴化军曹殿丞寄荔枝

厚叶纎枝新绦囊使君分寄驿人忙彩毫封处曾留意筠笼开时不减香风色甚豪应少损路程差近得分尝闽州纵有千千树未抵家园气味长

饮薛老亭晩归

终日行山不出城城中山势与云平万家市井鱼盐合千里川原彩错明坐上潮风醒酒力晚来岩雾盖钟声归时休得然官烛在处林灯夹道迎

江村

黯淡江村春日斜汀洲芳草野田花孤舟横笛向何处竹外炊烟三两家

三月再还家

晓树乡关路春衣使者轺江眠闻落霰野饭掇新苗入里威棱减宁亲喜气饶勤勤父师教疾苦若为消

建溪桃花

何物山桃不自羞欲乘风力占溪流仙源明有重来路莫下横枝碍客舟

昼寝宴坐轩忆与苏才翁会别

投凉下马卧僧家遶簟清风卷绦纱修竹满前微雨过远山无际薄云遮武侯旧隐人应到闽粤孤城日自斜解与尘心消百事更开新焙煮灵芽

嘉禾郡偶书

尽道瑶池琼树新仙源寻到不逢人陈王也作惊鸿赋未必当时见洛神

哭贾少卿

画旗南度谪长沙粤海新恩路更賖子日鵩来知主去辰年龙会为贤嗟犹多婚嫁先捐馆无复田园可寄家曾是德公推奬厚一觞何处酹魂车

宿渔梁驿

庭树疎踈河汉低瓦沟霜白月平西寒鸦不奈单栖苦落泊惊飞到晓啼

寓居兴化转运廨舍

病恼连春夏居闲意味长海风生永昼山雨送微凉书帙梅蒸润衣巾荔实香尘缘消遣尽物我两俱忘

丙申五月游兴化西门上溪

寻谿因过上溪游雨後溪浑水乱流因傍堤松却飞盖为闻山鸟辍鸣驺平田?稏青云合满谷芭蕉碧玉抽开济无功须早去故时瓜陇有通侯

仁宗皇帝挽词

俭薄留遗诏遵行在继承桐棺会稽冢瓦器孝文陵阙外秋萤度林端晓月澄须知无可欲终古不骞崩

其二

万世威神在多方惠泽隆密音通塞壤行哭亦儿童画翣离丹阙幽堂对紫嵩孤臣空雨泣白首抱遗弓

昭陵行

宫人上塜候昏钟帘外香烟烛影红庭栢飞霜陵漏永可怜今夜月明中

有遗梅花枕前者因成

谁寄梅花置枕傍前时复得枕清香因香梦彻江南路江水浮天月似霜

洪泽阻风

今日风期恶迟回一水滨村旗呈酒圣庙鼓赛河神跃鲤曾惊网饥乌不避人商工时借问何处即通津和答孙推官久病新起见过钱塘之什

于世无机是海翁客情醒醉任隣钟廉纎雨意还侵夜料峭春期未减冬宝气上浮南掩玉岁寒中立不凋松君王自结英雄网千载风云定有从

和偶登安济亭

津亭遥望草萋萋空旷清怀与物齐春水倒行潮欲上晩云平压日先低高城览古人何在远渡伤离客自迷好共山翁同出处不随朝骑五门西

和江上观潮

地卷天回出海东人间何事可争雄千年浪说鸱夷怒一信全疑渤澥空寂静最宜闻夜枕峥嵘须待驾秋风寻思物理真难测随月亏圆亦未通

开州园纵民游乐二首

风日朝来好园林雨後清鱼游知水乐蝶戏见春晴草软迷行迹花深隐笑声观民聊自适不用管弦迎

其二

节候近清明游人出踏青插花穿戟户酤酒向旗亭日迥林光润风回海气腥未知何处乐归路已严扃

遣兴

苦竹生笋四五寸樱桃开花千万枝空蒙野色当楼处索寞春寒带雨时已放清歌逐瑶管旋篘新酿行金巵衰翁酩酊自为乐举鞭不问并州儿

上巳日州园东楼

地上多于枝上花东楼凝望惜年华潮头正对伍员庙燕子争归百姓家粉箨渐高山径笋绿旗初展石岩茶流芳自与人兼老樽酒相逢莫重嗟

渡南涧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入天竺山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过入云深处亦沾衣

十三日出赵园观花

水际开花千万窠初莺时逐丽人歌欲知太守行春乐只向东城得最多

伏承躬侍安舆出游烟霞洞拙诗奉呈运使学士

新晴特地入烟霞道并南山转更賖幽磬过隣溪口寺衆鸡鸣午野人家洞深随溜光如雨石古笼藤乱放花潘岳小园犹作赋轻轩选胜乐无涯

杭州璘上人以花栽数种见寄

名园参差十数窠商船千里任风波土花分破根株小春色随来意绪多欲种更看移树法将开须与傍栏歌中年渐不胜杯酌红翠他时奈尔何

徐虞部以龙尾石砚邀余第品仍授来使持还书府

玉质纯苍理致精锋鋩都尽墨无声相如间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

大湖驿寄建州同年窦职方

别驿临溪曲清寒结晓阴滩声生乱石雨意在闲林登第年华久相逢礼爱深茶山春物近那得共追寻

春日

东风吹雨湿秋千红点棠棃烂欲燃拟买芳华赠年少紫榆春小未成钱

桃杏园

上有繁葩下落英红波动荡逐风行夕阳开处犹光艶何况今宵值月明

和杨龙图芦鴈屏

何事高堂秋思生野芦寒鴈画工精风前舞并孤根老云外相从去意轻不似丹青能借色若逢霜月定闻声研桑心术都无取回望江乡计未成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四十七

 

猜你喜欢
  卷一·彭定求
  高宣教·唐圭璋
  第三出 联班·李渔
  ◆石湖禅师宗衍(碧山堂集)·顾嗣立
  ◆吴参政当·顾嗣立
  第四幕·老舍
  周浩·隋树森
  叙·杜文澜
  卷六·郭则沄
  巻六·查为仁
  词谑·李开先
  提要·查慎行
  卷十五·范成大
  文信国集杜诗原序·文天祥
  云松巢集原序·朱希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之三·魏庆之

      句 法   有三种句   命属题意,如有神助,归于自然之句;命题立意,援笔立成,归于容易之句;命题用意,求之不得,归于苦求之句。金针   错综句法   老杜云:“红稻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舒王云:“缲成白雪桑重绿,割

  • 二集卷二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二十古今体一百八首【庚午七】秋日奉皇太后时廵以继册中宫先谒二陵遂幸嵩洛发轫京师即景成什气爽秋宜狩天高吉撰辰自来传警跸都觉有精神揭露滋兰埒龙旗出凤闉大安舆敬奉中壼制重陈冠剑瞻依近

  • ●题·佚名

    杨肃 徐凤彩 ○杨肃 壬申几社之行世也非诸君子意也自余与□期邻汝辈董成之弇州先生曰行天下始知天下大也行天下又悲天下小也天下凡几郡国贤才以百辈吾郡以海隅百里之邦自诸君子出而卓然推云间之文为海内首弇州之论岂

  • 志第十三 历二·刘昫

    ○麟德甲子元历 上元甲子,距今大唐麟德元年甲子,岁积二十六万九千八百八十算。推法:一千三百四十。期实:四十八万九千四百二十八。旬周:六十。 ○推气序术 置入甲子元积,算距今所求年,以期乘之,为期总。满法得一为积日,不满

  • 卷二十 越语上·左丘明

    1越王句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乃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

  • 卷十七 開寶九年(丙子,976)·李焘

      (據資治通鑑例,年號皆以後來者為定。武德元年,從正月便為唐高祖武德元年,更不稱隋義寧二年。明皇先天元年正月,便不稱景雲三年。梁開平元年正月,便不稱唐天祐四年。按太宗於開寶九年十月二十一日即位,十二月二十二日改元

  • 卷之四·佚名

    丙申春二月壬子朔张士诚陷平江○丙子 上率常遇春等击蛮子海牙于采石时敌舟联络江上势甚盛乃命遇春设疑兵以分敌势而以大兵薄之及战遇春率舟师冲其中敌舟分为二我师左右纵击飞礟中敌舟輙糜碎自辰至午战益急敌大败俘获

  • 卷之六百四十三·佚名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立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六百四十四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

  • 孟子集疏卷七·蔡模

    宋 蔡模 撰离娄章句上【凡二十八章】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离娄古之明目者公输子名班鲁之巧人也规所以为员之器也矩所以为方之器也

  • 卷一百三十八·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三十八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二十六存旧附释音礼记注疏卷第三十五【补本】埽地而祭至用犊贵诚也【郊特牲】考异古本注以称其德下有者字足利本同郊之用辛也考异足利本注圆邱

  • 昭公·昭公九年·左丘明

    【经】九年春,叔弓会楚子于陈。许迁于夷。夏四月,陈灾。秋,仲孙玃如齐。冬,筑郎囿。【传】九年春,叔弓、宋华亥、郑游吉、卫赵□会楚子于陈。二月庚申,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实城父,取州来淮北之田以益之。伍举授许男田。然丹迁

  •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卷第四·彦悰

    弘福寺沙门释彦悰纂录圣朝议不拜篇第二(下)议&middot;中御府少监护军高药尚等议状一首&middot;内侍监给事王泉博士胡玄亮等议状一首&middot;奉常寺丞刘庆道主簿郝处杰等议状一首&middot;详刑寺承王千石张道逊等议状一

  • 准提净业卷之二·谢于教

    观行仪轨(依显密心要。准提大明。诸经特标观行。即显密双修观法也)(前专持诵。而略观行。便於流通。此专观行。而兼持诵。切於修证。或公务忙迫。不能全依观行次第。於中随人节取用之亦可)。准提大明经云。若有在家出

  • 第八十一章 一王章·佚名

    彼[玛伽]王治世之间,有多数之大善业者,此处彼处,于大险难之山中,营筑(一)美都城村落,各处分住,以遵守世间之教。(二)诸敌所难攀举于斯婆山顶,建筑似阿罗加曼达之都,恰如耶沙瓦那[毗沙门天],(三)将军斯婆守于此处,以阻止启罗罗人之鬼,庇护其

  • 云鸥情书·庐隐

    本书是庐隐与丈夫李唯建二人的六十八封通信集。庐隐说这六十八封书信“没有一篇、没有一句,甚至没有一个字,是造作出来的。字里行间自能读来满满情意。1928年,庐隐认识了比她小九岁的清华大学的学生——一位乐天派的青年

  • 杨忠介集·杨爵

    诗文集。明杨爵(1493—1549)撰。十三卷,附录五卷。爵字伯珍,号斛山,以学行名,富平(今属陕西)人。嘉靖进士。授行人,擢御史。以母老乞归。服阕起故官。时郭勋用事,岁频旱,帝日夕建斋醮,不理朝事,爵上疏极谏,帝震怒。下

  • 孙子注解·佚名

    明代《十家注》重要传本。13卷。明本藏北京白云观。明正统年间邵以正奉诏督校刻印正统《道藏》,即世传《十一家注孙子》或《孙子十家注)。十一家为魏曹操、梁孟氏、唐李筌、杜佑、杜牧、陈峰、贾林、宋梅尧臣、王哲、

  • 杂阿含经·佚名

    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诸经篇幅短小,事多杂碎,故名。玄奘译名为《相应阿笈摩》,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原50卷,缺2卷,后以阿育王传补入。共收经1362部。一般认为属化地部传本。梵文原本现已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