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 越语上

1

越王句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乃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句践曰:“茍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句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句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茍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安之。

句践说于国人曰面议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宋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秦为夫差前马。

句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劳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不必者,纳宦其子。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句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之也,无不啜也,必闻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句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兄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句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句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君若不忘周室,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寡人请死,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遂灭吴。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一十八·列传第七十七·脱脱
  卷五十一·志第三下·五行二·宋濂
  卷二百三十八·列传一百二十六·张廷玉
  第七十六回 屈膝求和母后返驾 刺奸被执义士丧生·蔡东藩
  第二十四回 海都汗连兵构衅 乃颜王败走遭擒·蔡东藩
  卷之六百三十八·佚名
  卷之五百六十一·佚名
  郑板桥年谱·佚名
  一三九 爱罗先珂下·周作人
  七十四、集会结社·包天笑
  卷五·议委员留署办事·丁曰健
  读例存疑卷三十八·薛允升
  陆缮传·姚思廉
  李继岌传·欧阳修
  王端毅奏议巻八·王恕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和清真词 全文·方千里

    方千里 [约公元一一二二年前后在世]字不详,信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徽宗宣和中前后在世。官舒州签判。其他事迹不详。千里会和周邦彦词,有和清真词一卷。《四库总目》或以杨泽民所和,合刻为三英集,傅於时。    清真者,

  • 第十八出 改图·李渔

    〖普贤歌〗(丑上)洞房处处起风波,命犯孤鸾待若何?年纪二十多,依然没老婆,叫我这手指如何当得过?我阙里侯娶了一双新人,弄出两番把戏。一个方才满月,一个止得三朝,都生出法来骗走了。如今合起来一算,共当了三十三夜新郎。在我看起

  • ●卷六·陈廷焯

    ○两宋词家胜处周、秦词以理法胜。姜、张词以骨韵胜。碧山词以意境胜。要皆负绝世才,而又以沉郁出之,所以卓绝千古也。至陈、朱则全以才气胜矣。○乔笙巢评少游词乔笙巢云:“少游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

  • 七月七日海岱会集序·冯琦

    七月七日海岱会集序兰亭莲社风流遗百代之芳洛下香山矩度传千年之美乡约质淳仪式具在吟坛陶写意例多严高踪难拟继轨遂寻世代固有後先人心可无今古盍簪载会断金启同心之利伐木咏诗丽泽求有益之朋稷下鸿儒素称上智三齐人

  • 卷六·孙一元

    <集部,别集类,明洪武至崇祯,太白山人漫藁> 钦定四库全书 太白山人漫藳卷六 明 孙一元 撰 七言律诗 吴兴浮碧亭 浮碧亭前湖水平拍槛呼酒双眼明青天不动钓丝卷白鱼入手渔舠轻悲风万里动南纪落日一望揺东瀛沙鸥野鹜少

  • 卷一百四十九·毕沅

      ◎宋纪一百四十九 ∷起昭阳单阏七月,尽阏逢执徐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淳熙十年金大定二十三年   秋,七月,乙丑,知广州巩湘以任帅阃,备著效劳,除龙图阁,令再任。  

  • 石匮书后集卷第四·张岱

    烈二王世家永王慈照,烈帝次子;定王慈炯,烈帝三子;崇祯十年封,未之国。甲申国变,闯贼入城,获二王于宫中,犹未变服。贼令行君臣礼,二王直立不肯,仅相对一揖;贼发伪将刘国能抚养。四月二十三日,贼与吴三桂战败,跄踉西走,或见挟太子暨二

  • 卷之四百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遵闻录·梁亿

    太祖亲征婺州,时有民进一女子,年二十,善作诗。太祖曰:「我取天下,岂以女色为心也。」命诛之。太祖亲征陈友谅,大战于彭蠡湖,与伯温皆在御舟,以观将卒搏战。伯温忽跃起大呼,太祖亦惊起,疑其作乱,见伯温双手麾之,连声呼曰:「难星过,可

  • 读史剩言卷一·秦笃辉

    清 汉川秦笃辉着 历观全史大抵于国家之利减一分则于百姓之利增一分其实利国家者也于国家之利增一分必于百姓之利减一分似利国家而实害国家者也尧之戒舜曰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所谓执中者不使四海困穷而已矣四海困

  • 蔡懋德传·张廷玉

    蔡懋德,字维立,昆山人。从小仰慕王守仁的为人,写下《管见》一篇,以良知学说为主旨。后来考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做了杭州推官。天启初年,吏部推荐召他进京。他的同乡顾秉谦当时掌着大权,懋德却不跟他来往,秉谦对他很恼火

  • 宣公卷十六(起十年,尽十八年)·何休

    十年,春,公如齐。公至自齐。齐人归我济西田。齐已取之矣,其言我何?(据归ん及阐,齐已取不言我。○亻单,本又作“阐”,昌善反。)[疏]注“据归”至“言我”。○解云:哀公八年“夏,齐人取ん及亻单”;冬,“齐人归ん及亻单”是也。言我者

  • 卷十一·王樵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日记卷十一     明 王樵 撰康诰朱子曰康诰酒诰梓材三篇是武王书无疑只缘误以洛诰书首一叚置在康诰之前故叙其书于大诰防子之命之后问如此则封康叔在武庚未叛之前矣曰想是同时商畿千里纣之地亦

  • 我的宗教经验·太虚

    ──二十九年二月在舍卫国对佛教访问团团员讲──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当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明其妙的追求中。第一年已经读

  • 归有园麈谈·徐学谟

    杂著,一卷。归有园,作者园名。麈:鹿属。魏晋时名士清谈时常持麈尾,后世称客座清谈为麈谈。此书多记其归田后与友朋清谈的内容,故名曰《归有园麈谈》。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学谟尝谓昔人有云:近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归

  • 铜人针灸经·佚名

    七卷。不著撰人。此书虽冠“铜人”之名,实与“铜人”无涉。系元代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九《针经》的全文,析分为卷一~六,另附针灸禁忌一卷。原书成于唐代,作者已无可考。书中记载了一些常用要穴的针治经验,并

  • 戴施两案纪略·吴德功

    本书(一册一一六面六九、六○○字)合刊「戴案纪略」与「施案纪略」为一书,因题曰「戴施两案纪略」;吴德功撰。作者彰化人,字汝能,号立轩;清同、光间,设教乡里垂四十年。当弱冠时,适值彰化戴潮春事变,亲见其事。光绪十四年,因办理

  • 论衡校释·黄晖

    黄晖校释。凡三十卷,附编六。《论衡》为东汉王充撰,是一部系统批判汉代儒学的天人感应理论的著作,在思想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但因其问孔刺孟,离经叛道,历代皆受诋毁,从未有人为全书作注。黄晖在对王充和《论衡》作了深入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