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

丙午夏四月壬子朔。

癸丑,夏主明昇遣其学士虞某来聘。

乙卯,上阅古车制,至周礼五辂曰:“玉辂太侈,何若止用木辂。”詹同对曰:“昔颜渊问为邦,孔子答以乘殷之辂,即木辂是也。孔子以其朴素浑坚,质而得中,故取焉。”上曰:“以玉饰车,考之古礼,亦惟祀天用之。若常乘之车,只宜用孔子所谓“殷辂”。然祀天之际,玉辂或未备,木辂亦未为不可。”参政张昶对曰:“木辂,戎车也,不可以祀天。”上曰:“孔子,万世帝王之师,其斟酌四代礼乐,实为万世之法。乘木辂,何损于祭祀?况祀事在诚敬,不在仪文也。”昶顿首谢。

左相国徐达兵至淮安,闻张士诚将徐义军在马骡港,夜率兵往袭之,破其水寨军,义泛海遁去,获船百余艘,俘其院判钱富等及兵三千余人。舟师进薄城下,其右丞梅思祖、副枢唐英、萧成籍军马府库出降,得粮四万石,兵万人,马千五百匹,民四千余户,官五百余人。达宿兵城上,民皆按堵,命指挥蔡仙、华云龙守其城。

丁巳,沂州王宣以兵袭海州,入之。宣,扬州兴化县长安乡人,元末为司农椽。会黄河决,省部募淮扬才能之士,俾召集民丁疏浚之。宣挺身自荐,元以为淮南、淮北都元帅府都事,赍楮币至扬州市竹蔑,募丁夫。数月之间,得丁夫三万余,就令宣统领治河。数月,工成。时徐州芝麻李兵起据州城,因命宣为招讨使,率丁夫从总兵知枢密院也速复徐州,寻授宣淮南、淮北义兵都元帅,守马陵。调滕州镇御,且耕且战,以给军储。移镇山东,益都田豊兵益都,宣子信从察帖木儿援之,破田豊。复令宣与信还镇沂州,授宣父子俱为平章。于是权势日重,宣因乘隙与信率兵攻掠山东,遂窃据沂州。

戊午,徐达率兵取兴化。先是,上命达图泰州、兴化、海安、通州、高邮山川地势要害以进,览之,见瓠子角为兴化要地,寇兵所出之路,令达以兵绝其隘。达如旨,进兵,至是,遂取兴化,淮地悉平。

己未,上谓太史令刘基、起居注王祎曰:“兵戈未靖,四方凋瘵,军旅之需,一出于民。吾欲纾其力,柰何?”基对曰:“今用师之日,必资财用,出民所供,未可纾也。”上曰:“我谓纾民之力在均节财用,必也,制其常赋乎?国家爱养生民,正犹抱保赤子,惟恐伤之。苟无常制,惟掊歛以朘其脂膏,虽有慈父,不能收爱子之心。今日之计,当定赋以节用,则民力可以不困;崇本而祛末,则国计可以恒舒。”基对曰:“臣愚所不及此。上下兼足之道,仁政之本也。”

庚申,濠州李济以城降。先是,韩政兵至濠,攻其水濂洞月城,又攻其西门,杀伤相当,城中拒守甚坚。政乃督顾时,以云梯炮石四面并攻。时孙德崖久已死,城中度不能支,济及知州马麟乃出降,得官一百七十三人,马一千四百九十,民九百三十九户,马一百五十疋,战舰三十艘。

辛酉,上命朱文忠往徐达军,会议淮安城守事宜,谕达曰:“大军既克,淮安足以保障。江淮控制齐鲁,然将士新附军士移戍者多,留镇者少,今就于其属选将简卒,人人望长其属不得,则易怨。将军在,处置得所使,上下相安,则吾无阃外之忧矣。”

壬戌,上遣人赍书谕宿州吏民曰:“自元失政,豪杰并起。奸诡之徒,多假向义之名,以济其私,如浙西张九四,乱元之天下,乍臣乍叛,视势强弱,以为向背,浚民膏血,专利自私,近杀元江浙丞相及南台大夫,又诳诱浙右之人,扰我边民。观其所为,诡诈多端,不可不讨。自去年十月十七日,命中书左相国徐达率兵平淮地。今年四月初九日,报至,淮东郡县八处、盐场三十三所已次第克平。近者安东、淮安守臣梅右丞、萧参政等封府库,籍甲兵,全城来归,已令官复其职,民复其业。惟尔宿州,实我亲戚将士故乡,安得不取?以其为父母桑梓之邦,不忍即兴师旅,恐伤乡里之民。是用遣使,告谕本州官吏军民人等,宜体予怀,毋为自绝。”

元徐州守将枢密院同知陆聚闻左相国徐达已克淮安,以徐、宿二州诣达军请降。事闻,上甚喜,以聚为江淮行省参政,仍守徐州,赐文绮三十疋、白金三百两劳之,仍以书谕其吏民曰:“自古帝王之兴,务在除暴救民。故成汤放桀,周武伐纣,皆以师旅而兴。然大军所过之处,民庶不惊,由师行以律,兵祸不加于百姓,此所以为王者之师也。近自胡元失政,兵起汝頴,天下之人以为豪杰奋兴,太平可致,而彼惟以妖言惑众,不能上顺天意,下顺民心,是用自底灭亡。及元兵云集,其老将旧臣虽有握兵之权,皆无戡乱之略,师行之地,甚于群盗,致使中原板荡,城郭丘虚,十有余年,祸乱极矣。予观古昔救民者必成功,害民者必速祸,是以兢兢业业,敬畏天命,修律治兵,教民耕种,访贤才以定名爵,命执法以伸冤枉,纪纲虽布,政化未周。近为浙西张士诚扰我边民,纳我叛将,爰命左相国徐达总兵讨之,自去岁十月至今年四月,屡收捷报,淮东诸郡,次第削平。徐州将陆聚当我军之未至,即先以土地人民来归,予嘉乃志,遂加爵赏命,其统兵仍守本郡。咨尔士民,既罹妖党之祸,复遭胡兵之毒,供馈转输,劳苦日久。可自丙午岁为始,民间税粮、军需、差役,参政陆聚其与有司会议,务从宽简。令尔军民各安生业,毋或惊疑。”

癸亥,上谓侍臣孔克仁等曰:“壬辰之乱,生民涂炭。中原诸将若孛罗帖木儿,拥重兵,犯城阙,乱伦干纪,行已夷灭;扩廓帖木儿挟太子以动兵,是以子抗父,且急于私仇,无敌忾之志,糜烂其民,终无成就;李思齐、张思道辈固碌碌不足数。然窃据一方,民受其敝,他如张士诚,外假元名,内实寇心,反覆两端,情状可见;明玉珍父子据有川蜀,僭称大号,喜于自用,而无远谋,观其所为,皆不能有成。中原扰扰,孰为拯之?予揆天时,审人事,有可定之机。今师西出襄樊,东踰淮泗,首尾相击,理之必胜,而大事可成。伐敌制胜,贵先有谋,谋定事举,敌无不克矣。然中原固不难定,但民物凋丧,千里丘墟,既定之后,生息犹难,方劳思虑耳。”

淮安降将梅思祖等至建康,上谕之曰:“汝等多故赵均用部曲,往往皆授重名,继归张氏,复食其禄。今来归我,宁无旧主之思乎?”思祖等对曰:“草昧之际,诚欲择豪杰以自附。今幸去彼而从主上,犹出昏暗睹天日,岂敢有反覆耶?”上曰:“汝岂真知我之可附哉?”思祖等曰:“臣观主上豁达大度,英明果断,推赤心以任人,辍衣食以赏士,令行禁止,真命世之主,臣等诚得所归。”上曰:“尔等既无贰心,当戮力建功,以保富贵。”思祖等顿首谢。

甲子,上发建康,往濠州省陵墓,命博士许存仁、起居注王祎等从行。遣使谕徐达曰:“闻元将竹贞领马步兵万余,自柳滩渡入安豊,其部将漕运自陈州而南给其馈饷。我庐州俞平章见驻师东正阳,脩城守御。宜令遣兵巡逻,绝其粮道,安豊粮既不给,而竹贞远来之军,野无所掠,与我军相持,师老力罢。尔宜选刘平章、薛参政部下骑卒五百并庐州之兵,速与之战,一鼓可克之。不然,事机一失,为我后患。”达闻命,即统率马步舟师三万余取安豊。

丁卯,江淮行省参政守徐州陆聚遣院判曹国器攻沛县鱼台,下之,获张同佥等官五十人。聚又遣院判司整率兵取邳州,败其守将张侍郎,于是邳、萧、宿迁、睢宁诸县皆降。

上至濠州追念仁祖太、后始葬时礼有未备,议欲改葬,问博士许存仁等:“改葬典礼当何据?”存仁等曰:礼:“改葬易常服,用缌麻,葬毕除之。”今当如其礼。上怆然曰:“改葬,虽有常礼。父母之恩,岂能尽报耶?”命有司制素冠、白缨、衫绖,皆以粗布为之。起居注王祎曰:“比缌为重矣。”上曰:“与其轻也,宁重。”时有言改葬恐泄山川灵气,乃不复启葬,但增土以培其封。陵旁居民汪文、刘英于上有旧,召至慰抚之,遂令招致邻党二十家,以守陵墓,命有司复其家。

戊辰,方国珍遣经历刘庸等来贡白金二万两,赐庸白金百两,千户梁某五十两,绮、帛各二疋。

濠州父老经济等来见,上与之宴,谓济等曰:“吾与诸父老不相见久矣。今还故乡,念父老乡人遭罹兵难以来,未遂生息,吾甚闵焉。”济等对曰:“久苦兵争,莫获宁居。今赖主上威德,各得安息,劳主上忧念。”上曰:“濠,吾故乡,父母墓坟所在,岂得忘之?”诸父老宴饮极欢,上又谓之曰:“诸父老皆吾故人,岂不欲朝夕相见?然吾不得久留此,父老归,宜教导子弟为善、立身,孝悌、勤俭、养生。乡有善人,由家有贤父兄也。”济等顿首谢。上又曰:“乡人耕作交易,且令无远出滨。淮诸郡尚有寇兵,恐为所抄掠。父老等亦宜自爱,以乐高年。”于是济等皆欢醉而去。

庚申 上谒陵还邸舍,谓博士许存仁等曰:“吾昔微时,自谓终身田野间一农民尔。及遭兵乱,措身行伍,亦不过为保身之计。不意今日,成此大业。自吾去乡里,十有余年。今始得归省陵墓,复与诸父老子弟相见,追思曩时,诚可感也!然吾向在军中,见当时群雄皆纵令其下,夺人妻女,掠人财物,心常非其所为。及吾自率兵渡江,克取诸郡,禁戢士卒,不许剽掠,务以安辑为心,上天鉴之,幸底成事。”存仁等曰:“主上一念之仁,故天人为之属心。今归故乡,顾念桑梓,抚喻亲故,眷眷不忘,虽汉高祖之待沛中父老,恩意不是过也。”

辛未,左相国徐达克安豊。初,达率师至安豊,分遣平章韩政等以兵扼其四门,昼夜攻之不下。乃于城东龙尾坝潜穿其城二十余丈,城坏,遂破之。忻都、竹昌、左君弼皆出走,我师追奔四十余里,获忻都并君弼禆将贲元帅而还,竹昌、君弼皆走汴梁。至日晡时,元平章竹贞引兵来援,政等复与战于南门外,大败之,竹贞遁去,凡得兵四千,马千匹,粮九百余石。又遣千户赵祥将兵至頴,获其运船以归,遂立安豊卫,留指挥唐胜宗守之。

癸酉,上遣使谕左相国徐达曰:“比闻王保保欲侵徐州,今将军攻安豊,吾料以大军蹴之,必有余力,可分精锐,急趋徐州为陆参政应援,彼不知吾有备,轻来侵犯,破之必矣。”仍察其军势虚实以闻。比使者至,达已克安豊,即分兵趋徐,既而王保保兵至徐,果大败而去。

戊寅,上将还建康,谒辞陵,召汪文、刘英谓曰:“乡里亲戚爱厚者,惟足下二人。先世陵墓所在,吾岂敢忘?但国家事重,不得不归耳。公等善为我守视。”仍赐英文等绮帛米粟,曰:“此以报夙昔相念之德也。”又谓诸父老曰:“今兵祸已息,乡里安静,父老当得优游无事,抚育妻子,各保生业。乡县租赋,当令有司勿征。二三年间,当复来相见。”于是父老皆欢悦再拜,谢曰:“感主上恩德,无以报也。”

五月壬午朔,上还自濠州,谕中书省臣曰:“吾往濠州,所经州县,见百姓稀少,田野荒芜。由兵兴以来,人民死亡,或流徙他郡,不得以归乡里,骨肉离散,生业荡尽。此辈宁无怨嗟?怨嗟之起,皆足以伤和气。尔中书其命有司遍加体访,俾之各还乡土,仍复旧业,以遂生息。庶几斯民不致失所。”

庚寅,上尝命有司访求古今书籍,藏之秘府,以资览阅。因谓侍臣詹同等曰:“三皇五帝之书,不尽传于世,故后世鲜知其行事。汉武帝购求遗书,而六经始出,唐虞三代之治,始可得而见。武帝雄才大略,后世罕及,至表章六经、开阐圣贤之学,又有功于后世。吾每于宫中无事,辄取孔子之言,观之如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真治国之良规。孔子之言,诚万世之师也。”

是月,左相国徐达还自安豊。

六月壬子朔,改医学提举司为太医监,设少监正四品,监丞正六品,以孙守真为少监,葛景山为监丞。

癸亥,上谕群臣曰:“国家休戚,我与卿等同之。曩者,群雄并起,东西角立,孰不欲成大业?然不数年,徐氏以柔懦灭,陈氏以刚暴亡。今惟张氏存,来者咸谓政事废弛,亲昵奸回,上下蒙蔽,民心离怨而费用无经,士卒困败而征调不息,此将亡之时也。夫察于亡者,然后可与图存,审于危者然后可以求安。彼昧乎安危存亡之几而能有成者,鲜矣。若吾之君臣,傲怠不戒,亦终蹈其覆辙,岂不可惧?卿等宜竭忠宣力,以匡予不逮,钦哉,毋忽。”

秋七月辛巳朔,上遣使以书与扩廓帖木儿曰:“曩者,尹焕章来随遣汪河,报礼至今不还。予思阁下之意,当此之时,孛罗提精兵往云内,与京师密迩,其势必先挟天子。阁下恐在其号令中,故力与之竞。若归使者,必泄其谋,故留而不遣。阁下岂不知春秋战国豪杰之主,平居则讲信、脩睦、朝聘以时?如季札至鲁,请观周乐;韩起来聘,因知周礼,未闻有拘留之典也。有事则远交近攻,合纵连衡,以恤邻国,以保宗社。至于观兵约战,使命往来,犹恐后期相误,亦未闻有拘留者。古人诚知相待如此,惟春秋有‘郑告绝于楚,楚人执良霄;汉累伐匈奴,匈奴拘苏武’,此夷狄报怨之浅见,岂意阁下反效之?予亦不以此介意。予尝言:‘齐有十二山河,桓公因之以九合诸侯;秦有百二山河,周汉据之以统天下;三晋表里山河,晋文以之世主霸业;幽燕北有居庸,南阻三关,天下都会;此四要之地,阁下兼得而跨有之,当留意于此。’阁下自以智高势大,傲然不合,亦不复留心于此。方且千里裹粮,远争江淮之利,是阁下弃我旧好而生新衅也。兵势既分,未免力弱,是以孛罗虽死,余孽跳梁于西北,凤翔、鹿台之兵,合党而东出俞宝,拒战于乐安,王仁逃归于东齐,幽燕无腹心之托,若加以南面之兵,四面并起,当如之何?此皆中原将士来归者所说,岂不详于使臣复命之辞?阁下拘使臣,果何益哉?意者阁下不过欲挟天子令诸侯,以效魏武,终移汉祚。然魏武能使公孙康擒袁尚,以服辽东;使马超疑韩遂,以定关中;皇后太子,如在掌握中,方能伪定中原。阁下自度能垂绅搢笏,决此数事,恐皆出魏武下矣。且古之为国者,不独君能断于上,臣亦善谋于下。汉王在成皋,待楚使以草具,待亚父之使以太牢,从陈平之计也。礼虽有厚薄,未尝拘敢留也。拘留之意,虽出阁下所主,亦可见谋臣又出陈平之下矣,事皆如此,魏武之业,岂得成哉?倘能幡然改辙,续我旧好,还我使臣,救灾恤患,各保疆宇,则地利犹可守,后患犹可缓。为阁下利,岂浅浅哉?如或不然,我则整舟楫,乘春水之便,命襄阳之师经唐邓之郊,北趋嵩汝,以安陆、沔阳之兵掠德安向信息,使安豊、濠泗之将自陈汝捣汴梁,徐邳之师取济宁、淮安之军,约王信海道舟师,会俞宝同入山东,加以张、李及天保奴腹心之疾,此时阁下之境,必至土崩瓦解。是拘使者之计,不足为利,而反足以为害矣。惟阁下与众君子同谋之,毋徒独断,以遗后悔。”

甲申,以苏伯衡为国子学录。

丁未,上以淮东诸郡既平,遂议讨张士诚,召中书省及大都督府臣,谓曰:“张士诚据姑苏,数侵扰吾近地,为吾境内之寇,不可不讨。诸公其熟计之。”右相国李善长对曰:“张氏宜讨久矣。然以臣愚观之,其势虽屡屈,而兵力未衰,土沃民富,又多储积,恐难猝拔。宜视隙而动。”上曰:“彼昏淫益甚,生衅不已。今不除之,终为后患。且彼疆域日蹙,长淮东北之地,皆为吾有。吾以胜师临之,何忧不拔?况彼败形已露,何待观隙?”徐达进曰:“张氏骄横,暴殄奢侈,此天亡之时也。其所任骄将如李伯昇、吕珍之徒,皆龊龊不足数,徒拥兵众,为富贵之娱耳。其居中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辈,迂阔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率精锐之师,声罪致讨,三吴可计日而定。”上喜顾达曰:“诸人局于所见,独尔合吾意,事必济矣。”于是命诸将简阅士卒,择日启行。

遣宋迪以纱绮鞍辔赐庆元方国珍,报其来贡也。

廖永安卒于苏州。永安,庐州巢县人,少倜傥以气自豪。江淮兵起,与兄永宁结少年,聚党保乡里,从之者稍众,遂约束以军法,与俞通海等俱屯巢湖为水寨。乙未夏五月,与其弟永忠诣和州降,遂率众击破蛮子海牙水寨于裕溪口。六月,引舟师从上渡江采石,进克太平,以功擢为管军总管。丁酉三月,除同佥、行枢密院事,累功升同知枢密事。戊戌岁,以舟师攻张士诚兵于太湖,乘舟深入,后军不继,为所获。士诚欲降之,永安不屈,遂拘囚之。甲辰冬十月,上念永安陷于强敌,守义不辱,遥授为开国附运推诚宣力武臣、光禄大夫、柱国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封楚国公。至是,竟被囚死。

猜你喜欢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司马迁
  列传第三十八 尉元 慕容白曜·魏收
  列传第四十九 姚宋·欧阳修
  卷二十一 太平興國五年(庚辰,980)·李焘
  后汉光武皇帝纪二卷第二·袁宏
  ◎礼三(吉礼)·徐天麟
  ●己编·姜侠魂
  卷之一百四十一·佚名
  史记集解卷七十五·裴骃
  王僧达传·沈约
  彭城王高氵攸传·李延寿
  胡砺传·脱脱
  卷四·彭百川
  卷二十二·杨士奇
  南史识小录卷五·沈名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八·胡文学

    <集部,总集类,甬上耆旧诗> 钦定四库全书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八 监察御史胡文学编 明威将军万公武 字世忠先定远人大父武略将军斌从高皇帝起兵守滁州充义兵万户後从大将军征沙漠大战于阿鲁完河死之父锺袭以战功授宁波卫

  • 卷二·佚名

    正月初七日(丙子),常青奏言:彰化贼匪林爽文等,攻占城池,先经臣派拨三路官兵赴剿。惟是调往官兵虽有六千,内水师提臣黄仕简带领本标及调取南澳、铜山等营守兵,共计二千数百名。其由闽安出口派赴淡北之官兵一千五百名,臣于十二月

  • 十国春秋卷七十七·吴任臣

    检讨呉任臣撰呉越一武肃王世家上武肃王姓钱名镠字具美杭州临安人也【后改为安国县】唐大中六年二月十有六日生于邑临水里先是邑中旱县令命道士东方生起龙以祈雨生曰茅山前池中有龙起必大异令乃止明年复旱生乃遽指镠所

  • 《宋书》简介·沈约

    《宋书》南朝梁·沈约 撰 《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含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今本个别列传有残缺﹐少数列传是后人用唐高峻《小史》、《南史》所补。八志原排在列传之后,后人移于

  • 奚和朔奴传·脱脱

    奚和朔奴,字筹宁,奚可汗的后代。保宁年间,任奚六部酋长。统和初,皇太后临朝称制,由耶律休哥总领南边事务,和朔奴为南面行军副部署。四年(986),宋曹彬、米信等人前来进犯,和朔奴与休哥击败宋兵于燕南,圣宗皇上亲自草诏予以褒美

  • 吕复传·张廷玉

    吕复,字元膺,浙江鄞县人。自幼失去父亲,家境贫寒,求师读经。后来因母病求医,遇名医衢州人郑礼之,恭敬地侍奉他,因而从郑医生那里得到在古代已被禁止的药方及关于气色、经脉、药论诸书,每次试用有效。于是他尽量购买古今医书,日

  • 帝系七·徐松

    宗室杂录【经进总类会要】:隆兴元年正月二十一日,崇庆军承宣使、新知大宗正事、安定郡王令 言:「宗子散居州县,皆仰俸廪。累降旨挥,令按月支给,而长吏不切奉行。欲望戒敕,无至拖积。尚或违戾,许经台省陈诉。庶几获沾实惠,不

  • 卷五十六经费·冯煦

    学务常年经费除学务公所及官立学堂外,其未经禀报者实居多数,即初办时禀明有案而逐岁加筹或随时改拨,情形互异,今昔相悬。且田、房产业等所得息金,岁入本无的数,兹照部颁统计表之成式分岁入、岁出、资产三层,而以三十四年调查

  • 易本命第八十一·戴德

    子曰:“夫易之生,人、禽、兽、万物昆虫各有以生。或奇或偶,或飞或行,而莫知其情;惟达道德者,能原本之矣。”天一,地二,人三;三三而九,九九八十一;一主日,日数十,故人十月而生。八九七十二,偶以承奇,奇主辰,辰主月,月主马,故马十二月而生

  • 提要·陈澔

    【臣】等谨案礼记集説十卷元陈澔撰澔字可大都昌人宋亡不仕教授乡里学者称云庄先生其书衍绎旧闻附以已见欲以坦明之説取便初学而于度数品节择焉不精语焉不详后人病之葢自汉以来治戴记者百数十家惟卫湜集説徴引极审颇为

  • 卷十二·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叶氏春秋传卷十二宋 叶梦得 撰文公二冬楚子使椒来聘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襚襚者何归死也贝玉曰含衣衾曰襚襚不书此何以书因外之弗夫人以见正也妾母繋之子曰僖公成风礼也内既夫人之矣春秋所不得革犹以秦人

  • 四 詹姆士论实验主义·胡适

    本章的题目是《詹姆士论实验主义》。这个标题的意思是说,本章所说虽是用他的《实验主义》一部书做根据,却不全是他一个人的学说,乃是他综合皮耳士、失勒、杜威、倭斯袜(Ostwald)、马赫(Mach)等人的学说,做成一种实验主义的总

  • 中阿含经卷第十·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习相应品第五(有十六经)(初一日诵)何义.不思.念.惭二戒敬各二.及本际二食.尽智.说涅槃弥醯.即为比丘说(四二)中阿含习相应品何义经第一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难

  • 卷第十三·晦翁悟明

    联灯会要卷第十三 住泉州崇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南岳下第十一世 汾阳善昭禅师法嗣 舒州法华全举禅师(凡十一) 示众云。钟鸣鼓响。鹊噪鸦鸣。为汝诸人。脱般若讲涅盘了也。还信得及么。观音势至。向诸人面前。作

  •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佚名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又名《太上洞玄灵宝五篇真文赤书》,简称《赤书真文》。道教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东晋。陆修静《灵宝经目》已着录。原书二卷,今《正统道藏》本分作三卷,收入洞真部本文类。本书列于道教灵

  • 江阴城守后纪·许重熙

    《江阴城守后纪》,清许重熙撰。专记清初士绅百姓抗击清兵,反对“剃发”的悲壮事迹。该书虽然在同类著作中篇幅最小,但多有他书所不载者,尤其是篇末的“江阴野史白”一段,曾为史学界广泛称引。今据民国排印整理,参校《中国历

  • 摩邓女经·佚名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为此女说眼鼻口耳声步不净而证果,摩登伽经第一品异出

  • 居士分灯录·朱时恩

    凡二卷。明代朱时恩辑。书成于崇祯五年(1632)。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七册。此书仿效缁门之传灯录,辑录在家信众参禅办道之事缘。包括西土之维摩居士,唐代之傅大士、庞居士、韩愈、吕岩真人,宋代之苏东坡、朱熹,及明代之宋濂等,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