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辛术传

辛术,字怀哲,从小聪明敏锐,遇事颇有见解,脱去布衣入仕,任司空胄曹参军。与仆射高隆之共同负责建筑邺城的宫殿,他处事明白畅达,工匠们都尽心尽力。再迁任为尚书右丞,出任清河太守,为政有能员的名声。朝廷命他为并州长史,因遭父丧离职。清河的父老乡亲数百人到宫廷上书,请求为他立碑歌功颂德。齐文襄帝高澄掌管朝廷大事,他与尚书左丞宋游道、中书侍郎李绘等追随高澄至晋阳,都成为高澄的座上宾。他多次升迁,官至散骑常侍。

  东魏孝静帝武定六年(548),侯景叛乱。朝廷任辛术为东南道行台尚书,封为江夏县男。他与高岳等人一起打败侯景,捉获萧明,迁任东徐州刺史,任淮南经略使。北齐天保元年(550),侯景征收江西的租税,辛术率领军队渡过淮河断绝他的归路,焚烧侯景征收的稻谷数万石。然后北还镇守下邳,淮南人随辛术渡过淮水的有三千多家。东徐州刺史郭志杀死郡守,文宣帝听到奏报后,命令辛术“:从今天起,郭志统率的十多个州县,所有犯法的,刺史先汇报给你,你再下决断,然后奏报朝廷。”北齐的行台长官兼管一方人事,就从辛术这里开始。安州刺史、临清太守、盱眙和蕲城两地的镇将犯法,辛术都将案情奏闻朝廷将他们处死。睢州刺史及所辖的郡守,都因犯法受大辟的处治。朝廷把他们的奴婢一百多口以及资财家产都赐给了辛术。他多次拒绝,却不被朝廷同意。他便将犯官的家口和资财送到司法部门,并不让他们报告朝廷知道。邢邵听说了,写信给他,说:“过去钟离意说:孔子在盗泉旁边忍受干渴,便把珠玑委之于地。您今天能做到这样,真可以说与孔夫子异代而道德相同啊!”

  王僧辩打败侯景,辛术前去招纳安抚。侯景占据的城镇相继归附,前后共有二十多个州郡。于是,他转而镇守广陵,得到一颗传国玉玺,派人送到邺城。文宣帝把玉玺送至太庙祷告。这颗玉玺为秦代刻制,周有四寸,上端的纽有盘龙相交,上面文字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西汉时代代相传;又历经魏、晋两朝;晋怀帝失败,玉玺流落在刘聪手里;刘聪失败,又归于石勒;石勒失败,晋穆帝永和年间,濮阳太守戴僧施得到了它,派都护何融送到建邺,历经宋、齐、梁三朝;梁失败后,侯景得到了它;侯景失败,侍中赵思贤把玉玺送给侯景的南兖州刺史郭元建,郭元建又送给辛术。所以,辛术进奉给天子。

  不久,他被授命为殿中尚书,又领任太常卿。便与朝中贤士商议律令。又升任为吏部尚书,食俸于南兖州梁郡。迁都邺城以后,吏部尚书一职,继任者知名的就有三四个,但各有长短得失,不能尽善尽美。高澄年轻放达疏阔,他的缺点也在于疏阔;袁叔德沉稳周严,谨慎宽厚,缺陷在于过分细密;杨忄音风流潇洒,取士有失于浮华不实。惟有辛术性情高洁清明,取士注重才能器识,根据名声探求真实,把他们的今天与昨天相参考。掌管仓库的小官吏只要有能力,也必定被提拔;豪族大姓的人也不会遗漏。考察这一时期铨选人才的情况,辛术最为公正,很被当时所称道。天保末年,文宣帝曾命他选拔一百名官吏,而参选的人多达二三千人。他列出的士子名单,人们没有不满意的;他所选拔出来的,后来都官位显赫。

  他廉洁俭约,没有别的嗜好。勤于职守,从没有过少许的松懈。统率军队施以威仪,管理地方多有惠政。少年时爱好文学和历史,晚年更加勤奋学习,虽然身在戎马军旅,仍然手不释卷。平定淮南后,对所有的财物秋毫不犯,惟有大量收集典章册籍。这些书大多是宋、齐、梁三朝的精本。他共得到一万多卷图书,以及顾恺之、陆探微之徒的名画,王羲之、王献之以下名家的书法,数量也很不少。这些都不上交公府,而归个人所有。回到朝廷之后,他用这些书画馈赠给重臣权要,人们议论起来因此有些微词。天保十年(559)去世,终年六十岁。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七 幸臣·萧子显
  列传第十三·李延寿
  太祖纪一·薛居正
  ●卷十二·陈康祺
  卷之二百一·佚名
  卷之五百四十三·佚名
  第六十二卷 忠节 六·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五 宋纪一·纪昀
  两汉笔记卷四·钱时
  高开道传·欧阳修
  曹鉴传·宋濂
  弇山堂别集卷七十·王世贞
  卷一百六十四·佚名
  卷四十八·宋敏求
  食货五○·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眘·唐圭璋

      眘即孝宗,太祖七世孙,字元永。建炎元年(1127)生。高完无子,立为皇太子。受内禅,在位二十七年。传位太子,尊帝为寿皇。绍熙五年(1194)卒。纪元三:隆兴、乾道、淳熙。   阮郎归   远德殿作和赵志忠   留连春意晚花稠。

  • 不再是我的乖乖·徐志摩

    一前天我是一个小孩,这海滩最是我的爱;早起的太阳赛如火炉,趁暖和我来做我的工夫:捡满一衣兜的贝壳,在这海砂上起造宫阙:哦,这浪头来得凶恶,冲了我得意的建筑——我喊了一声,海!你是我小孩儿的乖乖!二昨天我是一个&ldq

  • 卷九十七·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九十七玉帛金赋           【唐】阙 名夫五气降于五行五星均于五德助天地而为政体阴阳之有则牺图八卦之文所以化成禹锡九畴之道由其平直分宗别序正位辨方春青夏赤羽黑宫黄育

  • ●卷四·陈康祺

    ◎南陈北李余姚布衣陈梓古铭,雍正间举孝廉方正,辞不就。私淑桐乡张杨园氏。于其乡先辈阳明之学,击极严,撰《四书质疑》以教学者。书体古别,与北地チ青山人李隐君锴齐名,称南陈北李。◎南陈北崔陈洪绶,号老莲,诸暨人,前明崇

  • 卷之三百五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唐史论断卷下·孙甫

    (宋)孙甫 撰○宪宗李綘料魏博事势论曰李綘料魏博事势请宪宗不用兵遂收其地此真庙堂之谋与之同列者得不推其贤赞其谋以济国事安可异议邪河北自天寳之乱陷贼广徳初虽平之寻为强臣所据传付其家各为子孙业至元和中六十年矣

  •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 第十二·班固

    (张苍,周昌,赵尧,任敖,申屠嘉)【原文】张苍,陽武人也,好书律历。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有罪,亡归。及沛公略地过陽武,苍以客从攻南陽。苍当斩,解衣伏质,身长大,肥白如瓠,时王陵见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斩。遂西入武关,至咸陽。沛公

  • 卷二百七下·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七下 朱批史贻直奏摺 雍正十一年五月初十日署理陕西廵抚【臣】史贻直【臣】鄂昌谨 奏为要郡亟需能员仰恳 圣恩俯准陞补以收得人之效事窃

  • 元年·佚名

    (己亥)元年大明永樂十七年春正月1月1日○丙午朔,日暈有珥。○上以冕服率群臣,遙賀帝正,以遠遊冠、絳紗袍,御仁政殿,受群臣朝賀,僧徒、回回、倭人亦與賀。議政府獻遞手帕,各道畢獻方物。上以冕服率群臣,詣上王殿行賀禮,獻表裏、鞍

  • 公羊折诸卷二·张尚瑗

    钦定四库全书公羊折诸卷二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荘公孰隐隐子也王方麓曰先儒谓不书即位不正其始也朱子则以此非圣人绌之是鲁君原不行即位之礼如此则庄公不书即位公谷以为继故而有所不忍行焉得之矣然以此示训可也其

  • 谷山崇禅师·惠洪

    禅师名行崇。不知何许人也。初住福州报恩寺。后住潭州谷山寺。嗣保福展禅师。雪峰之的孙也。崇谓门弟子曰。吾虽不在。未尝不为诸兄弟。若委悉报恩尝为人处。许汝出意想知解。五阴身田。若委不得。犹待报恩。开两片皮

  • 庄严净土分第十·朱棣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刘虬曰】言如来作菩萨时。在然灯佛所。于法毕竟无所得。离所取也。   【六祖曰】然灯是释迦牟尼佛

  •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十四·佚名

    圣勇菩萨等造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 诏译  真实运载迁变希求。智性圆满世间调伏。寂静圣因荷负真实。觉位边际往古修崇。希求智慧乃至迁变。远离本染寂静无有。四蕴名名质不可得。世间瀑

  •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纪梦悼印光大师·印光

    杨信芳女士余十八岁时,肄业上海女子中学[1]。有同学张孝娟女士,住西门路润安里,与余交谊最深。其母张太太,雅爱余,以亲女视我,故我亦以&ldquo;阿母&rdquo;称之。放学归来,辄膳宿于张家,习以为常。  [1] 肄y&igrave;业上海女

  • 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三卷·佚名

    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三卷圣者龙树造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譬喻品余◎问曰。菩萨善知是诸法。未得佛道终不退者。其喻云何。答曰如大力导师善知好道相此处与彼处转道之所宜资粮及行具皆悉令备足于彼险道中令众

  • 澎溯台湾纪略·佚名

    本书(一册六五面三九、○○○字)为一集刊,共收杜臻撰「澎湖台湾纪略」、周于仁与胡格撰「澎湖志略」及林谦光撰「台湾纪略(附澎湖)」三种。「澎湖台湾纪略」(一卷)作者杜臻,宇肇余,浙江秀水人。清顺治进士,历内阁学士。康熙二十

  • 史讳举例·陈垣

    陈垣著。“避讳”是我国早已存在的现象。《春秋》讳言尊者、亲者、贤者所做的某些有违所谓“礼义道德”的事,这是“春秋笔法”,不算避讳。所谓避讳,则是在语言文字上避称尊者、亲者、贤者的名、字,而用其它方法来代替。史

  • 儒门崇理折衷堪舆完孝录·佚名

    儒门崇理折衷堪舆完孝录,撰人不详。约成书于明朝中叶。八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本书言堪舆之学,宣称选择福地吉辰为亲人安葬,是为完成孝道,故书名「堪舆完孝录」。堪舆之要,在于选择地形地气和七政(日月五星)造命年月。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