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元遥传

太兴的弟弟元遥,字太原,有器度和声望。他任左将军跟从孝文帝南征,被赐爵为饶阳男。宣武帝初年,他生母去世,便上表请求免职。下诏让他用其他办法表示尊敬。不许解职。明帝初年,经屡次升迁任左光禄大夫,仍带领护军。

  当时冀州有位僧人叫法庆的能用妖幻之术,他以此劝说渤海人李归伯跟从他。李归伯全家都听从了他。于是,招募率领乡人,推举法庆当头领。法庆就封李归伯为十住菩萨、平魔军司、定汉王;他自称为大乘。下令杀死一个人就可以当一住菩萨,杀十个人就可以当十住菩萨。又配了一种狂药,让人吃过以后,父子兄弟之间相互不认识,全以杀人作为日常事务。刺史萧宝夤派遣兼长史崔伯..前去讨伐,在煮枣城打了败仗,崔伯..战死。这些凶残之徒越加气盛,在各地毁灭寺院,杀戮僧人尼姑,烧焚佛经佛像。并说:“新佛出世,除去妖魔。”皇帝下诏派元遥为使持节、都督北征诸军事,打败了他们。活捉了法庆和他的妻子尼姑惠晖等人,将法庆斩首,首级传送京都。后来又捉住了李归伯,把他斩于都市中。

  起初,元遥的那些大功服的兄弟们都是景穆帝的孙子,到明帝时本服已经绝服了,所以将元遥等人皇室宗族的属籍除去。元遥上表说:

  “我私下听说,圣人在其南面而坐,听理天下大事时,其中有不可改变的东西,那就是尊和亲了。四世之后,缌服已除,五世以后仅用袒免之礼,六世以后亲属关系就断了。从此以后,仍同在一姓没有区别,停其食禄没有特殊照顾。又《律》中所说的议亲,不仅指当世的属亲,向来也指先帝的五世亲属。我认真考虑其目的,是为了扩大帝室宗亲,坚重根基。先皇所以改变原来的规定,重新制定新办法,是因为太和末年,正有意于用兵吴、蜀,筹措经费,所以事先深加计虑,减少和削割的起因,也是从当时情况出发暂时制定的。况且临淮王提开始分开属籍的时候,高祖赐给帛三千匹,以表示分离是很重大的事情;乐良王长命也赐给二千匹缣,以此留存亲眷之情。这也都是先朝尽力克制存念,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古人说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其原因在于辅助的人众多。我内心并不是想硬和皇上攀亲,以求好处,只是感伤于大宗族一分,则天子属籍只剩下不过十多人而已。在汉代,诸王的儿子,不论多少,都是列土而封的,称之为侯。到了魏晋,无不广赐土地,称之为公。这是因为怕宗族不坚固,骨肉感情疏远啊!

  “我与皇上虽然相距五世之远,在先帝时仍是皇帝的亲孙子。高祖所以规定给予封国秩禄赋税,又赐给衣食,而皇后亲族只给田赋,不给衣食,目的是要区别内外,划定异同。如今各先帝宗庙之情,铭记在心,念念不忘,而分道之悲,突然降临。各受封的人,应从皇帝身死之日算起,三年服终,然后更改除籍。如今朝廷仍在服丧期间,便实行这一办法,实在心中不安。”

  下诏将奏书交尚书省广加审议后将意见上表朝廷。尚书令任城王澄、尚书左仆射元晖都上奏,赞同元遥表章的看法,灵太后不肯听从。死后,谥为“宣公”。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二十八·宋濂
  卷八十四 晉紀六·司马光
  卷四十·毕沅
  卷六十五 景德四年(丁未,1007)·李焘
  卷二十六·朱熹
  卷之八十一·佚名
  通志卷二十八·郑樵
  绎史卷一百四十七下·马骕
  史纠卷三·朱明镐
  后序·周作人
  宋游道传·李百药
  樊山政书卷四·樊增祥
  卷之八十二  菽園雜記十(明) 陸容 撰·邓士龙
  辽南条约·佚名
  十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今传是楼诗话 十三·王揖唐

    四八一、弢庵先生与竹坡侍郎、绳庵学士投分最挚,中年被放,过世亦同。弢庵有《泛月入山,道得苏庵江南寄诗。竹坡,苏庵座主也。感赋因寄》云:“诗筒把向江天读,拍拍春潮月满船。夜梦欲因度云海,前游可惜欠风泉。别来痛逝

  • 卷七·陈耀文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花草稡编> 钦定四库全书 花草稡编卷七 明 陈耀文 撰 小令 忆秦娥【一名秦楼月一名双荷叶】     李太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絶音尘

  • 卷十二·汤右曾

    钦定四库全书怀清堂集卷十二吏部侍郎汤右曾撰东便门外某氏园别山言授一聿修峙公文章报国愧虚名诏下轺车指旧京待访神渊龙起处应经絶塞雁归程潮回沧海浮家去日落青山罢酒行公等莫嗟垂老别未除豪气尚纵横宿通州试院依然

  •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一)·陈寅恪

    此章所论述分为三期。第壹期自崇祯八年乙亥秋深河东君离去松江以后起,至崇祯十三年庚辰冬河东君过访牧斋于半野堂止。第贰期自崇祯十三年庚辰冬河东君过访半野堂起,至崇祯十四年辛巳夏河东君与牧斋结缡于茸城舟中止。第

  • 星阁史论·赵青藜

    项羽本纪书法论 思深哉史公之跻项羽于本纪也而后人反用为讥议岂以史公之意为伸项以绌刘哉吾谓史公实援楚以例秦耳盖秦之以诈力并天下也天下人之所不欲予也天下人之所不欲予即史公之所不得而予也然秦既以诈力并天下也

  • 卷之一千六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三 唐纪十三·纪昀

    唐纪 【十三】 穆宗敬宗 ○穆宗 穆宗皇帝讳恒宪宗第三子也母曰懿安皇后郭氏初名宥封建安郡王进封遂王领彰义军节度使元和七年册为皇太子改今名 【 吴缜曰按宪宗纪元和元年进封子延安郡王宥为遂王即穆宗也延安建安字有

  • 卷一百九·宋敏求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唐大诏令集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九宋 宋敏求 编政事禁约下禁断锦绣珠玉勅禁断腊月乞寒勅禁别宅妇人诏禁止街坊轻浮言语勅禁杀害马牛驴肉勅禁断寒食鸡子相饷遗诏条贯立戟勅禁天文

  • 光緒九年·曾纪泽

    光绪九年元日阴雨。已初起,茶食后,更衣,率僚属向阙行朝贺礼,礼毕相庆,发笔书吉语。祀祖后,与家人相庆。傔从及华商在法者先后来贺,闽局学生肄业于法者六人来贺,谈颇久。午正,陪僚友饮宴。席散见客,李柏门之妻师恭萨克、俄国□□

  • 卷十七·郭良翰

    钦定四库全书明谥纪彚编卷十七明 郭良翰 撰臣谥上武臣武宁 武顺 武靖 武毅 武烈 武义 武信武庄 武肃 武勇 武壮 武襄 武惠 武敏武桓 武僖 武愍忠武 忠烈 忠毅 忠靖 忠敬 忠勇 忠襄忠穆 忠刚 

  • 刘景山·周诒春

    刘景山 字竹君。年三十二岁。生于直隶天津。兄景春。业商。本籍住址。天津西头小伙巷九道湾旁。已婚。女三。初学于天津普通学堂。天津府中学堂。北洋大学堂。光緖三十一年。以官费游美。入本薛文尼大学。习经济学。

  • 论语正义卷十七·刘宝楠

    宪问第十四集解凡四十四章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注〕孔曰:「谷,禄也。邦有道,当食禄。」】 邦无道,谷,耻也。」【〔注〕孔曰:「君无道而在其朝,食其禄,是耻辱。」】正义曰:宪不称氏,疑此篇即宪所记。吴氏嘉宾说:「宪之狷介,

  • 卷第二十四(弥沙塞)·佚名

    五分律卷第二十四(弥沙塞)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第四分之二羯磨法下佛在拘舍弥城。尔时有一比丘犯戒不知所犯。语诸比丘。诸比丘或谓有犯或谓无犯。谓无犯者语言。汝不犯戒。彼闻已便生不犯戒想。谓有犯者语言

  • 云庄集·刘爚

    宋代诗文别集20卷。刘爚著。《宋史》本传称作者曾有《奏议》、《史稿》、《经筵故事》、《东宫诗解》、《礼记解》、《讲堂故事》及《云庄外稿》等著作。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李为其集作序称,另外还有《云庄续稿》及

  • 太公家教·佚名

    一卷。不著撰人姓氏。前有自序云,余乃生逢乱代,长值危时,忘乡失土,波进流离,只欲隐山学道,不能忍冻受饥,只想扬名后代,又无晏婴之机,才轻德薄,不堪人师,徒消人食,浪费人衣,随缘信业,且逐随时之宜,就以讨论《坟典》,简

  • 花当阁丛谈·徐复祚

    一名《村老委谈》、《三家村老委谈》,明代文言小说集。徐复祚撰。未见正史及公私书目着录,现有《借月山房汇钞》本,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有抄本残卷一种。其书卷帙颇有歧异,据《借月山房汇钞》本王东溆、徐述曾、黄廷鉴跋与《

  • 梅真同他们·林徽因

    四幕剧,林徽因著,载《文学杂志》创刊号(1937年5月),1卷2期、3期(1937年6月、7月)。(第一幕)30年代的一个冬天,李宅的丫环梅真同李家四小姐李文琪商议着请李的同学朋友来家吃饭。这时被亲戚们误认为有口头婚约的李家大小姐

  • 大乘起信论·马鸣

    佛教经典。马鸣菩萨造。有二译。旧译者为梁之真谛,一卷,新译者为唐之实叉难陀,二卷。说如来藏缘起之理。近代许多学者认定它是南北朝后期中国人托名之作。该书提出的“心性本觉,妄念所蔽”的命题,对中国佛学产生了重大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