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十五

李岘

李岘信安郡王禕之第三子乐善下士以门?入仕历京兆府尹天宝中杨国忠恶其不附己出为长沙太守时京兆雨灾米麦踊贵百姓謡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其为政得人心如此乾元二年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坐言事切直谪蜀州刺史代宗召为礼部尚书寻复知政事初收东京按治逆党多所全活终衢州刺史集一卷今存诗一首

劒池

阖闾葬日劳人力嬴政穿来役鬼功澄碧尚疑神物在等闲雷雨起潭中

李栖筠

李栖筠字贞一世为赵人吉甫之父举进士高第调冠氏主簿太守李岘视若布衣交擢殿中侍御史为李岘

三司判官三迁吏部员外郎判南曹累进工部侍郎元载忌之出为常州刺史以治行加银青光禄大夫封赞皇县子拜浙西都团练观察使寻为御史大夫力抗权邪卒赠吏部尚书栖筠喜奨善而乐人攻巳短为天下士所归称赞皇公诗二首

张公洞

一径深窈窕上升翠微中忽然灵洞前日月开仙宫道士十二人往还驭清风焚香入深洞巨石如虚空夙夜备苹藻诏书祠张公五云何裵回玄鹤下苍穹我本道门子?言出尘笼扫除方寸间几与神灵通宿昔勤梦想契之在深衷迟回将不还章绶系我躬稽首谢真侣辞满归崆峒

投宋大夫

十处投人九处违家乡万里又空归严霜昨夜侵人骨谁念高堂未授衣

徐浩

徐浩字季海越州人少举明经工草隶以张说荐为丽正殿校理三迁右拾遗张守珪表佐幽州幕改监察御史历宪部郎中肃宗即位拜中书舍人时天下事殷诏令俱出其手文词赡给加尚书右丞除国子祭酒寻贬庐州长史代宗徵还仍拜中书舍人还工部侍郎岭南节度观察使又为吏部侍郎集贤殿学士为李栖筠所弹贬明州别驾终彭王傅卒赠太子少师世称其书法如怒猊抉石渴骥奔泉诗二首

宝林寺作

兹山昔飞来远自琅琊台孤岫龟形在深泉鳗井开越王屡登陟何相传词才塔庙崇其巅规模称壮哉禅堂清溽润高阁无恢炱照耀珠吐月铿轰钟隐雷揆余久缨弁末路遭邅回一弃沧海曲六年稽岭隈逝川惜东驶驰景怜西颓腰带愁疾减容顔衰悴催赖居兹寺中法士多瓌能洗心聼经论礼足蠲凶灾永愿依胜侣清江乘度杯

谒禹庙

亩浍敷四海川源涤九州既膺九命锡乃建洪范畴鼎革固天启运兴匪人谋肇开宅土业永庇昬垫忧山足灵庙在门前清镜流象筵陈玉帛容卫俨戈矛探穴图书朽卑官堂殿修梅梁今不坏松祏古仍留负责故乡近朅来申俎羞为鱼知造化叹凤仰徽猷不复闻夏乐唯余奏楚幽婆娑非舞羽镗鞳异鸣球盛德吾无间高功谁与俦灾淫破凶慝祚圣拥神休出谷莺初语空山猨独愁春晖生草树柳色暖汀洲恩贷题舆重荣殊衣锦游宦情同械系生理任桴浮地极临沧海天遥过斗牛精诚如可谅他日寄冥搜

薛令之

薛令之闽之长溪人肃宗为太子时令之以右补阙兼侍读积岁不迁乃弃官徒步归乡里及肃宗即位以旧恩召而令之巳前卒诗二首

自悼【纪事云开元中令之为右庶子时东宫官僚清淡令之题诗自悼明皇幸东宫览之索笔题其旁曰啄木口觜长凤皇毛羽短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遂谢病归】

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蓿长阑干饭澁匙难绾羮稀筯易寛只可【一作无以】谋朝夕何由保岁寒

灵岩寺

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苦诗书向灯烛柴门半掩寂无人惟有白云相伴宿

邹绍先

邹绍先刘长卿同时人曾为河南判官与长卿相往还诗一首

湘夫人

枫【一作风】叶下秋渚二妃愁渡湘疑山空杳蔼何处望君王日落水云里悠悠【一作油油】心自伤

李穆

李穆刘长卿壻诗一首

寄妻父刘长卿【一作严维诗题作发桐庐寄刘员外】

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舟人莫道新安近【一作远】欲上潺湲行自迟【时刘在新安郡】

冯着

冯着韦应物同时人尝受李广州署为録事应物有诗以送其行诗四首

短歌行

寂寞草中兰亭亭山上松贞芳日有分生长耐相容结根各得地幸沾雨露功参辰无停泊且顾一西东君但开怀抱猜【一作情】恨莫怱怱

洛阳道

洛阳宫中花柳春洛阳道上无行人皮裘氊帐不相识万户千门闭春色春色深春色深【一本无此三字】君王一去何时寻春雨洒【一作春色深】春雨洒周南一望堪泪下蓬莱殿中寝胡人鳷鹊楼前放胡马闻君欲行西入秦【一作入西秦行】君行不用过天津天津桥上多胡尘洛阳道上愁杀人

行路难

男儿轗轲徒搔首入市脱衣且沽酒行路难权门慎勿干平人争路相摧残春秋四气更【一作相】回换人事何须再三叹君不见雀为鸽鹰为鸠东海成田谷为岸负薪客归去来龟反頋鹤裵回黄河岸上起尘埃【一本作负薪起尘埃无客归去至岸上十四字】相逢未相识何用强相猜行路难故山应不改茅舍汉中在白酒杯中聊一歌苍蝇苍蝇奈尔何

燕衔泥

双燕碌碌飞入屋屋中老人喜燕归裵回绕我牀头飞去年为尔逐黄雀雨多屋漏泥土落尔莫厌老翁茅屋低梁头作窠梁下栖尔不见东家黄?鸣啧啧虵盘瓦沟鼠穿壁豪家大屋尔莫居骄儿少妇采尔雏井旁写水泥自足衔泥上屋随尔欲

王迥

王迥家鹿门号白云先生与孟浩然善诗一首

同孟浩然宴赋【一作题壁歌】

屈宋英声今止巳江山继嗣多才子作者于今尽相似聚宴王家其乐矣共赋新诗发宫徵书于屋壁彰厥美李晔

李晔宗室子官弘农太守宗正卿贾至常为撰制词诗一首

尚书都堂瓦松

华省秘僊踪高堂露瓦松叶因春後长花为雨来浓影混鸳鸯色光含翡翠容天然斯所寄地势太无从接栋临双阙连甍近九重宁知深涧底霜雪岁兼封

敬括

敬括字叔弓河东人少以文词称郷举进士又应制登科累官右拾遗内供奉殿中侍御史天宝末以不附杨国忠出为刺史迁给事中兵部侍郎大理卿大历初诏选循良为近辅以括为同州刺史入为御史大夫卒诗一首

省试七月流火

前庭一叶下言念忽悲秋变节金初至分寒【一作空】火正流气含凉夜早光拂夏云收助月微明散沿河丽景浮礼标时令爽诗兴国风幽自此观邦【一作邪】正深知王业休

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十五

猜你喜欢
  五言绝句·刘克庄
  第六十七回 元天子巧设机关·陈端生
  卷一百三十三·徐世昌
  四集卷二十七·乾隆
  卷九·梅鼎祚
  古诗镜卷一·陆时雍
  卷五十九·吴之振
  卷九十二·陈焯
  卷九十八·陈廷敬
  卷七百九·佚名
  卷五百五十二·佚名
  卷四百八十九·佚名
  游灉湖上寺·张说
  胡令能诗鉴赏·佚名
  卷四·王冕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出 雪庆·陆采

    【喜迁莺】〔贴上〕彤云四起。看雨结空花。风翦飞絮。密洒那香闺。润沾书幌。两边心事难舒。不作烹茶淸苦。未许羊羔富贵。仗村醪与江梅。排遣万种嗟嘘。〔浣溪沙〕一夜西风酿苦寒。朝来飞玉满林端。推窗四顾失靑峦

  • 晁无咎词卷四·晁补之

    宋 晁补之 撰临江僊【用韵和韩求仁南都留别】曾唱牡丹留客饮明年何处相逢忽惊鹊起落梧桐绿荷多少恨回首背西风 莫叹今宵身是客一樽未晓犹同此身应似去来鸿江湖春水濶归梦故园中又【同前】常记河阳花县里恰如饭颗山

  • 黄庭坚·朱自清

    黄庭坚,字鲁直,分宁人。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胜,自号山谷老人。天下因称山谷,以配东坡。过涪,又号涪翁。第进士,历知太和。哲宗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起居舍人。除秘书丞,国史编修官。绍圣间出知宣、鄂。章、蔡论《

  • 鲁世任传·张廷玉

    鲁世任,字愧尹,山西垣曲人。品行端正,孝敬父母。拜安邑曹于汴为师,又与绛州的辛全结交,学问日增。天启末中乡举。崇祯十年(1637)为郑州知州,在那里建“天中书院”,集士子于其中讲学。远近来学习的千人。十三年(1640)秋,给事中

  • 卷七十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七十一 朱批王瓒奏摺 廵察湖北湖南等处吏科给事中【臣】王瓒谨 奏为敬陈管见事窃【臣】荷蒙 天恩拔擢廵察湖广日夕氷兢仰图报称谨条陈三事 伏冀 圣明采择 一湖广全省民猺杂处风俗刁野尤喜讦

  • 卷十五·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十五宋 赵汝愚 编君道门用人三上神宗论果於用善断於去恶孙 觉臣闻易否泰之辞曰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内阳而外隂内君子而外小人则为泰泰者通而治也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内隂而外阳内小人而外君子则

  • 卷五十七·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五十七艺文二应制二圣主临雍颂【谨序】        鄂尔泰皇帝既耤千畆越三日诏诣太学所以明教养相维用究道化也质明行释奠礼礼成御彛伦堂进儒臣阐尧典及中庸首章之防大哉皇言确然示

  • 卷八十六 刺客列传第二十六·司马迁

    曹沫者,鲁人也,【索隐】:沫音亡葛反。左传、穀梁并作“曹刿”,然则沫宜音刿,沫刿声相近而字异耳。此作“曹沫”,事约公羊为说,然彼无其名,直云“曹子”而已。且左传鲁庄十年,战于长勺,用曹刿谋败齐,而无劫桓公之事。十三年盟于

  • 卷二下 梁惠王章句下·孙奭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假此言以为喻。)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言无友道,当如之何。)王曰:“弃之。”(言当弃之,绝友道也。)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士师,狱官吏也。不能治狱,当如之何。

  • 卷二十四·陈经

    <经部,书类,陈氏尚书详解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二十四宋 陈经 撰洪范【周书】此篇乃武王屈己访道于箕子箕子既答武王之问于是退而具述成篇其书称十有三祀而不称十有三年则知此书述于箕子九畴乃道之大统他人所不能

  • 卷二十五·陈经

    <经部,书类,陈氏尚书详解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二十五宋 陈经 撰旅獒【周书】观此篇西旅一獒之献姑以见其奉上之诚武王受之亦所以际其礼意初非武王有求而使之献也太保遂作书以戒若武王之失德然何哉古者大臣之事君

  • 第十四章 17·辜鸿铭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辜讲提到著名的政治家管仲(当时的俾斯麦)时,孔子的一位学生(子路)说:“管仲和另一位官员(召忽,春秋时齐国人

  • 原序·惠栋

    九经古义原序汉人通经有家法故有五经师训诂之学皆师所口授其后乃着竹帛所以汉经师之説立于学官与经并行五经出于屋壁多古字古言非经师不能辨经之义存乎训识字审音乃知其义是故古训不可改也经师不可废也余家四世传经咸

  • 第十二章 禁挟妓·佚名

    昔贤有为友人诱至妓家。归而流涕自责。取衣冠毁之。又有宴集。值女乐。未尝流盼。以拇指掐中指。明日指痕尚在。昔贤之斤斤自守如此。可知居恒真无一毫放肆之心也。跅弛不羁之士。往往尚放达而薄迂拘。即使自信有真。

  • 大智度論卷第十九·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三十七品第三十   菩薩摩訶薩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羅蜜中.不生故應具足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   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   問曰.三十七品是聲聞辟支佛道.

  • 好古堂书目·姚际恒

    无卷数。清姚际恒编。此为家藏书目,依四部编排,不附解题,前冠康熙五十四年(1715) 姚之骃(1696—1766,姚际恒侄) 序,后附《好古堂收藏宋元版本书目》。经部十二类:经总、易、书、诗、春秋、三礼、乐、四书、孝经、尔雅

  • 临池管见·周星莲

    一卷。同治七年(1868)刊行。论行楷法则31条,直抒己见,不袭前人成言。清代周星莲撰。星莲,初名日旿,字午亭。生卒年未详。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书法家,清道光年间举人,官知县。是书论楷行法则,全书分三十二段落。首段

  • 大悲心陀罗尼修行念诵略仪·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说千手陀罗尼之念诵法。不出大悲章句,但云真言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