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百五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五十二

丁棱

丁棱字子威会昌三年进士是岁王起再知贡举卢肇丁棱姚鹄以李德裕荐依次放榜诗二首

塞下曲

北风鸣晚角雨雪塞云低烽举战军动天寒征马嘶出营红斾展过碛暗沙迷诸将年皆老何时罢鼓鼙

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王仆射荅华州周侍郎贺放榜作】

公心独立副天心三辖春闱冠古今兰署门生皆入室莲峰太守别知音同升【一作飞】翰苑时名重遍历朝端主意深新有受恩江海客坐听朝夕继为霖

高退之

高退之字遵圣会昌三年进士第诗一首

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王仆射酬周侍郎贺放榜】

昔年桃李已滋荣今日兰荪又发生葑菲采时皆有道

权衡分处且无情叨陪鸳鹭朝天客共作门阑出谷莺何事感恩偏觉重忽闻金榜扣柴荆【自注退之自頋微劣不敢有叨窃之望策试之後遂归盩厔山居不期一旦选士及第遣人齎榜扣关相报方知忝矣】

孟球

孟球字廷玉会昌三年进士第咸通中捡挍工部尚书徐州刺史诗一首

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

当年门下化龙成今日余波进後生仙籍共知推丽藻【一作则】禁垣同得荐嘉名桃蹊早茂夸新萼菊圃初开耀晚英谁料羽毛方出谷许教齐和九臯鸣

刘耕

刘耕会昌三年进士第诗一首

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

孔门频建铸顔功紫绶青衿感激同一篑勤劳成太华三年恩德仰【一作等】维嵩杨随前辈穿皆中桂许平人折欲空惭和周郎应见顾感知大造竟无穷

裵翻

裵翻字云章会昌三年进士第诗一首

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

常将公道选群生犹被春闱屈重名文柄久持殊岁纪恩门三啓动寰瀛云霄幸接鸳鸾盛变化欣同草木荣乍得阳和如细柳参差长近亚夫营

樊骧

樊骧字元龙会昌三年进士第诗一首

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

满朝簪髪半门生又见新书甲乙名孤进自今开道路至公依旧振寰瀛云飞太华清词着花发长安白屋荣忝受恩光同上客惟将报德是经营

崔轩

崔轩字鸣山【一作岚】会昌三年进士第诗一首

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

满朝朱紫半门生新榜劳人又得名国器旧知收片玉朝宗转觉集登瀛同升翰苑三千美继入花源九族荣共仰莲峰听雪唱欲赓仙曲意怔营

蒯希逸

蒯希逸字大隐会昌三年登第杜牧有池州送希逸诗诗一首

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

一振声华入紫薇三开秦镜照春闱龙门旧列金章贵莺谷新迁碧落飞恩感风雷宜【一作皆】变化诗裁锦绣借【一作惜】光辉谁知散质多荣忝鸳鹭清尘接布衣

蟾蜍醉里破蛱蝶梦中飞【牛相在扬州常称之】 山险不曾离马後酒醒长见在牀前【希逸有仆武干相随十余岁希逸擢第乞归养亲留之不得以诗送之士人皆有继和 并见纪事】

林滋

林滋字後象闽人会昌三年进士第与同年詹雄郑諴齐名时称雄诗諴文滋赋为闽中三絶官终金部郎中诗六首

望九华山

兹山突出何怪奇上有万状无凡姿大者嶙峋若奔兕小者嵬如婴儿玉柱金茎相拄枝干空踰碧势参差虚中始讶巨灵擘阧处乍惊愚叟移萝烟石月相蔽亏天风褭褭猨咿咿龙潭万古濆飞溜虎穴几人能得窥吁予比年爱灵境到此始觉魂神驰如何独得百丈索直上高峰抛俗羁

春望

春海镜【一作接】长天青郊丽上年林光虚霁晓山翠薄晴烟气暖禽声变风恬草色鲜散襟披石磴韶景自深怜

蠡泽旅怀

谁言行旅日况复桃花时水即沧溟【一作浪】远星从天汉垂川光独鸟暮林色落英迟岂是王程急偏多游子悲

宴韦侍御新亭

烟磴披青霭风筵藉紫苔花香凌桂醑竹影落藤桮鸣籁将歌远飞枝拂舞开未愁留兴晚明月度云来

人日【一下有题日二字】

春辉新入碧烟开芳院初将穆景来共向花前图瑞胜试看池上动轻苔林香半落沾罗幌蕙色微含近酒桮闻道宸游方命赏应随恩赉喜昭囘

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

龙门一变荷生成况是三传不朽名美誉早闻喧北阙颓波今见走东瀛鸳行既接参差影鸡树仍同次第荣从此青衿与朱紫升堂侍宴更何营

李宣古

李宣古字垂後会昌三年进士第诗四首

听蜀道士琴歌【第五句缺一字】

至道不可见正声难得闻忽逢羽客抱緑绮西别峨嵋峰顶云初排【阙】面蹑轻响似掷细珠鸣玉上忽挥素爪画七弦苍崖劈裂迸碎泉愤声高怨声咽屈原叫天两妃絶朝雉飞双鹤离属玉夜啼独鹜悲吹我神飞碧霄里牵我心灵入秋水有如驱逐太古来邪淫辟荡贞心开孝为子忠为臣不独语言能教人前弄啸後弄嚬一舒一惨非冬春从朝至莫听不足相将直说瀛洲宿更深弹罢背孤灯窗雪萧萧打寒竹人间岂合值仙踪此别多应不再逢抱琴却上瀛洲去一片白云千万峰

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

恩光忽逐晓春生金榜前头忝姓名三感至公禆造化重扬文德振寰瀛伫为霖雨曾相贺半在云霄觉更荣何处新诗添照灼碧莲峰下柳间营

杜司空席上赋【纪事云杜司空悰自忠武军节度使出镇澧阳宣古数陪游宴乘醉慢侮悰欲辱之长林公主曰岂有饮而举人细过耶谓宣古请为诗冀弥缝也宣古得韵立成此诗】

红灯初上月轮高照见堂前万朶桃觱栗调清银象【一作字】管琵琶声亮紫檀槽能歌姹女顔如玉解引萧郎眼似刀争奈夜深抛耍令舞来挼【一作接】去使人劳

赋寒食日亥时【一作寒食夜】

人定朱门尚未【一作半】开初星粲粲照人回此时寒食无烟火【一作灯烛】花柳苍苍月欲来

翠盖不西来池上天池歇 冉冉池上烟盈盈池上柳生贵非道傍不断行人手【张为主客图】

黄颇

黄颇宜春人以洪奥文章蹉跎者一十三载至会昌三年登第官监察御史诗三首

风不鸣条【一作舒元舆】

五纬【一作习习】起祥飇无声瑞圣朝稍开舍露蘂【一作萼】才转惹烟条密叶应潜变【一作长】低枝几暗揺林间莺欲啭花下蝶微飘初满沿堤草因生逐水苗太平无一事天外奏虞【一作云】韶

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

二十二年文教主三千上士满皇州独陪宣父蓬瀛奏方接顔生鲁卫游多羡龙门齐变化屡看鸡树第名流升堂何处最荣美朱紫环鐏几处酬

闻宜春诸举子陪郡主登河梁翫月

一年秋半月当空遥羡飞觞接庾公虹影迥分银汉上兎辉全写玉筵中笙歌送尽迎寒漏氷雪吟消永夜风虽向东堂先折桂不如宾席此时同

张道符

张道符字梦锡会昌三年进士第诗一首

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

三开文镜继芳声暗暗云霄接去程会压【一作厌】洪波先得路早陞清禁共垂名莲峰对处朱轮贵金榜传时玉韵成更许下【一作不】才听白雪一枝今过郄诜荣

丘上卿

丘上卿字陪之会昌三年进士第诗一首

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

常将公道选诸生不是鸳鸿不得名天上宴囘联步武禁中麻出满寰瀛簪裾尽过前贤贵门馆仍叨旧学荣看着凤池相继入都堂那肯滞关营

石贯

石贯字总之会昌三年进士第诗一首

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

重德由来为国生五朝清显冠公卿风波久伫济川檝羽翼三迁出谷莺绦帐青衿同日贵春兰秋菊异时荣孔门弟子皆贤哲谁料竆儒忝一名

李潜

李潜字德隐宜春人会昌三年进士第诗一首

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

文学宗师心秤平无私三用佐贞明恩波旧是仙舟客德宇新添月桂名兰署崇资金色重莲峰高唱玉音清羽毛方荷生成力难继鸾皇上汉声

孟守

孟守【一作宁】字处中长庆三年王起主文尝放及第为时相所退至会昌三年起再知贡举守龙锺就试成名诗一首

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

科文又主守初时光显门生济会期美擅东堂登甲乙荣同内署侍恩私羣莺共喜新迁木双凤皆当即入池别有倍深知感士曾经两度得芳枝

唐思言

唐思言字子文会昌三年进士第诗一首

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

儒雅皆传德教行几从浮俗赞文明龙门昔上波涛远禁署同登渥泽荣虚散谬当陪杞梓後先宁异感生成时方侧席徵贤急况说謌謡近帝京

戈牢【戈英华作左】

戈牢字德胶会昌三年进士第诗二首

风不鸣条【一作章孝标诗】

旭日悬清景微风在緑条入松声不发度【一作过】柳影空揺长养应潜变【一作遍】扶疎每暗飘有林时嫋嫋无树渐【一作暂】萧萧慢【一作误】逐青烟散轻和瑞气【一作树色】饶丰年知有待歌咏美唐尧

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

圣乾文德最称贤自古儒生少比肩再启龙门将二纪两司莺谷已三年蓬山皆美成荣贵金榜谁知忝後先正是感恩流涕日但思旌斾碧峰前

金厚载

金厚载字化光会昌三年进士第诗二首

风不鸣条

寂寂曙风生迟迟散野轻露华揺有滴林叶褭无声暗翦藂芳发空传谷鸟鸣悠扬韶景静澹荡霁烟横远水波澜息荒郊草树【一作木】荣吾君垂至化万类共澄清

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

长庆曾收间世英果居台阁冠公卿天书再受恩波远金榜三开日月明已见差肩趋翰院更期连步掌台衡小儒谬蹟云霄路心仰莲峰望太清

王甚夷

王甚夷字无党会昌三年进士第诗二首

风不鸣条

圣日祥风起韶晖助发生蒙蒙遥野色褭褭细条轻荏弱看渐动怡和吹不鸣枝含余露湿林霁晓烟平缥缈春光媚悠扬景气晴康哉帝尧代寰宇共澄清

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

春闱帝念主生成长庆公闻两岁名有藴赤心分雨露无私和气浃寰瀛龙门乍出难胜幸鸳侣先行是最荣遥仰高峰看白雪多惭属和意屏营

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五十二

猜你喜欢
  卷六百七十二·彭定求
  萧允之·唐圭璋
  黄铸·唐圭璋
  蠲戏斋诗话(四)·马一浮
  卷二十七·董康
  ●第十六出 城守·孟称舜
  ◆瞿博士智(睿夫集)·顾嗣立
  第四十七出 补恨·洪昇
  序·徐志摩
  卷四·乾隆
  卷首一·乾隆
  提要·汪泽民
  惠洪词作鉴赏·佚名
  性情集巻二·周巽
  提要·王镃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元诗选初集乙集目录·顾嗣立

    耶律中书令楚材(湛然居士集) 刘太保秉忠(藏春集) 刘尚书秉恕 郝信使经(陵川集) 许文正公衡(鲁斋集) 王学士恽(秋涧集) 程承旨巨夫(雪楼集) 吴文正公澄(草庐集) 吴参政当 元总管淮(金囦吟)

  • 徐灿·龙榆生

    徐灿字湘频,江苏长洲人,海宁陈之遴妻。之遴为明崇祯进士,官中允。入清,累官弘文院大学士,加少保。坐结当营私,以原官发辽阳居住。寻召还,以贿结内监吴良辅论斩,免死流徙,卒於徙所。烂善属文,并精书、画。填词得

  • 卷376 ·佚名

    王安石 又段氏园亭 欹眠随水转东垣,一点炊烟映水昏。 漫漫芙蕖难觅路,翛翛杨柳烛知门。 青山呈露新如染,白鸟嬉游静不烦。 朱雀航边今有此,可能摇荡武陵源。 王安石 予求守江阴未得酬昌叔忆阴见及

  • 卷七 昭帝纪第七·班固

    孝昭皇帝,武帝少子也。母曰赵婕妤,本以有奇异得幸,及生帝,亦奇异。语在《外戚传》。 武帝末,戾太子败,燕王旦、广陵王胥行骄D425,后元二年二月上疾病,遂立昭帝为太子,年八岁。以侍中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少主。

  • 第九卷 光绪(上)·缪荃孙

    奕欣等奏上海英商就旧租马路擅筑铁路拟论辩禁阻折(光绪二年三月十九日)为英商人在上海租地、擅欲开筑铁路,谨将臣等与英国使臣往返照会辩论情形恭折具陈事。窃查臣衙门于本年二月十三日接据南洋大臣沈葆桢来函,并抄苏松

  • 二五 两广总督李侍尧奏查访遗书情形及现无购得缘由折·佚名

    二五 两广总督李侍尧奏查访遗书情形及现无购得缘由折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两广总督兼署广东巡抚 昭信伯臣李侍尧跪奏,为遵旨覆奏事。窃臣于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初八日,承准军机处大学士刘统勋字寄乾隆三十七年十

  • 卷三·佚名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三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长歴拾遗表余既辑春秋朔闰表惧后人不之信因命施生龙渊就注疏中采出杜氏长歴凡百余条都为一卷呜呼长歴一书意当唐初孔氏頴达世犹存今已不可得见

  • 太祖后孛儿台旭真传·宋濂

    太祖光献翼圣皇后,名孛儿台,姓弘吉剌氏,特薛禅之女。特薛禅与其子按陈随太祖征讨有功,赐号国舅,封王爵,仍统领其部族。太祖有旨:“生女为皇后,生男为公主驸马,世代如此。”世祖至元二年(1265)十二月追谥“光献翼圣皇后”。册文

  • 卷二 集情·陈继儒

    语云,当为情死,不当为情怨。明乎情者,原可死而不可怨者也。虽然,既云情矣,此身已为情有,又何忍死耶?然不死终不透彻耳。韩翃之柳,崔护之花,汉宫之流叶,蜀女之飘梧,令后世有情之人咨嗟想慕,讬之语言,寄之歌咏;而奴无昆仑,客无黄衫,知己

  • 杂篇&middot;徐无鬼第二十四·庄子

    [题解]《徐无鬼》以人名篇。徐无鬼,人名,魏国的隐士。本篇既是以人名篇,又是以篇首三字名篇,此种名篇的方法在先秦著作中多有之,如《论语》的《子罕》篇就是以篇首的“子罕言利与命与人”名篇的,《孟子》的

  • 附录一 《诗经》文稿·傅斯年

    国风&middot;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卷六·姚炳

    钦定四库全书 诗识名解卷六 钱唐 姚炳 撰 兽部 豹 豹【郑风羔裘篇】豹似虎圜文色黄黑者多若玄豹白豹青豹之类惟载书传中不槩见其属亦各有种旧以为虎所生非也释兽文无豹名惟以貘为白豹与貔白狐文同其非狐豹可知且据

  • 第二十一章谈人类心理发展史·梁漱溟

    此章为吾书临末结束之文,非有前此未曾道出之新义,要在汇合前后各章有关论点而重温之,从而读者可得一非新而似新之概括观念:人类心理时时在发展中,其发展趋向所在若有可睹。 为行文方便分条来进行如下。 1.吾书第一章即揭出

  • 再论心理学与行为学·太虚

    对行为派心理学,余尝两次讨论,发表于海潮音月刊上。但心理一名,扩充之可成“唯心理论”;行为一名,扩充之可成“唯行为论”。然固各有其立场之处,从其立场之处以区别焉,则心理自心理,行为自行为,固有秩然不可相滥者。今为便于立

  • 卷第十九·居顶

    续传灯录卷第十九目录 大鉴下第十四世 &middot; 法云善本禅师法嗣六十九人 &middot;净慈楚明禅师 &middot;长芦道和禅师 &middot;雪峰思慧禅师 &middot;宝林果昌禅师 &middot;云峰志璇禅师 &middot;慧林常悟禅师 &mi

  • 金刚錍显性录卷第三·智圆

    孤山沙门释 智圆 集於是下四述智论名不互通再征佛性二初问先叙外仪次领解后咨疑外仪者前则逼前今乃恭退前则平立今乃[(吴-口+日)-大+(一/八)]跪前则抗难今乃咨询晓权实之文省波水之喻不敢执权如恭退知所解偏局如[(

  • 还丹歌诀·元阳子

    还丹歌诀,原题「元阳子集」。元阳子似为晚唐道士。《通志‧艺文略》着录「元阳子还丹诀二卷」,当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收入洞真部方法类。此书为诸家还丹歌诀之选辑。上卷辑录《古神仙身事歌》、《吴真君歌》、《真

  • 华严五教止观·杜顺

    一卷。唐代华严宗初祖杜顺撰。又称华严教分记、五教分记、五教止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乃详叙华严五教观门之趣入次第。五门即:(一)法有我无门,为小乘教之止观。(二)生即无生门,乃大乘始教之止观。(三)事理圆融门,即